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新媒介    网站   

知乎

标签: 知乎 网站 新媒介

顶[0] 发表评论(2)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1.网站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网站首页





        名称       知乎

        网址        http://www.zhihu.com

        创始人     周源、李申申、黄继新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zhihu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甲 5 号 768 创意园 A 座西区 3-010 







网站logo  

logologo


知乎网是不同于百度知道或者新浪爱问这类即问即答网站,而是建立起了社会网络,期望以关系社区形式来帮助用户找到更好的问题和答案。“知乎(ZhiHu)”一词本意“你知道么”,不仅生动的体现了其问答属性,而且取词文言文,显得古典优雅,大方得体。   

 “知乎(ZhiHu)”一词本意“你知道么”,不仅生动的体现了其问答属性,而且取词文言文,古典优雅,大方得体。知乎网不同于百度知道或者新浪爱问这类问答网站,知乎建立起了社会网络,期望以关系社区形式来帮助用户找到更好的问题和答案。

    在产品设计上,用户在社区内不仅仅可以提出问题或解答,还可以Follow 三项:其他用户、问题和话题,从关注人和关注事两个不同维度来更好的发现内容。在问题答案中,用户可以用类似 Digg 的支持机制,给好的答案投票,将好的答案顶到页面靠上的位置。每个问题也设立了“答案总结”区域,像维基百科一样,每个用户都可以修改总结。


Quora logo

Quora logoQuora logo


知乎与Quora

知乎借鉴学习了Quora,Quora是一个问答SNS网站,由Facebook前雇员查理·切沃(Charlie Cheever)和亚当·安捷罗(Adam D' Angelo)于2009年6月创办。在2009年12月推出软件测试版,随后在2010年6月21日向公众开放。2010年3月,Quora得到基准资本公司的创业资金,估价高达8600万美元。

 Quora一开始采用邀请制,吸引了很多明星和智慧人士,比如Craig Newmark(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创始人)、Mark Zuckerberg(Facebook创始人)和Ashton Kutcher(美国知名演员)。Quora此后逐步开放,用户通过Google或者Facebook帐号即可登陆,这是为了防止搜索引擎索引内容,但同时又让大众都可以参与。创业企业孵化机构Y Combinator的风投合伙人Harjeet Taggar在回答Quora的一个问题时说:“我宁愿从1000个高质量的内容来源那里获取信息,也不愿从来源更多的整合性渠道获取信息。”Quora的“肯定”功能和投票决定答案排序的功能会对内容质量有帮助。不过用户可以控制的也仅限于此。Quora还需要人工监控和验证帐户 -- 会踢掉假冒的奥巴马,和整合重复问题。就这点来说,Facebook较有优势 -- Facebook刚在近日推出了自有的问答产品,因为Facebook有5亿用户,他们都使用自己的真名,同时Facebook已经建立了广告系统。

2.网站定位编辑本段回目录

知乎知乎


不同于百度知道或者新浪爱问这类问答网站,知乎建立起了社会网络,期望以关系社区形式来帮助用户找到更好的问题和答案。在产品设计上,用户在社区内不仅仅可以提出问题或解答,还可以Follow 三项:其他用户、问题和话题,从关注人和关注事两个不同维度来更好的发现内容。在问题答案中,用户可以用类似 Digg 的支持机制,给好的答案投票,将好的答案顶到页面靠上的位置。每个问题也设立了“答案总结”区域,像维基百科一样,每个用户都可以修改总结。




3.网站内容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知乎,首页大致有四个功能区。是“最新动态”,大约占到首页70%版面,主要呈现用户所关注人的最新提问及回答等信息。用户在这一板块,除了查看最新问题及回答之外,也可以通过“设置”、“关注问题”、“添加评论”“分享”、“感谢”和“收藏”等功能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如利用“设置”功能,用户可以选择屏蔽话题。在所关注用户关注问题下,也可以对该问题添加关注、添加评论等行为。

在首页右上方版面,是用户在知乎网相关行为管理信息。有“我的草稿”、“我的收藏”、“所有问题”、“我关注的问题”和“邀请我回答的问题”。 在右侧中间位置,是网外邀请功能——“邀请好友加入知乎”。在这个版块中,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新浪微博邀请自己朋友加入到知乎社区中。 在右侧中下方,为用户关注或感兴趣话题或用户推荐板块。话题和用户推荐上,知乎运营方一方面可能根据用户关注话题信息汇总,一方面可能通过用户在知乎网络相关行为数据记录统计,达到相当准确推荐和汇总。同时,尤为一提的是,右下方的“话题广场”板块中,知乎网将所有话题分类标签呈现,为用户除搜索和导航之外,有一种不错的获取信息方式。

4.团队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周源,知乎联合创始人,知乎CEO;周源原先是Meta搜索创始人、产品经理,曾任《IT经理世界》记者。

李申申,知乎联合创始人,知乎CTO;李申申原先也就职于Meta搜索。

黄继新,知乎联合创始人,知乎COO,曾担任搜狐财经主编、创新工场资深投资经理。

王电轻,知乎后端工程师。

奚衡,知乎web工程师。

成远,知乎商业领域运营兼对外合作。

顾惜朝,知乎运营,编辑次数已超过12万。

李奇,知乎运营,经典语录:用户虐我千百遍,我待用户如初恋。

5.网站分析编辑本段回目录

1、提高用户门槛

“能给我一个邀请码吗?”

这几乎成了近期IT业内听得最多的话。没错,知乎从一开始就采用了邀请码制度,提高了用户加入社区的门槛。

采用这样的机制,对打造高质量的社区有很大的好处。一方面获得邀请的人会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名额,会大量参与社区活动;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控制,将潜在的“潜水者”隔开,从而提高整个社区的用户活跃度。

2、社会认同心理

看到一群人看着天,也会跟着去看;看到乞丐碗里有很多钱,就会跟着去放钱;看到一个地方很干净,就会自觉地讲究卫生……这就是社会认同原理,或者叫做从众心理。知乎的前辈用户们已经营造了一个很好的、高质量的问答氛围,知乎用户谌斌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微博之乱耳,无SNS之劳形”形象的描绘了知乎的社区氛围。给我邀请码的老师一再叮嘱,一定要高质量问答,要活跃,我唯唯诺诺,问问题之前,先Google一下看有没有答案,回答问题之时,仔细检查有无错漏之处,知乎的从众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社会认同也不是万能的,一旦有人从中灌水,就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就是破窗效应。知乎应该早就意识到这种威胁,所以,一方面继续采用严格的邀请制度,另一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抑制破窗效应。比如对提问类型进行了限制,允许用户举报重复、低质量的问题和隐藏“没有帮助”的答案等。当然,破窗效应的威胁依然存在,如何在用户数量和质量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是知乎下阶段面临的一个难题。

3、满足用户分享的欲望与建立威望的需求

知乎几乎没有任何激励机制,没有积分、没有相应的等级提升体系,更没有任何形式的物质奖励,但用户的参与度却是很高,为什么?

因为知乎满足用户分享的欲望,同时满足了个人建立威望的人性需求。

知乎抓住了人性中的一个优点:分享。人其实是渴望分享的动物,有件趣事没有人分享就好比女人穿着件漂亮衣服却没有人问她在哪里买的一样难受,Keso说他之所以在知乎上如此活跃是因为“中国互联网在满足像我一样的人的需求方面,做得太少”,而知乎,正好给了他们一个高质量的分享舞台。

当然,分享的前提,是高质量的问题,最好是激起你回答的欲望乃至不回答都不舒服的问题。再者,这个分享其实也是有回馈的,他能让你建立威望。你回答得越多,就越显得你知识渊博,你的威望就越高。这恰好满足了马洛斯的需求金字塔中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

如果说微博、SNS等产品是满足了人的社交(社会关系)需求的话,那么,知乎等问答社区则是满足了人的最高层次的两个需求:尊重(社会承认)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求。尤其是在这个“往来无白丁”的精英社区,回答的问题被精英、名人所“赞同”和“感谢”,顶层需求的强烈满足感比其他任何激励措施都更加持续有效。

6.面临问题编辑本段回目录

随着不断开放和用户数增长,Quora 将要面临的问题是怎样保证问答质量不下降,以及怎样扩展到IT领域之外更成建制的圈子。Quora 面临的问题也将是知乎面临的问题。从知乎公测来看,像 Quora 早期那样,知乎也引起了 IT 业内一些“大腕”和“意见领袖”的关注,据说腾讯的老大 Pony 也闻讯而来。这两类注册用户占了绝大多数。社区氛围很Geek传统问答网站随着Web 2.0的浪潮掀起,依靠用户创造内容,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低质量甚至虚假的垃圾信息,从而使筛选和辨别信息成为使用者的负担。在社交网络普及了新一代的 News Feed 社区后,引入用户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发现、筛选问题和答案成为了新的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用户“看完就走”的实用主义倾向,增加粘性。当然,Quora 和知乎不能像维基百科那样寄希望于海量用户对内容的自我修正。因为问题不是词条,理论上它会有无数个劣质的变体。Quora 和知乎也没采取严格的实名制比如身份证号认证那样的极端方法来限制用户的恶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因此,这将是一个长久的斗争,在机器尚未足够聪明之前,维护社区氛围和内容质量这些事情需要运营人员来解决。知乎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希望它能成功为自己找到答案。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读库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王丹09578243
王丹09578243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王磊186
王磊186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