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播学者   

熊澄宇(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标签: http://www.qk99.com.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简 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熊澄宇


  美国杨百翰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
  多所高校兼职或客座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全国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多所高等院校客座和兼职教授。专业方向为新媒体、文化产业及软科学研究。
  曾多次参与中宣部、国务院信息办、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科技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行业主管部门重大课题的组织和起草工作;2003年8月,应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相关问题。
  

研究方向: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媒体研究、媒介史及国家信息化政策研究
  

主要学术出版物:编辑本段回目录


  《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信息社会4.0》、《新媒体与创新思维》、《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等。
  

著 译:编辑本段回目录


  《数字相机入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新媒体与创新思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清华传播译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论文、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电子政务与公民利益国际研讨会”,2002年2月,巴黎
  《全球信息网络化透视》,《新华文摘》2001年5期。
  《信息网络化与社会建构》,中国电子出版,2001年1月。
  《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读《从界面到网络空间》》,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3月。
  《高新数字技术对中国电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5万字,中央电视台,2001年7月。
  《中国高清数字电视发展战略研究》(与乔楠合作),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研讨会,2001年8月,兰州。
  《WTO与媒介整合》(与何冬梅合作),中国传媒论坛,2001年9月,北京;第三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2001年11月,北京;《中国传媒科技》,2001年12期。
  《中国数字卫星直播电视的技术发展与对策》(与李建合作),全国第四次传播学研讨会,2001年10月,南京。
  《现代远程教育与西部发展战略》,教育技术西部行报告会主题报告,2001年10月、11月,西安、兰州、昆明、南宁。
  《数字技术与中国电影发展》,WTO与中国电影发展论坛,2001年11月,三亚。
  《现代远程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教育技术论坛主题报告,2001年12月,广州。
  《WTO对中国传媒的影响》,现代广告,2001年12期。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in Mainland China,Communication Frontiers in The New Millennium--The 35th Anniversary Conferenc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uly 24, 2000。
  《电脑高科技在电影中的应用》(与乔楠合作),2000年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学术研讨会(获论文特别奖),2000年11月,南宁。
  《闻过则喜--我国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发展的再思考》,《中国电子出版》,1999年1期(获中国版协优秀论文奖)。
  《中国大陆新媒体发展态势分析》,第六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1999年11月,上海。
  《中国大陆多媒体出版物发展的现状与思考》,台湾两岸青年学者跨世纪学术研讨会,1998年5月,台北。
  Digital and Humanistic Issues in Education,ICCE'98,1998年10月,北京。
  The Film as a New Media,香港浸会大学东西方文化国际研讨会,1998年11月,香港。
  

科研项目:编辑本段回目录

  国家八六三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主持人。
  目前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获奖情况:
  2002年获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奖;
  2001年获第三届中国优秀出版论文奖;
  2000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开设课程:
  新媒体研究、媒介发展史、网络传播研究、西方电影研究、摄影与特技、专业外语等。

相关报道及演讲内容:编辑本段回目录

       人民网北京7月19日讯 为纪念美国著名记者、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7月19日,“让世界了解中国——斯诺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及“斯诺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在北大召开。

  在随后举行的“全球传播与大众媒介”圆桌会议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熊澄宇教授发表了主题发言,全文如下:

  谢谢大家!很高兴能有这么一个机会来到北大和同行和各位领导交流。我在清华教书,研究到斯诺“让世界了解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学习的机会。今天听到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发言,给我了很多的启发。我想从自己的角度找一个切入点,我在美国留学,现在在清学大学教学。我在想交流、沟通、理解,恐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内容。现在我们谈和平发展、谈并存,也需要和并存的人一块沟通和了解。但是,这样一种沟通和了解怎么做,我觉得斯诺有很多的言行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榜样和启示。前面几位专家谈到的,我自己体会有这么几点。

  第一,责任心和爱心。斯诺先生在临死前留的那张纸条,我感觉到对我是很大的震撼。他热爱中国,但是他有同样热爱美国,而且在热爱中国和热爱美国这样一个平台上,他希望通过海洋和全人类和世界的大陆进行沟通。那么这样一种爱心和这样一种责任心就不仅仅是站在一个点上,而是站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共同点上,这样一种爱心和责任心我认为是非常高的。

  我们现在谈传播,除了要去谈宣传、要去收集以外,我觉得恐怕更多的还是承认差异、真正个性。联合国在这个问题上曾经发表过专门的文章和报道,叫“一个世界多个声音”。所谓“一个世界多个声音”是对目标的承认和对差异的承认。

  第二,斯诺除了这样一个责任心以外,他还思考的一个问题,他利用所能够找到最好的方法,来完成这样一个沟通的传播。刚才方汉奇教授讲历史的时候,专门讲到的一点,就是斯诺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从事新闻传播教育的。那么,我们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需要思考的这样发展空间,媒介形态发生的变化。我们原来对内容的传播、传统使命的方式都变了。我们以前谈卫星说这样一种新的形式,怎么管理,跟我们缩小了,我们谈地球村。但是今天谈网络,瞬间在鼠标点的同时和世界发展了。我们以前谈数字化、信息化是我们今天技术发展的终端,但是我的意见,我的看法就是这个还是技术发展中的一个过程,技术还在发展当中。那么,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我们是不是可以去思考一下,像斯诺先生曾经做的那样,使用最可能的手段去争取最好的一种效果,把这种沟通和理解做到极致。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才能达到效果的最大化。我今天在这里确确实实有一种很好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历史、学习宪政考虑我们的新闻教育怎么走?我们的新闻人才怎么培养?我非常感谢北大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学习。谢谢。

相关链接:

http://xcy.vip.bokee.c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311ec7010002se.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丁淦林 下一篇哈佛大学分支学院出版与传播学专业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08578112
08578112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