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播研究方法    经典案例   

艾未未《童话》

标签: 传播研究方法 经典案例 艾未未 童话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艾未未其人编辑本段回目录

简介      
艾未未艾未未

       1957年生,当代艺术家,著名诗人艾青之子。曾在美国、日本、瑞典、德国、韩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威尼斯等多个国家举办个人艺术展。2008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项目设计方案中标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设计公司的中方项目顾问。主要设计作品有北京SOHO现代城景观、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景观、浙江金华艾青文化公园、浙江金华金东义乌江大坝、江苏安特汽车厂、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古陶博物馆、广东东莞松山湖文化营展览馆等。1978年就学于北京电影学院1981年就学于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Art Student League,美国纽约艺术家北京艺术家,主编实验艺术刊物“黑皮书”(1994)、白皮书(1995)、灰皮书(1997)1998年-“中国艺术文件库”艺术总监艺术展览1979年第一届《星星画展》中国北京1987年个展《旧鞋.性安全》美国纽约1994年《中国艺术展》东京画廊日本《中国当代艺术展》哥德堡艺术博物馆瑞典1995年《彼得.路德维希收藏馆》德国1996年《交点》中、日、韩现代艺术展韩国1999年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2000年《不合作方式》中国上海《我们的中国朋友》德国2001年《土木——中国年轻的建筑》德国2002年中国“传统到现代”德国路德维希收藏馆首届当代艺术三年展。

履历

       1957年8月28日 生于中国北京

       1978年 就学于北京电影学院

       1981年 就学于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ArtStudentleague,美国纽约   

       1994-1999年 主编出版前卫艺术刊物“黑皮书”(1994)、白皮书(1995)、灰皮书(1999)北京   

       1998-1999年 任“中国艺术文件库”艺术总监

展览

       1979年第一届《星星画展》,中国北京。   

艾未未作品——地图艾未未作品——地图

       1980年第二届《星星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82年个展,旧金山亚洲基金会画廊,美国。

       1986年《七个中国艺术家》VorpalGallery,美国。   

       《中国新表现》纽约市市立画廊,美国。   

       《中国前卫艺术》VassarCollegcGallery   

       AlbanyUniversityArtGallery,美国。   

       1987年《TheStaratHarvard》FairbankCenter,HarvardUniversity,美国。   

       1988年个展《旧鞋·性安全》美国纽约。   

       1989年《TheStar:TenYear》HanartGallery,香港,台北,巴黎。   

       1990年国际版画展,HanartGallery,台北。   

       1994年《中国艺术展》东京画廊,日本。   

       《中国当代艺术展》哥德堡艺术博物馆,瑞典。   

       1995年《Configura2》,德国。   

       1996年《彼得·路德维希收藏展》,德国。   

       1997年《交点》中、日、韩现代艺术展,韩国。   

       1999年 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1999年 《创新》,北京艺术文件仓库,中国。   

       《观念和抽象》,北京艺术文件仓库,中国。

永久永久

       1999年 柯隆艺术节,德国。

       2000年《伊西双年展》,法国。   

       2000年 《不合作方式》 中国 上海。   

       2001年 《土木.中国年轻的建筑》 德国。   

       2002年 《中国传统到现代》 路德维希收藏馆 德国。  

       《当代艺术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   

       2004年 个人展 波尔尼美术馆 瑞士。   

       个人展 根特文化中心 比利时   

       《赫尔佐格和德默龙 250》 巴塞尔 瑞士。   

       个人展 纽约罗伯特 米勒画廊 纽约。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意大利。   

       2005年 《麻将》中国当代艺术 瑞士。

       2006年 悉尼双年展 澳大利亚。   

       亚太艺术三年展 昆士兰 澳大利亚。   

       上海MOCA双年展 上海。   

       釜山双年展 韩国。   

       碎片, 麦勒画廊, 中国北京。   

       2007 年 莫斯科双年展 俄罗斯。   

       水晶灯利物浦 英国英格兰。   

       卡塞尔,德国。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艾未未《童话》编辑本段回目录

《Fairytale》2007——1001个中国人的卡塞尔之行(草案)

童话童话

       《童话》是艺术家艾未未参加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艾未未将与1001个中国人一同前往德国中部城市卡塞尔,这个由1001人组成的卡塞尔之行是这件作品基本的组成部份。 
       活动时间
       整个作品活动的周期为2007年6月12日 ~ 2007年7月14日,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将分批按时间顺序分成五组进行:
       第一组201人 / 6月12日 ~ 6月20日 / 期限9天;第二组200人 / 6月19日 ~ 6月26日 / 期限8天;第三组200人 / 6月25日 ~ 7月2日 / 期限8天;第四组200人 / 7月1日 ~ 7月8日 / 期限8天;第五组200人 / 7月7日 ~ 7月14日 / 期限8天。组织方将负责组织参与者于同一时间前往并返回。

       活动方式
       组织方在2007年3月1日前发出征集信息,2007年4月1日前审查申请表格、确定最终参与者的名单(活动组织方在此日期前将通过电话、E-mail的方式通知参与者)。参与者在接到活动组织方的通知后,在2007年4月1日前将护照原件、身份证复印件通过邮寄至活动组织方,组织方在2007年5月1日前集中办理签证手续,所有参与者将在确定的时间地点集合前往(等候具体通知)。 
       活动基本费用由组织方提供,包括:飞机票、签证、人身保险费用,在德境内的旅行、基本居住和食品费用。
       活动行程:北京—法兰克福—卡塞尔—法兰克福—北京/上海—法兰克福—卡塞尔—法兰克福—上海。
所有参与者从北京/上海出发,具体出发时间以机票的航班、时刻为准。

       活动要求
       所有参与者应是身体健康,有独立行事能力的中国公民,年龄在18 ~ 60岁之间
       由于《童话》是1001人参加的大型境外活动,组织方要求参与者对组织规范和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参与者作为《童话》作品的一部份,认同组织方的组织和运作方式,自愿参加此次活动
       所有参与者在活动期间服从组织方的安排和听从指挥
       活动范围仅限于德国卡塞尔市,作为对卡塞尔的文化展览活动和城市环境的考察,期间不得擅自离队,不得离开卡塞尔市
       参与者必须在活动规定的时间到达和离开,具体内容会在活动时发出更详细的通知
       作为《童话》作品的一部份,活动组织方有权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平面及录像的记录、以及个人肖像和所有信息所采取任何方式的无偿使用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组织方所有

       个人资料
       持有本人身份证原件
       填写申请表格

       活动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07年3月31日。

       活动组织方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朝阳区 崔各庄乡机场辅路 草场地258号 邮编:100015
       电话:010-84564194 联系人: 徐烨 E-mail:aiweiwei.d12@gmail.com

附:
卡塞尔
卡塞尔(Kassel),德国中部城市,位于黑森州东北富尔达河畔,拥有25万人口的小城。

气候
卡塞尔六月的平均温度11℃~23℃左右,七月13℃~24℃,

时差
德国分夏令及冬令时间。六、七月是夏令时间, 即比中国和香港慢6个小时。

电压
德国的电压为220伏特,与中国相同。但插座是圆头双孔式的,使用三相插头、扁插头电器的旅客宜自带转换插头。

货币
使用单一货币欧元。人民币∶欧元 = 10∶1(约)。

卡塞尔文献展
卡塞尔更为世界所知的是五年一度的“文献展 DOCUMENTA”。卡塞尔文献展使得卡塞尔这个城市之名与一个艺术展览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卡塞尔这个名字为大家所知,使得卡塞尔这个城市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圣地。
上届卡塞尔文献展有50万人参观,本届预计有65万人,文献展也成为整个城市的节日。街道、公共场地都派上了用场,各类展览作品和相关的艺术活动散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参观卡塞尔文献展是一次文化艺术之旅。
从第一届文献展于1955年举办以来,到如今,卡塞尔文献展已经举办了十一届。从来都聚焦当代艺术的最前沿和关注文化中心话题的卡塞尔文献展,逐渐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坐标。它是西方文化关注的焦点,也是西方社会的时代镜像。发展至今,卡塞尔文献展不仅属于德国,它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当代国际艺术第一大展。

请参照下表填写信息,并以文本形式发到aiweiwei.d12@gmail.com报名。
《Fairytale》申请表(样表)

姓 名 中文 艾 未 未 拼音 Ai Wei Wei
性 别 男/ √ 女/ □ 出生日期 1957年 8月 28日
通讯地址 北京朝阳区崔各庄乡机场辅路草场地258号
邮政编码 100015 电子信箱 aiweiwei.d12@gmail.com

电话号码 010-84564194 民族 汉
身份证号码 110123456789012345
职 业 艺术家
工作单位 无
紧急联络人 姓名 路 青 关系 夫 妻 电话号码 010-84564194
报名时间(请参与者选择以下最适合您参加的时间段,以便于组织方合理的安排行程。请在所选的方框内打√)
第 一 组 201人 时间 6月12日~6月20日 期限 9天 √
第 二 组 200人 时间 6月19日~ 6月26日 期限 8天 ☐
第 三 组 200人 时间 6月25日~ 7月2日 期限 8天 ☐
第 四 组 200人 时间 7月1日~ 7月8日 期限 8天 ☐
第 五 组 200人 时间 7月7日~ 7月14日 期限 8天 ☐

艾未未《通话》作品访谈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为作品的“童话”
付晓东:为什么是1001人?
艾未未:在瑞士爬山,看到大队的意大利游人从身旁走过,他们拖儿带女的
状态,我就想到带一些牵肠挂肚的中国人来做一次旅行。这更象是一个完整
蛋糕切开来的一块,在这一块中包含着蛋糕所有位置的特征元素。这也是为
什么不是50个或100个人的原因,数量要达到一定多。这么多人的身份特
征、年龄特征、来自几乎全部省份地区的特征,影响了文化发展交流的特
征。
付:你会对其中的哪些人特别感兴趣?
艾:对所有活着的人,能睁开眼睛的人,想出去呼吸新鲜空气的人,晚上回
来脚会疼的人,要加床被子要不感觉会冻死的人,都觉得非常有兴趣。参与
者也会遇到如何在新的环境中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式的问题。你要了
解你所处的群体,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只有你看到了白人或黑
人,你才会知道黄种人是什么样。
付:参与《童话》的人回答了99个问题的问卷,问题涉及宗教、信仰、东西
方文化差别等,为什么设置这个试卷?
艾:试卷是一个阶段性的技术手段。我希望人们确认我们是认真的工作,不
是玩笑。引导人们对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的处境问题开始思考,这与整个
作品的品质有关。农民就写“不知道”。只要他回答完这个问卷,后面签了
名,说明他认同参加这个活动。这必须是自愿的。
付:与《童话》相关的项目,都开展了那些工作?
艾:做了一个纪录片,国内、外参与的导演近20人,拍摄了《童话》中的比
较有特征的人。记录他们在中国的工作、生活、日常经验,在参与过程中所
付出的精神物质上的种种努力和代价。这包括一些区域群体的生活状态,他
们的期待和焦虑,愿望和现状,教育和家庭。素材已经超过1000多个小时。
还会出书,一本是参与《童话》的人物访谈,让他们更完整地说出这个时期
中国人的心情,另外一本是图片纪录。我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我基本上不会
想得太远。
付:还有给每人发了统一的手提箱。
艾:对,另外做了一些产品。我不希望成为一个艺术的表现,这有悖于作品
本身的含义。我想尽量不要打搅日常的状态,保持原有的习惯、节奏。同
时,又应该有参与特殊活动的认同感。有些东西必须要有,比如床、单子、
毯子、枕头、隔断,要使屋子成为有隐私的小空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生
活,一些构成历史记忆和特殊身份的器物很重要,比如1001把椅子、旅行
箱、USB手环。这些是认证身份的象征,也与一定的自信和优越感联系在一
起。细节并不重要,但没有就会散掉,同另一个旅行没有什么两样。
付:到了卡塞尔后,所有参加《童话》的人没有任何要求和集体活动,所有
人都觉得很奇怪。
艾:我不希望落入这种俗套。一个作品的完整和清洁,在于原始动机和完成
手段具有一致性,在于控制,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加重要。什么也不做的时
候,这个作品会极大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使它的性质发生变化。
付:媒体公布的310万欧元的资金投入,如何解决资金收回的问题?
艾:我签了一个合约,是德文版的,到现在我也没看,我知道对我没有太大
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查问过我资金用法的合理性,他们对我艺
术创作的信任使我非常自由,我也很尊重他们的信任。回报必然是我将来要
考虑的问题。
付:这个项目已经实施了5天,剩下的一个月的时间,你会怎样?
艾:我觉得很久了,怎么才5天。说实话,每天挺晕的,也没有太多的想
法,这个车再往前遛一段时间,该停到哪就停到哪了。
付:《童话》为什么会引起西方媒体这么大的关注?
艾:第一,《童话》这个项目在Documenta是100多个项目中比较早公开的。
我在博客上招人,一下就公开了。第二,这个作品是一个可谈的问题,包括
身份、选择方式、资金,都超过了通常作品的范围。参与者的状态、原因和
意义,都直接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所以就成为欧洲所有主要报
纸、杂志、电视台报道的对象。报道量之大、篇幅之长和深入程度从来没有
过。在网上查Documenta12, 10条消息中有3条是关于《童话》的。朋友说从
来没有一个作品得到如此多正面的报道,主要谈到作品从观念上到完成形态
上的新颖和完整性。
付:同时,这也引起了西方人巨大的好奇感。
艾:虽然我没有故意接触,但我还是遇到至少100个人与我谈他们的感受。
这个作品简单到让任何人都能够理解。老人、普通市民、卖冰激凌的人……
他们都会说很喜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有人说很有诗意。但我并不想
让他们说更多,或者带有某种学术性。作品是一个媒介物,能够让不关心当
代艺术的人站过来,已经让我非常吃惊。这个事情显然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影
响。媒体不断地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可能,但我告诉他们我没有更多的东西
同时,他们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付:它所引起的波及和讨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艾:以我在国外生活了十几年的经验,宣传的强度,远远超过了文化交流多
年来所做的努力。从来没有对中国人有如此大的兴趣,谈及他们的时候会眼
睛放光,带有奇异的笑容。但这些都很快会过去,最后会成为一种传说,曾
经有一个疯子带着1001个疯子来到了这儿。尽管媒体一片叫好声,《童话》
的意义并没有被真正理解,我必须每一次把我的话说清楚。在将来更长的时
间里,人们会了解这些涵义。
付:这些不同阶层的中国人群,会折射出社会层面的问题吗?
艾:《童话》是针对个人生存经验和个人觉悟的问题。标志上写着1=1001,
童话的每个人的个人经验、个人身份、个人想象,才是最重要的,不可取
代。作品本身就是为了参与的每一个人而作,没有另外的集体的意志。大多
数艺术家是用众人来完成一个特殊的形态。而《童话》正相反。后来,我发
现这也是《童话》能得到最广泛认同的特征之一。它并不要求艺术化,而要
求把艺术生活化,常态化。这是对艺术本身的一种拷问,我也终于有机会能
这样去做。
付:《童话》和你以前的作品相比,形态上有很大的变化。
艾:从含义上有相近之处,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因素拼接,当然材料和涉及
的范围完全不同。这次涉及到人,艺术的产生者和受者合一。人作为一个媒
介,同时作为一个承受者、受益者或者受害者,增加了很大的复杂性。但仍
然是一致地在问一些文化、价值、判断等最基本的问题。
付:《童话》是另外一种艺术形态,人们是否可以继续相信艺术没死?
艾:无论是社会资源,精神资源,还有对生命和文化的理解,人都是处在危
机之中。希望转化,重新定义,用另外的方式,这已经是一种常态。我只是
在想我个人的游戏怎么能够玩下去,或者根本不能玩下去了,人家对你的游
戏方式不再有兴趣。这些都很正常。
付:这是你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吗?
艾:我对我所有作品都不满意,我不是要讨好我自己,也并不是要求自己要
达到。作品本身让人有一种实在感。比如说一个犯罪者,为了减轻杀自己的
欲望就要去杀人。艺术家做作品是一个相似的状态。
付:你自己本人在这个作品里的位置是什么?
艾:我在通常的作品里是一个很主动的位置,一个确定的制作者。《童话》
完全相反,我无法确定每一个参与者的状态,大多数人我不认识,即使认
识,也不了解。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我的作品头一次有这么大的不确定
性,发展的趋势充满可能性、不可控性和不可知性。每天我都要解决新的问
题,以前根本没有想到过。我并不是一个制作人、领导的角色,我更多是在
观察这个作品以什么方式变化。我是一个学习者,而且比别人更警醒。
付:《童话》本身裹挟着不同的文化、宗教和观念,你持什么观点?
艾:我没有什么观点。我很愿意看到一组矛盾在一起自然呈现。就像黄昏,
它必然是由地域的角度,太阳的光线,云彩,空气的湿度等因素造成的。每
个黄昏并没有含义,只是人们赋予了它含义。我提供的无非是这样的状态。
付:从90年代最早的《白皮书》和《黑皮书》时期,开始了中国当代艺术野
生状态。到00年“不合作方式”,中国当代艺术获得合法身份。到现在的《童
话》,也许又会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占领国际舞台的转折。
艾:我觉得一个作品能成为一个文化事件,必须具备很多独立的因素。无论
是形态和语言的表述方式,还是构成的基本词汇上,都要具有自我特征。
《童话》尽管是一个大型作品,但仍然表现了一个地区的个人意志,它所表
现的个人的生存方式甚至是反国际化的。大多数参与童话的人并不了解英德
语系,并不具备当代艺术经验,本身具有反文化性。这两处矛盾构成这个作
品巨大的,和当代世界的文化、政治、经济状态相冲突的核心。
付:你觉得这些之间有连贯性吗?
艾:有两个特征,第一,尽管我说我不关心,但还是表达了文化处境和文化
本身的一些怀疑;第二,都是在谈个人在大背景下的主动性和可能性,体现
在非常个人化的基调,始终在寻找一个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当然,只要你在
呈现特征就是在呈现局限性。
付:你对这个时代背景的判断是什么?
艾:我们生活在完全不同以往的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将葬送所有过去的体
制、权利、话语中心,和由此产生的一整套体系。由数字化、互联网等新的
传播方式,由全球化的经济政治格局造成的结果,个人和权利体系的关系将
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同样,作为人类意识和情感表达的艺术,也面临新的
语言方式。
付:你的作品想要表达的政治立场是怎样的呢?
艾:我的政治立场,如果有的话,是个人化的,反权力的,反对由于某种利
益而形成的价值标准。在世界上运转的最好的共同价值标准往往都是在某种
利益的基础上完成的。大多数情况下都很简陋,没有说服力,无论是经济,
还是文化的。
付晓东:能不能谈一下“门”那件作品?
艾未未:直接谈一个作品比较好。或者继续评论"童话"那件作品,可以把
他说得完整一点.要不我们什么都说,挺烦的。或者,下次专门做一次关于
门的访谈。装置雕塑类的作品,可谈性也不是很多,没什么太大意思,就是
一件东西.尽管很多人说这是文献展中最有冲击力的一件作品。但我觉得挺
无聊的,那件作品是不是我的作品,我都没有太大兴趣.我觉得可能会塌
掉,或者雷打了什么的,烧掉。
德国卡塞尔童话办公室
艾未未付晓东
2007年7月20日

参考资料:

http://artist.artxun.com/A/15-14183/info.shtml

http://www.aiweiwei.com/http://person.artron.net/renwu/content.php?specialid=193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9-07/24/content_11768218.htm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彭辉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王珺瑶2235
王珺瑶2235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山媛2236
山媛2236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