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学术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

标签: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英文名称编辑本段回目录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联系方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联系地址: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联系人:朱福源
电  话:021-65311900-2618
传  真:021-55382336

机构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于2006年11月18日成立,是一个集科研和研究生教学于一体的研究-教学型单位。其前身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92年5月,是国内最早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
    近年来,我中心科研人员锐意进取,研究方向不断扩展,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国际安全研究、中美关系研究、中外关系研究、俄罗斯研究、亚太国际关系研究、欧洲研究,以及女性国际政治研究等领域。
    我中心的“国际关系学科点”现有1个博士点(国际关系)和3个硕士点(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外交学)。其中“国际关系”博士点是教育部所属外语院校中第一个复合型学科博士点,外交学硕士点是上海地区院校第一批外交学硕士点。目前国际关系学科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的研究队伍包括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中东研究所的所有专职研究人员及本校其它院系隶属本学位点的研究人员,共计31人。我院专职研究人员16人,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达14人,硕士2人,教授、副教授12人,讲师4人。此外,还有一些国内外著名学者在我院担任兼职教授。
    本院常年招聘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方向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青年博士。

  院  长: 苏长和

  副院长:戴启秀
  总支书记: 武心波 
  院长助理:韦宗友 汪段泳
  院办主任: 朱福源


 

研究团队编辑本段回目录


 

张曙光博士(“特聘”教授)

shgzh@shisu.edu.cn


1990-1991年为美国耶鲁大学 “国际安全研究”项目博士后,指导教授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
1990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大学 “美国对外关系史”专业博士,指导教授是约翰•盖迪斯(Dr. John Lewis Gaddis);
1986-198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系“国际关系理论”博士班进修,指导教授是约翰•米尔斯海默(Dr. John Mearsheimer);
1985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大学政治系“国际法与国际组织”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海洋法与国际经济秩序”;
1982-1983年在中国厦门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班(后因出国深造而中断学业);
1982年完成中国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学士学位的学习。

 

汪宁:男,江苏南京人,1954年8月生。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教授。1989年7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苏联研究所获社会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6年9月至1997年9月作为普通访问学者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从事研究;2002年6月至9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从事研究。2002年到2006年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观察》杂志编委会成员;2006年起担任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
研究兴趣  
国际政治经济与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俄罗斯问题
开设课程 
俄罗斯政治经济与文化、国际问题研究方法、俄罗斯与当代世界
主持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年度课题研究项目《私有化——俄罗斯的艰难选择》
主持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研究
参与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国际文化战略研究》
参与国家教育部研究项目“苏共执政模式”研究
参与中国社科院国家项目“20世纪俄罗斯”解密档案翻译(进行中)
获奖情况
1999年获上外兰生科研教学奖
2001年获严庆禧国际问题研究优秀教学奖
2001年获华师大优秀奖学金

 

鲁茉莉 :女,汉族,上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经济学(IPE)
 联系电话:021—65311900—2617
 E-mail:molylu@yahoo.com.cn

主要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
1999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2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2年7月至2003年8月,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
2003年9月至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

主要学术成果:
“二元产权及其结构”,《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
“大马不倒神话的破灭及其启示”,《经济论坛》1998年第12期
“知识经济中的价值及其创造者”,《国际商务研究》1999年第2期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的高额成本问题”,《新金融》2000年第8期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现实基础”,《世界经济情况》2002年第10期
“私募基金保底承诺的经济学分析”,《世界经济情况》2002年第19期
“美国新农业法的特点、背景和国际影响”,《世界经济情况》2002年第20期(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体制改革》200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从比较优势角度论服务贸易自由化与我国经济安全”,《国际观察》2004年第2期(被《WTO与中国经济》收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人民币汇率问题与中美经贸关系”,《国际观察》2005年第4期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论欧元与福利资本主义的非相容性”,《国际观察》2006年第5期(被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经济导刊》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

“欧盟金融一体化的剩余障碍”,《德国研究》2006年第4期

 

胡传荣,1960年生,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副研究员。


高等教育经历:
2004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胡礼忠教授;
2000——2001年: 受教育部出国留学基金会派遣,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访学;
1986——1989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苏联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79——1983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学生。

主要作品:
1、《权力•安全•女性主义》,《国际观察》2005年第2期;
2、《中国的国际环境与社会性别话语的构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0期;
3、《社会性别与国际政治》,《社会性别》第1辑,王政、杜芳琴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男儿雄风与命运女神——马基雅维利国际政治观的社会性别剖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2期;
5、《战争与和平:社会性别视角的剖析》,《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3年第4期转载,并获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八届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6、《社会性别与现实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2期;
7、《开放的空间——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共情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6期;
8、《社会性别视角的显现——女性主义对国际政治学的介入和改造》,《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5期;
9、《经济发展与妇女地位的变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0、《民族矛盾与苏联解体》(第三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陈万里,教授、研究生导师。1977年2月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工作至今。1977年9月至1979年7月被教育部录取为公派阿拉伯也门萨那大学留学生,1980年至1982年、1989年至1993年由教育部派遣,在中国援建的也门萨那专业技术学校中国教学专家组任翻译教师,专家组副组长等职务,承担《建筑结构》、《建筑力学》、《机械制图》等课程的翻译教学工作。在校工作期间先后担任《阿拉伯世界》杂志编辑部负责人、阿拉伯语系总支副书记、大学招生办副主任、人事处处长、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务。


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主要课程和专题讲座有:《阿拉伯概况》、《伊斯兰史》、《阿拉伯社会与文化》、《国际问题专题研究》等,并且从事阿拉伯国情、文化和中东政治等研究。参加过 “犹太历史与文化”、“亚非国家对外开放”、“全球化与中东”等全国学术研讨会。

已经出版的主要代表著作有:《阿拉伯概况》、《伊斯兰简史》(获1987年上外教材出版基金)、《当代埃及社会与文化》(教育部2001年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项目,与王有勇合著)。参编的著作和辞典有:《非洲通史•近代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世界成语典故辞典》。主要译著有《客死他乡》、《阿拉伯非洲历史文选》(合译)等。发表了《关于伊斯兰教东传的几个问题》、《全球化:埃及的对策与措施》、《阿拉伯民族意识的形成和觉醒》、《中东的周期性动荡和战争成因》、《海湾阿拉伯国家对外政策将更趋务实性》等论文和文章计50多篇。

1997年《伊斯兰简史》一书获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界科研成果奖;

1998年《非洲通史•近代卷》一书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历史学一等奖;

2003年《当代埃及社会与文化》一书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2004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奖励基金教育管理一等奖。

 

 

武心波 男,山东临沂人,1958.1.22日生,法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际观察》(CSSCI)执行主编、研究院党总支书记。

198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日本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

1987年到1996年赴日本留学并生活工作。1996年归国,是年至1998年任职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室。1998年迄今,任职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前身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社科院,2006年9月改名)。

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日本学刊》特约撰稿人,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会员;上海日本学会会员;上海日本研究交流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日本问题,中日关系;亚太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文化

开设课程:国际政治文化研究;中日关系;日本问题研究;亚太国际关系

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1.         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试论社会转型与日本“国家主义”的成因与走向——一种历史与现实分析的新视角》(项目批准号03BGJ017),已结项出版。

2.         参加教育部“九五”课题《大国文化战略》,独立完成下属子课题《日本文化战略》。该项目已结项出版。

 

 

赵伟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l987年获硕士学位。1986年至1987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1991年至1992年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进修,2000年至2001年以富布赖特研究学者的身份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曾任西南师范大学西亚研究所所长,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所长。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长期从事中东问题研究与教学,现为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为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开设过“国际关系专业英语原著导读”、“巴勒斯坦问题与阿以冲突”、“全球化与中东经济”、“当代中东热点问题”、“中东——国际政治的热点地区”、“美国中东政策”等课程。

先后承担并主持国家教委“八五”规划国际问题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以色列经济”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项目“中东问题与美国中东政策”的研究任务。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要有“全球化与中东”,“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里海开发与美国对伊政策”,“影响以色列和平政策的几个因素”,“伊朗现代化的历史考察”,“两伊冲突的历史根源和阿拉伯河边界争端”,“中东廉政运动的特点与经验教训”等。出版专著有《以色列经济》、《近代伊朗》和《中东问题与美国中东政策》。主编《中东与美国》系列丛书,包括《中东问题与美国中东政策》(赵伟明著)、《以色列与美国关系研究》(李伟建等著)、《伊朗与美国关系研究》(杨兴礼等著)、《土耳其与美国关系研究》(肖宪等著)等4本专著 。

wzhao@shisu.edu.cn

 

朱兆敏 教授。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市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先后就读于黑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至2003年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担任法学院院长。2004年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

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出版专著《服务贸易法概论》、《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发表30多篇论文,主持《两岸经济贸易合作机制研究》项目和《政府采购立法研究》项目。在对外贸易法、服务贸易法、国际商法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和报告。




 

 

中心项目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与国家组织研究

 

中国与海外利益研究

 

伦理与国际事务研究

 

 国际关系与“十一五”发展规划

招生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教师、科研人员,欢迎各类优秀人才前来应聘。

一、高层次引进人才

招聘院系
 需求人数
 岗位代码
 学科/专业名称
 年龄要求
 职称、学位要求
 
国关院
 1
 07
 国际组织
 45周岁以下
 副高级以上、博士
 
1、应聘高层次引进人才的人员,请填写《上海外国语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登记表》,发送到下述邮箱,并在邮件主题上注明所应聘岗位的岗位代码:renshi@shisu.edu.cnwangduanyong@yahoo.cn
 
2、高层次人才的相关要求和待遇请查阅《关于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暂行办法》。
 


 

二、教师、科研一线人员

招聘院系
 岗位名称
 岗位代码
 学科/专业名称
 需求人数
 学位要求
 
国关院
 科研
 43
 国际组织
 2
 博士
 
备注:请应聘者填写《应聘人员信息登记卡》,并附加自己的简历,发送到renshi@shisu.edu.cnwangduanyong@yahoo.cn,并在邮件主题上注明所应聘岗位的岗位代码。
 


 

三、其他注意事项

1、截止时间:

1)高层次引进人才暂不设截至日期。

2)教学、科研一线岗位:截至2009年4月底。

2、 为了提高处理效率,请应聘者不要提供书面简历,一定要在发送的邮件主题上注明岗位代码。

附件:

1.       上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登记表

2.       关于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暂行办法

3.       应聘人员信息登记卡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南京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 下一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idzhang
idzhang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07572203
07572203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