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杂志馆   

南都周刊北京奥运经典报道

标签: 南都周刊 北京奥运 报道 冬日娜与刘翔

顶[0] 发表评论(2) 编辑词条

冬日那:我是刘翔的一部分

南都周刊记者_李岩 发自北京、上海、太仓 摄影 _ 刘林

冬日那三天没洗头了。

在江苏太仓,一个冠以国际名号,但没有多少观众注意的竞走比赛,她在赛场、转播车和当地电视台间连轴转。

直到不得不面对杂志摄影师,她才匆忙回房间洗了个头。新长出的头发有不少花白,她捏着发梢自嘲,“呀,原来我还有黑头发。”

“其实我挺忙的。只是因为大家就关注刘翔,你拍别的人家看了就忘。”

冬日那1998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随即进入中央电视台,至今已做了13年田径记者,跟拍刘翔也有11个年头。最早的那批同行,现在不是主任就是社长。

从2004年刘翔登顶雅典奥运起,尤其在2007年大阪世锦赛后,网络世界的娱乐精神让这个记者名气陡升。几乎一夜之间,她成了体育频道“雷语录”的新代言人,将前辈韩乔生甩开好远。

你比赛服的号码是441,4加4加1等于9,今天你又在第9道,是不是这次9是你的幸运数字?—大阪世锦赛后访刘翔

你觉得和刘翔在同一个时代是不是很悲哀?—访史冬鹏

你有没有信心得亚军?因为冠军已经是刘翔了。—访史冬鹏

这次800米比赛,应该是靠实力赢下来的吧?—访南京十运会女子800米冠军刘青

每次撑杆之前,一定不担心杆儿会折断吧?—访伊辛巴耶娃

祝你在明天的女子三级跳中取得好成绩!—访一名男运动员

……

有记者把这些问题打在一张A4纸上找到冬日那,她自己也无语,因为太多杜撰和断章取义。她确实问过“4+4+1”,因为刘翔本身就对号码布特别在意;也问过“和刘翔在同一个时代是不是很悲哀”,但她是指着一张报纸的标题在问史冬鹏。其余的都拜网民想象力所赐。

她从未对外界非议主动做出回应。有时候看李承鹏、黄健翔、韩寒在网上写字,极富攻击性,“好像一根毛都不让人家碰,很会保护自己。我就懒得动。”

刘翔的腾讯微博粉丝突破1500万的时候,冬日那还在不断婉拒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邀请。他们开出条件,软磨硬泡,等她点头。

“不开吧,搞得好像你比刘翔还大牌;开吧,每天光删骂就要删到手软。”

但这还不是主要的。“我不相信这世界上能有另外一个人完全了解你,你想让他了解他都了解不了。本来就是两个人,两个思想,两个世界,你就算都倒给他,他理解的也跟你想要告诉他的不一样。有些时候沟通是徒劳的。”

鸟巢最后掉眼泪的人

冬日那姓云。开国元勋,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也姓云。她生于这个名门望族。

走西口时期,内蒙古土默特旗便被汉人同化,冬日那又生于城市,直到上了小学才开始学习蒙古语,到现在掌握的也不很多。

但那段“敕勒川,阴山下”的成长经历,还是让同事们觉得稀奇。刚一进台,冬日那用虚构的故事逗大家:我们从小去哪儿都骑马,在大街上,要是商场的门开得高一点儿呢,我们就骑着马进去逛。

年轻人一个个听得出神。

田径之外,冬日那在台里还兼顾马术报道。在一次帮骑手华天购买奥运赛马的募捐活动中,冬日那自我介绍:我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记者,负责的项目都和跨栏有关,一个是刘翔在跨栏,一个是马在跨栏。

台下笑声掌声一片。

但回到电视机前,尤其在报道全民偶像时,观众却不是次次买账。

2008年8月18日中午,当刘翔以超戏剧化的方式离开鸟巢,站在终点附近的冬日那出奇的平静。“没想到他会退赛,但因为你熟悉刘翔,你觉得这不就是一场比赛嘛,奥运金牌他不是没拿过,这次丢了下次再拿回来就是了。”

观众们已经回家,记者全都扑向新闻发布会,整个鸟巢就站着冬日那和摄像,等待与演播室连线。

透过身边的小监视器,她看到发布会现场一个认识的女记者哭了,接着台上的教练孙海平哭了。一个裁判走到冬日那身边,告诉她休息室里的刘翔也哭了。

耳机里传来信号,冬日那努力克制住自己,开始连线。她盯着镜头,余光却被摄像师吸引。后者一只眼睛对准寻像器,另一只眼睛看着冬日那,半张脸哗哗地流泪,连抽泣的声音她都听得见。

“其实我想平静地讲,但我就是不能看到熟悉的人哭。”电视上,冬日那终于没有忍住泪水。

网上无名之火又起,人们容不得刘翔退赛,也容不得一个记者真情流露。“可我是鸟巢最后一个掉眼泪的人。”冬日那说。

此后,刘翔因伤蛰伏许久。这是迄今,冬日那对刘翔的报道最后一次引发较大争议。

有关这场中国人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最大惊痛,冬日那后来做出了长达30分钟的专题片—《翔伤退实录》。但在之后全球电视界的一次评选中,却是美国和德国电视台的同题材作品拿了奖。

当刘翔躲进运动员休息区,从摄像机的捕捉范围内消失后,这些国际同行曾立即调转镜头,齐刷刷对准冬日那。他们从初赛第一枪起就着力拍摄110米栏项目,就是想知道奥运金牌在中国人心中究竟有多重要,他们把她当成中国的窗口,看这个国家的媒体是怎样对待刘翔退赛。

彼时,北京政治形势敏感,从政府角度,不愿再有一点点和北京奥运有关的负面情绪出现。在那次国际评奖中,《翔伤退实录》未被中央台提交。

最美好的十年

今年4月13日,刘翔和伍兹在北京体育大学共同出席了耐克公司的发布会。活动结束当晚,刘翔对冬日那透露,自己将把以往从起跑到跨越第一个栏架的8步跑改为7步。

短短13.72米的距离,刘翔已用8步跑丈量了12年。伦敦奥运备战期还剩一年多,要实现突破,他必须冒险。就技术角度而论,这堪称刘翔伤愈复出以来最重磅的新闻。

冬日那赶做了一条3分多钟的《七“上”八“下”,刘翔渴望赢在起跑线》,在体育新闻节目中播出。两天后,上海电视台一名与她相熟的记者打来电话,苦笑着问:“你们台还招人不?我要失业了。”

这位记者也去了活动现场,但只拍到台面上刘翔与伍兹的互动环节。中央台新闻一出,上海台领导大怒。

挂掉电话,冬日那身旁一个朋友叹了口气,“这能有什么办法,人家刘翔就愿意跟冬日那说。”

这两个名字的紧密关联始于新世纪初。2001年,刘翔和冬日那同赴加拿大埃德蒙多。不论对他还是对她,这都是职业生命里第一次田径世锦赛之旅。

年轻的刘翔没能跑进决赛。他倒不以为意,兴冲冲来到冬日那的话筒前,冷不丁冒一句:“哎呀,加拿大的伙食不好。”

在刘以前的中国,田径项目的主力军基本出自中长跑项目,以马家军为典型代表。因为管理严格,队员长年与世隔绝,冬日那去采访,常常问一句回半句,队员不看她也不看镜头,目光始终不离地面。刘翔的表现欲让冬日那心中一喜,她喜欢把时间交给刘翔,让他一个人自由发挥。

回到上海,亲戚朋友见到刘翔,问候语统一是,听说加拿大伙食不行?刘翔才猛然想起自己随口说过这么一句。

他跟妈妈说,中央台那个女记者对我可好了。

那一年刘翔18岁。今年他28岁。

这也许是中国体育最好的十年。举办奥运会的背景下,冬日那有幸全景记录了一个普通中国运动员变成体育领袖,“春夏秋冬都有一台摄像机在跑道边陪着他,跟他一起暴晒、挨冻,所以他在奥运夺冠后看到你,还没说话眼泪就掉下来,因为熟悉的东西能唤起他的回忆。”

去年央视体育频道内部竞聘采访组组长,领导让冬日那积极参加,但她没听。她更愿意做一个前方记者。“记录一个人,其实就记录了一个时代。你能为这个时代留下影像,我觉得是挺好的一件事。”

但冬日那也担心,网上罗列的雷人语录,刘翔会不会以为她在采访别人时真的说过。

2008年8月末,刘翔跌入人生谷底,网上谩骂连篇累牍,种种传闻每天流于市面。冬日那知道刘翔的压力,想鼓励鼓励他,又不想让刘翔感觉出自己在刻意安慰。

琢磨了半天,她拨通刘翔手机,上来就拿自己的“语录”开刀:“你别信网上那些瞎说的啊,我可没这么问过。”

“这还用你说,”刘翔轻轻地接过话茬,“我根本没看,你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你还看这些?”

“其实从刘翔身上我也学到一些东西”,冬日那说,“你记录刘翔的成长,你自己也在成长。”

东北追杀令

在马拉松运动员孙英杰与教练王德显爆发讨薪风波后,孙英杰的父亲孙凤有下了决心,要去秦皇岛跟王德显当面对质。临行前,他问冬日那去不去。

那是大雪天,冬日那赶到现场,采用了偷拍手法。

在当时看来,因服用兴奋剂而被禁赛的孙英杰几乎没有重返赛场的可能,生活眼看就没了着落。“就是想帮帮她,其实发生兴奋剂事件,最终的受害者都是运动员。”

王德显道行深。未几,孙英杰接到恐吓电话:要再接触中央台,就会有东北黑社会追杀他们。

事件发展后期,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最终在中国田径协会和地方体育局的干预下得到解决。冬日那也没出什么意外。

2008年8月9日,北京奥运会开赛第一天,孙凤有去世。孙英杰给冬日那打了一个电话说,爸爸死前一直念着她的名字。

奥运冠军王军霞也是冬日那的好友。2006年多哈亚运会,体育频道邀请王军霞担任田径项目解说嘉宾。出发前一周,她跟冬日那说,我生病,需要手术,不去了。

央视报道团早已集体办妥媒体报名和签证,换嘉宾意味着庞杂繁琐的手续。冬日那吓一跳,问了半天情况,王军霞支支吾吾,最后坦白:“我离婚了。”还没有签字。王军霞心乱如麻。她特别喜欢儿子,但判给了丈夫。冬日那说,随缘吧,既然如此,倒不如出来散散心。

多哈田径场边有座家乐福,每天做完节目,冬日那就带王军霞去那里喝咖啡。这是东方神鹿,几十公里都能咬牙坚持下来,还有什么承受不了的事情?但在咖啡厅,冬日那听她哭了整整一个礼拜。

“有些时候人家不是认可你的工作成果,是认可你这个人。你把采访仅仅当成工作,就有了结果导向。但你不是旁观者,在记录他们在跑道上的日子的时候,他们也在记录你。这些年过去,刘翔回忆里的每一个画面都有你,你已经是他生活里的一部分了。”冬日那说。“你说采访刘翔有什么诀窍,都是水到渠成的。”

东方古典美

受益于儿时学习体操和舞蹈的经历,在呼和浩特二中读到初三时,冬日那打破了全市少年跳高纪录。

中央电视台和广电系统举行运动会,她靠吃老本,现在还能拿下冠军,成绩一米三几。

她是过去两年中央台的巾帼标兵,获过这个称号的,还有柴静、李小萌、张泉灵。

去太仓前夜,冬日那在京拍完了2011年央视体育频道的宣传片。有一句台词是“对待工作除了百分百的付出”,她读了两遍,把“付出”改成“投入”。“这样低调些。”

她一度向导演建议换个人选,至少也换一个剧本,那个太“劳模”了。何况体育频道接下来的重头戏是世乒赛,“观众看人家打到一半,突然插播一个冬日那,说自己是多么认真工作……唉。”

没有著名田径运动员的地方,照理也不会出产著名田径记者。

但冬日那最初引人注目却并非因为刘翔。在那届“伙食不好”的世锦赛上,全球焦点都瞄准美国百米飞人格林。赛后,格林在混合区接受完美国电视台的采访,冲开所有欧洲记者伸出的手臂,最后停在了冬日那的位置,让中国观众听见了他的声音。

现在分析,十年前任何国际赛场上,中国记者都凤毛麟角,女记者做体育的就更少。也许物以稀为贵?

身在同一赛场的韩乔生,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如此解读:“我的同事冬日那是一位蒙古族姑娘,青春洒脱,长发飘飘……老外对我说,她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她的脸太具东方的古典美了。”

但在东方人,至少在中国的网民看来,貌似却不是这么回事。

“夏日芙蓉冬日那”,网友们为她组建了“冬菇教”,PS出她和刘翔的各种趣味图片。冬日那有时走进台里,远远望见同事,就听见一声清脆的膜拜—教主驾到!

在百度“冬日那吧”,有人发起“万人签名,换掉冬日那!”点阅量还真的过万。

另一条点阅过两万的话题中,网友上传了一张冬日那的照片,然后“请用四个字来形容一下”。二楼跟帖:车祸现场!

她尽量用调侃的方式自己把这些消化。要是能给人励志,那就当当梅超风吧。

去年底,本刊记者在一项工作中遇诸多不顺,心情黯淡。有天冬日那上线,和她说了这事,电脑那头很快敲过来一句话:如果像我这般挨骂,你还活吗?哈哈。

在蒙古语里,冬日那是东方的意思。

她的MSN签名是“东方不败”。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北京印象 下一篇智取威虎山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林帆2204
林帆2204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