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上海世博传播博物馆   

世博会的发展

标签: 世博会的发展 世博会的发展过程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世博会的起源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推荐再看看这个: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世博会的历程是一部科学传奇史

大型科普系列片《世博会的科学传奇》已在CCTV4套、9套、10套及有关电视台首播。总导演、总撰稿人所著同名图书《造物记―――世博会的科学传奇》本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这是一部值得阅读和留存的简明科技史,也是精彩的世博科普读物。作者赵致真是首位获得享誉全球的科普界最高荣誉普里莫・罗菲斯奖的中国人,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国际科普最高奖―――儒勒・凡尔纳奖的获得者,首批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现为中国科技新闻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副理事长。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被各种发明围绕,这些大多产生于一百多年来的科技发明完全改变了地球的模样,甚至我们的生存方式,而它们几乎都在世博会上留下了印记。在书中,我们能看到蒸汽机和电力对工业文明的深刻影响;航海、铁路、航空、汽车,这些运输手段对人类迁移方式的改变;电报、电话、电缆、光纤等信息传播技术的跃进对世界的改造;建筑的演进和诗意的表现,让那些美丽而实用的建筑体成为地球上最独特的风景;一代代勇士为探索太空做出的卓绝贡献,让人类的视野远超出地球,也让人类对未来的生存空间有令人振奋的猜想;人类拥有各种精妙的发明,更在20世纪有了前所未有的对于环境危机的“发现”,从此在科技的高歌猛进之中开始反思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
  科学家和发明家,那些坚定地改变世界的人,有着超绝的智慧,也充满澎湃的激情,在作者蘸满感情的笔下,呈现了发明者悲喜交集的故事,让人感伤、感动和感慨。作者深微细致的考察,那些可能被读者一扫而过的数字背后,有着他在海量原始资料中核对、辨别的艰辛。据悉,作者收集资料的过程历经艰辛,其进入国外各类档案馆和图书馆查阅第一手资料,仅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大部头著作PDF版就有100多本。为了获得一些珍贵资料,作者远赴美国、欧洲的博物馆搜集资料,或向当地电视台购买素材,力求做到史实确凿可靠,有时为弄清一个数字,要花费一星期时间。譬如为了求证1851年伦敦世博会究竟有多少展品(查阅的文献中有说一万多件,有说十万多件,有说百万多件),作者跟水晶宫基金会资深研究人员交流,结论是当年许多展品因晚到而未入册,有的则重复登记,但总数至少在十万件以上。作者这种缜密的科学态度,既是对这本书所提倡精神的实践,也是对人类科技史上先辈们的致敬。书中呈现的数百幅精选图片是珍贵的历史瞬间,多为国内首见。

历史上的世博会与中国

 世博会的历史比奥运会的历史要早45年。
    世博会迄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了。1851年的英国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比1896年希腊雅典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还早。
    共有三届奥运会是和世博会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举办的,它们是:l900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和巴黎第二届奥运会;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和圣路易斯第三届奥运会;1908年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和伦敦第四届奥运会。
    曾举办过世博会的国家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比利时、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韩国、葡萄牙等。
    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加拿大、西班牙等国都曾多次举办世博会,我们不妨来一个“世博会举办国之最”排行榜。
    举办次数最多的国家:美国,共计14次,也是受益最多的国家。举办次数最多的城市:法国巴黎,共计7次。亚洲之最:日本自1970年在大阪举办世博会后,成为亚洲第一个世博会举办国,共计举办了5次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占据了“世博会之最”:它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象征着发展中国家也登上了世博会的舞台,世博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851年,英国宣布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商人徐荣村获悉后,深感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很快命人精选了12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紧急用船运到伦敦,赶赴世博会参展,可谓是在第一时间进入世界文明发展的快行道。
    贵州茅台酒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荣获金奖。茅台酒在展出的过程中,通过“酒香为媒”的轰动效应,成为世博会上的明星,直接由高级评审委员会授予荣誉勋章金奖。
    茅台酒可是家喻户晓的中国名酒。古语云:“酒香不怕巷子深。”世博会上巧用茅台酒香吸引人的策略恰是对古话的生动再现。1915年世博会上还有一段有趣的茅台酒香小插曲呢——
    在这届世博会上,茅台酒起初是装在深褐色陶罐中的,一点也不起眼。有人提出将茅台酒移到食品加工馆,以突出其位置。搬动时,一位代表不慎失手,一瓶茅台酒从展架上掉下来摔碎了。陶罐一破,茅台酒酒香四溢。工作人员灵机一动,建议不必换馆,只需取一瓶茅台酒,分置于数个空酒瓶中,去掉盖子,敞开酒瓶口,旁边再放上几只酒杯,任茅台酒挥发香气,任专业人士品尝。此举果然非常奏效,参观者们纷纷寻香而来,争相斟酒品尝,展馆里因之一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很快产生了轰动效应。
    古人云:“万事从头来,千思梳篦起。”一把小小的中国传统梳篦也曾在1915年世博会上大放异彩。西方人被其古朴精致深深折服,“常州梳篦”的名字就此留在了世博会荣誉奖项名单上。
    常州民间工艺品代表之一“常州梳篦”形成于魏晋时期,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选材十分严格,工艺精湛独特,其“雕、描、刻、烫”的制作技艺十分精美。发展到清代乾隆时期,无论是形制、工艺,还是产量,都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中国的展品很早就在世博会上摘金夺银。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上,中国“荣记湖丝”同时荣获金、银大奖。
    之前,上海商人徐荣村的“荣记湖丝”已在江南小有名气。但“荣记湖丝”刚到伦敦世博会展出时,一度因为包装不够精致而受到冷遇。好在博览会展览时间长达数月,“荣记湖丝”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终于脱颖而出,力挫其他国家包装精美的同类产品,一举夺得金、银大奖。博览会的评委们“推荣记湖丝为会中第一,中外人无异词”,此事引起轰动,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亲自颁奖,并赐赠“翼飞美人”奖状一份,允许“荣记湖丝”进入英国市场。“荣记湖丝”从此在中外市场上大为畅销。徐荣村还将奖状上的“翼飞美人”图案描摹下来,设计成了“荣记”产品的商标。
    1873年,中国清朝政府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组织并派代表出席了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
    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第一次由官方组织参展世博会的事务是由洋人经办的。l873年,清政府授权中国海关负责参加博览会事宜,当年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由英国人赫德担任,他于当年委派广州海关副税务司包腊代表中国参加维也纳世博会。
    到了l876年,中国第一次派出了中国人代表参展美国费城世博会。此后,中国陆续参加了多届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展现自我,走向世界,发现世界。

世博会与上海发展新机遇


 

如何充分发挥世博效应,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如何深入借鉴世博成果,促进各行业的转变和发展?上周,在上海世博会“满月”之际,复旦大学多位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研讨“世博会与上海发展新机遇”。
解读篇
为城市记忆作一次保洁运动
张涛甫(新闻学院教授)
把世博会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世博会具有器物展示和文化传播的双重意义。其中,文化传播意义更为重要。
世博会是十九世纪西方工业化的产物。西方世界的崛起使得他们不再满足于地理空间的限制,他们需要通过征服“他者”来实现世界的西方化。相对于战场与商场的直接争夺的残酷和粗野,世博会是一种文明的文化征服。在其炫目的器物展示的背后,隐伏的是西方化的普世主义文化意识形态。
现代世博会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显著变化。参展者的行为由单纯的展览产品,变为更加注重综合展示;参观者的心态也从一般的猎奇,变为更加注重多元交流;组织者的理念从技术至上,变为更加注重创意领先。也就是说,世博会从器物主导转向以文化理念主导。器物的炫示固然重要,但器物毕竟是“物体系”的表现,局限于对器物的功能性依赖。器物依赖反映出工业时代的特征,随着人类社会对工业时代的超越,伴随着全球化与后工业社会的深入演进,人类社会对器物、技术的省思也渐渐显现出来,也就是更注重世博会的文化意义。这种观念转变在上海世博会上体现得特别充分。
上海世博会的理念,所体现的先锋性,首先表现在对世博会主题的设计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设计,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集散地,但城市在其演化过程中,渐渐暴露出形形色色的问题。城市对人的奴役与征服,造成人的主体性的失落。城市渐渐成为不为人的意志掌控的庞然大物,人身陷围城。上海世博会将主题聚焦于城市,让城市中的人们从经验城市中抽身而出,让我们对深陷其中的城市进行反观自省,以此为基点,重新思考地球、世界、城市、人之间的关系。
上海世博会的城市主题设置,并不是要引爆一场对城市问题的声讨与控诉的运动。相反,它以启示的方式,召唤人类社会对城市作出诗意的想象与美好的设计。上海世博会作为城市的未来运动,意在启发人类告别城市不快经验,为自己的城市记忆作一次保洁运动。面向未来,运用人类最美的想象以及卓越的智慧,对城市进行诗意审视与深度省思。
城市历史遗产的再生
朱顺龙(文博系教授)
上海世博会选址位于黄浦江沿岸,卢浦大桥之间,规划控制范围总面积为6.68平方公里。世博会的选址可谓用心良苦。
首先,选址地区不是一块空地,而是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进行旧城改造的区域。这一选址方案紧扣了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体现了对更美好城市和更美好生活的憧憬。并且,该地区是上海中心最主要的污染源。世博会场馆建设促进了污染工厂的搬迁,改善了环境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其次,场地周边的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区,外滩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勾画出了上海的城市发展轨迹,文化内涵丰富,有利于体现黄浦江两岸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在这样一个真实的城市生活环境中举办,无论其周边地区,还是场馆建设中对旧区的改造,都可以全面地诠释世博会主题的内涵,反映城市中多元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创新,和谐社区的建设以及城市郊区的互动等主题内容。
每一届世博会之后往往会产生一些很有影响的博物馆。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万国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为两个博物馆奠定了基础: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及南坎星顿科技博物馆,后者也就是现在的伦敦科技博物馆,它有70个展厅,分别展出机械、汽车、钟表、烟草等各工业行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美国的费城博物馆是美国纪念建国百年而举办的费城博览会的“副产品”,法国的科学工业博物馆、俄罗斯的莫斯科科技博物馆、德国的德意志自然科学和技术博物馆,等等,也是受世博会所赐,这些博物馆的展品往往是世博会遗留下来的。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缩影,有很多传统工业,历史上,上海就是一个制造业中心。尤其是其轻纺工业产品,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远销南洋各地。解放后,上海生产出了第一架国产照相机、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缝纫机、第一艘万吨轮等等。因此在本届世博会后若能建设一座工业博物馆,展现上海生产力发展的历程,将上海诸多新产品中的“第一”征集、保管并展示出来,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利用原来的求新造船厂建成近代工业博物馆,上海船厂结合原有的船台建成一个海事博物馆。而江南造船厂见证了中国的近代工业史,是近代工业的活化石,在它的基础上建立工业博物馆也是很有价值的。
引入“立体生态规划”的理念
王祥荣(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2010上海世博会将打造“有序的世博、安全的世博、环保的世博、绿色的世博”,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与环保建设和高科技最终体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其中,不仅仅是绿色的景观,更有深层次的“生态文明”内涵,包括绿色环保、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等,进一步突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上海世博会从多个角度贯彻了“绿色世博”的理念:总体场地规划反映了“和谐发展”理念;空间设计表达了“以人为本,水绿交融”理念;“一轴四馆”建设采取多种环保措施 将一个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广博的东西文化交汇和生态建设优先的上海同时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目前,上海已正式启动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列为政府的第一要务,从紧扣2010世博会主题的角度出发,建议引入“立体生态规划”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以实现城市总体效益的最大化、生态环境最优化、产业生态发展的最佳化。
立体生态规划理念在规划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为:强调空间感,结合平面和立体构造的三维立体空间绿化系统;便捷迅速、地上地下空间协调、保证城市形态完好性的立体交通;土地有效利用、结构合理、便捷舒适、环境一流的生态人居立体设计;整合文化旅游、都市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等元素的综合旅游体系。
可以预计的是,绿色世博将与国内外经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及长三角产生积极的联动。比如,旅游联动发展。世博会将使上海更好地构筑国际、国内和长江三角洲三大环状旅游辐射圈。又如,会展业、建筑业和产业联动发展。2010年世博会是长三角地区会展业、建筑业、生态产业和社会经济全面联动发展的极好机遇。
展望篇
世博效应的深度开发与多维价值挖掘
张晖明(经济学院教授)
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战胜的大背景下,如何重视世博效应的开发,特别是联系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快速发展,目前正处在朝着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显得特别重要。
深度挖掘世博资源,需要我们清晰地回答如下课题:1、世博是如何激发科技创造发明和科技进步的?2、世博科技如何与世界经济演进产生互动?3、世博对于东道国即期经济发展以及后来的长期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东道国又是如何开发利用世博效应的?4、在世博系列延展进程中,层出不穷的科技成果发现(发明)推广有哪些深层关联,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实现进程中有哪些做法经验值得借鉴?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以期充分挖掘世博效应,让世博为上海经济、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从深度挖掘要求出发,首先,需要研究既往世博会主办国如何组织深度开发世博资源的做法,以寻求参照借鉴。比如,大阪世博会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其次,需要研究如何形成深度挖掘的工作机制,力求做到迎合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科技进步浪潮,为上海在新一轮产业升级竞争中争取主动。比如,政府应当创造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如何发挥组织和服务作用;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员应该如何找到与世博科技成果对接的 “接口”;科研机构和大学等知识生产部门如何从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的视角,与企业更好地互补,形成产业化市场化合力。
再次,通过世博平台,围绕上海已选定的九大新兴产业领域,结合产业化市场化特点,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探寻新技术运用的企业能力基础,发现技术嫁接消化的产品化条件和市场化条件,对新技术直接落地和中长期动态转换开发做出规划,并同时关注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
第四,研究深度开发世博成果的组织工作方式创新。从世博机遇对于城市形象推广和传播方式创新的角度,从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要求出发,联系世博与世界经济周期关系,世博科技成果对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从科技与资源环境、科技与人类生产生活、科技与人类交往方式、科技与人类文明规则的不断优化等方面加以解剖。
后世博城市的“人性”与“诗性”
汪涌豪(中文系教授)
今天,在承认城市作为“物质实体”,作为工业、科技甚至建筑的集聚地的同时,我们更想强调,由于它的主体是人,它的任何营造、规划和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能展开合理幸福的生活。看看人们普遍认同的城市如巴黎、苏黎世,可以知道,人们希望的城市生活,不仅物质昌明、摩登繁华,而在于“人性”与“诗性”,在于如何使传统与现代统一,科技与人文统一,人与自然统 。即如何既满足物质需要,又满足精神需要。这是后世博时代我们的城市设计者、规划者和管理者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城市与科学素养。乡村满足人生存的需求,城市则更多满足人发展的需求、进而精神的需求。而要实现这种需求,前提是城市中的人须有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文明理念,而这种理念,又首先基于人的科学素养,以及由这种素养衍展出的理性精神。经此办博,如何养成崇尚科学的风气,进而养成科学理性的作风,并培养起符合科学的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上海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其次是城市与艺术人文。城市的品级和城市人的生活品质,与其多大程度上享有艺术熏陶与人文关怀有绝大的关系。人文并不是以学理化的形式,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来体现的。当今世界,通过技术、设计和时尚,审美活动已经全面渗透到商业、社交等日常生活空间。但现在,如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意识薄弱,“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尚未普及。以至于有建筑而无艺术,小到城雕、橱窗、指示牌,大到广场、街道、社区,再大到城市的色彩规划,都存在这一问题。
第三是城市与想象力、创造力。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四个阶段,从春秋战国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兴起,到宋代城市的革命性变革,再到近代西方影响下城市的发展,直到今天都市生活的崛起,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其间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当今,“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环境社会”,现在更进入到“梦想社会”,决定了今天的城市尤其需用想象力来重新定义。
最后是城市与城市精神。上海每小时增加新上海人30个,这使得今天的城市尤其需要一种内在的内聚力。这个内聚力就是城市精神。它的具体表现,应该包含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平等宽容,豁达大度;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关怀人文,诚实守法等内容。总之,既能体现大上海大市民的“谦卑之心”,又有敢于为天下先、善于为天下先的“大气胸怀”。
后世博的文化创意产业
周进 (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
上海的创意产业走过了一条从艺术家自发集聚到政府引导的发展之路。从上世纪 90年代起,上海一些从事艺术、设计的创意者们已开始自发地聚集到苏州河边的老厂房和仓库,从事文化创意活动。2004年,上海市经委组织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2005年4月上海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挂牌,截至2008年8月,上海已授牌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达到75家,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
进入后世博时期,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主要困难和局限表现在:创意产业在上海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认知它。上海虽然具有全国首屈一指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文化产业基础,但上海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在规模上都排在北京、香港、台北等之后,更无法与西方发达城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在就业人数及比例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上海创意产业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
对于后世博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如下建议:调整创意产业结构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营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环境,形成园区的四个服务平台,即:投资融资平台、信息咨询平台、科技服务平台、产权交易平台;建造国际化的虚拟园区 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将图像、文字、影像、音乐、语音等文化产品要素进行整合、运用,涉及网络服务、网络游戏、动漫影音、数字出版等多个领域;加强上海纯艺术创作发展 重点抓好国画、雕塑、架上绘画及当代艺术市场的拓展,要充分发挥海派文化的特色,努力成为当代艺术的重镇;健全创意产业法规 制定中长期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对产业行业发展目标、资源保护及其有效利用和整合等,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把创意产业的发展切实纳入规划的总体战略之中。
强化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
吴力波(经济学院副教授)
世博会的召开,为上海市一批新能源技术提供了集中应用和展示的舞台。世界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项目、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3万多平方米)太阳能屋面、世界上最集中的半导体照明技术示范应用都已在世博园区启动,以此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利用技术将很有可能从世博园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开启上海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纪元。因此,延续世博效应、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是后世博上海市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着力方向。
尽管近期上海市在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整体煤气化循环发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战略布局日渐清晰,相关扶持政策也开始逐步到位,但是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仍然存在优势产业不突出、优势技术不成熟、市场规模有局限、扶持政策导向性不强等不足。因此,上海有必要通过政策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
目前全国各省的新能源产业政策均集中于对供给方面的调整和扶持,在新能源产业严重依赖外部需求市场、随时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加大需求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扩大需求规模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从具体操作政策来看,上海应该遵从三个基本原则:1、化当前的被动为未来的主动, 2、化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3、化依靠市场为创建市场,而具体的着力点则应该侧重于产业发展创新,包括产业模式创新-推动能够将技术、资金、服务三者高效集成的复合型能源服务产业-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产业功能创新-瞄准下游用户需求,将“新能源服务业”从生产方向需求方全面延伸;产业平台创新-建立健全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新能源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产业组织创新-打破新能源服务产业的垄断,消除市场门槛,积极吸引中小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参与到新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中。
世博后上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
郭英之(旅游学系教授)
根据历届世博会举办经验,其作为国家和城市最重要的会展节事旅游产品之一,是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参观的重要营销手段之一。不难看出,通过更有效的营销手段,不但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人参观世博会,而且也会直接带动当地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进而极大提升当地的旅游形象与地位。因此,世博会的国际参观市场的拓展与当地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可以起到相互推动和促进作用。
根据上海国际旅游市场目标定位特征,世博后上海国际旅游市场拓展策略是:巩固和大力拓展日韩俄、港澳台、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积极开发欧美等传统市场。为有效拓展世博后上海国际旅游市场,可具体采取以下拓展策略。
(一)深化上海旅游客源重点营销。在上海主要客源国家、地区和城市进行重点营销,有效进行国际旅游市场拓展。紧紧围绕上海旅游整体形象主题,树立上海旅游的立体特色形象,以上海独具特色的城市旅游风光为依托,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动苏浙沪的长三角区域合作。
(二)提升旅游客源区域增量。世博后上海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考虑充分利用江苏、浙江两省的旅游资源,如利用南京、杭州的国际机场,开发上海至南京沿线的上海加江苏省的旅游产品,形成上海与江苏巡游产品;开发上海至杭州沿线的上海加浙江的旅游产品,形成上海与浙江的巡游产品。此外,还可结合针对欧美等长线旅行团开发上海、北京、西安等全国的周游行程。
(三)突出旅游市场整体形象。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旅游整体形象。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看中国,看上海”等为主题,精制一批反映世博后上海旅游特色的图书、画册、幻灯片、影视片,大量向海外发行;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画报、新闻发布会、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巡游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向海外广泛宣传推介世博后上海旅游产品,提高知名度。
(四)促进旅游客源营销效果。旅游部门应继续积极举办并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博览会、交易会、促销会,与国内外旅游界建立起广泛稳固的合作关系;应继续主动加强与国家旅游委各驻外机构的联系;应继续切实加快驻外窗口建设,强化上海旅游集团的旅游宣传和外联组团功能;针对上海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全力推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等。
通往未来之路 世博带来新能源发展契机

2010年世博会,最大的汽车展台并非占地6000平方米的上汽——通用汽车馆,而是处处充满着“零排放”和“低排放”环保交通工具的世博园区和上海城区。作为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在交通方面倾力展现清洁能源车辆在“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中广泛应用。超过7000万的观众带来直面新能源汽车的全方位体验;这种观众实地零距离的体验和来自内心的认同,无疑是政策支持外更有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源动力!
    清洁能源汽车预示着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本届世博会汽车馆以“科技与未来的革新理念”为宗旨,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移动系统”的构思。无论是馆内发布的EN-V概念车、雪佛兰Equinox氢燃料电池车、雪佛兰Volt增强型电动车,还是运营在世博园内及上海城区的多种电动汽车,均向观众展现电动汽车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
    世博会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并刺激了行业需求。世博会带来了迄今为止最大的、超过1000辆新能源汽车的订单,并通过招标形式促进行业内各企业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十余个企业、四种技术路线的新能源汽车得以运行;而其在上海城区的试运行、世博会结束之后进入公交领域等的规划,都极大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在公用领域大规模运用的需求。
    作为新的支柱产业,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推动产业链条多个环节的技术进步。从上游的稀土、碳酸锂、永磁体等基础材料的生产,到锂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等能源存储部件的研发,再到高效节能电机、驱动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覆盖了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控制等多个新兴行业,能有效地拉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看好电动汽车产业链未来的投资机会,根据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梳理,我们推荐:
    1) 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包钢稀土、西藏矿业、中科三环;
    2) 电池类企业:中信国安、科力远、中炬高新、同济科技、复星医药;
    3) 高效电机生产企业:万向钱潮、大洋电机、中国南车、宁波韵升;
    4) 整车生产企业:曙光股份、中通客车、上海汽车、安凯客车;
    5) 汽车充电网络企业:国电南瑞。
    建议重点关注曙光股份、国电南瑞、万向钱潮、包钢稀土。
    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及冰蓄冷空调系统等新型空调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上海世博中又一重要的环保亮点,这将毫无悬念地对新型空调技术的广泛普及起到良好示范效应,并推动新型空调技术不断创新。不难预见,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及中央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新型空调技术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中得到快速膨胀和发展。
    新型空调技术在“世博地标”中的广泛应用,有望成为未来普及的催化剂。根据世博会规划,江水源及地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主要在3.22平方公里的世博围栏内的5个功能片区实现,减少中央空调冷热源系统的综合能耗,缓解城市局部区域的“热岛”效应。此次世博会的几大“地标”——世博轴、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和城市未来馆都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加江水源热泵系统及冰蓄冷空调系统,这将有助于新型空调技术在未来的几年中得到快速膨胀和发展。
    热泵技术和冰蓄冷技术是近年在全世界倍受关注的新型空调技术。在节能、低碳、环保的社会转型中,传统空调技术的变革,会使得各种节能设备和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我们尤其看好热泵空调技术和冰蓄冷空调技术。
    热泵技术是利用低位再生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资源的耗散速度,也是合理利用高位能的典范,对于节能减排的意义非凡。近年来,中国热泵行业开始从导入期转入成长期。热泵行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能源紧张使得热泵节能优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与多方力量的加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有很大关系。
    冰蓄冷技术主要为了平衡电网的昼夜峰谷差,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向蓄冰设备蓄得冷量,在日间电力高峰时段释放其蓄得的冷量,减少电力高峰时段制冷设备的电力消耗,是电力部门“削峰填谷”的最佳途径。冰蓄冷空调可以解决日益尖锐的用电矛盾。目前国内有许多城市的电力部门都适时推出了分时电价结构和许多相关的优惠政策,通过相关优惠政策,可以降低运行费用,以鼓励人们使用蓄冰空调。蓄冰空调比常规空调系统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我们认为在中国大力发展冰蓄冷空调业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在新型空调技术领域,我们推荐的上市公司包括:汉钟精机、双良股份、烟台冰轮、大冷股份,并建议关注同方股份。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百年世博梦》 下一篇《城市之光》世博电影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美洋洋
美洋洋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