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经典影像   

秉爱

标签: 冯艳 《秉爱》

顶[0]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秉爱》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文标题:《秉爱》
英文标题:《Bing ai》
国家/地区:中国
类别:人物,社会
导演:冯艳
摄影师:冯艳
剪辑师:冯艳,Mathieu Haessler
制片人:冯艳
作品类型:记录片
作品格式:MINI-DV
长度:114分钟
字幕:中文+英文
播放模式:DVD
制作年份(年/月):2007
出品年份(年/月):2007
日期和首映的地点:2007年10月温哥华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
已参加的电影节或艺术展:07山形、温哥华、维也纳、西班牙“观点”电影节、香港、尼昂电影节等
已获奖项:小川绅介奖、“观点”电影节大奖、优秀纪录片人道奖(香港)等

导演简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冯艳,天津人。80年代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学专业。1988年赴日学习环境经

济学,之后一直在那里生活到2002年。1993年,她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在山形电影节与纪录片相遇,并由此认识到小川绅介的著作和电影。自此,冯艳就和一个叫小川绅介的人心灵相系了。这注定是冯艳的缘分。直到14年后,她的纪录片《秉爱》,荣获2007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亚洲新浪潮“小川绅介奖”。这是一种呼应,也是一份答卷。

 

作品年表:编辑本段回目录

《上学》(1994年)、《归乡路迢迢》(1997年)、《长江之梦》(1997年)、《小肖的春天》(1998年)、《长江边的女人们》(现后期制作)。

 

《秉爱》内容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张秉爱是一个住在三峡库区的普通的农妇。20多年前,由父母做主从高山上嫁到了生活相对富裕的江边。丈夫有病,张秉爱不得不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生活重担。日子虽苦,但张秉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儿子是村里唯一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的孩子。张家是村里的钉子户。虽然第一期移民的时候,她家被允许就地后靠,但6年过去,村里一直没有分给她建房的土地。现在,大坝就要截流,第二期移民也已搬迁完毕,一片废墟中,只有张家的小屋,还孤零零地执拗地矗立着。干部们一遍又一遍地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动员她外迁。在和干部交锋的空隙,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张秉爱不动声色地,蓄谋已久般地讲述那充满痛苦的过去……

相关视频:编辑本段回目录

导演阐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张秉爱是我所遇到的被拍摄者中最慢热型的一位。她开始给我讲述个人的故事,是在我们相识了8年之后。当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记忆如决堤的江水汹涌而出。我被这洪流夹裹着,身不由己。在这些似曾相识的故事面前,我感到一丝触摸到对方灵魂的颤栗。

 “原来我脑海里都是先入为主的观念,比如农民离开土地,会恋恋不舍痛哭流涕。到了那里一看才发现,原来很多农民都很兴奋地要借这个机会离开土地。”——冯艳

 

《秉爱》影响力编辑本段回目录

冯艳历时多年拍摄的纪录片《秉爱》讲述一个三峡移民的“钉子户”,一位贫困而有尊严的农民女性的故事。影片被栗宪庭基金收藏,并在第四届中国纪录影片交流周上获得优秀纪录奖。
颁奖礼上的评委对《秉爱》的评语是:劳动妇女完整而生动的肖像,对土地、爱情等问题反映深刻,触及灵魂。作者强烈认同的这个人物透露着中国传统美德的局限和伟大。
其实此前在云南的展映中《秉爱》就已经艳惊四座。崔卫平说,冯艳的《秉爱》让我在观看之后很长时间仍然感到一种幸福,……温婉节制的风格,它几乎是完美的。当然,崔卫平有些过誉,这部片子仍然有些导演意图过于明显,以致有人批评更多,多数指责她放纵镜头、没有很大气的画面、有导演明显的观点导向等等。其实我觉得“放纵”的镜头才是生活原貌,生活远比电影精彩。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孤独的,完全无助的;而其中全部的理由,都只是她不愿离开土地。她不肯离开不过是基于非常现实的原因,但当她在田间地头,无意间陈述起对于土地的感情,说“土能生万物”的时候,出身于农村的我看到秉爱就像看见我自己的母亲和故乡许多的朴素妇女一样,被其中的朴素和豁达深深打动,热泪直淌。

 

《秉爱》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秉爱》:敬畏与神圣
  看完《秉爱》,我相信人对土地的敬畏和依赖,来自灵魂深处的一种神圣感。秉爱与土地之间的亲密关系,呈现在镜头里,她犹如生长在土地上的一棵坚韧的植物,这种人和土地的亲密关系一旦被割裂,就会失去根本,陷入痛苦中。她所说的“人的灵魂是不会轻易地跟着身体走的”的朴素的人生哲学变得充满了神圣意味,令人敬畏。
如秉爱这样寻常的农村妇女,在浩大的工程面前,只是一粒微尘。但导演冯艳的镜头将秉爱的生活点滴,与家人、土地之间谐共存的生活在镜头前放大。这部片长接近两个小时的纪录片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技巧或者修饰的痕迹,也没有精心结构,即使是涉及一些策略性的改变,也都是以字幕的方式略点一二。而这种不着痕迹的手法使《秉爱》的质地如同璞玉。冯艳的拍摄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小川绅介的影响:不干涉,不强调,让事情发生,让人物呈现。
  片子的开头部分,1996年,秉爱在镜头前的面容还是一个扎小辫的健康少妇模样,2002年,仅仅六年之后的秉爱,时光在她的脸上雕刻出了岁月的痕迹,已经是一个渐显老态的中年妇女。这个时候,周围的村民都迁走了,只有秉爱家的小屋还伫立在原地。但同时,她还在坚持,还在相信,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并对自己目前的生活表示了满足:作为一个女人,因品行端正而能够获得丈夫和孩子的尊重。
秉爱的生活有三面:和村干部交涉、和家人在一起生活、和土地在一起劳作。最感人的是片中这些段落,秉爱坐在江边或家门口,讲述着她作为女性的生活:恋爱,结婚,生子还有那些作为女人的隐痛。只有在此刻单独面对镜头的时候,作为女性的秉爱才显现出来。张秉爱是在认识冯艳多年之后才打开心扉。冯艳一直安静地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等到这“与人邂逅的喜悦”,这些是片中最为珍贵的段落,《秉爱》很大程度上的成功在于冯艳作为拍摄者的诚实和坚持。因挖掘出被摄者最内心深处的情绪,一部朴实的影片显现出最动人的华彩。
一切默不作声,又缓缓进行,一切平静地如同秉爱身后的江水。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秉爱》:敬畏与神圣_资讯中心_博宝艺术网http://news.artxun.com/diaoke-1313-6561408.shtml

导演冯艳和她的纪录片《秉爱》-张道正的日志-网易博客http://zgushu.blog.163.com/blog/static/432704692008111381655224/

冯艳《秉爱》豆瓣

冯艳《秉爱》 | 新闻中心 | 龙虎网http://www.longhoo.net/gb/longhoo/news/special/2008/kjww/node28589/node28593/userobject1ai880613.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电话的社会影响 下一篇电影史-2B 致命的美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程拓6129
程拓6129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