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经典影像   

华语纪录片节

标签: 纪实 纪录片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华语纪录片节

关于这个词条的确很难编辑,只能摘取一段深圳晚报的实时采访给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个话语纪录片节的组建过程。

 

目录

镜头外的“华语纪录片节”编辑本段回目录

 

■ 本报记者 梁群
在开幕影片的放映结束后,“华语纪录片节”总监张虹、评委郑传鍏、林伟鸿来到圆筒现场,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交流。之后,本报记者跟他们三人进行了聊天式的采访,了解到关于“华语纪录片节”是怎么诞生的,它如何走过这三年,作品选择和入围情况等一些背后的故事。
●张虹,香港纪录片导演。1999年开始拍摄纪录片,第一部作品为《看不见的女人》。2002年完成《平安米》及《中学》,2003年摄制《搬屋》。《平安米》获2002年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公开组金奖及大奖。
●郑传鍏,电影爱好者及自由撰稿人,文章见于《信报》、《大公报》、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网站等,“华语纪录片节”选片人。
●林伟鸿,香港资深摄影记者,曾获多项国际摄影大奖,曾为某香港知名报馆摄影部主任。现为张虹纪录片摄影师,“华语纪录片节”选片人。

1、这是个没有奖金的比赛

张虹:
这是个没有奖金的比赛
谈及为什么要办这个“华语纪录片节”,拍了8年纪录片的张虹说那要回到2007年,她听说内地也开始有人拍纪录片,偶然看到几部,吓了一跳,“因为以前都没听说过,我竟然一直都不知道有这样好的片子存在,真是惭愧。”后来张虹了解到,因为这些作品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影展,所以就像王昭君起初那样默默无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虹和伙伴们兴起了办“华语纪录片节”的念头。2007年开始,他们搞了一个很小的展映和研讨交流会。放了不到10部片子和两场研讨会,反应还不错。2008年就改为华语纪录片节了。
张虹说,香港人很少接触纪录片,很多电影工作者也不例外,大家对纪录片也有很多成见:技术粗糙,无美感可言;非常严肃、沉闷。“其实好的纪录片既可以讲严肃的问题,又可以优美动人。”张虹说他们办影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能让香港观众认识及欣赏纪录片,使得香港这个只讲物质的社会,多一点艺术气息。
“我们这个纪录片节是一个比赛,最后评出冠、亚、季军,但却是个没有奖金的比赛。”张虹说,因为这个活动没有商业价值,所以不会有什么商业机构支持他们。“第一、第二届的钱是政府给的,你提一个计划,他们会给50%~60%的资金,另外一半就自己去找咯,那要找不到就只能把计划用更少的钱来实现咯。”实际情况是,那些钱往往不够。那怎么办?张虹说,所以他们的工作人员都是没有工钱的,甚至一些评审也是不给钱的。“比如导演许鞍华、作家龙应台,都给我们做过评审。只能靠朋友帮忙啦!”
因为第一届的艰辛,张虹和伙伴们对于该不该继续很犹豫,“但很多朋友说‘你们办得很好呀,继续吧’。正因为身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我们硬着头皮做了下来。”因为没有资金来源,你怎么生活呢?接到记者的这个问题,张虹回答得很干脆:“借债。我背了很多债,有时候也做点其他的工作挣钱清一些债,但现在身上还有债。”张虹还告诉记者,第二届“华语纪录片节”时,一个做啤酒代理的朋友给了他们好几大箱啤酒,虽然觉得纪录片节跟红酒更搭一些,但是还是很开心地接受了。“有就很高兴了,又不用花钱。”
张虹说,对于纪录片,她有一种深沉的爱。“拍摄纪录片可以去了解不曾了解的事情,对我而言是在上课,是一种教育。”

2、用纪录的方式讲故事

郑传鍏:
用纪录的方式讲故事
作为评审,郑传鍏说他是以看电影人的身份来选择片子的。“看导演如何把素材组织成一个故事来论说,纪录片的好坏就看导演如何用他拍摄得到的素材来讲故事,故事讲得精彩说明导演的功力到位。”郑传鍏说,在上百部长短参赛作品挑出12部入围者的过程,就像是把华人社会的不同面相、种种问题翻看一遍。对于他来说,评价这些作品最困难的地方是如何在议题的价值和拍摄者的技巧取得一个平衡。纪录片常常会把拍摄者和被拍者的关系拉得十分紧密(当然两者根本是亲属又另计),这种关系有时甚至可以在作品明显地看到。电影人如何抱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和被拍摄者维持一个适当的距离,是曾从事新闻工作的他所在意的。评审的过程,对他来说其实是一个再次思考问题的机会。
郑传鍏说,对片子的评审其实是很主观的,他个人的口味偏向于社会性、历史感的片子。在三年的评审过程中,郑传鍏发现一个现象:内地的题材很好,但很多导演不会讲故事,不会做结构,剪辑也相对粗糙一些。

3、林伟鸿:真的感情可直达人心

作为长期与张虹合作的摄像师,林伟鸿说他选片子最主要看片子透出来的感情,真的感情是可以直达人心的。他也很介意导演是用何种视角来进行拍摄,是平视、俯视还是仰视。他还很介意导演对事情发展的介入,“如果导演的行为改变了事情的发展,那在我这会得到比较低的分数,但如果是促成事情的发展,那是可以的。”
林伟鸿说,“华语纪录片节”只收纳两年内讲述华人世界的纪录片,比较集中地展现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现状、文化、历史。林伟鸿说,“华语纪录片节”到今年举办的3届,最后出来发现获奖的多是内地和台湾的,很多朋友就问他:怎么香港办的纪录片节,没有香港的片子获奖?“香港参加的片子就少,入围的就更少了,我们选取的方向也是想尽量各地都有,但也不能为了平均而放弃好的片子来选择香港的片子呀!”
作为摄影师,林伟鸿说拍摄纪录片对他的吸引力来自真实生活很有趣,可以看到人生百态,冲击性比剧情片还要强。“纪录片提供的素材比故事片多很多,真实的生活比编出来的戏剧更加离奇。”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为什么要民主? 下一篇张雅欣 样板戏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尤杨1344
尤杨1344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