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播学理论   

冷媒介与热媒介

标签: 传播学理论 媒介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冷媒介与热媒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由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1964年在其《理解媒介:人的延伸》首先提出,麦克卢汉认为,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性质,其根本差别即在于冷、热媒介的不同。他说,“有一条基本原则把收音机之类的热媒介和电话之类的冷媒介区别开来,反电影之类的热媒介和电视之类的冷媒介区别开来。热媒介使一种感觉延伸,它具有‘高清晰度’。高清晰度是资料完备的状态。照片从视觉上说,具有‘高清晰度’。卡通画却只有‘低清晰度’,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提供的信息非常之少。电视是一种冷媒介,或者说低清晰度的媒介,因为它给耳朵提供的信息量少得可怜,大量的信息还得听话人自己去填补。相反,热媒介并不留下这么多空白让接受者去填补或完成。因此,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这一论述表达上不够明确,但意思还是清楚的。在麦克卢汉看来,凡是高清晰度的媒介所提供的信息量大,要求受传者参与的程度低;相反,凡是低清晰度的媒介所提供的信息量小,要求受传者参与的程度高。前者是热媒介,后者是冷媒介。
       从逻辑上看,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特性指标的把握是清楚的。例如,照片清晰度高,提供的信息多,观赏者一看就明白,参与程度低,是热媒介;而卡通画只是简单地勾勒表现对象的特征,清晰度低,提供的处信息少,需要欣赏者进行大量的补充现象,参与程度高,是冷媒介。但是,清晰度的高低、信息量的大小、参与程度的强弱,在事实上是一组很难区别的相对变量。你说收音机、电影清晰度高,信息量大,参与程度低,是冷媒介,电话、电视清晰度低,信息量小,参与程度高,是热媒介,而别人的感觉也许不是这样的,甚至相反。在具体论述中,麦克卢汉又把“冷、热”的概念到处移植,如认为象形文字或会意文字是冷媒介,拼音文字是热媒介,甚至说什么落后国家是冷的,发达国家则是热的;油猾的城里人是热的,淳朴的乡下人是冷的;过去的机工时代是热的,现在的电视时代是冷的。这样,更使人难以理解区分冷、热媒介的科学依据与理论价值。我们认为,冷、热媒介的理论假设在强调不同媒介具有不同性质并对受众产生不同作用这一点上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冷、热媒介的分类方法到底具有多少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其具体应用:冷媒介由于其清晰度较低,在手稿,电话,电视,卡通画,口语交流等使用较多。热媒介由于其清晰度较高,在电影,照片,收音机,印刷品等使用较多。

                                                                                                     摘录自http://www.cjr.com.cn

冷媒介与热媒介-冷媒介

冷、热媒介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但是麦克卢汉本人并未进行明确的界定,人们只是根据他的叙述进行推测。一种解释是:冷媒介是指它传达的信息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麦克卢汉认为低清晰度的媒介,如手稿、漫画、电影、电话、电视、口语等属于“冷媒介”。因为清晰度低,它们要求受众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并且需要丰富的联想和参与,为媒介也为受众自己填补其中缺失的部分。模糊的信息提供了机会,调动了人们再创造的可能性。

冷媒介与热媒介-热媒介

“热媒介”是对于“冷媒介”而言的。这两个词时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对两类媒介的分类标准。“热媒介”时指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麦克卢汉认为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等是“热媒介”,因为他们都作用于一种感官而且不需要更多的联想。但是吗刻录喊得这种冷热媒介的分类并没有一贯的标准,而且在逻辑上存在矛盾。所以有人说“冷热媒介”的分类本身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也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媒 介 下一篇索绪尔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08578106
08578106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08578107
08578107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