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经典影像    W传播博物馆   

我的文革编年史

标签: 我的文革编年史 徐星 纪录片

顶[1] 发表评论(2)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部长约80分钟的纪录片是由法国电视五台投资拍摄、中国作家徐星编导并亲自剪辑完成。在导演本人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和摄影机的带领下,观众追随着他的脚步去了陕西、青岛、韶山等很多地方,陪着他一起回顾了一遍那些早已逝去的淫雨霏霏的日子。

导演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1956年3月20日出生于北京,1975年北京市第七十八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赴陕北延安志丹县插队。1977年入伍,先后在兰州军区第二十一军、甘肃天水、平凉和陕西宝鸡服役。1981年复员回京,被分配在和平门烤鸭店,先后做过服务员、清洁工。1983年 辞职无业,至今。其间,先后在《华人世界》、鲁迅文学院做编辑,1986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

徐星徐星

文学简历
  1981年开始写作。   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无主题变奏》(《人民文学》1985.7 )。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城市的故事》(《中国文学》1986.4 )。   1986年发表部分短篇小说《殉道者》、《无为在歧路》等(《人民文学》 1986.12 及其他刊物)。   1986年与山东电视台联合执导电视剧《他们的地平线》,并饰演了片中的角色。该片获当年度的“民族团结奖”。   1988年发表中篇小说《饥饿的老鼠》,短篇小说《帮忙》等(《收获》1986.1 及其他刊物)。   1989年发表长篇小说《剩下的都属于你》第一部,短篇小说《爱情故事》等(《中外文学》1989.2,《上海文学》 1989.7等)。   1989年小说集《无主题变奏》出版(北京,作家出版社)。   1989年11月,接受联邦德国西柏林艺术大学邀请,离开中国暂居德国。   1990年获得国际笔会瑞典分会图霍尔斯基(KULT TUCHOLSKY)文学奖。   1991年接受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邀请, 住在伯尔家中写作。   1992年发表短篇小说《我是怎样发疯的》(《今天》1992. 1)。   1992年发表短篇小说《失去了歌声的城市》(《今天》1992. 3)。   1992年发表剧本《国王和马的故事》(《今天》1992. 4)。   1992年发表剧本《一出戏是怎样完成的……》(《今天》1992. 5)。   1992年小说集《Le crabe àlunettes》法语版出版(1992巴黎Julliard出版社)。同年意大利THEORJA出版社出版意大利文版。1994年从联邦德国返回中国。至1996年继续文学写作,完成部分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在中国大陆尚未出版。部分作品被台湾、香港转载 (《中国大陆现代小说选》辑1、辑2,1986,中国台北,圆神出版社等) ,部分作品被译成日语 (《现代文学》1989, 东京, 苍苍出版社),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出版社,1996)。   1991—1996年完成长篇小说《剩下的都属于你》。   1997年出版英文版小说集《Variations Without a Themeand Other Stories by XuXing》(美国Wild Peony 出版集团)。   2002年独立制片完成制作纪录片《崖畔上画下你眉眼》DV。   2003年长篇小说《剩下的都属于你》在法国出版(《Et tout ce qui reste est pour toi》)(Editions de l’Olivier出版社)。   2003年获法国文化部授予的“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04年小说集《无主题变奏》在法国出第三版(《Variations sans thème》)(Editions de l’Olivier出版社)。   2004年长篇小说《剩下的都属于你》在德国出版(《Was bleibt,ist fuer dich》)。同名长篇小说年内将出版意大利语版和西班牙语版。

电影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的文革编年史》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徐星个人与家庭的文革经历,另一条是他所眼见的文革事件,两条线并行而后交叉,徐星以自述者和寻访者的双重身份出现在片中。

1972年,徐星正在上中学,在给同学颖涛的一封情书中大谈对时局的看法,惊慌失措的颖涛先是和密友商量如何是好,然后她们决定去问自己信赖的班主任,迎来的结局是徐星被送进了公安局,从此颖涛与徐星彼此杳无音信。30多年后,颖涛特地从美国赶到中国,片中两人对坐,娓娓道出往事;文革期间,流浪到青岛的徐星被当地人王太和收留,30多年后,徐星故地重游,寻访旧日恩人,当面忏悔自己当年曾心生歹念,想乘王太和出门买早点的功夫,偷走桌上价值300多元的手表;徐星还回到了自己插队的陕西志丹,探望当年的乡亲,寻访留在了陕西窑洞里的北京同乡……

还有这样一些徐星周围发生的文革旧事,借由当事者的追忆得到了重现:1966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校长卞仲耘被红卫兵活活打死,直到如今,参与这件事的红卫兵,无一人站出来哪怕道一声歉。在纪录片导演胡杰的协助下,徐星见到了卞仲耘的丈夫,这位老人在妻子被打死的第二天去买了一台照相机,拍下了卞仲耘伤痕累累的尸体。大屏幕上,老人的神态与表情十分凝重,长时间的沉默无语让我感到窒息;南京的任毅,因创作知青歌曲《我的家乡》被打成反革命判处死刑,复议后改判十年得以侥幸生还,任毅和他的朋友在片中回忆了当年的惊险遭遇;重庆,文革的枪林弹雨中,母亲死在儿子的怀中,留下了五个尚未成人的儿女,徐星带着受难者的亲属重回故地,当年的惨景在口述回忆中得到了还原...... 


电影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的文革编年史》从徐星自己青年时的一段亲身经历开场。文革开始后,徐星父母受到冲击,被下放到西北劳动。母亲坚持把年少的徐星单独留在北京,意在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艰难的生活,培养了徐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他16岁的时候,便对眼前的现实产生了深刻的质疑。正在这时,同班一位漂亮女孩成为徐星倾慕的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辗转反侧和心理挣扎,徐星鼓起勇气给这位名叫颖滔的女孩发出了一封未署名的情书。可是,这封情书的字里行间却没有什么少男怀春的卿卿我我,它满篇都充斥着这个饱受精神煎熬的少年对现实的怀疑和追诘。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下一篇华人今日网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收藏到:  

词条信息

韩昊颖8238
韩昊颖8238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