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电影篇   

海上传奇

标签: 电影海上传奇 贾樟柯 上海世博会官方电影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海上传奇》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导演: 贾樟柯
编剧: 贾樟柯
主演: 赵涛 / 陈丹青 / 杨小佛 / 杜美如 / 费明仪 / 杜美如 / 王童 / 李家同 / 张心漪 / 侯孝贤 / 朱黔生 / 黄宝妹 / 韦然 / 韦伟 / 费明仪 / 潘迪华 / 杨怀定 / 韩寒
片长:116分钟(中国)/138分钟(戛纳电影节)(“加戛纳电影节时是刚刚剪辑完成的版本,因此国内公映版将比那个版本少大约10分钟左右的内容,部分内容被删减,完全是为了长度能够符合国内观众的欣赏习惯。”)
上映日期: 2010-07-02
又名: 上海传奇 / I Wish I Knew

预告片编辑本段回目录

韩寒出镜 贾樟柯《海上传奇》MV《留住芳华》

海上传奇说什么?编辑本段回目录

讲述上海的身世

“十八段风云往事,一百年传奇揭秘。上海的美丽传说,华人的刻骨乡愁……”

《海上传奇》就是在讲述上海的身世。“摘选了两岸三地18位最具代表性人物的访谈,展现出近百年的上海风云变化,呈现给观众一个不同于教科书的真实上海。当事人的讲述中有发生在上海的美丽往事,犹如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故事,更有1949年的离乱动荡,一代人的何去何从……而这些都寄托着他们的刻骨乡愁。”——贾樟柯

口述历史与虚构并行的手法

《海上传奇》以口述历史与虚构并行的手法,演员赵涛在电影中的角色就是一个行走于上海这座都市,贯穿电影始终的意向性人物。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费穆的女儿费明仪、《小城之春》的女主演韦伟、台湾导演侯孝贤等18位不同年代、背景迥异的上海人及“和上海关系特殊”的人物,通过他们的讲述,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百年跌宕和变迁。影片由画家陈丹青开篇,作家、赛车手韩寒结尾,通过18个人物的亲身经历,讲述上海这座城市里曾经发生过的革命、战争、暗杀和爱情。贾樟柯希望借《海上传奇》展示一个群像。“其实即便一两个人物,比如单杜月笙,或上官云珠,已经可以拍一部电影。但我特别想用群像的方法,每人讲出他们生命中重要的故事,能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多种可能性。”贾樟柯相信群像呈现的私人记忆更有魅力,“在历史里面,在战争、灾难之下,有人经历了暗杀,有人经历了富裕、贫穷,有人经历了生死离别,有人经历了爱情,起起伏伏沉沉落落。不同个体的生命经验一起出现在一部电影中,本身就挺震撼。”“我跟任总(任仲伦)聊的时候,就说拍过去比较好。随着一代人的老去可能这个城市的记忆就消失了。比如人们经常讲哪个弄堂,弄堂不在了,这些记忆没有了安放的地方,所以这个片子本身是一个对抗,对这种快速发展带来的遗忘的对抗。”

三大部分组成

《海上传奇》大致由三部分组成,除了18位“上海人”真实的口述实录,以及演员赵涛的游走,再就是公共空间和采访场景的诗意呈现。贾樟柯说:“公共空间很重要,这是呈现一座城市生态现状的符号。同时,每一个采访人物的空间呈现,也要既能代表他自身目前的生活状态,又能映射他的过去。”比如陈丹青,影片一开始,便坐在一个建筑工地的沙发上面对镜头讲述。“他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一直对上海的变迁、拆迁重建有很多发言,所以把他请到外滩园的改造工地,谈儿时的弄堂生活、消失的童年。这感觉就很对,他也很自在。”自小随家人出入高档场所的杨小佛,拍摄场景很自然地选在锦江饭店的酒吧,“这种旧的奢华的地方,是他熟悉的”。

在拍摄豫园和湖心亭这两个“熟得不能再熟”的上海地标时,贾樟柯用了类似叠影的方式,将其和1972年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拍摄的湖心亭剪辑在一起呈现在大银幕。这又让贾樟柯联想到采访另一部片子和另一个人:《海上花》和侯孝贤。“侯导自身不是上海人,是广东梅县人。但他拍了一部目前为止表现上海华洋杂居的租界生活最准确的影像,就是《海上花》。而《海上花》呈现的状态,正好和豫园的建筑是一体的,有一种视觉和文化的逻辑。”

片名“传奇”

贾樟柯始终决定用“传奇”。“以前总喜欢拍摄日常、拍摄普通,排斥传奇、离奇等字眼。但当你面对上海,不拍它的传奇就等于丢掉了它最风华绝代的部分。”电影起初叫《上海传奇》,在最后剪片时改成《海上传奇》。“以前的名字太局限了。片子似乎讲的只是上海,其实不是,它包括了中国近现代生存经验的一种描述。‘海上传奇’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信息量也更大。”

片头海上传奇是毛泽东书法里找的字。

唯一的演员:赵涛


《海上传奇》的演员表只有一个人:赵涛。她没有一句台词,也未交代身份,只是几次出现,在不同场景游走。回忆拍摄经历时,她自己都不知道要演什么,“导演只是说:你就走吧”。贾樟柯说:“在我看来,她是从过去回来的人,一个游魂。这座城市密度太高,空间浓缩的历史这么多,有时会让人很恍惚。


 

韩寒的银幕处女作
《海上传奇》是韩寒的银幕处女作,在戛纳首映时,韩寒幽默的讲述引来阵阵认同的笑声,被称做“银幕效果最佳”。贾樟柯表示,自己很喜欢韩寒,也是他的读者,和韩寒的交往仅仅限于上海赛车场的短短五个小时的访谈,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也希望影片首映的时候能邀请韩寒参加。

十八位访谈人物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选取的18位被访者分散在沪港台三地,他们与上海近百年的风云变幻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女士回忆自己父亲避走香港的真实情况,以及母亲姚玉兰与父亲杜月笙结婚的始末,费明仪讲述父亲费穆的真实的电影生涯,朱黔生先生揭秘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来华拍摄《中国》的情况,以及该片在70年代掀起轩然大波,成为政治事件的幕后故事……

       1、陈丹青,1953年出生于上海。画家,作家。“文革”期间离开上海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并自习绘画。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1980年,陈丹青以油画《西藏组画》成名,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

  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

  2、杨小佛(杨杏佛 之子),1919年出生。1933年在上海随父亲乘车外出时,15岁的他,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被四支手枪同时射杀在车内。

  1943年,杨小佛于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经济系毕业。1945年12月进民国政府交通部上海航政局工作。

  1949年后,杨小佛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等职务。

  3、张原孙(张逸云 之孙),1930年出生于上海,“味精大王”张逸云(注1)的孙子。

  4、杜美如(杜月笙 之女),1930年生于上海,杜月笙长女。1949年随父亲举家迁居香港,1954年迁居台湾,1969年移居约旦,现在安曼经营中式餐厅。

  5、王佩民(王孝和 之女),1948年出生于上海,中共地下党员王孝和的第二个女儿。王佩民曾任《上海年鉴》编辑部编辑,她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收集所有和父亲有关的资料。

  6、王童(王仲廉 之子),生于 1942年,台湾著名电影导演。1949年随家人由上海转移到台湾。著名作品有《看海的日子》、《稻草人》、《香蕉天堂》、《无言的山丘》、《红柿子》等。

  7、张凌云,1927年出生,现任台湾新竹市忠贞新村村长。1948年为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汽车驾驶员,携母亲在上海服役。同年,由上海搭第八大队B-24轰炸机来台。这架飞机也是第8大队来到新竹的第一架飞机。

  8、李家同,1939年生于上海,1961年自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毕业。1963年自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取得电机系硕士,1967年于该校取得电机及计算器系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代校长、静宜大学以及暨南国际大学校长、暨大资讯工程学系及资讯管理学系教授。2009年任台湾政府资政。目前在台湾清华大学担任教职。

  9、张心漪(曾国藩、之曾外孙女,聂缉椝、之外孙女,张其锽、之女),1916年生于上海,著名翻译家、作家。台湾前财政部长费骅的夫人。 1935年入燕京大学,后转入上海沪江大学学习,1939年获文学学士学位。抗战胜利后投身新闻业,曾创办《新闻天地》周刊及《春秋》杂志,历任云南《平民日报》社长,曼谷《民主日报》董事长,香港《中南日报》董事长。著有《北洋军阀史话》,译有《林肯外传》、《菩提树》、《妙爸爸》等。

  10、侯孝贤,1947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1948年全家搬到台湾。台湾电影新浪潮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有:《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南国,再见南国》、《咖啡时光》、《红气球》等。

  1998年,他将上海作家韩邦庆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进行改编,拍摄成电影《海上花》,讲述清末上海英租界华洋杂居后,在一所高级妓院里,深受礼教束缚的男人和妓院里的女孩子相互追逐的爱情故事。

  11、朱黔生,1942年出生于贵州,上海电视台新闻部记者,于1988获上海市十佳记者称号。他是1972年安东尼奥尼拍摄记录片《中国》时的上海陪同人员。

  12、黄宝妹,1931出生于上海,上海国棉十七厂工人,曾先后7 次被评为上海市、纺织工业部和全国劳模;3次出席国际会议;8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的接见。1958年,谢晋拍摄了以她为中心人物的纪录电影《黄宝妹》,当时她37岁。

  13、韦然(上官云珠之子),1951年出生于上海,是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与第三任丈夫程述尧之子。曾经学过油画,曾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负责上海地区业务。

  14、韦伟,1918年出生于广东中山,中国电影经典作品《小城之春》中周玉纹的扮演者。

  她在上海成长读书,1941年登上上海的戏剧舞台。1947年从影,主演处女作《夜店》。1948年拍摄《小城之春》,同年移居香港。

  1951年后在香港主演了《江湖儿女》、《一年之计》、《妹妹曲》、《少奶奶之谜》等影片。

  1960年息影。

  15、费明仪(费穆 之女),香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著名导演演费穆的女儿,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的侄女。1949年随家人由上海迁移到香港,1950年开始学习声乐,后赴法国深造。1960年返回香港后,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并从事声乐教学工作。

  16、潘迪华,1931年出生于上海,女歌星,演员。1949年随母亲由上海移居香港。

  潘迪华60年代起步于夜总会,却是香港第一位签约英国EMI的歌手。

  她在王家卫的电影里,常扮演上海女人。她因《阿飞正传》赢得了第36届亚太影展最佳女配角奖。她演出的影片还包括《花样年华》、《海上花》等。

  17、杨怀定,1950年出生于上海,外号“杨百万”。原为上海铁合金厂职工,1988年从事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随后成为上海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炽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他的故事被包括美国《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

  18、韩寒,1982年出生于上海,著名作家、赛车手。

  1998年他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999年开始写作小说《三重门》,至今销售量已逾190多万册。中学主动退学,成为职业赛车手。获2007年度中国汽车场地锦标赛个人总冠军,2009年度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N组总冠军。

  他的博客是目前点击量第一的中文博客,他在博客上发表大量文章,参与社会现象与时政消息的评论,成为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2010年,获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100名人物”艺术类第24名。

书籍海上传奇全记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  者: 贾樟柯 著
出 版 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1
字  数: 40000
页  数: 182
印刷时间: 2010-6-1
开  本: 32开
当当价:¥17.30  

购买链接

《海上传奇电影纪录》类似白皮书的设计理念,外观以波普的方法模仿文革时期出版的白皮马列著作,书名更选用毛泽东的书法,暗合了作品描述中国近现代生存、变革经验的题旨,别具创意。

贾樟柯介绍,“这本书选取的人物讲述,都是他们生命经验中最重要的时刻,《中国工人访谈录》像报告文学,新书《海上传奇》则更像诗集。人物的讲述语言像诗歌语言一样精炼,100多张照片配合文字让整个新书很具收藏价值。”

书中还收录了贾樟柯的诗歌《跃起的刹那》,他自嘲,“这是前四流诗人贾樟柯首次有勇气发表自己的诗作”。这是他在台湾拍摄完,离开机场时,即兴创作的。因为当时手边没有纸笔,他用手机写完了这首诗。

“在我看来,书中收录的这18个人的故事,都惊心动魄。”贾樟柯在《海上传奇》一书《导演的话》开头说,“在我用电影同步观察中国变革十多年后,我越来越对历史感兴趣了,因为我发现,几乎所有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都可以在历史深处找到形成它的原因。”

海上传奇电视剧版2010年底面世编辑本段回目录

《海上传奇》作为一部电影,所能容纳的素材有限,因此贾樟柯有意随后制作一个电视版,在今年年底推出,该版本与电影版有极大的不同,将采取“列传”式的架构方式,把每一个受访者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

正在积极筹备把《海上传奇》做成展览,以会客厅的形式再次为观众献上《海上传奇》,并且计划走出国门。

贾樟柯诗歌:跃起的刹那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首《跃起的刹那》是贾樟柯在台湾拍摄完,离开机场时,即兴创作。当时手边没有纸笔,他用手机写完了这首诗。贾说“这是前四流诗人贾樟柯首次有勇气发表自己的诗作”。
高雄,  我从北京来,来见南国,来见。林强的摩托车,  撕破燃烧的空气.  我们两团燃着的火球,  沿海岸线滚动。  现实完全避让,  海边空无一人,  历史结伴而行。  只是没有归路,没有。  停车迎接黑色的天幕,  像迎接命运。  没有结局就没有未来。  于是让摩托车加速,  加入六十年前的那场厮杀。  但,  在跃起的刹那,  我突然忘记了,  我该站在谁的一边。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下一篇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idzhang
idzhang
超级管理员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