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新闻传播公开课   

麻省理工公开课:透过摄影感受世界

标签: 暂无标签

顶[0]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麻省理工公开课:透过摄影感受世界  

麻省理工公开课:透过摄影感受世界麻省理工公开课:透过摄影感受世界


    

 

      麻省理工大学的本次公开课程将摄影作为一门观察、发现风景和表达观念的学科进行研究。在阅读、观察和摄影的基础上,本课将对风景,光线,重要细节,地点,诗意,叙述性,及 摄影如何与设计产生联系等话题进行探讨。

 

 

 

 

目录

学校概括

课程简介

课程目录

讲师介绍

课程意义

视频链接

 

学校概况

麻省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占地面积168英亩(68.0 公顷),吉祥物是海狸(Beaver),校训是“手脑并用 创新世界”(Mens et Manus)英文翻译是 (Mind and Hand)。

  麻省理工学院于1861年由一位毕业于老牌名校威廉玛丽学院的著名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他希望能够创建一个自由的学院来适应正快速发展的美国。由于南北战争,直到1865年MIT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随后其在自然及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在大萧条时期,MIT曾一度被认为会同哈佛大学合并,但在该校学生的抗议之下,被迫取消了这一计划。1916年MIT从波士顿迁往剑桥。

  至2009年,先后有78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经过麻省理工学院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时至今日,但凡有人提起“世界理工大学之最”,人人皆推麻省理工学院。麻省之名蜚声海外,成为世界各地莘莘学子心向神往的科学圣殿。麻省理工学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学在世界上享有极佳的盛誉,其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语言学也同样优秀。另外,麻省理工研发高科技武器和美国最高机密的林肯实验室、领先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世界尖端的媒体实验室、和培养了许多全球顶尖首席执行官,斯隆管理学院也都是麻省理工赫赫有名的宝贵资产。

  在名称方面,麻省理工学院正确的翻译名应为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但因为麻省理工学院的译名早在清朝时期便有,就将错就错用之。在北美洲,institute 是指(理工、工学、科技、技术、或专科性的)学校、学院、大学。依每所学校的各方面学术环境情形的不同,翻译成中文就有所不同。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依其学校之院系规模跟学术环境翻译成中文应该是“马萨诸塞理工大学”,但大部分说中文的人已经习惯用麻省理工(学院)这个称呼称之。

 

 课程目录

 

[第1集]从空中来拍摄地貌

[第2集]摄影时,如何在城市中取景?

[第3集]分享照片背后的历史故事

[第4集]与儿童合作的摄影

[第5集]摄像机镜头下的新奥尔良

[第6集]摄影中的气氛、编舞、感觉和录音

[第7集]意识之源——见识

[第8集]构想的根源——观察

 

讲师介绍

讲师讲师

名称:Anne Whiston Spirn, Alex MacLean
职业:Prof. Anne Whiston Spirn,

麻省理工学院景观建筑教授。

Prof.Alex MacLean,美国摄影艺术家,毕业于哈佛大学

 

 课程意义

   麻省理工大学的这部透过摄影感受世界教学视频将摄影作为一门观察、发现风景和表达观念的学科进行研究。在阅读、观察和摄影的基础上,将对风景,光线,重要细节,地点,诗意,叙述性,及摄影如何与设计产生联系等话题进行探讨。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

  随着摄影的发展,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的元素,开始产生艺术摄影。它与记录摄影的区别在于艺术性的多少与高低,而无绝对的界限。例如:我们去照张像作身份证或留个纪念,一般照相馆拍摄的照片,最多有点资料或记录价值。可是,郑景康先生给齐白石先生拍的人像,50年过去了,至今仍是世界二十幅最优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别完全 在于艺术性的高低。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该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恪守摄影的纪实特性,在他们看来,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他种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A·斯蒂格利茨曾说:“只有探讨忠实,才是我们的使命。”另一方面,他们又反对象镜子那样冷漠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主张创作应该有所选择,对所反映的事物应该有艺术家自己的审美判断。著名写实摄影大师刘易斯·海因就说过这样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应加纠正的东西;同时,要反映那些应予表扬的东西。”可见他们崇尚艺术应该“反映人生”的观点。他们敢于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取于社会生活。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具有强烈的见证性和提示力量。

  最早的写实摄影爱好当推英国摄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于1853年拍摄的那些火棉胶纪录片。稍后,则是罗斯·芬顿的战地摄影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杰克逊的黄石奇观。1870年以后,写实摄影渐趋成熟,开始把镜头转向社会,转向生活。如当时的摄影家巴纳多博士就拍摄了流浪儿童的悲惨境遇,而震动了人们。

  随后,写实摄影家人才辈出,作品都以其强烈的现实性和深刻性而著称于摄影史。例如英国勃兰德的拾煤者;美国R·卡帕的通故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法国韦丝的女孩等等,不胜枚举。

 

课程视频链接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hotography.html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芬兰外交部驻外记者奖学金 下一篇包身工组照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刘钖
刘钖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