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新闻采编   

马昌博两会报道手册

标签: 马昌博

顶[0] 发表评论(2) 编辑词条
马昌博 ,此前是南方周末的资深编辑,现是《壹读iRead》杂志执行主编。[1-3]

2005年进入南方周末,始任驻京记者,从事时政和调查报道,后为资深记者。[4]2008年南方报业集团首届“年度记者” 。被认为是当下中国市场化媒体中最优秀的时政记者之一(南方周末前时政版负责人林楚方认为他是“最优秀的,没有之一”) 。[4]

作品


  他的代表作品有:山西黑砖窑系列之《风暴眼中的山西官员》、十七大报道系列之《中国官方智库调查》、有关全国两会的《你可能不知道的全国两会》、有关汶川地震的《地震预报的中国“江湖”》,有关瓮安事件的《贵州官员瓮安“大考”》,另有孟学农复出后的独家采访和山西官场系列文章,以及他有关中纪委和中国全国人大立法的持续报道。
  根据南方周末时局版前负责人林楚方的描述,作为南方周末的“试验田”,马昌博在南方周末的中央部委和地方政治新闻的报道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4]

其它信息

他同时也是新闻出版总署“时政报道创新”培训班的授课老师。根据相关实名微博上的内容显示,马昌博也在“国家行政学院司局级班”和“国新办新闻发言人班”讲授媒介沟通课程。[2]
他在杂志上开设了名为“时政笔记”的政治专栏。[2]
中国的政治语境中,不能说错话有时比不能办错事还重要,因为前者往往是大庭广众之下,更没得回旋余地。因此,每年一度的“两会”盛宴中,省部级高官们到底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接受采访,恰是政治逻辑的直接体现。

  “两会”期间高官受访,无外乎“围堵”和专访两个途径。对这些省部大员的“围堵”,往往只是获得几句话。有风向标作用的还是专访,不过这时这个地方高官是否“友善”,不是看性格,而是看时势。

  地方高官会在某些年份选择集体低调,比如2007年“两会”。因为当年秋天就要举行中共十七大,所以公众眼中的政治明星基本上都未接受专访,或者只是在诸如《人民日报》和央视这样的主要党媒说几句。

  当时,我曾试图约访一位如今已在中央任职的省委书记,但总难以达成。最后不得不在名片上写了一段话,塞到了这位省委书记房间的门缝里。后来省委办公厅的官员打来电话说,书记已经看到纸条,但是“确实繁忙”。

  同样,今年秋天即将举行十八大,故本次“两会”也应是政治明星们小心谨慎的时候。但稍有奇怪的是,今年一些地方大员,虽然对专访都保持了惯例的谨慎,但在代表团团组开放接受集体采访时,都颇有几句“出彩不出格”的话。这让人感慨时代在进步,“安全第一”的官场规则今年也在微调了。

  除了正值党代会的年份外,在其后一年的“两会”上,高官一般也会谨慎对待采访。比如2008年的全国两会,虽然十七大已过,“党口”官员已定,但因又涉及到政府换届,而此前在地方人代会上转正的一批“代省长”们刚刚就职,自然不宜多说。我在约访中,省长们讲的最多的是,“过段时间吧”。一位中部地区的省长解释说:“刚就职几个月就讲本省应该如何发展,只能被人说浮夸;但如果说还在积极调研中,没有最终的思路,那我还说什么呢?”

  而在每一届全国人大的第二到第四次会议(比如2009到2011的三年),因为没有人事问题,基本可视为“例会”,各地方大员都颇为放松,所以各媒体上省级高官的访谈也多了起来。就算拒绝,大家们也显得很实在——前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就曾拍着我的肩膀说:自己今年已接受过某媒体采访,同样的话总不能反复说,“以免让人家说老卫就会这几句,明年你提前约。”

  上述是大环境影响,官员们本身还受制于小环境。比如在一些省份,常常是因为身为“政治新星”的省委书记低调,跟宣传部门声明“两会”不接受采访,于是省长和副省长们也都跟着“低调”起来,以免抢了风头。所以“上会”的记者们也要费尽心思打听上述信息,否则无功而返,空耗时间。

  除了小环境,更有“微环境”,这往往跟大员的秘书们有关。对于秘书来说,除了几家中央党媒和必要的外媒,别的媒体基本都是“添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在“两会”现场就曾碰到一次。某省长对我颇有热情,转头嘱咐秘书给我留手机号,我理所当然地掏出手机,结果人家连面子活都懒得做,要了我的电话,说会给我发短信。然后,该短信从未来过。

  不过有时也确是因为某些媒体同行自己不争气。曾有某省委书记的秘书因我们采访完该省委书记后是“自己写稿子”而不是问他们要稿子而颇有感触——我们对此也颇有感触。

  更多时候,秘书充当了挺身而出的角色。这事儿要求眼力劲儿,还是个体力活,比如及时地拉扯:一般都是领导笑而不语,或者轻声说“谢谢”快步走开,秘书则奋力拉住已经倾斜的记者;碰到个把过分敬业的同行,秘书中午还要拦在楼门口防止领导被敲门。

  实际上,秘书们这期间表现出来的态度有时让人震惊。曾有同事采访某省一把手大员,大员还算有热情,而陪坐的秘书则一副冷脸,中间还数次打断和纠正领导的回答,看的同事一脸愕然,不知到底谁是领导。

  一般来说,地方高官接受采访主要是谈当地省情,跟个人有关的问题则属敏感范围。不过也有一些开明官员会打破你的固有印象。

  此前曾有同事拦住东北某省的一位省委书记。他一开始推掉了采访,说自己是省委书记,谈发展还是去采访省长。同事说,我们不多谈当地的发展,主要想聊聊你自己的经历。这位省委书记转过头对秘书说,“这倒是可以谈谈”。

  要是碰到这样的省委书记,还等什么,赶紧打开录音笔吧。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好大夫在线 下一篇全球互联网项目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高叶26
高叶26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