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 海上传奇 >> 历史版本

历史版本5 :海上传奇 返回词条

海上传奇

 

 

 

 

 

 

目录

[显示全部]

贾樟柯电影《海上传奇》概况回目录

导演: 贾樟柯
编剧: 贾樟柯
主演: 赵涛 / 陈丹青 / 杨小佛 / 杜美如 / 费明仪 / 杜美如 / 王童 / 李家同 / 张心漪 / 侯孝贤 / 朱黔生 / 黄宝妹 / 韦然 / 韦伟 / 费明仪 / 潘迪华 / 杨怀定 / 韩寒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上海话 / 闽南语 / 粤语 / 英语片长:116分钟(中国)/138分钟(戛纳电影节)(“加戛纳电影节时是刚刚剪辑完成的版本,因此国内公映版将比那个版本少大约10分钟左右的内容,部分内容被删减,完全是为了长度能够符合国内观众的欣赏习惯。”)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0-07-02
又名: 上海传奇 / I Wish I Knew

剧情介绍回目录

“十八段风云往事,一百年传奇揭秘。上海的美丽传说,华人的刻骨乡愁……”

贾樟柯表示,“《海上传奇》摘选了两岸三地18位最具代表性人物的访谈,展现出近百年的上海风云变化,呈现给观众一个不同于教科书的真实上海。当事人的讲述中有发生在上海的美丽往事,犹如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故事,更有1949年的离乱动荡,一代人的何去何从……而这些都寄托着他们的刻骨乡愁。”

  《海上传奇》以口述历史与虚构并行的手法,演员赵涛在电影中的角色就是一个行走于上海这座都市,贯穿电影始终的意向性人物。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费穆的女儿费明仪、《小城之春》的女主演韦伟、台湾导演侯孝贤等18位不同年代、背景迥异的上海人及“和上海关系特殊”的人物,通过他们的讲述,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百年跌宕和变迁。

“不同阵营对1949年解放的态度”、“敏感时期的个人命运”

《海上传奇》就是在讲述上海的身世。

《海上传奇》通过访谈经历各异的华人来展现上海这座东方都市近百年的沧桑变幻,充满了一贯的贾樟柯风格,影片由画家陈丹青开篇,作家、赛车手韩寒结尾,通过18个人物的亲身经历,讲述上海这座城市里曾经发生过的革命、战争、暗杀和爱情。

 

18位受访者不但有侯孝贤、王童和潘迪华等知名艺术家,还有韦然(上官云珠之子)、杨小佛(杨杏佛之子)、杜美如(杜月笙之女)、费明仪(费穆之女)和张心漪(曾国藩之曾外孙女)等各界知名人士,也有陈丹青、韩寒这样的新一代上海人。而赵涛将在其中演绎一段寻找恋人的故事,并以此“剧情”方式串起整部纪录片。

《海上传奇》更是韩寒的银幕处女作,在戛纳首映时,韩寒幽默的讲述引来阵阵认同的笑声,被称做“银幕效果最佳”。贾樟柯表示,自己很喜欢韩寒,也是他的读者,和韩寒的交往仅仅限于上海赛车场的短短五个小时的访谈,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也希望影片首映的时候能邀请韩寒参加。

选取的18位被访者分散在沪港台三地,他们与上海近百年的风云变幻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女士回忆自己父亲避走香港的真实情况,以及母亲姚玉兰与父亲杜月笙结婚的始末,费明仪讲述父亲费穆的真实的电影生涯,朱黔生先生揭秘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来华拍摄《中国》的情况,以及该片在70年代掀起轩然大波,成为政治事件的幕后故事……这些我们熟悉或闻所未闻的故事,在《海上传奇》中由当事人直接告诉我们,更具感染力,可以说18个人物都是超级明星。 

《海上传奇》的演员表只有一个人:赵涛。她没有一句台词,也未交代身份,只是几次出现,在不同场景游走。回忆拍摄经历时,她自己都不知道要演什么,“导演只是说:你就走吧”。贾樟柯说:“在我看来,她是从过去回来的人,一个游魂。这座城市密度太高,空间浓缩的历史这么多,有时会让人很恍惚。片中人物年龄最大的张心漪生于1916年,最小的韩寒生于1982年,不管是老是小,都有机会讲自己的故事。但城市中更多的人,再也没有机会讲自己的传奇了。赵涛代表一种可能性,一个更大的人群。”

《海上传奇》大致由三部分组成,除了18位“上海人”真实的口述实录,以及演员赵涛的游走,再就是公共空间和采访场景的诗意呈现。贾樟柯说:“公共空间很重要,这是呈现一座城市生态现状的符号。同时,每一个采访人物的空间呈现,也要既能代表他自身目前的生活状态,又能映射他的过去。”

  比如陈丹青,影片一开始,便坐在一个建筑工地的沙发上面对镜头讲述。“他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一直对上海的变迁、拆迁重建有很多发言,所以把他请到外滩园的改造工地,谈儿时的弄堂生活、消失的童年。这感觉就很对,他也很自在。”自小随家人出入高档场所的杨小佛,拍摄场景很自然地选在锦江饭店的酒吧,“这种旧的奢华的地方,是他熟悉的”。

  在拍摄豫园和湖心亭这两个“熟得不能再熟”的上海地标时,贾樟柯用了类似叠影的方式,将其和1972年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拍摄的湖心亭剪辑在一起呈现在大银幕。这又让贾樟柯联想到采访另一部片子和另一个人:《海上花》和侯孝贤。“侯导自身不是上海人,是广东梅县人。但他拍了一部目前为止表现上海华洋杂居的租界生活最准确的影像,就是《海上花》。而《海上花》呈现的状态,正好和豫园的建筑是一体的,有一种视觉和文化的逻辑。”

  对于片名,贾樟柯始终决定用“传奇”。“以前总喜欢拍摄日常、拍摄普通,排斥传奇、离奇等字眼。但当你面对上海,不拍它的传奇就等于丢掉了它最风华绝代的部分。”电影起初叫《上海传奇》,在最后剪片时改成《海上传奇》。“以前的名字太局限了。片子似乎讲的只是上海,其实不是,它包括了中国近现代生存经验的一种描述。‘海上传奇’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信息量也更大。”

贾樟柯希望借《海上传奇》展示一个群像。“其实即便一两个人物,比如单杜月笙,或上官云珠,已经可以拍一部电影。但我特别想用群像的方法,每人讲出他们生命中重要的故事,能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多种可能性。”贾樟柯相信群像呈现的私人记忆更有魅力,“在历史里面,在战争、灾难之下,有人经历了暗杀,有人经历了富裕、贫穷,有人经历了生死离别,有人经历了爱情,起起伏伏沉沉落落。不同个体的生命经验一起出现在一部电影中,本身就挺震撼。”

书籍海上传奇全记录回目录

影片的拍摄手法和《二十四城记》相似:将对记录城市生活的镜头和受访者的访谈结合。贾樟柯表示,虽然都是记录人与城市关系的变迁,《三峡好人》运用长镜头来表达,《海上传奇》则把镜头肖像化。影片开头与结尾都是用交通工具的镜头结束,他解释,这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既是上海的现状、也是中国的现状

海上传奇电影纪录》类似白皮书的设计理念,外观以波普的方法模仿文革时期出版的白皮马列著作,书名更选用毛泽东的书法,暗合了作品描述中国近现代生存、变革经验的题旨,别具创意。贾樟柯介绍,“这本书选取的人物讲述,都是他们生命经验中最重要的时刻,《中国工人访谈录》像报告文学,新书《海上传奇》则更像诗集。人物的讲述语言像诗歌语言一样精炼,100多张照片配合文字让整个新书很具收藏价值。”

  书中还收录了贾樟柯的诗歌《跃起的刹那》,他自嘲,“这是前四流诗人贾樟柯首次有勇气发表自己的诗作”。这是他在台湾拍摄完,离开机场时,即兴创作的。因为当时手边没有纸币,他用手机写完了这首诗。

“在我看来,书中收录的这18个人的故事,都惊心动魄。”贾樟柯在《海上传奇》一书《导演的话》开头说,“在我用电影同步观察中国变革十多年后,我越来越对历史感兴趣了,因为我发现,几乎所有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都可以在历史深处找到形成它的原因。”

海上传奇电视剧版2010年底面世回目录

《海上传奇》作为一部电影,所能容纳的素材有限,因此贾樟柯有意随后制作一个电视版,在今年年底推出,该版本与电影版有极大的不同,将采取“列传”式的架构方式,把每一个受访者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

正在积极筹备把《海上传奇》做成展览,以会客厅的形式再次为观众献上《海上传奇》,并且计划走出国门。

“海上传奇”四个字是毛泽东的笔迹,贾樟柯也笑着解释道,这四个字是从毛泽东的书法作品里挑出来、再组合到一起。

参考资料回目录

词条信息

idzhang
超级管理员
版本创建者 发短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