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上海世博传播博物馆   

上海世博会上海馆

标签: 上海馆 上海世博会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基本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展馆以石库门造型为主要元素,设计风格简约但气氛浓烈,外观朴素但格调现代,非常符合上海这座城市庄重而不失灵动、历史与现代交融、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征。展馆以“永远的新天地”为主题,通过外墙空间、等候空间和内场空间,展示一个更有魅力、更为融合、更加智慧的上海,以表达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理解。
展馆名称: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馆
展馆位置: A片区
展馆主题: 永远的新天地
活动周: 10月8日—12日

上海馆解读编辑本段回目录

上海精神
“太惊奇了,8分钟时间让我看到了上海的历史和未来,我很感动。”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走出上海馆,如此评价。身为最资深的“世博人”,洛塞泰斯看过无数世博场馆,上海馆到底凭什么打动这位西班牙老人? 长33米、高7米的外墙上,5000块三棱镜分毫不差地转动,瞬间变幻出“永远的新天地”、“上海祝福你”、“世博之城”三个视觉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15000幅由上海市民齐心协力创作的摄影作品,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上海。”内场,椭圆环幕,外加天顶银幕,形成面积达550平方米、360度无缝融合的影像空间。真人秀与影像秀浑然一体,船舷造型的六自由度动感平台,升降、前行、旋转、倒退,你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感受雪花飞舞、品闻芳香浮动。高科技支撑起一个震撼剧场,可是用什么来表达上海?上海馆独辟蹊径:让游客在小小场馆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进入不同时代的上海,与城市紧紧相融。灯光暗下,航程启动,你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了。乘着小渔船,穿过芦苇荡,来到最初的小渔村;骑在马背上,一瞥跑马场旧时光景;坐着叮当车,畅游十里洋场;骑上自行车,接自己的爱人回家;转眼间,巨型油轮、直升机载你“上天入地”。上海馆影片总导演胡雪桦说,“国际上,这种结合了如此之多高科技与艺术形式的剧场艺术尚属首例,我们还没有给它命名。只知道做之前,一切未有过;而现在,这个360度感官数字音画空间就在你的身边。”

主体形像
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名字由来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IBAO)”,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琅琅上口,也和他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海

海宝海宝

宝”的名字与吉祥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寓意吉祥。

主题体现
人是城市的细胞,又是城市的灵魂——人赋予城市文化、性格和创造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城市人”。城市人口与日俱增,也更具多样性。同时,城市之外的人们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上海馆馆长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世博网10月8日消息:"一个9岁小男孩3次来到上海馆,他对我说‘很震撼,我非常喜欢,我看到了上海的未来'。"上海世博会上海馆馆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露出欣慰的表情。
上海馆外墙“上海看不完”上海馆外墙“上海看不完”


25年前,29岁的陈东作为中日青年大联欢的回访代表赴日本考察,有幸参观了筑波世博会,至今她仍忘不了在那一届世博会上看到的可视门铃、智能机器人、人造卫星等。她说:"当时看后很激动,回来写下很多感想。其实25年前的那段经历,就是一次展望未来的旅程,它的效果一直可以影响到今天。"


陈东认为,当年筑波的切身体验,为她服务上海世博会提供了一种精神动力。"世博会的举办,面向的是整个人类的未来。作为世博会展馆的建设和运营者,我们需要给参观者'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


"最初的时候,有个别学者建议,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整个上海就是一座'上海馆',就不需要再建一座上海馆了;对此,我们讨论了很久,最后认为还是需要一个展览来给所有来到上海的客人一个交代。去年夏天,韩正市长最终提出,希望馆内有一部运用高超技术表现上海的电影。"陈东回忆。


上海世博会开幕5个多月来,位于中国省区市联合馆一隅的上海馆,每天接待约3200名中外来客,日运行时间超过14小时,包括放映约54场动感电影。由上海市民提供的上万张照片组成主题墙,成为展馆绚丽缤纷的"外衣",而隐藏在石库门造景内的8分钟电影,几乎获得了所有观众的称赞。


在8分钟的动感电影之旅中,游客可以站在一个模拟真实场景的圆形甲板上,跟着影片的韵律有节奏地摇摆,体验上海从小渔村发展为大都市的过程。


今年8月末,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李敖参观上海世博会的第一站就选择了上海馆。走进青砖黛瓦的石库门场景,75岁的李敖通过8分钟电影找寻着儿时的上海记忆。他指着电影中的"三毛"形象激动地对陈东说:"我小时候所生活的那个上海,真的有现实中的‘三毛'。"


除了"三毛",8分钟电影中还出现了"老上海的电影棚和众明星""自行车上的甜蜜恋人""上海牌手表"等细节,令观者感慨万千。香港特别行政区前特首董建华,儿时曾在上海生活,也对上海馆情有独钟,参观后他连连赞叹"意犹未尽"。


陈东说:"8分钟里,你可以看到上海的'三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通过脚下的动感装置,身临其境,体验上海开埠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交通工具变迁,从小舢板、马车,到黄包车、铛铛车,再到自行车、三轮车和小汽车,乃至如今的高铁和磁悬浮列车……镜头不单纯是怀旧,也试图告诉人们上海今后发展的蓝图。"


"我们试图让每个观众能看到上海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影片结尾部分可谓‘上天入海',上海已启用的滴水湖、新能源设施等场景以小见大,现实中的舞者从天而降,电影背景中则出现了老年人返老还童的幻想一幕,以表达我们对中国城市美好未来的向往。"她说。


"通过上海馆,可以预见的还不止是城市硬件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更是城市文化创意的进步。"陈东表示,通过此次世博会上海馆的设计、建设及运行,激发了本土创意人才的活力,锻炼了一支人才队伍,将有助于促进这座城市文化创意水平的提升,其"后世博"效应还将逐步显现。


上海馆被称为"永远的新天地",陈东说,这个名字就是来源于上海留给外界的"百变"印象,上海在人们心中是一座总也看不完的城市。她介绍说,即使是一部8分钟电影的诞生和运行,也不止是上海本土团队管理,还有包括德国、美国、奥地利、瑞士的工程师,可谓"海纳百川"。上海馆的主题墙更是全体市民共同参与的成果,非常难得。

上海馆内墙2上海馆外墙

陈东认为,上海馆建设之初,不仅是为了激发上海人的共鸣,更是要让每个世博客人对上海产生更多的好奇,激发大家进一步了解上海的渴望。她说:"事实上,5个多月来的展出,确实实现了这一点。"


10月8日至12日,世博会将迎来上海活动周,陈东说,届时将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演艺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进一步抒发上海"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情怀,呈现这座城市积淀已久的人文魅力。

参考网站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 http://www.expo2010.cn/c/dq_tpl_2091.htm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奥运大趣画 下一篇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兰梦10587128
兰梦10587128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