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北京奥运传播博物馆    电影馆   

光荣的十六天

标签: 光荣的十六天 巴德·格林斯潘 电影

顶[2] 发表评论(7) 编辑词条
《光荣的十六天》由美国电影导演巴德·格林斯潘执导,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官方电影。整部电影以宏观叙事与个人讲述相互结合。在电视转播日益发达的时代,这部影片融合了大银幕与小荧屏的优点,既注意捕捉赛场内的精彩瞬间,又设法拍摄赛场外的感人故事。而导演巴德·格林斯潘也凭借此片开启了被称为“格林斯潘”时代的奥运官方电影时期。
洛杉矶运动会徽标洛杉矶运动会会徽
目录

[显示全部]

《光荣的十六天》—影片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影片概述:

片名:《光荣的十六天》

导演:巴德·格林斯潘 (已逝)

巴德· 格林斯潘晚年巴德· 格林斯潘晚年

中文名字: 巴德·格林斯潘           出生日期:1926年9月18日

国籍:        美国纽约                   逝世日期:2010年12月25日

职业:        体育电影编剧、导演和制片人

主要作品:《欧文斯回柏林》(Jesse Owens Returns toBerlin )、《光荣的奥林匹克一百年》(100 Years of OlympicGlory )、《光荣的十六天》(16 Days of Glory)、篮球梦》(Hoop Dreams )

出版地:     洛杉矶

面世时间: 1984年

影片内容: 洛杉矶奥运官方电影《光荣的16天》,由美国电影导演巴德·格林斯潘执导,是一部宏观叙事与个人讲述相互结合的影片。在电视转播日益发达的时代,这部影片融合了大银幕与小荧屏的优点,既注意捕捉赛场内的精彩瞬间,又设法拍摄赛场外的感人故事。影片中有一个较长的段落献给了中国代表团的入场式和运动员获得金牌的场面。这是中国代表团第一次正式走上奥运舞台,这种关注正是代表了当时整个西方对中国的好奇。影片结尾,伴随着多明戈的男高音独唱,集中表现了颁奖仪式,赛场的电子屏幕上显示“1988年汉城再见”。

海报海报


 

《光荣的十六天》—影片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影片背景: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于美国洛杉矶举办,但当筹备组织工作基本就绪、大会即将召开的前两个月,苏联、民主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以各种借口宣布不参加本届奥运会。虽经萨马兰奇等多方游说,与政府领导人会谈,但终究未能改变苏联等国的决定。苏联以安全问题为由,实际原因无非是报美国1980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一箭之仇。无庸讳言,苏联、民主德国、保加利亚的缺席,给本届某些项目,如田径、游泳、举重等比赛带来了影响。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的冲击,使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于洛杉矶的黄金季度7月28日至8月12日举行。当时国际奥委会成员有159个,参赛的共140个国家和地区,远远超过了以往各国的规模。抵制和因故未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有19个: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朝鲜、古巴、埃塞俄比亚、匈牙利、伊朗、老挝、蒙古、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苏联、越南、民主也门、利比亚、安哥拉、上沃尔特。本届参赛运动员共7616人,其中女子1719人,也是历届人数最多的一次。新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拿下第23届奥运会也是中国的第一块金牌。

本届奥运会被视为是奥运会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洛杉矶奥运会在筹委会主席彼得·尤伯罗思的规划下,首次以民间方式承办奥运会,扭转前几届奥运会巨额亏损的情况,以5亿美元低成本的投入,最后还获利2.5亿美元。本届奥运会在投资上的成功成为以后奥运会的楷模。

洛杉矶奥运会比赛现场洛杉矶奥运会比赛现场

 

 

 

 

 

 

 

影片评价:影片中有一个较长的段落献给了中国代表团的入场式和运动员获得金牌的场面。这种关注正是代表了当时整个西方对中国的好奇。随后格林斯潘因此片也被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勋章,并开创了所谓“格林斯潘”时代的奥运官方电影时期。

1980 年代以来电视上专门播映的体育纪录片多为阐述式纪录片。阐释式纪录片将现实世界的片段结合起来,组织成一个更具修辞性或论辩性的结构,而不是突出其中的美学或诗意色彩,直接向观众表达,透过字幕或旁白提出观点,展开论述或叙述历史。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多采用“上帝之声”的解说词(观众只能听到解说员的声音而无法看到解说员)。这种类型的表达方式经常适用于新闻性、调查性、教育性、指导性的纪录片。格林斯潘式的体育纪录片就属于这种类型,而《光荣的十六天》则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光荣的十六天》—影片影响编辑本段回目录

影片影响:《光荣的十六天》为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起到了极大宣传效果,也为巴德· 格林斯潘本人带来了一次事业上的高峰。由于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巴德· 格林斯潘在《光荣的十六天》中特意用较长时间着重表现中国代表团(影片约90分钟时出现中国代表团),既满足了西方对于中国首次亮相的好奇,也为中国在世界体育界的突破打下了良好的宣传基础。

宣传海报宣传海报

《光荣的十六天》—历史碰撞编辑本段回目录

人物:作为《光荣的十六天》的导演巴德· 格林斯潘,在他84年的生命时光中先后八次执掌奥运会官方电影。在他82岁高龄时和中国著名导演顾长卫一同担任2008中国奥运会官方影片的顾问。同时,他还于2008年2月以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外籍教师的身份递上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申请书,希望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贡献一份力量。
事件:《光荣的十六天》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报道了中国代表团的奥运会官方电影,巧合的是这一界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由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摘得,亦为我国奥运史上的一块金牌。这么多的第一次,不得不曾称一次历史性的巧合。

许海峰摘得首金许海峰摘得首金



 


 

《杨澜访谈录》之格林斯潘

《光荣的十六天》—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http://2008.sohu.com/ziliao/08aoyunlishi/ljayzl/s258036953/

2.http://2008.sohu.com/events/gfdy/

3.http://baike.baidu.com/view/46077.html#2

4.http://www.hudong.com/wiki/16+Days+of+Glory

5.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808/10585181865.shtml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下一篇破冰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收藏到:  

词条信息

赵雪2213
赵雪2213
秀才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