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2020新冠COVID19传播博物馆    新冠COVID19传播博物馆   

疫苗的史诗

标签: 疫苗的史诗 赵琛玮

顶[1]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疫苗是什么编辑本段回目录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病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疫苗
疫苗


疫苗的起源与发展编辑本段回目录

1796年,史上第一剂疫苗,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

1879年,首支抗霍乱疫苗

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

1882年,首支抗狂犬病疫苗

1890年,首支抗破伤风、白喉疫苗

1896年,首支抗伤寒热疫苗(typhoid fever)

1897年,首支抗鼠疫疫苗

1921年,首支抗结核病疫苗(卡介苗)

1926年,首支抗百日咳疫苗

1927年,首支抗结核疫苗

1932年,首支抗黄热病疫苗

1937年,首支抗伤寒(typhus)疫苗

1945年,首支抗流行性感冒疫苗

195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疫苗

1954年,首支抗日本脑炎疫苗

1957年,首支抗腺病毒疫苗

196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口服疫苗

1964年,首支抗德国麻疹疫苗(Rubella)

1967年,首支抗腮腺炎疫苗(Mumps)

1970年,首支抗玫瑰疹疫苗(roséole)

1974年,首支抗水痘疫苗

1977年,首支抗肺炎疫苗(肺炎双球菌)

1978年,首支抗脑膜炎疫苗(脑膜炎双球菌)

1981年,首支抗乙型肝炎疫苗

1985年,首支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1992年,首支抗甲型肝炎疫苗

1998年,首支抗莱姆病、轮状病毒疫苗

2006年,首支抗子宫颈癌(乳突病毒)疫苗

2009年4月23日,中国宣布成功研发出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疫苗疫苗


疫苗抗病原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疫苗疫苗



作品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疫苗的史诗》



《疫苗的史诗》让-费朗索瓦·萨吕佐|著 宋碧珺|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疫苗的史诗》让-费朗索瓦·萨吕佐|著 宋碧珺|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疫苗的研制与改进是一部人类的史诗,也是科学与工业的传奇。公益、权利、金钱、谣言、恐慌……世界卫生组织顾问、病毒学专家萨吕佐为你揭开疫苗纷纷扰扰的历史序幕,带你目睹曾经病毒肆虐的人间,直击疫苗发明与制备现场,一出出令人屏息的悲喜往事将在此上演。

“世界之小,如一村落。无论何处,若是病毒性疾病研究失之毫厘,为这一疏忽买单的将会是全人类。”——乔舒亚•莱德伯格(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内容简介

当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肆虐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后,当地居民的平均寿命下降了整整20年。直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的相关疫苗……在这个时代,疫苗常常成为公众舆论挞伐的箭靶,上面的例子也许能提醒大家,在20世纪人类平均寿命的巨大增长中,疫苗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疫苗的研制与改进是一部人类的史诗,也是科学与工业的传奇。人类一步步攻克了狂犬病、脊髓灰质炎、乙肝、黄热病……作者娓娓道来的笔法不仅引人入胜,还回答了关于疫苗制造、疫苗成分与艾滋病疫苗研制等相关问题。当然,书里也没有回避疫苗引起的争议,例如乙肝与麻疹疫苗被认为可能导致多发性硬化症与自闭症。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作者简介
让-弗朗索瓦·萨吕佐(Jean-François Saluzzo),病毒学专家,曾供职于巴斯德研究所,后于赛诺菲巴斯德公司工作并主持该处抗病毒疫苗的生产。作者现任世卫组织顾问,负责向新兴国家传播疫苗研发技术。著有《征服病毒之路》等。

”疫苗的史诗”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爱德华·詹纳

所谓“疫苗的史诗”,也是一位又一位科学家、医学研究者的史诗。正是靠这些人的不懈努力,疫苗才能从无到有、从初长成到日渐成熟,造福人类。

疫苗史上的第一位重要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德华·詹纳(又译琴纳)。1749年,詹纳出生于英伦小镇伯克利,自幼学医,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詹纳生活的时代,天花肆虐。当时的欧洲,每次天花疫情爆发,就要夺走数十万人的生命。据统计,在过去的两千年里,天花至少致死了两亿欧洲人。

所以詹纳立志,一定要征服这种可怕的疾病。

研究过程中詹纳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挤奶女工几乎不会染上天花。这怎么回事?原来,挤奶女工长期接触患有牛痘的奶牛,很容易被感染牛痘。而牛痘,其实是一种轻微的天花。也就是说,感染过天花的人,会拥有对天花的免疫力。

这就是传说中的以毒攻毒啊!

这也符合人们的经验观察。举个例子,清代的皇帝顺治因天花去世,在选继任者的时候,孝庄太后挑中了八岁的康熙。理由是,康熙得过天花,具备了免疫力。

詹纳当然不会知道中国的事情,但挤奶女工的例子是明摆着的。受此启发,他展开了试验。詹纳从挤奶女工的身上提取牛痘疱液,然后找来一名小男孩,注射到他手臂里。很快,男孩感染了牛痘。一年后,詹纳给他注射了天花病毒。结果,男孩依旧活蹦乱跳。

■爱德华·詹纳■爱德华·詹纳

试验成功了!就这样,世界上第一种疫苗——天花疫苗诞生了。事实上,“疫苗”(Vaccine)这个词,就是詹纳命名的,本意即指“牛痘疫苗”。

天花疫苗发明后,迅速传到世界各地,拯救了无数人。到1980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天花已被彻底消灭。詹纳因为开创性贡献,被誉为“疫苗之父”。

二.路易斯·巴斯德

巴斯德这个名字你可能第一次听说,但“巴氏杀菌”,你一定耳熟能详。现在市面上的鲜牛奶,都标有“巴氏杀菌”字样。实际上,鲜牛奶的正式名称就叫“巴氏杀菌奶”,即经过巴氏杀菌工艺加工的牛奶。巴氏杀菌法的发明者,就是巴斯德。路易斯·巴斯德,1822年生于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奠基人。

1880年,58岁的巴斯德带领团队研究狂犬病。为什么研究这个呢?据说,这同童年阴影有关。小时候,巴斯德亲眼目睹家乡的一匹狼因狂犬病发作,四处乱咬,伤人无数。当时的医疗手段非常落后,要用烧得通红的烙铁,灼烧伤口。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在极端痛苦中死亡。走上医学之路后,巴斯德发誓要找到对付狂犬病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狂犬病的发病率高达百分之百,一旦发作,就无力回天。因此,谁能战胜狂犬病,谁就将名垂青史。这对于巴斯德这样的医学大咖,极具诱惑力。

那时候,詹纳采取的“以毒攻毒”,已经在天花疫苗上取得成功。巴斯德也遵循这个思路。但如何把狂犬病毒减弱到不致命的程度呢?巴斯德绞尽脑汁,拿狗、兔子、猴子做试验(可怜的小动物)。最后发现,将注入狂犬病毒的兔脑延髓暴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其毒性会有效减弱,达到给人注射的标准。

1885年7月6日,有人送来了9岁男孩小约瑟夫·梅斯特。三天前,他被一只疯狗咬了,手上、腿部、胯部伤痕累累。按当时的情况,他必死无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巴斯德给梅斯特注射了一针带有狂犬病毒的兔脑延髓。

■1886年,路易·巴斯德在位于巴黎乌尔姆路上的一间实验室中为人们接种疫苗■1886年,路易·巴斯德在位于巴黎乌尔姆路上的一间实验室中为人们接种疫苗

之后是漫长的等待。三个月后,梅斯特安然无恙。巴斯德成功了!

值得一提的是,巴斯德研究所成立后,梅斯特当了看门人。1940年德军占领法国,德军强迫梅斯特打开巴斯德墓室大门,梅斯特坚决拒绝,为表决心,他愤而自杀。

初战告捷,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1885年12月,美国纽瓦克发生了6名儿童被疯狗咬伤的事件,美国人向巴斯德求援。于是,6个孩子横渡大西洋,前往巴黎。巴斯德给他们接种了狂犬疫苗,获得成功。

整个救治过程中,随行的《纽约时报》记者进行了跟踪报道。这使巴斯德声名大振,享誉欧美。1888年,巴斯德研究所成立,巴斯德担任首任所长。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如今,巴斯德研究所遍布世界,是最重要的医学研究机构之一。而稍后成立的赛诺菲巴斯德公司,则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商之一。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疫苗之殇编辑本段回目录



扫描二维码在线观看!扫描二维码在线观看!




扫描二维码在线观看!扫描二维码在线观看!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2022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标志 下一篇1937年巴黎世博会主题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收藏到:  

词条信息

赵琛玮0336
赵琛玮0336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安星潼0337
安星潼0337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