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媒书籍   

受众研究读本

标签: 受众研究读本 (英)迪金森 华夏出版社

顶[0]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图书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书名:受众研究读本
ISBN:750804012
作者:(英)罗杰﹒迪金森 拉马斯瓦米﹒哈里德拉纳斯 奥尔加﹒林耐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定价:46
页数:352
出版日期:1900-1-1
版次: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图书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广义层面上讲,受众(audience)是指大众传播所面对发言的无名个体与群体,它不仅仅是大众传播效果的核心概念和考察效果的基点与立足点,而且?擅浇椤⑸缁嵊肴说母丛庸叵到ü蛊鹄吹拇笾诖ダ砺壑校苤谑且磺形侍獾慕徊娴悖虼耍斫馐苤诰褪抢斫獯笾诖パУ暮诵奈侍猓褪抢斫庠诿浇榛缁嶂斜皇苤诨奈颐恰?.
为此,我们有必要进入眼前这部特点鲜明、结构巧妙的受众研究读本。三位编者深谙受众研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并以超一流的布局驾驭着这种复杂性与多样性,他们既不按流派或地区编排,也未遵循时间或主题的编辑体例,而是别出心裁地推出三大部分,分别名之曰“社会、大众和公众”、“个人、影响和效应”以及“文化、社群和家庭”,展现出受众研究跨学科、多层面的思维空间,让人豁然领悟到整个西方传播学的“空间”漂移。奇妙的是,此书并不因此而散乱,而是以媒介与受众关系为主线,展现受众研究的传统及诸多研究路数。与此同时,编者并不像一般的读本那样依研究文献的历史体例而行,而是试图对研究传统进行当代呈现,由此,文献大多选自二十世纪八+年代以后,这些文献或出自传播学经典作家之手,或出自学术评论家之手,无二不回溯并反思了经典的受众理论与方法,演绎出活的受众研究传统。另外,一反过去的一些受众研究读本的美国化倾向,三位英国编辑努力平衡展示欧美受众研究传统,并通过带有欧洲批判视野的学术评论揭示其内在联系与冲突。本书所收录的篇目不仅学术含量大,现实意味深,而且涉及受众日常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因此,无论是对热衷于传媒研究和实践的人,还是对如今媒介化社会形形色色的受众,都是值得一读的宝典。..
当然,西方受众研究的传统是如此复杂多变,以至于任何读本的剪裁取舍都难免伤害其全貌,本书亦未幸免。而当历史与现实的语境隐去后,读者诸君更是难解孤零零的文本之意了。...

书籍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于以学术为业的人来说,理解是最普遍的日常生活实践。所谓理解自然、理解人类、理解社会、理解历史、理解现实、理解文本,诸如此类,都是学者脑力劳动的日常形式,而理论的发现、思想的建构,既是理解的结果,也是理解力的展示。由于为学术而存在的学者总是追寻着新的不确定性,永远不会止步于“确定的”真理或答案,因而理解也不会停息。我生性愚钝,不好意思奢谈什么“真理与理解”,只是觉得,只有置身于理解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获得新的认识和观点,以及与人分享共同意义的愉悦。可以说,正是这种寻乐的想法,外加对受众研究的兴趣,我才欣然接受黄旦教授的邀请,承担了此书的翻译任务。.
的确,翻译是一种有趣的理解游戏,一方面,你必须在异文化的语境中理解以异文化的语言制作的文本,并把所理解的意义置入我们的文化语境中,使人分享其中的意义;另一方面,按照伽达默尔的说法,翻译的过程就是一种“力求获得一种共同语言”的过程,这种共同语言既是翻译者自己的语言,也是适合于原文的语言。简言之,翻译的乐趣就在于创造意义的共享与共同的语言,形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引导。为了使读者获得其中的乐趣,此译本力求语言流畅达意,每遇难解之处,尽量加以注解,或说明各种语境,或解释概念内涵,或指引理解方向,同时作《译者序》以帮助读者理解全书。
然而,本书的翻译也有极痛苦之处,几乎破坏其中的乐趣。全书二十四篇文章思想脉络各异、理论体系纷呈,再加上学术领域跨度大,涉及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人类学、诠释学、修辞学等学科的背景知识与专业术语,形成了种种理解的障碍,以致于每一篇文章的翻译都要重新把脉,重新查阅并学习对我来说相对陌生的理论问题。女口果说翻译一本体系完整的书只是翻过一座山,而且越往前走越知道山中之路延伸向何方,那么,翻译这种多头绪的读本则是爬过一座座山,每遇一座山都得探察各不相同的山中之路。好在兴趣战胜了恐惧,终于克服了困难,踩出了一条条理解之路,领略到了“一览众山小”的乐趣。..
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曾对中国的翻译者说,译者和作者要有所交流,有所沟通,甚至达成一定的默契,翻译时方能把粗暴交流(communication violente,指译者因吃不透作者的意图对原文作生硬的理解和翻译)降低到最低限度。我认为这虽然难以做到,但应该作为努力的方向,于是,就书中的一些难点,尝试着与原作者如格雷汉姆·默多克(Craham Murdock)、拉马斯瓦米·哈里德拉纳斯(Ramaswami Harindranath)等人进行了沟通,把握了其写作意图,获得了通向正确理解的指导性意见;对其他作者则尽力探察其写作背景,摸清其理论脉络,参照各种理论评论,做出综合性理解。
受众问题亦是西方传媒的社会控制的重要问题,把受众视为消费者还是公民,在某种程度上隐含着传媒的社会控制方法。因此,本书的翻译被列入我所主持的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西方传媒的社会控制”的研究计划,并成为其中的一项文献分析成果。
此译本集合了众多博士研究生的智慧,罗雯(第7、15、22、24篇)、王冰(第6、10篇)、刘学(第18、21篇)、杨丹(第4、23篇)、侯文军(第1篇)、郑一卉(第2、13篇)诸君提供了部分初译稿,并广泛查询了相关资料,其余由我翻译,同时我对全书进行逐句校译(或重译)、逐篇注释,纪莉及武汉大学外语学院青年教师熊伟协助校译了部分篇章。我与他们结缘而走在读书与理解的路上,真有说不出的快乐!
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专家何萍教授、美国衣阿华大学社会学博土王进均对相关专业领域的问题给予了具体指导;翻译过程中参阅了部分译本,吸纳了部分译者的智慧(书中已注明);华夏出版社编辑朱悦为本书的翻译倾注了心血,在此一并深致谢忱I
由于任何文本都是对读者开放的,因此,任何理解都是多样的、有局限的,不可能把原文中所有的意义都表现出来。我说这些并非是想为可能的翻译失误寻找托词,而是恳请读者诸君参与到文本的理解中来,贡献你们的理解智慧。...

图书目录: 编辑本段回目录

译者序
总编序言
导言:受众研究的进路
Ⅰ社会、大众与公众
1.美国流行文化席卷全球
2.从远处近观:媒介与板球文化
3新闻对我们认识世界的影响
4.关于电视批判理论
5.大众化时代的非大众化讯息
6.关于文化指数研究范式的欧洲反思
7.评论:意义、媒介与市场
Ⅱ个人、影响与效应
8.媒介暴力:四种研究视点
9研究媒介暴力:不同的传统与变化的研究范式
10.效果模式”的十个缺陷
11.关于儿童与电视研究的批判性概述
12.儿童与电视研究的十大论点
13.后知之明的益处: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反思
14.接受分析的社会心理学视角
15.评论:受众“是”我们
Ⅲ文化、社群与家庭
16.电视:多义性与大众性
17.大众传播与意义的建构
18.透视布迪厄的黑箱
19.英国家庭收视行为的家庭关系框架
20.电视与日常生活:关于电视观众的人类学研究
21.现代性、消费与焦虑:电视观众与食品选择
22.电视剧剧情复述中的文化差异
23.纪录片的意义和解读的语境:对印度“话语”的观察
24.评论:难以揣摩的受众
中英文主题词对照
译后记


 

读书笔记编辑本段回目录

视点一:媒介暴力的效果——其他媒介内容对攻击行为产生作用吗?
视点二:文化的力量——媒介暴力效果和文化力量总是消极的吗?
视点三:积极的受众
视点四:社会的经济和权利
  
读书笔记:
1.媒介暴力的行为会导致幼儿的模仿行为
2.媒介内容很少对我们的行为产生直接或唯一的影响
3.大众传播研究并没能弄清楚娱乐性暴力与暴力犯罪之间相应的因果关系
4.在一个由其他重要很多的因素所导致的综合体中,娱乐性暴力只是一个助力,起到了微弱的强化作用
5.传统研究主要关注明显的身体语言上的娱乐性暴力,一旦涉及到现实性的,精神的,结构的和潜化的暴力行为时,它的研究效果就显得贫乏
6.传统研究的暴力都指向通俗化,而没有关注媒介产品中的高雅文化
7.对于儿童来说,持续地收看节目会更快地导致攻击行为和不稳定行为,即所谓多动症
8.大量的媒介娱乐产品总体上会导致观众对更美好的生活方式的不断向往,而由于社会相应的匮乏状况,这种向往对全体社会成员来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结果就产生一种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反过来成为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9.虚构的暴力和现实的暴力都对舆论产生影响
10.青少年观看恐怖电影和录象是一种承认仪式,从更深层次来看,观看恐怖电影和录象是青少年对许多问题的一种处理方式,包括青春期身体发育,性爱萌动,寻求心理认为,对家长,学校的无力反抗
11.电视是对社会的文化控制手段,它具有维护社会等级的功能
12.传统的媒介暴力研究和强效文化的视点遭到批评,因为它们把媒介产品看得太过同质,把媒介与文化影响看得太过悲观
13.由于在受众中存在不同的个人理解和文化能力,媒介文化不可能是同质的。因此,它并不是一个非常消极的因素或文化控制的强力操众者
14.从理论上把握好媒介暴力以及文化力量积极的受众,经济,权利关系及媒介科技这些因素必须拼弃“娱乐性暴力”这种简单的提法,虚构媒介暴力和写实媒介之间的界限是很模糊的
15.所有的媒介暴力都是文化建构或符号建构
  
读书报告:
  
对于电视影视的暴力,社会各界各方都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影视片中经常出现的暴力和色情场面会增加社会暴力和现实生活中的堕落行为。还有的认为许多未成年人会模仿影视剧中暴力行为,从中学会各种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事物,并动辄以暴力解决问题。影视媒介大量充斥的暴力镜头会对未成年人行为模式产生的恶劣影响。诸如此类的观点意见已经充斥了整个社会。
  
在本书的四种研究视点中,分别从受众;是否有其他因素引起攻击行为;媒介暴力效果等问题作了深刻的研究。考察了电视、电影,碟片和网络等以视觉传播为主要形态的影像媒介中娱乐节目的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重点考察了媒介接触时间和媒介内容偏好这两项媒介行为变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偏好媒介暴力节目类型对青少年的涵化效果较为显著,媒介接触时间的多少与涵化效果并无显著关联性。除此之外,还考察了人口学变量对青少年暴力认知和态度的影响,发现性别、家庭关系和学校关系等变量对青少年的涵化效果较为显著。研究认为,在研究的方式上,应该跟踪调查同样的个体,从而分析长期的因果关系,在对受众的研究应该从短期效果研究发展成长期效果研究。从中就可以看出在1到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儿童和成人的攻击行为大约有5%至10%是由观看娱乐性暴力引起。但是还有90%——95%的儿童是由个性,智力,同龄人状况的因素。
  
  
这个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会令大多数人诧异。暴力题材与色情题材在许多国家已经被称为影视片制作商的两大“摇钱树”,它对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却产生了及其恶劣的负面影响,以致影响孩子们的学业,诱使青少年犯罪愈演俞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净化传媒是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所以有许多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在内都对影视暴力予以了严厉的抨击。有关部门要求他们把暴力镜头从电影中清除出去,希望影视题材的能够开阔思路,挖掘题材,拍一些主题向上、质量上乘、宣扬爱国主义和家庭伦理的影片。而不是在影视节目上尤其是儿童影视节目中渲染暴力。
在我国,为了加强电视节目的道德观念,改进电视节目的质量,已经根据影视片的色情或暴力程度把它们分为五大类:第一类的任何观众都可以观看的节目。第二类的 “有些画面有可能对青少年观众造成损害的”作品。第三类的禁止12岁以下儿童观看的影视节目。第四类的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观看的、“有大量暴力场面的、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作品。第五类的就是完全禁止在公开频道播出、只能在有线电视台加密频道播出的。在美洲,特别是在美国,他们接受了一种崇尚暴力、崇尚用暴力解决冲突和把暴力理想化的文化。影视则是传播这一暴力文化的主要渠道。但在社会题材中也崇尚暴力,把打打杀杀作为解决社会生活冲突的主要手段,从武打、刀杀到枪战,“十八般武艺”件件搬上荧屏,对视众尤其是年轻缺乏理智的视众,岂不正是一种教唆!这既严重脱离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实际,又给社会安定带来严重隐患。而实际上,这种暴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有所见,有的城市已屡见不鲜,此风已到了非“刹”不可的时候了,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研究表明其实受众夸大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暴力的数量与种类,这种错误观念会反过来引起人们对于成为暴力受害者的恐怖。同时产生一种悲观厌世的看法,认为不能相信他人,这种状况会进一步得到人们更多的支持法律秩序。青少年的身份认同,社会归宿,逆反成长过程中,媒介暴力其实是能够以各种方式起到作用的。
  
影视是当今人们享受的最现代化的文化生活中最主要的一种,也是人们接受信息、获取知识、得到启迪最快的一种,因而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与欢迎。然而,也正因为影视的这一无与匹敌的优势,一些影视制作商为了赢得最佳收视率,从中获取暴利,不惜违背影视的教育与娱乐的双重宗旨,在影视中除了宣传色情,还一味强化暴力,已给视众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可是,长期以来,一些研究者提出他们至今也没弄清楚节目或电影中的暴力是否真的让观众变得更有攻击性。如果观众要变得更有攻击性,是不是一定要有攻击的内容?建设性的攻击,具有积极结果的暴力,处于自己与压迫做斗争的破坏性的攻击,带有消极结果的暴力,实施压迫的政策?
  
如今,每个电视台都要设立“影视作品审查委员会”,对节目实行恰当的分类;各电视台在预告节目以及在报纸上公布节目预告时,每类节目前必须附上相应的、统一的标志,以提醒观众。虽然对于青少年过早的暴力行为不能说与电视媒体无关。因为目前社会上的确充斥着一些媒介从业人员利欲熏心,为提高收视收听率,增加经济收入,利用人们对媒体的信任,过分渲染暴力场景和暴力行为,致使人们把电视节目中的暴力犯罪和真实生活相混淆。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还是要考虑除外在因素的众多内在原因。
  

购买地址: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豆瓣、新浪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书籍的社会史 下一篇美丽中国BBC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糯米熊熊6107
糯米熊熊6107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