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新闻采编   

创伤与新闻

标签: 创伤与新闻 灾难新闻采访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引自│达德中心 澳亚中心 (Authorized by Dart Australasia)
编修│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 副教授 许琼文 
感谢│政治大学传播学院 创伤与新闻研究团队 
第一次修订 2009 / 12 / 28

一个甫自大学毕业的新闻记者,刚抵达公寓失火的现场,现场有许多人站在封锁线外。有些人看起来恍惚,有些人情绪激动,另外还有些人非常理性、冷静。

透过与目击者、当事人的谈话后,记者发现有几名住户仍下落不明。很快地有人从大楼中被抬出来,群众们也随之严肃。一名年约50 来岁的妇人在一旁哭得无法自己,身旁有位男士正在安抚她。记者无意间听到他们的对话,原来妇人有认识的人还在公寓中。带着手中的笔、笔记本、忐忑不安和不确定,记者靠近这对夫妇希望问到更多讯息。

面对暴力犯罪、重大意外、自然灾害等人们可能目击或遭遇痛苦的创伤事件时,记者往往被要求必须接近目击者、受害者与案家以获得更进一步的信息,然而,很不幸地,记者们并非天生有能力在这种充满压力与突发状况下进行访谈。缺乏对于创伤压力的知识和适当训练,访问过程可能会显得不自在、不舒服、甚至伤害到访问对象。

本单元的目标在于解释什么是创伤压力(traumatic stress),以及为什么了解其影响对记者而言是很有用的。在上述的大楼失火案例中,很多人刚经历了创伤事件,而每个人对创伤事件的反应有所不同,所以记者不应毫无根据地预设任何人的感觉或反应。古云:「不能以一概之(You can't judgea book by its cover)」,此话相当适用于当记者企图藉由外表来评估某人受强烈心理压力情况下的情绪反应。表面上看似正常和平静的人可能正遭遇强烈痛楚,却不愿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有些人在接受访问时哭泣不一定代表不想接受访问。意即,访问受创伤的对象时应精准地使用技巧与洞察力。本单元可以帮助此目标的达成。当然,本章不能完整讨论各种创伤新闻的相关主题,而是企图为自我学习课程勾勒出基本架构,以帮助对新闻与创伤主题有兴趣的人,依照自己学习的步调,利用相关资源增长基本知识。

创伤事件下的受害者或幸存者可能有各种反应类型,急性压力症候群(Acute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和间接性创伤压力(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都各自有一套评断标准。记者在报导创伤事件时若对于特定压力症状有认知,更有力于产出正确和公正的新闻报导。更进一步,本单元也检视创伤新闻下的记者角色,长期的创伤新闻报导可能引发记者们的创伤压力症候群。希望透过这些讨论,使长期被忽略的记者创伤受到重视,将有助于改善记者的自我理解和情绪、心理健康。

阅读完本单元后,你应该了解: 
什么是创伤压力│关于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急性压力症候群(Acute stressdisorder)和对创伤事件相关人士的潜在影响(包括:二次创伤、倦怠、替代性创伤)什么是创伤压力的影响│为什么记者应当了解这些影响│如何采访刚经历创伤事件的人│身为一个记者,面对处理抑郁性综合症候群(SSD)│哪里能提供更多信息继续学习

目录

[显示全部]

一什么是创伤压力?编辑本段回目录

2

按本文定义,创伤压力(traumatic stress)是压力、强制力量或是张力加诸在人的身体与精神上,通常因为是一个特别事件造成冲击、震惊,和惊恐。目睹和知晓某些别人经历过的创伤压力事件(创伤源),也会造成创伤。常见的例子包括:目睹或知晓亲人的突然死亡,或是看到其他人非自然的死亡或严重伤害。

直接经验过创伤压力的受害者往往担心他(或她)的生命安危或是感受到迫切地严重伤害威胁。出于一种防御和麻木,一些严重创伤的人会在经历压力事件的过程中有解离(dissociate)或是反应迟钝的状况。通常,要在事件发生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强烈情绪反应的创伤压力才会消失。

在美国,高达百分之九十的民众是承受过的创伤压力(Breslau, Kessler, Chilcoat, Schultz,Davis, & Andreski, 1998)。常见的创伤类型,包括:道路交通事故、人为的或自然灾害,战争,人与人之间的暴力行为(例如,虐童,性侵犯,家庭暴力,其他犯罪行为),危及生命需要医疗的状况,和近亲或朋友的猝死。

创伤压力承受者继而产生「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会因为创伤的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在创伤事件发生时,很多人被恐惧感所淹没,或是感觉麻木与疏离。大多数创伤事件后的幸存者,在事件发生的数周后,即使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会慢慢恢复。某些创伤受害者的问题会会持续,而成为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创伤事件发生的问题,「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包括创伤经历的严重性。在一个主要的流行病学研究的美国平民15-54 岁(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Kessler et al., 1995)终生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有下列具体的创伤类型:

外伤

男性

女性

战斗

38

-

强奸

65%

46%

危及生命的事故

6%

9%

身体上的攻击

2%

21%

目睹死亡或受伤

6%

8%

自然灾害

4%

5%

12 位成人中有一位,在一生中经验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女10.4%,男性= 5%)。女生受到创伤而产生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比例是男生的两倍。

 

虽然创伤后压力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研究创伤压力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但是生理方面的创伤也是重要的。在第二部份讨论生理层面创伤后的压力。

案例分析:悲剧在休斯顿市郊

2001 6 月,一名36 岁女子告诉警方她把自己的5 个孩子淹死在浴缸后遭到拘留。相关人员发现她的5 个孩子死在她的家,最小的孩子只有6 个月。这名妇女的丈夫在尸体发现不久后,在他们家的门前对着镜头发言,面对一些观察家而言是冷静又表达清楚的,虽然并非完全的没有情绪。他对媒体解释妻子的抑郁症病史,尽管她的所作所为,他仍然爱她,想帮助她。

有时,当我们看到人们在深刻的悲剧事件发生后不久谈论,我们预期他们会显示某些情绪-也许是歇斯底里,敌意,无法表达清楚。当人们不是以我们预期的方式反应(或我们在同样情况下可能会有的响应方式),我们就会使用各种错误的假设怀疑此人的诚意或悲伤和痛苦的程度。事实是,每个人有自己一套面对悲剧的方式,。创伤专家告诫我们不要以为一个人是处理得很好,只是因为他或她似乎没有受到悲惨事件的影响。这个人可能是震惊,在一个阶段的情感麻醉,或显示许多其它情感状态的伪装程度的创伤,他或她其实是经历。这一时期撤销或无声的情绪可能会帮助人的生存不可思议的恐怖刚刚发生。千万不要以为心理伤害很小或根本不存在。

重要的是,讨论创伤事件曝光后不久,可能有一些不利影响创伤的人。初步研究表明,在这方面,那些人有强烈兴奋后立即或外伤后不久,可能会更容易发展长期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因此,最重要的是个人需要的距离,避免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创伤,并在创伤发生后一段时间,可能会损害一些人,特别是那些强烈兴奋的人。

二、创伤压力的影响编辑本段回目录

近年来,由于一群教育工作者和组织者所作的研究,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作用和新闻已经受到严密的检查。Ochberg 博士是相关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是美国密歇根州的精神病学家,曾经担任国立精神卫生局主任和密歇根精神卫生署负责人)。多年来,Ochberg 博士及这些组织,所作的相关研究都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新闻和创伤问题的了解,这些研究报告更具体指出新闻工作者应当了解这些创伤事件中的受害者、幸存者与家属所受到的创伤,同时记者也应了解这些创伤事件(如:凶杀,性侵犯,暴力犯罪,自然灾害,飞机失事等)对自己的影响。

Ochberg 博士帮助许多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了解何谓创伤压力症候群及其影响。他曾这么写:「每当有记者遇见创伤事件的幸存者,就是记者亲眼目睹或预测创伤压力症候群的机会」。因此,重要的是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必需考虑创伤后压力的问题后,才撰写新闻报导,也同时要尊重一般市民及受访者。这不但提高了记者的专业精神,而且记者的人道主义。」

当然,Ochberg 博士并不是认为记者应该「诊断」面临创伤压力症候群的受访者。而是,了解创伤事件下的受害者或幸存者会因创伤经验而有什么样的情绪与反应。

正常的反应 
在创伤反应的情况下,以下这些被认为是个人经历创伤后压力的常见的(normal)影响:

情绪影响

§ 惊吓

§ 恐怖

§ 烦躁

§ 责备

§ 愤怒

§ 内疚

§ 悲痛或悲伤

§ 情感麻木

§ 无奈

§ 对有兴趣的事情失去快乐感觉

§ 难以感受快乐

§ 难以感觉被爱

认知影响

§ 专注能力受损

§ 决策能力受损

§ 记忆力受损

§ 心存怀疑

§ 混乱

§ 恶梦

§ 自尊降低

§ 自我效能降低

§ 自责

§ 侵入性思想,记忆

§ 分离(例如,隧道视野,梦幻或神色呆滞的感觉)

生理影响

§ 疲劳,精力耗尽

§ 心血管高张紧绷

§ 过度警觉(hyperarousal

§ 免疫系统反应降低

§ 肠胃不适

§ 性欲减退

§ 失眠

§ 惊吓反应

§ 生理痛苦增加

§ 头痛

§ 食欲下降

§ 易受伤、生病

人际影响

§ 关系冲突增加

§ 社交退缩

§ 人际交往关系退缩

§ 异化

§ 工作表现变差

§ 学校的表现降低

§ 满意度下降

§ 不信任

§ 对指责的外化

§ 对脆弱的外化

§ 感觉被遗弃,被拒绝

§ 过度自我保护(overprotectiveness

问题的压力│反应下面是需要进一步医疗协助或心理健康专业的个人反应

§ 严重分离(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并非失去身体连结的感觉,而是失去自我认同或产生新的认同,类似失忆症)

§ 严重侵入型的再次经验(倒叙,可怕的记忆画面或自动重复恶梦) 极端逃避的症状(广场恐惧症等类似的社会逃避、职场退缩,强迫性逃离)

§ 高度警觉(恐慌发作,可怕的恶梦,难以控制的暴力冲动,注意力不集中)

§ 虚弱焦虑(焦虑担心,严重的恐惧症,不可动摇的迷恋,瘫痪紧张,害怕失去控制/快要疯了)

§ 严重抑郁(缺乏生活乐趣,无能,自责,依赖,早醒)

§ 物质使用有问题(滥用或依赖,自我药疗)

§ 精神病症状(妄想,幻觉,怪异的想法或图像)

有些人承受创伤事件的时间比其它人长,决定于事件的性质和个人的不同经历,其中最为使人衰弱的情形被称作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目前与此相关的文献中,都指出有许多因素会增加或减少创伤压力后症候群。创伤压力症候群发展的可能性、严重性和慢性程度,受到多种不同变量影响,最重要的是当事人在创伤事件中的暴露情形。因此,我们要谨记在心的是:即便这人是脆弱的,要有创伤事件,才会有创伤后症候群。

除了暴露在创伤事件作为基本要件外,亦有其他因素已被证明会促发创伤后压力的发展,包括:规模,时间和不同类型的创伤性接触。例如,早期发病年龄,较低的教育程度,以及提高风险,这都会增加创伤后压力。有关的其他因素对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性创伤后压力的障碍包括:最初期的反应以及创伤周期(peritraumatic)。更早期的行为问题,例如:童年遭遇逆境、家族病史中的精神障碍、教育程度、创伤后缺乏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如:过于敏感,悲观和消极的反应压力。在历史上,女性长期以来是压迫的,所以比男性更容易有创伤后压力(Kessler et al.,1995; Breslau, 1990; Kulka, 1990)。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编辑本段回目录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是一种精神方面的障碍,来自暴露于巨大创伤压力的结果。创伤后压力的障碍有一些特别的特征及诊断的标准,这些标准发表在《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四版》。这些准则包括: 
暴露于创伤压力(exposure to atraumatic stressor 
创伤压力症候群的病患,势必曾经暴露于严重事件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当事人经历、目睹、面临一个事件,事件涉及威胁或造成死亡等严重伤害,也可能是威胁自己和别人的人身安全。 
2)当事人在面对创伤事件时的反应为极度紧张、无助和恐惧。(就孩童而言,这些反应可能只是种表达,不见得是激烈的反应行为)

离婚和经济压力也可能引发无法调适的问题,但不足以造成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四版》,所谓的创伤压力不仅是威胁,它会引起强烈的反应,包括恐惧,无助或害怕。一般而言,事件发生后即便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强烈情绪反应后的压力亦可能不会出现,但这不代表它不存在。 
再体验症状(re-experiencingsymptoms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症状包括以一种或多种方式,一再持续令人痛苦的经验。创伤会以某些方式再次回到当事人身上,例如:回忆,做梦,或其他可能提醒当事人此创伤的压力事件。此即为前述的反溯(flashback):个人觉得彷佛重温创伤经验。这种「再经验」(re-experience 是较为极端,但不常见的。主要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还是在于区别正常回忆一般创伤事件的事实,并非自愿再经历创伤记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仍强调当事人是不由自主地引起不安情绪,并因此破坏个人的生活机能。 
避免和麻木症状 
第二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症状包括持续对刺激、创伤的逃避反应。这些症状主要是避免提及有关创伤的经验。这些提醒可能源自内在思想或感受,也可能是外部环境的刺激所引起的不愉快和回忆。此组反应的症状还可能包括其它更广泛的症状,如情感麻木,与他人相处不协调,缺乏对未来的期望等等。 
增加警觉(arousal)的症状

增加警觉的一连串症状会在受创后持续显现。

症状包括:入睡困难、易怒或突然暴怒,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剧烈的惊吓反应。经验「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即使在休息时也有强烈的心理活动。通常,这种心理活动是指对压力源产生明显的过度反应,而这些特定的压力源与创伤回忆有直接或象征性的连结。这组症状常常是在意识上不断地重返创伤情境。例如,做恶梦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突然袭来的创伤记忆使人无法专注,或过度的警觉反映出经历过创伤的人很担心类似先前经历的创伤事件重演。

症状持续时间

要诊断出「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相关症状需持续至少一个月。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症状,必须有临床意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症状必须引起临床上的痛苦或损害社交、职业及其他重要领域的运作。有些人可能会因「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主观感受强烈不适和痛苦,但在日常生活功能上并不会受到明显损害。但也有些人在某些生活领域受到明显的损害,例如社会交往、工作效率、参与娱乐和享受休闲活动的能力。

急性压力症候群(ASD)反应
许多人在经历威胁生命的事件或其他突发、无法控制的、可怕的经验,例如性攻击、机汽车交通事故、火灾、自然或人为灾害及家庭暴力后,产生急性压力症候群反应。获知严重病症(如癌症或艾滋病毒)也可能引起急性压力症候群反应。对于某些创伤幸存者,急性压力症候群反应的严重程度可达到DSM – IV 对「急性创伤压力」(ASD)的标准。除了再经验、规避和警觉等症状,罹患急性创伤压力(ASD)的人表现出多种的解离症状(例如,主观的麻木感、减少对环境的感知、自我感消失症候群);要确诊出「急性创伤压力症候群」(ASD),须达到特定暴露、症状和功能障碍的标准,而这些必要条件必须发生在受到创伤后4 周内,至少持续2 天,至多4 周。 
「复合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发现,目前对「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诊断往往不包括由长期、重复的创伤(如参战经验、家庭暴力、儿童受虐)引起的严重心理伤害。例如:一般健康的人可以藉由改变自我观念以适应压力事件。虽然「复合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不包括在正式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四版》诊断中,但是临床医生赋予其不同于长期创伤的症状定义,包括:

§ 情绪反应的改变,症状包括持续不退的悲伤、自杀意图、暴怒或抑制愤怒。

§ 意识的改变,如忘记创伤性事件,重温创伤性事件,或偶尔感觉脱离自己的心理或身体状态。

§ 对自我看法的改变,包括无助感、羞耻、罪恶感、耻辱感,以及异于他人的感觉。

§ 改变对加害者的看法,如把主控权给加害者或将重心放在与加害者的关系上,像是以复仇为生活重心。

§ 改变与他人的关系,包括隔离、不信任及不断寻找能把自己从压力解救出的救星。

§ 改变对原有意义(价值系统)的建构,其中包括:无法维持信仰、感到无助及绝望。

其他相关疾病 
除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急性创伤压力症候群」之外,每个经历过创伤的人都属于 易罹患其他精神疾病的高危险群,这些疾病包括:

§ 抑郁症

§ 物质滥用

§ 恐慌症

§ 强迫症

§ 性功能障碍

§ 饮食失调

有创伤史的人容易遇到的其他问题 
除了上面列出的疾病外,有创伤史的患者,也容易碰到以下问题:

§ 抑郁,失望和绝望

§ 难以信任他人

§ 烦躁不安和愤怒

§ 想到创伤时,情绪激动

§ 有自杀意念

§ 不安全感和对环境中的潜在威胁保持警觉

§ 难以感受正面情绪,如爱、快乐

§ 很难控制自己的创伤记忆

§ 无法哭泣或感到悲伤,甚或遭逢家人过世

§ 变成「工作狂」或滥用酒精/物质

§ 无家可归

§ 再次受害(增加接触创伤的风险)

§ 失去重要信念

§ 自我攻击的行为、自责、内疚和羞愧

§ 对认同自我和意识自我产生障碍

§ 感觉自己无法恢复(feeling permanently damaged)

§ 自尊问题

§ 身体健康问题

§ 酒精或药物使用

§ 人际关系产生问题,如与他人疏离、社交孤立或与人争执

三 为何是「创伤压力」?编辑本段回目录

许多报导「硬新闻」(hard news)的记者,常会与曾经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们有所接触,例如:致命的车祸现场、小区的枪杀事件或是公寓大火,记者很有可能采访到因为创伤压力而痛苦的受访者。对受害者的社群来说,这些受访者是重要的新闻消息来源。因为,这些痛苦的受访者的确可以真切地传达悲剧的发生过程。

有些新闻故事可能需要在灾难事件发生的数月、数年之后,重新接触、采访这些灾难中的幸存者。许多原因使得记者必须再次接触这些受过创伤的人,例如持续发展的事件(10 个月后判决的性侵案)、事件周年(校园枪击或空难)等。这代表,记者必需拿起电话,拨给受害学童的父母;或站在法庭外,等待性侵受害人的现身。

因此,对记者来说,了解「创伤压力」是一件重要的事,因为他们所采访、撰写的对象或许仍处于疗愈、复原的过程中。一个对创伤压力有认知的记者,对于受过暴力犯罪的受害者的需求会格外敏感,包括让受访者感觉被尊重以及人性对待。当你更加尊重地接近受访者时,可以减低他们再次被剥削的感受。

如第一部分所述,记者必需谨记在心的是,在创伤事件发生后随即采访受害者时,可能会对受害者产生有害影响。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无视以下情况,例如受访者需要距离、在创伤产生的当下有逃避倾向以及避免勾起受访者创伤记忆的相关人事物,皆可能增加个体产生「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的风险,特别是容易被唤起记忆的受访者。

了解与创伤幸存者互动时潜在的影响 
在下一章节,会提供一些「如何采访创伤受害人」的方法。然而,在此部份我们要关注「创伤压力」的另一面向。研究逐渐显示,长时间报导创伤事件对新闻记者本身,也会有负面影响。学者们特地创造一些专门的新名词,用以描述:志工、警察、记者经常与遭受过创伤压力的人接触后,必须承担目睹这些创伤压力之后,在自身所产生的压力,以至于在心理上、情绪上都负担过度。接下来,将提出这些新名词,让记者们了解他们可能已经历过的转变。而这个「转变」是因为「经历创伤事件本身」,以及「目睹这些事件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交互影响的结果。
倦怠(Burnout 
「倦怠」(burnout)已应用在许多助人专业(helpingprofessions)中,指的是在与许多承受压力者互动后,逐渐累积的心理压力。此名词常显示一种长时间地、逐渐地精疲力竭。
造成「倦怠」的原因 
1.
专业孤立2. 同理心的情感耗竭3. 很难采访、相处、应对的当事人4. 工时长,却资源少5. 缺乏成就感6. 缺少与他人交互的付出与关心7. 对于造成正面影响的改变,无法达到个人的自我期待。

例子:八点半上班、七点下班,早八点半、晚八点。以前薪水还比较多,现在研究所毕业生试用期薪水少。若在风灾当时,时薪算下来可能不如便利商店员工。现在采访又困难,很容易遭到民众拒绝。在时间短时,很容易投机取巧,多只是把报纸新闻加上影音效果,内容正确性很低,这样的做新闻方式很难有成就感。但如果要把弱势新闻做的好,必须要催泪,那么记者很难不受影响,很容易有创伤。试了以后,若没办法改变采访路线,要不然就是跳槽、或是转行。摄影记者,如果没办法跳槽,只好改变做事态度,配合度、积极度不要这么高,用应付的态度。没有得到正面回馈,只好用消极抵抗。如何会比较好:长官正面关心,薪资应要有不同表现上的区隔,适时的奖励,实质的鼓励,虽然无法加薪,但表现不同的奖励需要有差别。记者的成就感多来自自己的作品,受访者的感激较少。偶尔长官的口头赞美。得奖是年度的,机会比较少。因为每天跑daily 的比较难。所以做专题的通常会比跑daily 的成就感来得高,但通常要跑过daily,去跑专题才能加深专题的深度。

「倦怠」的症状包括 
1.
沮丧 
2.
很爱批评抱怨、愤世嫉俗 
3.
无趣、兴趣缺缺、提不起劲儿 
4.
失去同情心 
5.
泄气
继发性创伤压力(SecondaryTraumatic Stress 
此名词是由许多作者创造,描绘个体在目睹创伤当事人、朋友或家人所经验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症状后,所产生的次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虽然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DSM-IV)尚未将此视为临床上的病征,但许多临床医师指出,目睹在他人身上所发生的创伤压力,也可能发展成类似「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症状。例如:过度警觉、侵入性症状(intrusivesymptoms)、逃避、麻木、焦虑、沮丧。
同情压力(CompassionStress 
Figley
提出此名词,作为一种「非临床」、「非病理」的方式来描述记者帮助、或希望帮助创伤存活者时,所承受的压力。与第二部份所提到的「一般压力反应」相似,「同情压力」是了解当事人、朋友或家庭成员所经历的创伤后,所产生一种自然的结果,而不能被视为「疾病」。「同情压力」可能突然发生,症状包括:无能为力、困惑、疏离、「继发性创伤压力症状」。
同情疲劳(CompassionFatigue 
同样由Figley 所创造的名词,关注更为严重、长期累积的同情压力。「同情疲劳」被定义为「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同理心压力下,造成精疲力尽以及生理、心理、情绪上的去功能性。」
替代性创伤(VicariousTraumatization

Pearlman Saakvitne1995)所创的名词,意指曾经治疗过创伤幸存者的心理师,会经历永久性转化的、不可避免的转变。

他们研究发现,对许多曾经处理过创伤个案的心理治疗师来说,这些转变很常见。像「继发性创伤压力」(secondarytraumatic stress)所提的,这些转变不被认为是病态的,只是对自我感知以及意义理解上的认知/情绪转变。若在工作中接触越多创伤幸存者,这些转变会随着时间而累积,并对个人的生活产生全面性(pervasive)的影响。「替代性创伤」的转变,可能产生以下有害影响:

1. 个人与意义、希望的关系 2
.
达到个体的心理需求 
3.
才智 
4.
心理强度 
5.
幽默感 
6.
做出「自我保护」判断的能力 
7.
记忆/ 想象 
8.
与他人连结的存在感 
9.
自我能力(Self-capacities 
10.
维持稳定的自我感觉能力 
11.
对自我以及他人情绪反应的忍受力 
12.
与他人有内在连结感 
13.
认为自己值得被爱 
14.
稳定的自我感
「替代性创伤」可能会导致的行为影响: 
1.
对他人批判 
2.
不理睬 
3.
减低与所爱之人& 同事之间的联结感 
4.
很爱批评抱怨、愤世嫉俗 
5.
生气 
6.
失去希望与意义(loss of hope 
7.
英雄式幻想/ 过度涉入/ 把他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 
8.
发展出过于固执严格的界线(Developing overly rigid, strictboundaries 
9.
因为过度担心所爱的人的安全,强调保护感(Heightenedprotectiveness, as a result of decreased sense of the safety of loved ones 
10.
避免社会接触(Avoiding social contact 
11.
避免工作接触(Avoiding work contact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些改变 
如果你曾经经验「倦怠」(burnout)、「继发性创伤压力」(secondary stress)、「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等症状,建议你寻找生活型态的平衡,并采取一些自我照顾的步骤,这些步骤会在第五部份提出:Journalists — ASelf-Care Primer
同情满足 
在了解与创伤幸存者工作,将产生许多风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也有可能透过这些工作,获得很大的满足感。这种工作所带来的满足,是非常有力量的。Figley 发明了「同情满足」(Compassion Satisfaction)这个名词来描述这种过程。「同情满足」发展的时间愈长,在以下各方面所带来的力量也会增强,包括: 
1.
力量感 
2.
自我知觉 
3.
自信 
4.
有意义感 
5.
精神连结 
6.
对人类适应力的尊重


四 采访小步骤 编辑本段回目录


1)是否有必要在受害者刚刚承受创伤的时刻,马上采访他们?
2)打扰伤心、迷惘、惊吓的人们的价值为何? 
3)在人们同意采访之前,你应该与他们讨论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认为,不能采访受创伤的受害者。一方面来说,没有采访受害者的新闻并不真实,更深一层而言,这些受创伤的人们可能有故事想表达,而这些故事对于听者来说是有帮助的。但记者必须用体谅的态度来寻找适合受访的人。他们建议:

「为了理解采访时对受访者、家庭成员或朋友的影响,每一次的采访都需要对他人的心智能力做仔细的判断。单是受访者同意受访还不够,采访的伦理压力应该是在记者本身,不能放在受访者身上。毕竟我们没有得到如同医学中的『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所以采访本身有可能存在伦理风险。」

精神科医生Frank Ochberg 认为,与受访者谈话时,受访者的痛苦来自于对创伤事件的回忆。而受访者也应该知道他们的名字是否会出现在新闻中,并在采访开始前,给予受访者机会,让他们可以问采访者任何问题。

善用他人的支持, 让受访者在回溯恐怖经验时重新取得平衡(Respect theotherperson's efforts to regain balance after a horrible experience
「如果情况允许,给予受访者足够的支持。你可以建议受访者邀请他的朋友、邻居或亲戚在场,这会使受访者安心,并使你们的谈话更顺利。」
注意你的谈话 
「在访问过程中,你的话语承载了许多重量。它可能让受害者从中寻得承诺、过度期待你可以做到的事,以及假设你愿意同时担任朋友与报导者的角色。采访态度和说的第一个字,即能让受访者决定他是否可以相信你,以及真诚程度。第一印象很可能决定了你是否能再次采访这个人。」
为接下来的采访作好准备 
「采访的第一个问题可以得到两种讯息。第一种是受访者对事件发生状况的了解程度、细节,这可帮助你抓住『发生了什么事?』第二种讯息,则可在谈话时观察到,包括受访者的谈话能力跟谈话意愿。」
解释基本规则 
「说明你为何在这?你期待写出怎么样的故事?什么时候会播出?为什么你们的谈话很重要?不要承诺你不能保证的事,因为你记下或录下的评论,不见得会刊出或播出。」
与受访者分享主控权 
「一个遭受打击的人,会需要、甚至感激能让他决定某些采访情况。例如:他想站着或坐着?他想离开或待在灾难的现场?在采访当中,他是否有想要陪同在场的人?」
预见情绪性的反应 
精神科医生Frank Ochberg 表示:「当幸存者在采访中哭泣时,不全然表示不愿意继续受访。或许有传达、沟通上的困难,但他们常常想要说他们的故事。打断谈话可能会让受访者感觉不被尊重、剥夺说明的机会。记住,如果你认为这个采访让受访者不快,或错误地解读受访者想要停止,而单方地中止采访,那么,你可能二度伤害受害者。」
倾听
「好的倾听者不但需要听到、理解受访者说的话,更要注意到手势、脸部表情、情绪以及身体语言。全盘考虑受访者的立场,并记住、理解受访者所听到的、看到的。」和受访者一起回顾你刚刚所得的信息「你必须整理得到的讯息,与受访者确认你可能想要引用的词句,或编排取得的照片,接着继续访问或对其它信息再作确认。
全面考虑你所看到、听到的讯息

「你刚刚结束的采访并不是一项例行公事而已。与你谈话的人,刚经历了这辈子最难受的经验之一。这样的访问能够改变许多记者对谈话对象的默认。相较于大部分的新闻访问,这种访谈存在更多信任、伤害与责任的问题。想想这类采访的特殊性时,也是少数能让你反思的时刻。」

记者也必须思考,后续访问可能会再次影响受访者。通常,创伤事件会重复被提起,记者会因采访之需常连络受害者与幸存者,并要求受访者再次谈论过去的事件。这通常发生在创伤事件发生的周年(校园枪杀、炸弹攻击、其他暴力犯罪);或是在刑法、民法的审判时。如同创伤事件发生后的实时采访一样,后续采访也必须对受访者有足够的体谅(例如:倾听、分享控制权等)。

人们从创伤中逐渐恢复,因此记者应该着重在复原过程,而非事件本身。在任何案例中,记者应该对受访者的需求和响应有更敏锐的洞察力。若在采访阶段初始,受访者表现出焦虑感,记者应询问他们的需求,并设法让这个采访更加舒适。同理心对访谈过程是有帮助的。

然而,「过度同情(over-empathize)」的倾向则不是一个专业行为。Simpson Coté写道:「有些记者因为个人有过受虐、性骚扰或其他创伤经验,而与灾难幸存者产生高度认同感。这种强烈的同情使得记者忽略了专业的界线,而变得过度与受害者亲近,甚至成为鼓吹者。

一个专业的记者必须专心于了解事件与正确报导上,而与故事中人物的强烈情感链接会破坏这些目标。但是有些人认为,记者有时对受害者或家族成员来说,是很有帮助的。然而,我们相信,只有当记者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对他人的创伤与悲恸有所感知时,才会产生对大家都好的结果。」

最重要地,记者必须自觉并留意创伤可能为他人带来的影响。这种觉醒可让记者在说创伤故事时,思考周全并有适当敏感度。

创伤后访问情况中,基本的情感技巧 
同理心是参与他人感受、情绪、想法与行动的能力。最重要的情感采访技巧是:表现出感兴趣、关注、关心、自我克制、不要预设期待或评断、尊重。 
可能的情感响应 
有时,「同理心响应」在采访中是非常有用的,与一般的采访策略非常不同。以下的提供几个「同理心采访策略」的例子: 
1.
从你刚刚说的,我可以感觉你是多么 
2.
所以,你刚刚说的是 
3.
让我确定一下,你是说你 
4.
听起来你是说 
5.
你看起来非常
关于情绪语调 
1.
听起来,你好像很难对这件事有感受。 
2.
听起来你现在好像都无所谓了。 
询问细节或再次确认 (让受访者慢下来,停留在刚才的话题中。gets the person to slow down and staywith the situation or the feelings 
1.
让我们回去前一分钟 
2.
我发现你这边谈得有点匆促。 
3.
这部分我不太能理解。 
4.
这部分我不懂你表达的意思,你是指 
5.
那有可能是 
6.
我在想,是否
如何结束一阶段的访问 
1.
要度过这些事是非常艰辛的。 
2.
对你所经历的痛苦时光,我真的感到很抱歉。 
3.
我知道一些可能对你有帮助的网站。
情感性回应的目的

§ 有些受访者可能会过度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需要藉由阐明或再次确认刚刚所说的,抽离过度沉浸的情绪。

§ 有些受访者可能会过度表达、寻求支持,为了维持中立你必须建立一段工作距离,不要 扮演受访者的救世主,而是要站在客观的位置。如果你过度被影响,你是帮不上忙的。

§ 表现出你的关心与了解。不是去窥探,而是增加受访者在此时对自我的认知。

§ 如果你误解了受访者的意思,受访者可以及时纠正你的看法。你可以更加了解受访者。

§ 情感性响应能让受访者知道你愿意听他们说自己的故事。

五 自我调适创伤的入门编辑本段回目录

和警察、消防员等这些总是站在事件第一线的人一样,记者常常暴露在高压的创伤情境下,目睹人们如何被创伤事件击溃。 近十年来,当救难人员已开始自觉到面对创伤事件,需要自我照护及组织化的保护措施时,新闻记者行业仍没有被列在需要相关支持或保护措施的潜在工作群体中。

若记者们能轻松地谈论采访暴力、创伤事件后,对他们自身产生什么影响,自我调适将不是需要被讨论的议题。在过去,记者多半选择避而不谈一些负面情绪,如害怕、焦虑、沮丧、生气和其它情绪反应,因为在他人眼中,这些负面情绪被视为记者无法胜任新闻工作的记号。但今日,连国际知名的优秀记者,如纽约时报的Rick BraggCNN Christiane Amanpour、已退休的资深电视新闻记者Bernard Shaw 等人都曾公开表示,在报导暴力或创伤事件后产生情绪及心理方面的创伤。

多年前,在华盛顿大学的一场研讨会里,一名女记者提到她在报导一件缠讼两年的成人连续性侵儿童案件及其他加重情感负荷的新闻故事后的情绪创伤,她表示:「每天我起床后,(生活)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条奔流咆啸的河,早上我深呼吸后潜进去,直到一天工作结束才得以上岸喘息,但第二天我还是得再跳进去,我不认为我有时间去思考到底我在做什么。」

记者朋友们须谨记,在你们报导一些特别沉重或伤痛的新闻主题后,如谋杀、车祸、性侵害等其他暴力事件,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大量的潜在压力反应,甚至有可能在报导这些创伤故事的后一段时间,记者才会经历创伤压力症状。

在前面第二部分及第四部分描述到,经常暴露在创伤压力下将产生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反应或行为,像是愤世嫉俗、孤立、烟酒过量;及强迫性行为如饮食过量、非法药物滥用、愤怒、焦虑、逃避、沮丧等。

应对策略: 
以下是一些个人常用来处理日常生活中异常压力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在我们可以掌控的程度下控制压力,却不利于处理已达压力崩溃边缘或达到创伤程度。这些常见控制压力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六类:
重新评估途径

§ 挑战负面想法的正确性

§ 理性分析负面想法

§ 试着重新诠释负面想法

§ 换一个角度思考负面想法

§ 厘清各种造成负面想法的原因

惩罚途径

§ 告诉自己不要这么笨

§ 想到负面想法时,惩罚自己

§ 对自己有负面想法生气

§ 怒斥自己有负面想法

§ 掌掴或捏自己来停止负面想法

§ 告诉自己如果继续这么想将有坏事发生

忧虑途径

§ 用平凡琐碎的想法来取代目前的想法

§ 用担心其他较小的事来代替

§ 转而担心一个较无关紧要的问题

§ 以思考过去曾担心的事来代替

§ 专注在不同的负面想法上(避免对一件事持续钻牛角尖)

分散认知途径

§ 试着以回忆正面图像来取代

§ 专注在正面想法上

§ 以愉悦的想法取代

§ 想其他的事

社会控制途径

§ 不跟不熟识的人说有负面想法

§ 避免与不熟识的人讨论负面想法

§ 试着了解朋友都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形

§ 询问朋友,是否有类似的想法

§ 与朋友聊此负面想法

分散行为途径

§ 用工作填满自己

§ 让自己忙碌

§ 做喜欢的事

探讨上述这些解决策略,研究显示:

§ 惩罚途径和沮丧、焦虑有关

§ 伴随着康复,惩罚途径的策略使用会减少

§ 担忧(worry)与焦虑(anxiety)有关

§ 康复的人较少使用忧虑途径的策略

§ 康复的人会增加使用分散途径的策略,但尚未康复者不会

§ 重新评估途径的策略减少沮丧与侵扰,可是沮丧本身同时也会减低重新评估的能力(重新评估途径的策略最耗力)

§ 康复与增加使用重新评估途径策略有关(Reynolds andWells,1999

具有良好调适能力的个人常常选择:

§ 在处于解决问题模式时,只专注在短时间内的事上(例:只想下一步要怎么做)或拉长时间想更长远的事,藉此模糊在记忆中创伤事件的痛苦图象。(例:一个完美人生中的一场悲剧)

§ 保持两种看法:自己有能力提供帮助及他人皆愿意提供帮助

§ 专注于现阶段的创伤处理措施,并避免对过去的决定或行为后悔(Horowitz, 1986

转化创伤成为成长经验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特征:

§ 这是个感知的过程 通常是个人完成,但容许亲近的人帮助(重新诠释创伤/ 压力源)

§ 该过程的时间点通常介于创伤/ 压力后两周到四个月

§ 可以加强日后调适创伤/ 压力的能力

§ 个人心理资源(psychological resources)的差异比压力源的特质更具影响

§ 这是直觉性、快速、突然的过程,而不是延伸逻辑思考的过程(「顿悟」、「灵光乍现」、 「启示」。)(Finkel andJacobsen, 1977

有些记者与编辑已建议一些健康调适机制,并尝试推行在新闻部门。如(采访)悲剧后的事后报告、让需要的人容易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等,这些机制已显示出一定效果。在新闻部门文化中,寻求心理咨商的举动需要被「去污名化」,这样一来,记者们才能无挂虑地寻求类似服务。另外,同侪的支持也很有帮助,通常新闻室里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同仁可让承受创伤压力的同事寻求共鸣(同情)及友谊咨商,然而,提供咨商的人必须注意不被他人的情绪伤痛击溃。

编辑们及新闻室其他主管能在一件事上担任领导角色,就是让记者知道他们是在一个充满关怀的新闻室工作。举办新闻与创伤相关的工作坊,可以帮助记者如何处理在采访创伤事件后的潜在问题。在创伤事件发生时与发生之后,召集全新闻室的人来讨论采访创伤事件会产生的问题及值得注意的事,不但能表示关心记者及记者采访的社会群体。

若不敏锐地感知他人的伤恸情绪与心理痛苦,是会潜在伤害记者及事件相关群体的(创伤)调适机制。虽然在完成新闻报导前,记者暂时区隔出自己的情感是必要的,但完全停止感觉是有害的。在报导期间若不能以同理心对待受害者,记者可能二度伤害受害者。新闻记者需要时间和鼓励来处理他们自己的情绪,包括难过、生气、惊恐、困惑等感觉,而不是压制这些负面感觉。

一个好的内部和外部支持系统是很重要的。当个人感受到有压力的时候,一些人利用沉思、与人促膝长谈、听轻松的音乐、享受安静的泡澡时光、寻求灵性上的休憩与支持、以按摩和其他奢华享受藉以犒赏自己等方式纾解压力。除了这些方法之外,再加上家庭、朋友和健康专业人士相关网络,可以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有喘息的机会。

有忙碌及承受高压力的工作的人,要纾解压力,需要缜密的计划和谨慎行动。因为工作可能消耗大量的时间,仅留极少的时间去思考如何休息、放松和享受生活。不幸的是,这样的自我忽略将导致身心健康的恶化。至今无数的研究已将压力与疾病作连结。新闻记者和其他从事高压力工作的人一样,需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完善的程序来考虑健康饮食、运动、娱乐、放松,如果需要的话,生理与心理治疗也是必要的。

保持生活的平衡

§ 除了留意更多调适的处理方式,以下提供几点在暴露或目睹创伤的经验累积后,可以恢复生活平衡的方法

§ 生理上的自我调适

§ 规律地三餐(早餐、午餐与晚餐)

§ 健康饮食

§ 运动

§ 为预防疾病定期接受医疗照顾

§ 当需要时,接受定期医疗照顾

§ 生病时休息(花时间调养)

§ 按摩 从事跳舞、游泳、走路、跑、唱歌、从事体育运动或作其他有趣的身体活动

§ 性行为自慰或是与性伴侣

§ 充足睡眠

§ 穿自己喜欢的衣服

§ 放长假

§ 一日行或是短期旅行

§ 离开电话一段时间(Make time away from telephones

心理上的自我调适

§ 有自我思考、反思的时间

§ 有自己的个人心理疗法(personalpsychotherapy

§ 写日记或札记

§ 阅读与工作无关的文学作品

§ 作一些自己不专精而且非工作份内(not in charge)的事

§ 减少生活中的压力 注意自己的内在经验:倾听你自己的想法、判断、信仰、态度、感觉

§ 让别人知道你不同的另一面

§ 在新的场域投入心智,如去艺术博物馆、历史展览、运动会、拍卖会、剧场表演

§ 练习接受他人的好意

§ 好奇

§ 有时要对额外要负的责任说「不」

情感上的自我调适

§ 花时间跟你喜欢的同伴相处

§ 与你生活中重要的人保持联络

§ 自我肯定,赞美自己

§ 找到提升自信心的方法

§ 再读一遍喜欢的书或再看一遍喜欢的电影

§ 寻求能安慰自己的活动、物品、人、关系和地方

§ 允许自己哭 找到会让自己发笑的事物

§ 透过社交活动、写信、捐献、游行、抗议表达愤怒 Express youroutrage in social action, letters, donations, marches, protests

§ 和小孩玩

精神层面的自我调适 Spiritual Self-Care

§ 腾出时间反思

§ 花时间与大自然相处

§ 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支持社群(Find a spiritualconnection or community

§ 对他人的激励保持开放态度(Be open toinspiration

§ 抱持乐观与希望

§ 察觉自己精神层面的生活

§ 偶尔尝试不要把所有事情揽在身上

§ 接受自己" 不知道" 某些事

§ 定义对生活有意义的事,并注意其在生活中的位置

§ 沉思

§ 祷告

§ 唱歌

§ 花时间跟小孩一起

§ 有赞叹(敬畏)的经验(Have experiencesof awe

§ 贡献于你所相信的事

§ 读具启发性的文类(例:音乐、演讲)

何时该寻求帮助 
有时候上述策略无法有效降低创伤压力带来的影响。研究显示,创伤压力带来脑内化学物质和功能的改变。在此状况下,对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症状者来说,使用抗抑郁剂能降低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及抑郁症状。个人也能透过一些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缓解部分或全部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当你有以下状况,建议向心理医生或具有处理创伤经验的专业人员寻求协助:1)正经历任何导致痛苦的症状、人际关系有巨大改变或者是工作机能受损,2)正透过饮酒或嗑药,进行自我治疗(self-medicating),3)不能从以上建议的策略得到缓解。

六 最好的实践 编辑本段回目录


每年达德新闻与创伤中心(Dart Center for Journalism and Trauma)会选出针对创伤受害者及他们的经验所作的杰出新闻报导,并颁发「达德暴力受害者卓越报导奖」。来自国内各州的评审,选出每年该奖得主。评审寻找不同于其他一般报导创伤事件受害者的新闻切点,并思考该切点的各个面向。报导内容、新闻照片及版型(标题、图说、插图及图表)应要: 
正确、敏感、深入地描绘暴力事件受害者及他们的经验 
以明确的主题或焦点清楚交代内容 
告知读者,受害者如何反应、处理情绪创伤及康复的过程 
避免煽情、戏剧化及将受害者形象描述成一个悲剧性人物 
重点放在被害者的经验,而不是加害者有多残忍与野蛮

决审的评审团由三个来自华盛顿州外的记者、一位受害者(幸存者)代表、以及国际社会创伤压力研究候任主席组成。

前两届达德奖得主的报导如下:

〈谁杀了约翰 麦克洛斯基 John McCloskey)〉,刊载在维吉尼亚州的《洛诺克时报》。一个扣人心弦的系列报导,关于一个被逮捕并安置在心理医疗机构的18 岁青年离奇死亡,从案情爆发后持续追踪其家庭的遗憾与困惑(2000 年达德奖得主)。

〈一个被偷的灵魂〉,刊载在缅因州的《波特兰新闻先驱报》。以感性角度描述庸琼斯(Yong Jones 如何突破自己文化信仰背景一路奋斗,将杀死他儿子的凶手绳之于法(1999 达德奖得主)。

结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阅读完本单元后,你应该已知道何谓创伤;「创伤后压力疾患」、「急性压力疾患」与「间接性压力创伤疾患」会带来什么效果;为什么这些影响对记者很重要;记者要如何访谈甫经历创伤事件的人;如何处理紧张的工作生活;以及如何得到更多信息以便继续学习。

访谈创伤受害者时,好比处理困难的人际互动,须透过练习以便增进技巧。在新闻学院教育中,有时会透过角色扮演与戏剧互动的方式,教导学生练习访谈技巧。

可想见地,媒体机构亦可透过类似的安排训练员工,如和地方上的新闻节目合作。一般来说,采访创伤受害者的准则就类似于要成为他人的好朋友应遵循的原则:恭敬有礼、诚实、同理,善于反应、准确并且公正。

受害案家通常会保留与遇害或受伤亲人相关的报导,如果报导中将受害者的名字写错或内容不准确,会令案家相当不安。请记住,当有人去世,相关报导将一再提醒生还者他们逝去的爱,因此每一字一句都特别重要。若你获得他们的信任而得到各种数据,应特别保护和处理这些素材。请记住,这些提及死者的新闻故事,将成为其亲属部分重要记忆。

当接近孩子被杀害的父母时,记者应避免以下问题:「你觉得怎么样?」、「我懂你的感觉」(即使你觉得你真的懂他们的感觉)。比较好的开场白是:「我对你女儿的遭遇感到遗憾」。此外,记者应该特别注意提出的问题听起来是否带有指责意味。

暴力犯罪下的受害者和他们的亲人,刚面临到人类残酷面的冲击。「达德基金会」(The Dart Center 的目标之一即在培训记者,不对受创伤的当事人造成更进一步的心理创伤。

记者也可能深受创伤事件影响,应该认知到采访工作可能对自己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影响。记者若对受苦民众的苦难感到麻木,对记者本身与受访者都不利。另一方面,太多的同情也会削弱采访效果。好的新闻,「平衡」是关键。

人性的残酷是一个非人类所期望的、可悲的事实,分享创伤故事和悲剧对创伤受害者以及整个社会都有帮助。达德基金会企图帮助记者以富情感但不失专业的方式,阐述这些重要的故事。

1 台湾案例:大园空难事件
大园空难的场景让人看起来是超现实的, 很像电影场景,不像是真的。告诉自己那是电影场景,才能看得到那么多的、散落的尸体。完全没有时间惊讶,只能赶快纪录就灾过程。现场到处都是尸体,残破的身体。大园空难之后,日后搭飞机会觉得比较恐怖。当时台湾没有这种空难的经验,没有拉封锁线,如果早一点拉封锁线,可能不用让这么多人看得太清楚。回来鞋子都会丢掉。平常是把记忆收在脑袋里,但提到相关的事,记忆是非常清楚的,很难抹灭。文字可以别过头不要看,但摄影没办法。大园空难印象很深,是唯一一次有把机器停下来,休息一下(案例提供者:李志昌/ 中视摄影记者)。

2 西雅图抗争事件
1999
11 29 日至123 日, 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的经济首长聚集于美国西北岸的西雅图市,正准备针对WTO 三次部长级会议的议程,进行一连串密集的讨论、研究与协商之际;世界各地的民间组织与社运团体亦陆续来到西雅图市,打破了这座城市向来引以为傲的宁静与优雅,发动了一场被媒体称之为「世纪抗争」的大规模街头游行示威。示威者要求WTO 的成员们正视自由贸易所带来的严重贫富差距与庞大环境成本;示威者的诉求与行为引发西雅图警方的激烈反应,并导致流血冲突。

资料来源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idzhang
idzhang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