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新闻采编   

突发新闻报道的安全威胁与应对

标签: 突发事件报道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左志坚 给南方报业集团《规范突发事件采访报道有关问题座谈会》的书面报告。


目录

[显示全部]

1 从事灾难报道或突发事件报道中遇到过或可能遇到哪些安全威胁?编辑本段回目录


  (1)在安徽枞阳报道禽流感的时候,被一群村民从患者家中拖走,包被抢,同行的记者照相器材全部被抢走,后通过同事与县委副书记联系上,对方派了辆警车来接;

  (2)在湖南报道禽流感时,地方宣传部门官员一直尾随,名义上是为提供记者服务,实际是监控记者,阻止或延缓记者进入新闻现场;

  (3)一位女性同行报道社保案审判时,在法院外面拍了一张照片,即被保安拖进法院,身上多处有淤青伤痕

  (4)同事做汉芯报道的时候,曾经收到匿名电话威胁,后来有人提供我们录音说,汉芯造假者曾想让下属找东北黑社会来报复举报人,可能也会报复记者;

  (5)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第一时间去现场的记者面临与救援部队相同的地质灾害威胁,主要是余震和塌方

  (6)2010年玉树灾区,记者还面临高原反应的威胁,《21世纪经济报道》有两人因严重的肺水肿下撤至西宁

  (7)同事做过吴英非法集资案,因当地律师和官员参与非法集资,对方发出律师函称我们报道有误,以此干扰媒体调查并威胁记者,但后来的事实和证据都显示,记者的报道非常准确、深入。相比其他同行,财经媒体所受到的人身安全威胁会小一些,但法律报复会多一些(比如富士康冻结记者个人财产),且呈明显上升趋势。

  (8)总结下来,受到的威胁主要是五类:

  其一:灾难新闻中,一线记者受到灾害的威胁,比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等,和救援部队受到同样的威胁,但大部分记者个人装备和应对能力都比较差,更缺乏成体系的后勤支援。

  其二:揭黑报道中,在调查逐渐深入之后,会受到利益受损方的威逼利诱,被监督对象在极端状况下,会找黑社会、打手等等,在事前或事后施加报复。

  其三:除直接施加暴力报复之外,近年类似富士康恶意诉讼这类司法报复也有上升趋势。在经济报道领域,被监督对象常常勾结公权力打着法律的外衣行报复之实。这里面主要有司法行政化和地方保护(保护重点企业和GDP)在作祟。

  其四:在突发报道中,记者在新闻现场很容易和公权力的代表发生冲突,这也是最常见的安全威胁。所谓公权力代表有多种面孔:比如公安、国安、国保、保安、城管、法警、宣传部、以及基层组织发动的村民等等。公权力以阻止和延缓记者进入新闻现场为主要目的,会采取强制拖离、短暂拘禁乃至殴打等手段。

  其五:一些政府机构和企业,会以金钱和美色诱惑记者,并会以此做要挟。

2 如何做好自我保护免受伤害?编辑本段回目录

  (1)、面对自然界的威胁:记者本人应有基本的常识和经验,比如户外生存的常识(衣、食、住、行),高原病等基本卫生常识,新闻机构本身应有体系化的后勤支援,包括装备(卫星电话、户外装备)以及物资(电力照明、医药)等等。在赶到报道现场后,可与指挥部或部队取得联系,获取采访和物资方面的支援。

  (2)、面对利益方的黑社会报复:记者在相关敏感报道前后,应注意人身安全,保守个人及家庭隐私,若对方来头较大,可以安排暂时去外地休假,以避风头。

  (3)、面对恶意的司法报复:事前,要注意把控报道的所有细节,必要时可请律师先看一遍相关稿件,同时注意保存录音、文本和电子文档等证据,必要时可请公证部门对记者获取的相关文件做法律公证;事后,新闻机构本身应作为法律主体替记者的职务行为承担诉讼职能。

  (4)、报道现场与公权力的冲突:首先,记者要控制情绪,有礼有节的与“粗人”斡旋,毕竟双方都是为了工作,争取不要发生正面冲突(当然,有时候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其次,若身陷险境,应直接给分管市、县领导打电话(事先应获得其电话号码),以避免遭受人身伤害。尽量不要住在政府安排的宾馆。

  (5)、钱色诱惑:洁身自好。一般应婉拒。实在不行,可收留存档,并事先说好上缴单位,由单位来处理,必要的话可考虑录音。注意与行贿人打交道时说话的分寸。

3 从事突发报道应该遵守哪些安全行为规范?编辑本段回目录


  (1)尽量不与公权力起正面冲突和暴力冲突,好汉不吃眼前亏,不做无谓的牺牲,可灵活与公权的暴力代表展开斡旋,斗智不斗狠,记者进入敏感区域之后,注意和后方编辑部随时保持联络。

  (2)灾难报道应让身体素质较好的、有户外经验的记者前去,且以安全为重,新闻次之,不要拿人身安全开玩笑。进入危险区域和没有信号的区域之前,应和同事及同僚结伴,不要独闯。进入之前应和编辑部沟通好所需要的时间,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与编辑部保持直接或间接(通过第三方)的联络。

  (3)在调查敏感事件以及遭遇黑恶势力威胁时,注意保留录音证据。


4各媒体可以为突发记者提供哪些安全保障和相关培训?编辑本段回目录

(1)突发新闻记者,应优先获得版署的记者证,因为现在大部分被监督对象都会拿记者证说事来阻止采访;

(2)进行法律方面的培训,比如可能发生冲突时,可引用的法律条款,以及写作时,可能面临的法律诉讼风险;

(3)进行户外拓展,增加户外生存经验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4)新闻机构应在衣食住行、装备、医疗、通讯等方面,有系统化的后勤支援,以及应急响应机制;

(5)新闻机构应研究并建立突发报道起冲突后的应急机制,包括应该第一时间与谁联系、如何继续报道、如何对相关部门问责、如何与新闻同行互动;

(6)有必要与同行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来应对并保护记者的权益。

5资料来源编辑本段回目录

共识网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ggzhc/article_2010090818027.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下一篇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idzhang
idzhang
超级管理员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