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上海世博传播博物馆    电视篇   

世博会 中国印

标签: 世博会 中国印 上海世博档案馆 电视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一、影片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1、片名

世博会 中国印
2、导演

不详
3、出版机构

北京电视台《档案》
4、播出时间

:每周三21:35
5、影片内容

 世博会 印

1851年5月1日上午11时,英国伦敦。

九驾皇家马车列队离开白金汉宫前往海德公园,在那儿,辉煌灿烂的神奇建筑水晶宫准备就绪。25000多名观众急切地等待着女王陛下的到来。12时,钟声齐鸣,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以及王室成员步入会场。

这里就是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开幕的盛况。

在各国嘉宾中,有一位身着清朝官服的中国人,他头戴红顶花翎、身穿蓝色袍褂,在一群穿燕尾服、戴礼帽的西方绅士中间显得格外醒目。这个中国人,后来成为西方人心目中首位参加世博会的中国官员,人称“希生广东老爷”。

1851年5月10日那天的《伦敦新闻画报》,用大约半版的版面刊登了一幅版画,内容就是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开幕式。版画的标题很有意思,是这样写的:《大展览会开幕式:中国官员等》。可见这位“希生老爷”当时还挺受重视的,俨然成了开幕式上的风头人物。

这位神秘的希生老爷到底是谁呢?他来自中国什么地方?又怎么会在第一届世博会上出现?

A

第一届世博会上的中国“形象大使”——希生老爷

其实,希生老爷并不是清朝政府正式派去参加伦敦世博会的,他也不是什么民间代表,更不是商人。那么,他到底是谁呢?

这和一条当时在伦敦非常有名的中国商船有关。这条商船名叫“耆英”号,它是一条三桅帆船,1846年在广州建成,全长近50米,载重750吨,柚木制造,主桅杆高达27米。

1846年8月,几名英国商人买下了“耆英”号,并从广东招募了38位船员。随后,“耆英”号就满载着来自中国的特色商品,经过长达一年的旅程,最终到达英国。

1851年伦敦世博会期间,“耆英”号就停泊在泰晤士河码头,成为伦敦著名的旅游景点。“耆英”号上的38位中国船员,自然也就成了船上中国商品的现成推销员。希生其实就是船员中的一位。那么多船员,为什么他就脱颖而出了呢?

因为他长得帅。当时“耆英”号还发放希生纪念币呢。正面是希生的画像,上面写着portrait of Hesing。下面刻着Mandarin Hesing of the Chinese Junk,中国货船上的希生老爷。

从纪念币上可以看出希生长得眉目清秀,据说他举止相当斯文,用现在的话说,像个有文化的人,因此被船上的其他人尊称为“希生老爷”。

当时很多英国人出于好奇,参观过“耆英”号,当中甚至包括维多利亚女王和作家狄更斯。因此,这位希生当时在伦敦挺红的,俨然成了中国的符号,甚至享受到了充当中国特使,参加首届世博会的待遇。

直到1853年左右,展览了六七年的“耆英”才离开泰晤士河。顺便说一句,在今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您还能见到“耆英”号的身影。至于“希生老爷”,却再也没有看到任何资料记载他的下落。

所谓的“希生老爷”, 原来是英国人推广中国货的手段之一,用现在的话说,他充当了一把中国的“形象大使”。

那么,在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到底有没有中国的参与呢?

B

“荣记湖丝”获得第一届世博会“制造和手工业奖”

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各国热衷于用博览会的形式来展示本国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可是,举办一次世界范围的博览会,那可就不一样了。主办方得在全世界都能呼风唤雨才行,这事谁能干得了?在当时也就数英国了。

自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当时的英国在世界工业中一马当先。同时资本的高速聚集和运作,也让英国成为当时欧洲金融的中心。这些因素触发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当老大的欲望。于是,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应运而生。

1850年初,英国驻广州领事馆收到了一份来自英国国内的指令。这份指令的内容是:女王陛下将于1851年5月1日举办世界博览会,要求广州领事馆力促中国参加世界博览会。

可当时的中国是个什么情形啊?

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王朝被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在这种情形下,清政府哪有什么闲情逸致参加世博会?因此,英国人指望中国以政府名义参加世博会毫无可能。

那么,第一届世博会上有关中国只是空白吗?完全不是。

《伦敦新闻画报》在1851年11月制作了一幅世博会中国馆的版画,还原了中国展室的情景,这可是中国在世博会上的首次亮相:

展室门口上方的吊牌上写着“CHINA”,也可以看到里面有中国式的大花瓶,清朝官员塑像,甚至还有一些西洋雕像。

据报纸介绍,维多利亚女王也于5月7日参观了中国馆,那里陈列的中国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翡翠制品、文房四宝等给女王陛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如此,在这一期的《伦敦新闻画报》上还有“伦敦世博会官方获奖名单”,就是1851年伦敦世博会所有获得“新发明和新技术”奖以及“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的获奖名单。中国商品也在其列:

在第2页第4类的用于制造业的植物和动物物品中,倒数第二项是:Yun-Kee (of Shanghae), China, silk.就是来自上海的叫Yun-Kee的中国丝绸。Yun-Kee,广东发音,就是“荣记”。

“荣记”记述着一个古老神秘的有关中国人与首届世博会的故事。

C

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第一人——徐荣村

前面说到,为了举办世博会,在华的英国官方机构和洋行曾竭力游说,但没人感兴趣。可是在当时的上海,有一个名叫徐荣村的中国商人却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徐荣村,1822年生于广东香山,名瑞珩,字德琼,号荣村。他自小好学,后出外经商,历游东南诸海口,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之一。

当时的上海堪称十里洋场,有很多洋行,徐荣村在一家宝顺洋行当买办。洋行主要经营中国的丝、茶等商品,销到英法等国。他一边做买办,一边开了一家自己的店,专销湖州的蚕丝。

听到世博会的消息,脑子灵活的徐荣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创举,可谓创造了历史。凭借灵敏的商业嗅觉,徐荣村意识到世博会中蕴藏的巨大机会,就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 12捆,紧急托运往英国。

虽然“荣记湖丝”包装粗陋,不过,徐荣村选送的湖丝确实为丝中精品,加上世博会举办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荣记湖丝”历经时间考验,终于质压群芳,脱颖而出,获得了“制造和手工业奖”,并获得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的“小飞人”证书。

据说,徐荣村一家还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亲切接见。

徐荣村真是够有商标意识的,他把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的“小飞人”证书油印出来挂在店堂里,并把“小飞人”标记作为荣记商品的商标,这使得荣记丝号在行业中威望大增,他的商品出口到英国都不用检查。

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上,中国亮了相,拿了奖,不管怎样,这是一个开端,从此,神秘的东方国度将和世博会产生怎样的关系呢?

D

从1867年至1905年,中国先后参加了29届世界博览会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下国门被迫开放,卷入全球资本主义市场。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系列的改良,刺激着中国人参与世博会的热情。

从1867年至1905年,中国先后参加了29届世界博览会,而所有这些博览会的组织和展品征集工作,都是由一个外国人操办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的世博会,全部是由海关总署负责的。早在1854年,在英、美、法三国驻沪领事的操控下,西方列强就开始把持上海海关的税收。1863年,英国人罗伯特·赫德被正式任命为第二任海关总税务司。从此,赫德执掌中国海关长达48年。

罗伯特·赫德,生于1835年,19岁就来到了中国,先在宁波、广州领事馆当翻译,后来被聘为广州新关的副税务司。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又熟悉官场礼节和中国士大夫的习气,因此深得大臣们的赞扬,他跟当时最重要的满人大臣恭亲王、文祥等相从甚密。

海关主权的旁落,是清政府最突出的无能证明。不过具有讽刺性的是,在萎靡腐败的晚清行政体系中,赫德管理的海关却也是最有秩序和效率的一个机构。

他引进了整套的英国管理经验,无论行政组织、人事管理还是征税章程都置于一个严格、统一的管理体系之内,数十年里很少发生舞弊行为。

赫德把英国人的一丝不苟也带入了世博会的组织方面,根据记载,他对世博会的动员、货品组织、人员安排等方面都做出了精细的安排,让当时的中国和世界实现了接轨。

赫德认为,参展世博会既可以让西方更了解中国,也可以让中国人走出国门,了解和认识世界,还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

1867年,赫德领导的海关接受清政府的委托首次组织中国展品参展巴黎世博会,但由于时间仓促,并不成功。到了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有了经验的赫德表现得很出色,当时海关征集到5300多件展品,在世博会上受到了各方称赞。

E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派出官员参加

1876年, 美国在费城举办了自己历史上的第一次世博会,这次世博会是为了纪念《独立宣言》在美国费城签署一百周年,通过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展现和检阅他们强盛的国力。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派出官员参加了这届世博会,操办这一切的还是英国人赫德。

费城世博会上展出了很多美国最新的科技成就,如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留声机、打字机、贝尔公司的电话以及自行车等等。但引起最大轰动的,是一件特殊的展品,那就是“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是为了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法国人民花费十年时间建造后赠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现在已经是纽约的象征了。

和自由女神像一样引起轰动的,还有一群中国旅美幼童。19世纪,中美之间已经有了很多交往,其中对中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是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他们中不少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最家喻户晓的就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1876年费城世博会举行时,正好有100多名中国少年在哈佛留学,他们也参观了博览会。

赫德派了一个人当中国参展团代表,谁呢?李圭,宁波海关副税务司的文牍,也就是秘书。李圭回国后将自己在美国期间的考察见闻写成了一本书,叫做《环游地球新录》,李鸿章亲自为本书写序。该书第一卷就是《美会纪略》,描绘了一名中国人眼中的1876年世博会:

“游人各国皆有,男女参半,日以数万计。肩相摩踵相接林林总总熙熙攘攘。其中服色迥异者,中国而外惟土耳基国,余皆一制。圭游此中,如入五都之市,万宝杂陈,已觉心目俱骇,加之此间华人绝少,洋人习见者又皆短衣佣工之流,若衣冠整肃动止有常者则是见所未见,无不以得一见交一言为幸而啧啧叹美敬礼有加,因之每至一处竟若身入重围几不可出,此时此境欲加意记载良难得也。”

在书中,最让李圭感慨不已的不是来自各国的奇珍异宝,而是那些代表着当今世界变化趋势的各种新型机器。

李圭在世博会上还看到了展出的中国留学生作业本:“美甘那的格省哈佛书馆我国幼童课程窗稿亦在列,尝见共绘画地图算法人物花木皆有,规格所著汉文策略如游美记,哈佛书馆记,庆贺百年大会序,美国地土论,风俗记亦尙通顺,每篇后附洋文数页,西人阅之皆啧啧称赞。随行翻译云,此为洋文策论,即汉文之意而用腊丁文处颇多渠亦不甚解,惟言幼童在哈佛攻书二年足抵其当日在香港学习五年,诚可见用心专而教法备焉。”

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特地接见了李圭和中国少年留学生。

F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组500人大团参加

1902年,美国政府决定举办1904年世博会,派专使来北京宣传并邀请中国参展,美国驻华公使康格也极力敦请光绪皇帝、慈禧太后赴会。

据史料记载,美国世博专使在清政府朝堂发表完演说后,慈禧太后亲自召见了他,并向他询问了有关世博会事宜。随后,慈禧以年老体衰、不便远行为由推辞,但应允派亲王与会,以示重交谊、敦和好。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开幕在即,清政府做好了周密的准备,代表团整装待发。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组团参加世博会。代表团团长来头也不小,谁呢?皇贝子溥伦。由他任总监督。皇贝子溥伦是宣宗道光皇帝的曾孙,在当时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皇室成员。

清政府对世博会特别重视,为了筹备各种事宜,副监督黄开甲率团先到美国踩点,成为1904年圣路易斯第一个入驻世博会场的官方代表团。黄开甲是晚清首批留美幼童之一,曾在耶鲁大学留学。

当时中国代表团是个大团,大约有500人。

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馆相当热闹,门口还有马匹,这让美国人非常惊奇。

中国馆右侧入口,矗立着一座牌楼,整个建筑具有中国特色,据说当时成为博览会上东方建筑的典范。

这当中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典故,其实,中国馆的这座建筑是溥伦贝子王府的复制品。他把自己在北京故宫里的住室原封不动地复制到世博会的“中国村”,在美国媒体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04年甲辰年,适逢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当时称为“万寿节”,普天同庆。参加世博会的大清政府官员们自然不敢怠慢,在中国馆举办了庆祝活动,邀请各方人士参加。邀请函由红纸印刷表示吉祥,两条飞龙之间是个浮雕洒金的寿字,非常气派。

老佛爷的声名可算是远扬到了美国了,可对于世博会,慈禧有她自己的算盘。有专家研究指出,溥伦此行美国,还肩负着两项秘密使命:一是替清政府考察美国宪政,对欧美强国的政治制度摸摸底;二是希望争取美国干涉其时正在中国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

美国媒体的报道称,溥伦有迷人的风采,又平易近人,深得各界的欢迎仰慕。而游历过美国各大城市,见识了美国的繁荣发达,考察了美国的宪政,30多岁的溥伦大受激发。他向各地华侨和纽约维新报记者表示了自己急图自强、振兴国脉以改变积弱局面的决心。在一些演讲场合中,溥伦甚至满腔激情地向海外华侨承诺,回国后,将“披肝沥胆,向西太后进立宪改革之言——以启沃两宫,而为改革政体之助动力”。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结束后,社会舆论对清廷的政治变革寄予了更多希望,也更加严厉地督促清廷采取实际行动。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立宪风潮一发而不可收。晚清赴美参加世博会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深远影响,由此亦可见一斑。

G

世博会的舞台,印着中国的辉煌和传奇

就在中国经历着政治、社会等种种变迁的时候,世博会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

1915年,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昔日机器轰鸣的欧洲大陆变成炮火连天的战场,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新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召开。2月20日,在美国旧金山,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的通航,“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开幕了。

这次世博会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无疑是10月21日纪念电灯发明36周年的“爱迪生日”,爱迪生发明的电灯让人类从此在漫漫长夜中享有了光明。而在这届世博会上,中国的参展品同样大放光彩。

除主办国美国外,30多个参赛国中,以中国和日本的参赛展品最多,因此都得到5400平方米的场地。1915年4月22日,中国馆开幕。中国馆建筑仿紫禁城太和殿修建,当天前来参观的就有1万多人。由于中国参赛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赛会组织者特地将9月23日定为“中国日”。

最后对所有国家送来的展品评奖时,中国展品获得各种大奖74项,金牌、银牌、铜牌共1200余枚,在三十多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其中最著名的,就有茅台酒。

此次参展,中国特产种类的丰富、品质的优良、工艺的精湛、价格的低廉都引起轰动,以至于外国人评价中国为“东方最富之国”,更有人称为“东方大梦初醒、前途无量之国”。

1982年5月1日,2000平方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馆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能源推动世界”世博会上亮相。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中国馆展出了当时在广大农村推广的沼气炉,以及10块长城砖,秦兵马俑等国宝级文物,引起了美国公众的极大兴趣。中国的这一次登场,标志着继1939年纽约世博会后,这个一度久经战乱和动荡,又经历了改革和开放的东方国度,从此回到了世博会舞台,并开始书写自己与世博会的崭新历史。

二、影片视频编辑本段回目录


三、影片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秘性的讲述栏目,利用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心,而引起观众的追看与共鸣。栏目选题广泛而深刻,包括涉及中外交往和引起国际关注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国内已经解密的高等级军事档案、公安档案、安全档案;与中国相关的近、现代国际关系等内容,通过解密档案中的历史秘密,探寻解读各种历史人物。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毛主席像章 港澳章 下一篇北京奥运纪念版欧米茄手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喻雯洁7120
喻雯洁7120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