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馆 >> 历史版本

历史版本9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馆 返回词条

目录

一.概述回目录

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

展馆中文名称:水晶宫

地点:英国伦敦

建立时间:1851年 

毁坏时间:1936年

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

展览时间:1851年5月1日至1851年10月15日

参观者:6039195人次

展 品: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和雕塑作品等一万三千多件


设计师设计者 约瑟夫·帕克斯顿



设计者: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Paxton)


简介:英国建筑设计师。

初为德文郡公爵的园林工人,后成为主人的家务总管。1840年用铁和玻璃结构建造了一间温室。1850年为英国国际博览会设计展览厅,采用铸铁预制构件和玻璃建成,建筑覆盖面积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4倍,工期在半年时间内完成,有“水晶宫”之称。这不仅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也促进了19世纪建筑技术的革命。

二.内容回目录

展馆简介:
伦敦水晶宫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宽408英尺(约124.4米),长1851英尺(约564米),共5垮,高三层,由英国园艺师J·帕克斯顿按照当时建造的植物园温室和铁路站棚的方式设计,大部分为铁结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 。


建设背景:

伦敦水晶宫模型图伦敦”水晶宫“模型图

1849年,英国白金汉宫决定,在1851年举办一届规模宏大,有世界各国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并建造一幢临时性但具有恢弘气势的展馆建筑。

1849年,英国政府决定在海德公园南侧兴建一幢大型临时建筑。为避免破坏公园树木,最终采纳了皇家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的“水晶宫”设计方案,创造性地将花房式框架玻璃结构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使树木罩在屋顶下得以保护。结果这座原本为展品提供展示的场馆,成为第一届世博会上最成功的展品。





设计过程:

伦敦伦敦”水晶宫“内景图

1849年底,伦敦世博会建筑委员会向各国发出展馆设计的邀请,共收到254个方案。他们将各方案中的亮点综合成一份设计方案,然而根本没有时间完成这样一幢庞大的建筑。正在皇家委员会一筹莫展时,皇家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创作的“水晶宫”成功地挽救了世博会。 

艺术协会给予的设计条件是:1.必须在两星期内完成方案;2.建筑结构能够同时容纳一万人,并可展示来自世界各国众多的展品;3.建筑本身是个临时建筑,博览会后必须拆除。 





帕克斯顿接受了设计条件,在家中夜以继日设计。最终,建筑委员会接受了帕克斯顿79800英镑的报价,为保留建筑现场3棵大榆树,建委会要求增加建筑物的高度。帕克斯顿测得树的高度后,在建筑上增加了一个桶状圆顶。 

1850年9月26日,水晶宫奠基,6个月不到就竣工了。这是一幢宏伟的预制构体的建筑,占地19英亩,长606米,宽150米,高20米,中间穹窿顶的甬道高35米,巨大的钢铁框架被近30万块玻璃完全覆盖,显得壮丽辉煌,被誉为“水晶宫”,并且成为第一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 



施工:

”水晶宫“内景图”水晶宫“内景图

“水晶宫”共用去铁柱3300根,铁梁2300根,玻璃9.3万平方米,从1850年8月到1851年5月,总共施工不到九个月时间。

1852-1854年, 水晶宫被移至肯特郡的塞登哈姆,重新组装时,将中央通廊部分原来的阶梯形改为筒性拱顶,与原来纵向拱顶一起组成了交叉拱顶的外形。

1936年11月30日晚这座名震一时的建筑毁于一场大火,残垣断壁一直保留到1941年。






历史沿革:

”水晶宫“外景”水晶宫“外景图

1850年9月26日水晶宫第一根柱子落地,1851年建筑物完成。在建造中,帕克斯顿为保留原场地中的一些榆树,他测得那些树的高度后,便在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桶状的圆顶。

1851年5月1日,世博会开幕的现场,如同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盛况空前。在开幕的当天,有超过50万人聚集在海德公园四周。当时的一家英国报纸刊登了两幅漫画: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街头空无一人,而伦敦却人潮汹涌。

1851年10月,万国工业博览会结束后水晶宫移至伦敦南部的西得汉姆,并以更大的尺寸重新建造。

1854年6月10日由维多利亚女王主持向公众开放。

在建成的80多年间,作为世界各地艺术品的博物馆,曾举办过各种演出、展览会、音乐会、足球比赛和其他娱乐活动,每年吸引了大约200万人来参观,并因其焰火表演而享有盛名。

1936年11月30日晚,水晶宫毁于一场大火。


荣誉:

水晶宫是19世纪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建于1851年位于伦敦海德公园内,是英国为第一届世博会(当时正式名称为万国工业博览会)而建的展馆建筑,由玻璃和铁这两种材料构成,当时参展者共计25国,水晶宫引起了世界各国不小的哄动。


纪念碑:
1982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建造伦敦水晶宫纪念碑方案的竞标,年轻的俄罗斯建筑师布洛茨基和乌特金竞得头标。按照他们的想法,在一小片地段上竖起的几个玻璃平面可以唤起人们对过去那幢高大建筑的回忆。


意义:


作品1851年世博会开幕式的油画作品

“水晶宫”虽然功能简单,但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它所负担的功能是全新的:要求巨大的内部空间,最少的阻隔;

二、它要求快速建造,工期不到一年;

三、建筑造价大为节省;

四、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五、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六、摈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向人们预示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质量,其特点就是轻、光、透、薄,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三.评价回目录

水晶宫,这座原本是为世博会展品提供展示的一个场馆,不料却成了第一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成为世博会的标志。水晶宫成就了世博会的举办,世博会的成功又为世界上第一次聚集众多国家,为和平的目的交流不同文化、科技成果开创了先例。“水晶宫”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的结晶,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是指向未来的一个标志,是世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水晶宫”的焚毁也宣告了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结束。

名人评价:

1.科尔:“世界历史从未目睹过像1851年的世界各国工业大展览这样的盛事。一个伟大的国家正在邀请所有的文明国家来参加一次盛会,比较和学习人类智慧的结晶。” 

2.王韬在《漫游随录》的的《博物大观》一文里写到“……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丈。窗栏槛,悉玻璃也;日光注射,一片精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必备……”。

3.有人描写在“水晶宫”里的感觉如同“仲夏夜之梦”,清朝官员张德彝说:“一片晶莹,精彩眩目,高华名贵,璀璨可观。”相信是贴切精当的描写!

4.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表示它的烧毁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5.“水晶宫的建造,从反面刺激了现代工业设计思想的出现。工业设计的发展出现偏差,盲目的把艺术与技术分离出来,致使工业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批评反对,而批评反对之后对此现象引发出理性思考就是工业设计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源泉。这次世博会较为集中的暴露了科学技术与美学艺术分离产生的问题,此后人们为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直接促使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从另一方面说,水晶宫的建造在美学标准上是失败的,毫不夸张的说是审美法则上的倒退。钢铁和玻璃两种新材料的创新应用才是其最大价值。水晶宫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机器制品,表现出了工业生产的机器本性。简洁大方,放弃多余的装饰,预示着建筑设计向简洁性和功能性发展研究的新方向。水晶宫从多个方面突破了传统观念,传统形式美法则在这次建筑尺度和材料中完全失效,使科学技术成为新建筑新产品的直接来源。可以说水晶宫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对近现代建筑学的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华南美术学院

6. “从这座建筑中,我看到了引发起新的、时代的审美观念最初的心理原因,这个时代里存在着一种新的精神。水晶宫是一个大变革时代的标志。”       ---林徽因

四.参考资料回目录

词条信息

朱雅婷0098
版本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1104 次
  • 编辑次数: 15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