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 纪录片 幼儿园 >> 历史版本

历史版本2 :纪录片 幼儿园 返回词条

纪录片《幼儿园》

目录

[显示全部]

导演回目录

张以庆

上映年度回目录

2004年

制片国家/地区回目录

中国大陆                      


  

简介回目录

《幼儿园》是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独立制片人张以庆的新作。该片是从2001年5月开始筹拍的,经过3、4个月的观察、试镜、选择拍摄对象等,于同年9月开拍,14个月后完成前期拍摄工作;“非典”之后的2003年9月,创作开始进入后期剪辑制作阶段。2004年3月修改并完成。 他在简介中这样写道:“在中国在武汉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孩子们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总会承载点什么,那便是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影片获奖情况回目录


  第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电视纪录片最佳创意奖
  2004中国横店杯纪录片大奖金奖
  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大奖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大奖、最佳编导、最佳摄像单项奖
  中国电视彩虹奖二等奖

 

故事简介回目录


  在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
  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孩子们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
  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总会承载点什么,那便是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好久没有一部片子让我放肆地去笑了,可是《幼儿园》做到了,那个长着一副聪明相心算N强却也会失误的优等生,那个不停问别人父母是不是警察的小家伙,让我记忆犹新。我不能武断的说它是纪录片的一个奇迹,可是我可以说它是一个很难到达的高度。

  在细节的展现上,首先,这部片子没有媚俗去捕捉那些常规的情节,比如讲故事,比如做游戏,比如庆祝节日等,片子中所关注的细节都是很自然的一些事情,比如两个小朋友没有任何预兆的打架,比如那个小胖孩穿了半天衣服也没穿上气得把衣服都脱了重穿,这些虽然是超常规的细节捕捉,却很好的服务于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当然这需要摄影师瞬间捕捉的能力,因为这些一闪即逝的细节必须要有很出色的意识才能够记录的。另外,这部片子的配乐的细节也让我印象深刻,片子中多次出现《茉莉花》这首极具特色的音乐,刚开始伴随着孩子们有趣的事情,我的感觉是轻松愉悦的,与片子的整体气氛相当融合。可是随着情节的进一步展开,这音乐突然变调了,给我一种愉悦中带点沉重的感觉,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别的什么,相同的音乐给我的心理感受却不同了。

  在片子的主题上,当字幕“或许是我们的孩子,也或许就是我们自己”打出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很别扭,因为,我觉得把父母跟孩子联系在一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不妥的。但我真正的看完片子,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我才发现导演的真正意图,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我们也经常会用一些童言无忌来为他们开脱一些事情,可是我们没有更深一点考虑,他们那些不能为成人接受的“童言”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比如那个说收罚款来给领导分一些的孩子,比如那个说爸爸做生意整天请客吃饭没时间照顾他的孩子,我们不得不为这些孩子担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过早的有了成人的思想,他们已经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天使般的孩子,天籁般的童声,已经承担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东西,这个责任该由谁来负?我想这真的该引起更多人的思考了吧!

  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幼儿园》是部好的纪录片。它对我们也包括纪录片的制作者张以庆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幼儿园》用真实的影像告诉了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儿童就是微型成人。这颠覆了我们的经验,但确实是真的。

  纪录片吸引观众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揭示的现实生活与他们(观众)经验中的现实相距甚远,对他们(观众)产生触动,并促使他们(观众)去思考其间的差距”及“通过片子所展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以及可以感受到的作者的责任感,会引发观众去思考或触动他们的良知”

词条信息

08578105
书童
版本创建者 发短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