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播学理论   

阿特休尔与《权利的媒介》

标签: 传播理论 阿特休尔 《权利的媒介》

顶[4]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一 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 为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新闻学院的阿特休尔教授,中学时就成为一名年轻的实习记者,而后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过美联社驻费城、华盛顿编辑,驻西德首府波恩首席记者,后来又任《纽约时报》NBC记者,曾主持过NBC西雅图广播电视台并一度担任《新闻周刊》特约记者。离开新闻前线后,在华盛顿州立大学攻取政治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
       从事过记者和编辑,任过驻外记者,做过通讯社、电视台和杂志工作,这一系列的新闻实践既开启了他的理论思维,也提供了论证的事例;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进阶学习又使阿特休尔大为提高了理论素养并开拓了知识视野。

二 阿特休尔的主要理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1)  对“四种传播体制”的反思
      1984年,赫伯特.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一书中指出,“报刊的四种理论”是冷战思维的产物。1999年伊 利诺伊大学出版社又出版《最后的权利:重返报刊的四种理论》对四种传播体制进行了反思。《最后的权利》的作者们也指出报刊的四种理论”是冷战思维的产物,在科学性和客观性上有所欠缺。
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自由主义和社会责任蕴含褒义而集权主义和共产主义在西方是贬义的,这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
    2、 这四种划分方法究竟是四种思潮的总结还是四种实践体制的总结很成问题而四种理论有祥有略有的偏重历    史事实有的偏重思想源流有的侧重一个国家(如苏联的苏维埃主义)有的则包罗万象(如集权主义)
    3、 与其说每一种社会制度对应着某种传播体制不如说因历史脉络不同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在不同国家中,即使 社会制度相同传播也大相径庭有的虽社会制度不同但传播体制也显示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4、 最重要的是《报刊的四种理论》已然忽略了垄断商业力量对媒介的重要影响没有将利润的驱动力及其抗衡考虑在传播体制的系统中。
  (2)    对“四种传播体制”的发展
        如果说报刊的四种理论”是冷战思维的产物,那麽必然不能覆盖两大阵营之外国家的所有情况。赫伯特.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指出,全世界共有媒介的“三大乐章”,即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和发展中国家。

(3)《权力的媒介》(Agents of Power)

  基本观点: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媒介历来都是受到某种权势控制的工具。摆布传媒的权势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可能体现为政治上的党派集团,也可能是经济上的。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关系有四种:官方形式;商业形式;利益形式;非正式形式。

 

 

三理论的影响及传播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者认为新闻媒介标榜客观性无非是出于经济需要和政治用心,认为新闻媒介的内容主要是由财源决定的,并指出了四种财源形式:官方形式、商业形式、利益形式、非正式形式;认为“社会责任论”是一个“含义不清的模式”,在实践中是无法兑现的,新闻媒介最终只是为了统治者所利用的一种工具而已。联系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作者还着眼于新闻媒介和社会政治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闻媒介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现存制度的工具,是实行社会控制的手段。

  阿特休尔的理论属于批判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出现两个学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关注传播过程受众一方及传播效果问题;批判学派关注传播者一方及都传播的控制问题。阿特休尔的研究的是传播者及其如何控制传媒,所以是批判学派,《权力的媒介》是美国或者说西方传播学界继施拉姆等人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之后又一本颇具经典色彩的著作,书中的理论观点也对施拉姆等倡导的“社会责任论”进行了驳斥和挑战.

理论的具体应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权力的媒介》是传播学批判学派学者赫伯特•阿特休尔的媒介批评专著,其中心议题是大众传播媒介与权力的关系。作者旨在揭开大众媒介身上的权力面纱,打破所谓“第四权力”的神话,抓住新闻媒介与社会统治力量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层层论述,深入考察了欧美新闻事业的演变发展以及新闻观点的产生变化,探讨了当今世界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问题。

 

 

四《权利的媒介》的介绍 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阿特休尔(Altschull,J.H.)著 黄煜,裘志康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9年7月出版

       全书的构架分为四篇共十一章,第一篇共四章,分别是第一章--报刊的起源:早期媒介关系;第二章--神话的诞生:第一修正案;第三章--商业报刊,1833-1917:赢利的机构;第四章--揭丑与赚钱。作者论述了资本主义新闻媒介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了新闻自由、新闻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新闻记者的作用等理论问题,最后指出:由于新闻媒介的经济命脉完全受资本控制,新闻媒介的独立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二篇共三章,分别是第五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闻媒介;第六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闻媒介;第七章--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闻媒介。作者根据当时世界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将新闻媒介划分为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第三世界国家模式,并论述了各自的特征和主要理论,作者还指出施拉姆的四分法是在冷战背景下作出的,带有简单化倾向。
    第三篇共三章,分别是第八章--社会责任论:哈钦斯委员会及其结果;第九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内容与财源的关系。作者在论述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等重大新闻命题,并展望了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前景“它不是在向谋求最大利润的呼声致意,就是充当历史命运的见证人。领导新闻队伍的将是新闻媒介的付钱主子(财源)”。
    第四篇共一章,即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交响乐:分类体系。作为总结,作者将三种新闻模式形象第比做一部交响乐种的三个乐章,分别就这三种模式在新闻事业的目的、信念、新闻自由等根本问题存在的异同展开了比较研究,进而分别论述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得到了七项结论

资料来源:www.baidu.com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英尼斯的传播偏倚理论 下一篇黄会林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4

收藏到:  

词条信息

08572236
08572236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