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 都灵冬奥会火炬 >> 历史版本

历史版本2 :都灵冬奥会火炬 返回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火炬简介回目录

2006年都灵冬奥会火炬高77厘米,直径10.5厘米,自重1.85公斤,其设计堪称奥运史上的创举。它的外形就像一支怪异的笔,顶端有几排洞眼,点火后,火炬四周都将被火焰吞没,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有火炬顶端才会有火。火炬的外壳为铝合金,内部采用了钢、铜和高分子材料。为了提高火炬外壳的抗高温能力,外层表面还涂上了一层特殊的材料。

都灵冬奥会火炬都灵冬奥会火炬





1.奥运会简介回目录

第20届都灵冬季奥运会于2006年2月10日至26日举行。有2500名运动员分别参加高山滑雪、冰球、速度滑冰等15个项目的比赛。比赛将同时在都灵、巴多内几亚、塞斯特里埃莱、切萨纳、皮内罗洛等7个市镇的场馆进行。


2.火炬特色回目录

本届冬奥会的火炬兼具古典和现代之美,外形貌似传统的木火把,但是它的流线造型又极富现代感。火炬高7.7厘米、直径1.05厘米、重1.85公斤,完全由高科技材料制成,外表运用了覆盖隔热涂料的铝材,内部则是高科技的钢铜合金。圣火通过火炬顶部的12个孔冒出,被精准地控制在10厘米的高度以下。


3.点火仪式回目录

2006年都灵冬奥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镇被点燃,圣洁的火光驱散了天空的阴郁,火炬接力之路悄然亮起。在随后的日子里,圣火将从希腊一路燃到到意大利,最后抵达主办城市都灵的奥运主会场。

2006年11月27日12点30分,点火仪式在距离古希腊竞技场不远的赫拉神庙举行。遗憾地是太阳神阿波罗并没有听到女祭司夏尔库的祈祷,今天希腊古奥林匹亚镇的上空阴云密布,根本无法用聚光镜采集到火种。无奈之下,第一次担任祭司重任的舞台表演和电视两栖明星夏尔库只好使用周六彩排中保存下来的火种。自1936年奥运会开始在希腊采集火种以来,这是第四次受阴雨所累而使用“备份”火种。

夏尔库和其他17名女祭司一起,护送着置于古希腊容器中的圣火来到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墓前,身着白色和橘色相间运动衣的第一位火炬手——年仅19岁的希腊撑杆跳运动员菲利普迪斯已经等候在那里。经过隆重的仪式,夏尔库用圣火点燃了菲利普迪斯手中的火炬,2006年冬奥会火炬接力就此开始。

4.火炬传递回目录

圣火点燃后在希腊境内进行历时10天、全程2006公里的接力,直到12月7日空运至罗马。届时意大利总统在奎利纳尔广场将亲手点燃在意大利土地上燃烧的第一支冬奥会火炬,交给雅典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巴尔蒂尼。然后,圣火从罗马传至南部的西西里岛,辗转返回北部,2月10日抵达冬奥会主办城市都灵,途径140多个城市,达到11300公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商业和文化界知名人士会聚一堂,加入到火炬传递的热情中来,他们中间,有意大利最伟大的体操运动员切奇、足球明星托蒂、一级方程式赛车手特鲁利,也有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师阿玛尼,还包括了新任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


5.评价回目录

2006年都灵冬奥会火炬拥有独特的设计,流线型的金属身材极具现代的美感。

词条信息

芦嘉宇 0235
书童
版本创建者 发短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