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媒杂志   

新闻学研究

标签: 简史 宗旨 栏目 发行 订购 联系方式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新文学研究的历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闻学是新闻事业产生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新闻学研究的历史不长。新闻学真正形成一门学科,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884年,巴塞尔大学和莱比锡大学正式开设了新闻学课程。随着报纸的蓬勃发展,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体系。
 
  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中国的新闻学研究起步较早,但主要从新闻与政治的角度研究新闻传播。
 

杂志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闻学研究

《新闻学研究》系于一九六七年五月廿日创刊,当时台湾新闻传播教育方才萌芽,相关系所未及十所(政大新闻系所、文化大学新闻系、世界新专编採科及广电科、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印刷科、广电科、政战学校新闻系等),而政大新闻系以其长久歷史创办学术刊物以带动新闻传播研究风气实责无旁贷。
        依李瞻教授之自述,《新闻学研究》是我国第一种新闻传播学术性期刊,是新闻传播学教师与研究生公开【进行对话】的学术园地。[1] 发行之初由其担任执行编辑(第1-14期、28-39期),以半年刊(一九六九年开始)方式刊载学术性创作,兼及研究生(硕士班)特优毕业论文摘要及世界新闻传播名著译介,每期并选择专题论文数篇,主题曾包括「新闻自由」、「新闻伦理」、「社会责任」、「传播法律」、「国际传播」、「传播政策」、「公共电视」等,发行情况良好,移交时尚有结餘新台币百餘万元。[2] 严格来说,《新闻学研究》早期系由「新闻研究所」独立支撑,外援不多。一九八七年前后,由於政大校长陈治世教授坚持推动系所合一,《新闻学研究》始而成為全系教师加入并轮流负责编务之期刊,从而以符合国际通用之投稿及匿名审查学术形式经营。
       一九九九年前后,时任新闻系主任之钟蔚文教授考量台湾新闻传播学术社区发展渐趋成熟,而台湾高等教育数量正值大幅提昇,可容博士学位任教之校日眾,而各校(院、系)為提升学术绩效,亦渐要求教师定期发表研究论文。诸项校内、外指标俱都显示学术社区对高品质期刊之需求正与日俱增,亟应进一步规划《新闻学研究》之发刊形式以面对变化。
       该年(一九九九年)一月起,《新闻学研究》改为季刊形式(时由林芳玫教授任主编)。此后投稿论文篇数逐年递增(2004, 2005年投稿论文皆为53篇,平均每期13.25篇),因而成为华人地区出版持续最为稳健之新闻传播学术季刊,曾多次获得国科会优良学术期刊奖励(1992, 1996, 2002, 2004各年),[3] 并為新闻传播学门唯一收录于「台湾社会科学引文索引」(TSSCI)之期刊(2005年中华传播学刊已以纳入),亦为国际知名CIOS(Communication Institute for Online Scholarship)资料库收录之索引期刊 。

      《新闻学研究》名声日隆,其一贯为傲之严谨编辑流程多年未见松弛,论文接受率亦逐步从二零零年前后之50-60% 减至二零零四年之36.17%左右,逼近国际学术期刊之水准,因而已为多数台湾各大学新闻传播科系教师升等或评量所认可之少数学术期刊。
   

[1] 李瞻(2005a),《大时代见证:万里孤鸿》(台北:三民),页262-3。
[2] 李瞻(2005b),「访问日本新闻事业与创办《学生新闻》」。冯见三主编《自反缩不缩?:新闻系七十年》(台北:政大新闻系),页21。
[3] 冯建三(2005),《自反缩不缩?:新闻易七十年》。台北:政大新闻系出版,页110。

新闻学研究的现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闻传播实践的丰富,新闻理论的研究呈现出回归及繁荣态势。陈立丹的《我国新闻学的研究现状及方向》,对近年来新闻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回顾和梳理,并对下一阶段新闻学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作了提示,对关注和从事新闻理论研究者很有启发。
      1992年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轨道,最初数年,由于太多的现实问题遮蔽了研究者的视线,新闻理论一度被忽略,研究相当零散。最近几年,开始呈现新闻理论研究“回归”的趋势,因为对许多具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只能建立在理论研究深化的基础上。对理论思维的回归,也借助了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和硕士生数量迅速扩大的外部原因。他们限于条件和经费,在抽象思维方面发展的较多;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人门的研究人员,首先的训练也应该在这个领域。于是,诸如新闻事实、新闻价值、客观性、新闻真实等等,面临新的环境,再次被提出讨论。
 

范式框架下的微观新闻学 编辑本段回目录

  何为“微观新闻学研究”?本文中的定义是将目光聚焦于新闻事实、新闻文本以及围绕在二者之间的主体性创作的“新闻本位主义”研究,它属于新闻学研究的内生视域,是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相关问题的特定范畴。它是相对于宏观新闻学或者叫广义新闻学研究而言的。宏观新闻学是以研究新闻事业与社会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社会领域存在着的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关系为内容的。
  纵观近年来中国新闻学的研究,大量专业核心期刊的论文、学术著作和国外译著都是偏向于宏观新闻学的研究,即是将研究视域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来看待新闻传播,其中包括报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媒介产业经营研究以及文化批判研究等等。当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充实新闻学原本薄弱的社会学基础,使新闻学成为显学,但对微观新闻学研究的忽视,却致使新闻学至今还没有建构起自己的“元理论”,仅有大量的经验性总结和舶来品,而没有对旧有研究范式的超越。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西方的新闻学研究中也同样存在。
  所谓范式(paradigm),是托马斯·库恩提出,用以来描述这种支配特定时代、特定科学家群体科学研究的理论前提和理论假设。库恩认为,科学发展的标志并不在于各种科学知识的日积月累,而在于科学范式的发展变化。当一个时代的科学家们根据既定的范式努力工作时,往往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与既定范式不符甚至矛盾的情况和问题。随着矛盾的增加,原先那个破绽百出的范式将被放弃,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充满希望而不是被显然无法克服的矛盾所困扰的新的范式。这就是库恩所说的“科学革命”。“科学革命”的实质就是“范式转换”,是少数人在广泛接受的科学范式里,发现原有理论解决不了的“例外”,尝试用竞争性的理论取而代之,进而排挤掉“不可通约”的原有范式。同样微观新闻学研究的发展同样需要范式的转换。
 

新闻学注重与培养与学生应有的能力编辑本段回目录

   1.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
 3.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4.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

出版宗旨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闻学研究》名声日隆,其一贯为傲之严谨编辑流程多年未见鬆弛,论文接受率亦逐步从二零零年前后之50-60% 减至二零零四年之36.17%左右,逼近国际学术期刊之水準,因而已為多数台湾各大学新闻传播科系教师升等或评量所认可之少数学术期刊。
       一般而言,《新闻学研究》刊出论文需为「未曾以任何语言在任何学术期刊发表之学术研究创作」,但依国际学术惯例本刊鼓励曾于国内外学术会议宣读之论文投寄。主题方面则无偏好,举凡以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言说分析、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或批判与文化分析完成之论文,只要结构完整且分析严谨均所欢迎,取稿来源广泛。涵盖范围亦不限「新闻」领域,从早期之报业、广播电视、广告、广告到现今较新传播科技如网路、部落格(Blog)均有触及。服务对象亦不限台湾地区,举凡华文新闻与传播学术研究者均為投稿、审稿、阅读对象,亦為目前海内外华文地区最受重视之新闻传播学术刊物。

栏目编辑本段回目录

最新文章、本期文章、前期文章、文章检索、稿约体例、本刊历史、编辑于发行、联络我们

网址编辑本段回目录

杂志《新闻学研究》网站:http://www.jour.nccu.edu.tw/mcr/

所在地编辑本段回目录

  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

发行及订购编辑本段回目录


发 行 者: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
行政:陈梅芳
地址: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邮递区号11605)
电话:886-2-29387077
传真:886-2-29398042
封面设计:董谷音、许世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价:每册新台币250元(订购请洽巨流图书公司)
订阅:个人一年四期1000元(含掛号邮资)
机构一年四期1600元,二年八期3200元
海外一年四期美金30元
邮政划拨户名:巨流图书有限公司
邮政划拨帐号:01002323
地址:木栅邮政1-508号信箱(邮递区号11699)
电话:886-2-86613898
传真:886-2-86615465
E-mail: chuliu@msl3.hinet.net
(感谢国科会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补助部分编辑费用)
(本刊收于TSSCI﹑CIOS及ELSEVIER等期刊资料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 经 销:丽文文化事业机构
地址:高雄市苓雅区五福一路41巷12号(邮递区号80252)
电话:886-7-2265267.2261273
传真:886-7-2264697
http://www.liwen.com.tw/
版权所有.请勿翻印
*本刊封面由曾虚白先生题字。
*若有缺页、破损、装订错误,请寄回更换。
*署名文字之著作权,属作者所有;其餘文字之著作权,属本刊所有。

联系方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若您想经由网路投稿,或本刊有任何建议或疑问,欢迎来信:「masscomm@nccu.edu.tw
若您对本站有任何指正或建议,欢迎来信网站负责人:「 liupublius@gmail.co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互联网 下一篇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08572147
08572147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08572148左娟
08572148左娟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