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学术会议   

第八届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征稿函

标签: 新媒体会议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第八届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征稿函  中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目录

[显示全部]

主题:互联网与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制度,文化和社会形态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3.38亿,超过美国总人口数量。2008年起,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居世界第一位,网站数量达到210万,博客数量超过1亿。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已经出现量和质的飞跃,而这种飞跃恰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的努力同步进行。经历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中国的社会体制、政治进程、文化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我们应该超越统计数字和孤立的事件,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生活结构,探究互联网如何与体制、文化和社会力量发生整合、矛盾与合作,并创造出一种现代形式的存在。第八届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的主题是“互联网与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制度,文化和社会形态”,目的是汇集在这一领域的学者、专家和领袖来探讨这些令人惊叹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

这将是此会议首次在中国大陆举行。我们的目标是提供一个论坛,不同的观点和展望能够在此汇聚、交流和互动,同时,中国社会在互联网发展上的议程和愿景也能够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次会议的工作语言是英文和中文,如有必要,我们会提供翻译服务。本次会议关注的主要议题是中国在定义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采用的形式和面临的矛盾,以及互联网在这一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会议具体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 本土与全球间的媒介互动
    • 中国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政治经济分析
    • 作为另类媒介(alternative media)的互联网
    • 虚拟社区及其认同的形成
    • 互联网上的社会关系

就这些议题,我们希望探讨以下问题:全球化的影响与本土的行动如何通过互联网展开互动和融合?互联网带来的是全球化、同质化,还是本土的独立性和特殊性?随着中国互联网越来越资本化和商业化,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动态关系是什么?中国网民如何创造性地利用互联网?面对转型社会的新挑战,互联网是否在扮演一种另类媒介的角色?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如何?人们如何通过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和形成群体?各种虚拟社区是如何运作的?虚拟社区对中国不同社会群体的身份建构和价值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互联网维系、挑战或破坏了哪些权力关系?互联网上进行的有关体制、社会和文化的实验,有哪些可以启发我们来创造一个平等的社会组织形式?

论文提交: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们欢迎来自所有学科的定量、定性和批判性的论文大纲,包括小组计划。英文和中文的大纲都将予以考虑,提交大纲的语言将被认为是会议报告的语言。我们将优先采用那些能够大力推进人们对互联网和相关技术在中国的角色和影响的认知,并提供前沿的理论认识、方式方法和深入分析的论文。论文格式请参照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社会学刊》体例,http://www.cschinese.com:8000/

请于2010年1月15日之前提交约1000字的英文或中文大纲至王维佳博士wwj@pku.edu.cn和王秀丽博士xiuli.wang@pku.edu.cn。入选论文将于2010年2月15日公布,完整的论文请于2010年4月24日前提交。

评选奖金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年轻有为的学者提供一定数额的游学奖金。有意参加评选的作者,请在简历上附上摘要。

研究生论文奖:编辑本段回目录

沿袭本会议的传统,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可参评年度研究生论文奖,第一名将获得现金奖励,但要求作者是在读研究生,并且是论文的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参评论文须提交完整的英文版会议论文,且由研究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被选论文将于2010年2月15日公布。完整的论文请于2010年4月24日前提交。有意参评的论文,必须标明第一作者。

会议的合作机构包括:编辑本段回目录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德雷克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中心,得克萨斯A&M大学亚太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SiRC),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

中国互联网研究会议以往的主办单位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德州A&M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南加州大学。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庄晓东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idzhang
idzhang
超级管理员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