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记者奖学金   

哈佛尼曼奖学金

标签: 尼曼奖学金 记者奖学金 传媒行业

顶[0] 发表评论(2)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创建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1937年,美国《密尔沃基新闻报》创办人休斯·W·尼曼(Lucius W. Nieman)的遗孀阿格尼丝·瓦尔·尼曼(Agnes Wahl Nieman)将100万美元捐献给哈佛大学,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并以尼曼命名,籍此来缅怀《密尔沃基新闻报》(The Milwaukee Journal)的创办人、自己的丈夫鲁休斯·W·尼曼(Lucius W. Nieman)先生。此后,基金会于1938年正式成立。 

创建目的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为基金的附加条件,那就是这笔钱要用来“提升新闻品质,教育新闻精英”其目的是要为在职的新闻从业人员提供奖学金,给他们进修的机会。从1937年起每年遴选24名资深报人作为尼曼研究员在哈佛大学下设的任何一个学院进修一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从业人员进修奖学金。

机构网址编辑本段回目录

机构标识编辑本段回目录

尼曼奖学金机构标识尼曼奖学金机构标识


 

 

 

 

电子邮箱编辑本段回目录

nieman_applications@harvard.edu

 

发展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1937年的美国,尚未从大萧条中走出来,对于大学这样的清水衙门,100万可谓是一笔巨款。考虑到当时几乎所有报纸从业人员都是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尼曼夫人的馈赠尽管受到欢迎,但她提出的想法却饱受怀疑。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对她的诉求也同样表示过怀疑,甚至有点不以为然,他曾经不无揶揄地说:“我根本不指望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提升新闻品质’这样的礼物。”在同众多的发行人、编辑和教授探讨之后,科南特校长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放弃了利用这笔资金成立哈佛大学新闻学院的想法,而是选择成立一个在职记者进修奖学金。“为什么不呢?让那些报纸的记者们能够离岗一年,来到哈佛大学这个知识的氛围中继续深造难道不是个好主意吗?”

带着这样连自己也不太有把握的心理,科南特校长非常谨慎的将自己的这一设想呈递给了哈佛大学董事会。在他家里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波士顿报界的很多代表都警告科南特校长说,这个计划很可能最终流产。当然,至于那些“报人”能否从哈佛一年的学习中有所收获,科南特校长本人也毫无把握,他在1938年初宣布了尼曼奖学金项目的时候,还不无忧虑的表示这只是个“尝试性的实验”。但随着第一批309名申请者递交的申请材料、最终10人被选中获得奖学金并前来哈佛大学学习一年,尼曼基金似乎看起来终于有可能有一个像样点的未来了。

时至今日,尼曼夫人的想法通过一任任基金的会长们以及基金奖学金的获得者们的不懈努力,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今天,尼曼奖学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悠久也最知名的在职记者进修奖学金,对于美国国内乃至世界其他地方一些大学或机构类似的奖学金来说,尼曼奖学金是一个标准,成为竞相仿效的对象。

在尼曼基金刚刚成立的岁月里,尼曼夫人的理念更多的是由奖学金获得者们来维系的。在哈佛的教室里、在尼曼研习会上、在同其他尼曼奖学金获得者的友谊中……所有这些经历都有助于这些尼曼奖学金获得者们在他们返回到自己原来的新闻岗位上之后,去提升新闻的品质。

从1947年开始,尼曼奖学金开始定期发布《尼曼报告》,开始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拓展自己在新闻领域的声音,试图将尼曼夫人的理念更主动的加以延展。《尼曼报告》由尼曼研究员、尼曼奖学金获得者、资深记者们共同合作,定期对新闻行业的现状进行审视,现在已经成为一份受尊敬的行业性评论和批评杂志。

1997年,尼曼奖学金又推出了尼曼“看门狗”新闻计划(The Nieman Watchdog Journalism Project),目的是要检视并重新激活新闻最根本的社会角色:为公众利益服务。而“看门狗”新闻则意味着记者要从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深刻的问题。这一计划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网站,敦促新闻记者们,对于我们的时代和社会,他们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自1951年起,尼曼基金开始接受美国之外记者的申请,从而使得尼曼基金的影响开始延展到国际新闻界。而最近几年,每年有一半的奖学金名额是提供给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新闻机构的申请者。尼曼奖学金正在将尼曼夫人当年的理想推向全球。

但是该基金也因为其带有的强烈的西方色彩,而在别国内到质疑和非议,一直饱受争议,甚至有舆论称其“渗透培训中国西奴媒体人 。

“尼曼基金带有鲜明的米国国家利益色彩,其试图给米国之外国家的记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诱导、培训和洗脑,从而使其臣服于米国传媒霸权之下,在接受米国主流传媒思想和文化传媒站理论实践改造后,返回本国,成为米国在该国内部的喉舌和木马。”

申请者要求编辑本段回目录

首先你必须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其次,它是针对职业中期的记者,即工作七年以上的。如果你符合这两条基本条件,就可以申请此项奖学金。

选中的奖学金获得者平均年龄通常在35岁至50岁之间。 

申请方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1.需提交两篇文章

(1)个人陈述:至少1000字,描述你的新闻经验,职业生涯规划和抱负。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新闻在塑造你吗?什么样的新闻价值影响了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奖学金?是什么激励你去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你的志向是什么?

(2)学习计划:500字或更少,描述了你如何计划在哈佛呆一年。你在理论性的学术方面或者研究领域有什么见解?

2.四封推荐信,其中两封来自你供职单位的上级主管;

3.还需提交五篇出版过的文章,若不是英文,需要翻译成英文。

奖励内容编辑本段回目录

自1951年起,尼曼基金开始接受美国之外记者的申请,从而使得尼曼基金的影响开始延展到国际新闻界。每年春季都会选出24名记者,给他们提供去哈佛大学学习一年的机会。24名记者中,有12名来自美国本土,12名则在世界范围内选拔。尼曼基金奖学金获得者不必挣学分、修学位,他们可以在哈佛大学内自由选修、旁听任何课程。 尼曼基金奖学金获得者不必挣学分、修学位,他们可以在哈佛大学内自由选修、旁听任何课程。也就是说,更多是一种荣誉性的镀金项目,历年已有愈千人(包括中国记者)获奖。

往届获奖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截止到2005年初,共有15名中国大陆记者、3名香港记者、3名台湾记者获得过该基金奖学金。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编导胡劲草与《南方周末》记者陈菊红、凤凰台记者闾丘露薇 、《财经》记者曹海丽曾分别获得2001年、2003年、2006年、2009年的尼曼奖学金。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CNN与海湾战争 下一篇胡正荣《理解人类传播》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文月46
文月46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idzhang
idzhang
超级管理员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