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W传播博物馆   

八九点钟的太阳

标签: 八九点钟的太阳 GeramieBarmé RichardGordon CarmaHinton 文革电影

顶[0]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又名: 八九点钟的太阳 / 八九点钟的太阳   
英文名:morning sun
导演: Geramie Barmé / Richard Gordon / Carma Hinton   
主演: 李锐 / 李南央 / 王光美 / 刘亭   
上映年度: 2003   
语言: 汉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影片类型:纪录片

起源编辑本段回目录

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

导演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卡瑪(Carma Hinton)一九四九年生于北京,在文革中渡过青少年时光,当过工人,一九七一年离开北京。美国宾州大学毕业后,曾任教于韋爾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麻省理工学院(MIT)等院校,讲授中国语言文学、文化和電影,一九九九年获哈佛大学中国美术史系博士。卡瑪在《八九点钟
卡玛(右)与高富贵(左)卡玛(右)与高富贵(左)

的太阳》中傾注多年心血,将这一段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再现出来。影片中的采访均由母语是中文的卡瑪用中文提问,從数百小时的內容中精选出來。在摄制《八九点钟的太阳》之前,卡瑪于丈夫高富贵(Richard Gordon)已有二十多年合作制片的經经历 ,曾拍摄多部有关中国题材的影片,如反映中国绘画艺术的《张大千》、以农村民俗为题材的《正月》、《高跷》。他们合作拍摄制作的表现中国大陆农村社会变化的三部曲——《小喜》、《天地玄黃》和《百草》曾在美国及世界各地的全国性电视一放映並获二十多种国际電影大奖。

高富贵(Richard Gordon)是摄影师出身,除了与卡瑪合作之外,曾担任多部中国和美国题材影片的摄影师,其中包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加拿大国家电影协会、美国公共电视网的《新星》、《前线》、《美国经历》等节目系列,以及许多独立制片的摄制组,如《远方的和谐——帕瓦罗蒂在中国》和《中国革命》等。一九八六年、一九八八年高富贵分別荣获古根海姆基金會奖金和洛克菲勒文化基金会的奖励。

白傑明(Geremie Barmé)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教授,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他与卡瑪共同担任撰稿。白傑明曾于文革后期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地居住學习多年,七十年代在香港担任《九十年代》杂志的英文编辑,对中国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具有长期的观察和体验,先后撰写和编辑多部关于中国社会、文化的著作,孜孜不倦地向西方介紹、评论中国知识界、文化界的新潮人物和现象。主要著作有:《赤字:當代中国文化论》、《毛的阴影》、《藝术的逃难:豐子愷的一生》、《火种:中国良心的声音》、《新鬼旧梦:中國异议者的声音》等等。白傑明還翻译了巴金、楊絳等中国作家的大量作品。作為中国问题的权威评论者,白傑明的文化时论、图书评介等多种文章广见于各种中英文杂志、报刊和学术期刊。

内容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八九点钟的太阳》讲述了这代人青春期经历的故事,似乎在代表这代人发出寻求理解的呼声。影片重在客观叙说,并非做出结论,而是启发人们去重新思考那段文革岁月和那批青年人走过的历程。   宋彬彬、骆小海这些红卫兵的发起人及先行者对于历史的回忆和感到自己被利用内幕的披露,李锐、李南央
海报海报

父女从亲人到仇人、从反叛到回归的过程,王光美、刘亭母女作为文革最直接的受害者,对于发生在她们身上这一切的置问,以及王力雄、朱学渊等学者自身的反省,都为影片带来震动人心的效果。影片自始至终贯穿着“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音乐和画面,以此来连接作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的那一代年轻人,从朦胧到“奋起”,从行动到反省,从不可一世的革命先锋到刻骨铭心的幡然醒悟过程。   影片结尾处,镜头聚焦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神像”前,解说词说道:“在千千万万人心中,革命已死,乌托邦的许诺正以各种新的形式再现,然而,李玉米的幽灵仍在徘徊。”(英文解说词:对许多人来说,“革命”已经终结了,乌托邦已经破灭,但是,李的幽灵从来没有远去。)结尾音乐意味深长,弦乐忧怨的《我的祖国》的旋律与键盘无精打采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音乐以重奏的形式出现,仿佛一腔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断断续续地被幽灵的嘲笑所打乱。 

短评
影片《八九点钟的太阳》以两小时篇幅展示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历史。它以1964年到1971年间的事件為主体,上溯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和四十年代的延安整风,下延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和1980年对“四人帮”的公开審判,時间跨度从橫数十载。《八九点钟的太阳》以新中国同齡人的经历为主要线索,探讨共产党建国后不断激进的革命教育与革命文化对这代人的影响,讲述當时处于不同地位的人的不同经历与感受,以及他们或主动或被迫卷入政治运动的复杂动机,从而力图再现一代人由热衷乌托邦理想转变为面对现实独立思考的心路历程。
 

《八九点钟的太阳》不以编年记事的方式來总述文革,它测重于展示曲折的个人故事和家庭的悲欢离合,以此來发掘文革这样一个对千百万个人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的內涵。

影片中的十几位受访者中,有分別来自三个家庭的成员——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遗孀王光美和女儿刘亭、文革期间因言至罪而遭枪杀的遇罗克的弟弟遇罗文、及曾一度担任泽东秘书的李锐和女儿李南央。影片的其他受访者包括在红卫兵运动初期深具影响力的洛小海、名字被媒体歪曲利用的宋彬彬、為文革留下珍贵影像見证的摄影师李振盛和赵立魁、著名画家黃永玉、学者朱学勤、徐友渔、王力雄等。

《八九点钟的太阳》影片由Long Bow Group制作,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提供主要经费。导演卡瑪(Carma Hinton)、白傑明(Geremie Barmé)、高富贵(Richard Gordon)曾联手执导轰动一時的反映一九八九年天安门事件的记录影片《天安門》。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线观看

电影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部记录片的表现手法上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是将史实影像与当时的样板戏交替出现,正如配音所说的,现实中,中国大地上的苦难日渐加深,而舞台上,中国却日渐光明,这样的反差很有讽刺效果。也正是怀着对美好中国的憧憬,很多当时的青年踏上了周游祖国的历程,他们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目睹了山川的伟大和人的渺小,使曾经要改变山河的激情变得冷静;他们目睹了中国百姓仍然贫苦的生活,对歌舞升平的宣传产生了怀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但是又有更多的人加入革命的狂躁中,曾经打倒他人的人,转眼间又被打倒,年轻人们在施暴者和受暴者之间不停的转换着角色,在那动荡的历史中,这样讽刺的事情一再发生。
 该片对文革后期的历史匆匆带过,因为文革进程和结局不是它的重点,它更多还是在于对那时青年的心路和经历的刻画,在年轻的岁月里,他们把青春献给了曾经以为光辉灿烂的事业,到头来却发现做错了许多。文革结束后,他们又都回归了平凡的生活,不知他们回忆起昔日的岁月是何滋味。作为未曾经历那段历史的人,我要感谢那些通过书籍,受访,影像等形式反映那段历史和自身心路历程的人,他们让我更多的了解那段历史,思考那段岁月,这很有必要,不要以为过去的将永不再来,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相似的历史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这也正是反思历史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下一篇地球脉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揭超频8241
揭超频8241
秀才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