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新闻采编   

从世界四大通讯社百年佳作谈好新闻的标准

标签: 从世界四大通讯社百年佳作谈好新闻的标准 新闻采编 凌翔

顶[0] 发表评论(2) 编辑词条
目录

一、作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凌翔凌翔
1、简介

凌翔,文学作家,原名杨永辉,广东信宜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女人在黑洞中沉没》,长篇文化论著《军人八小时以外》,长篇军事论著《制胜的韬略》,报告文学集《挺进第二战场》(合作)、《猛龙出海》,新闻作品集《耕迹》,电影文学剧本《阴影》等。

2、生平

凌翔1972年应征入伍,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历任解放军四二八团战士、排长、新闻干事,广州军区《战士报》文艺副刊编辑、记者及文化编辑室主编、军事编辑室主编,战士报社副社长、社长,大校军衔,高级编辑。曾参加广西边境自卫反击战、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及1998年抗洪大决战,立三等功四次,1998年曾被评为全国抗洪模范。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3、荣誉

其报告文学《代价》获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三等奖,《情牵边关》、《钱木大爹》等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广州军区、广东省、湖南省优秀作品奖。1996年获广东省新闻人才最高奖——金枪奖,1998年被评为全国抗洪模范,2004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二、发表地址编辑本段回目录

1、发表期刊

《军事记者》2004年第2期,总第517期

《军事记者》200402期《军事记者》200402期
2、《军事记者》简介

《军事记者》是军事新闻专业期刊,是新闻记者特别是军事新闻记者、通讯员和写作爱好者自己的杂志。它的内容是以介绍、传播和探讨新闻理论知识,指导军事新闻实践,总结和推广军事新闻采写经验为主。由解放军报社主编,长征出版社出版。

刊物地址:北京阜外大街34号

刊物电话:010-66720796

刊物网址:www.chinamil.com.cn/site1/jsjz/jsjz.htm

电子邮箱:jsjz@jfjb.com.cn

三、具体内容编辑本段回目录

从事新闻工作17年,担任报社编辑也已14年,却一直说不清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常常凭自己的感觉看待作者来稿,尽管误差不是十分大,但说不出个好坏标准来,总是憾事。2002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名为《百年好文章》的丛书,这是一套4册的作品集,分别展示了法新社、路透社、合众社、美联社这4家全球性大通讯社记者们在上个世纪百年间创作的新闻精品佳作。闻着墨香买回这套用生动而且深入浅出的笔法写出的新闻佳作,茶余饭后细心品味,从一目了然的字句中探寻其被评为好文章之"好"来,看这些好文章是怎样叩动读者心弦的。经过1年多的细心研读,慢慢体会到一点点百年好文章字里行间中透出的震撼人心之文眼和大气朴实之笔调。爱不释手之后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作为学习心得,以抛砖引玉。 

好新闻都有一个实标题 

我的第一大感受是:好新闻都能做出实标题来,做不出实标题的一定不是好新闻,起码难以成为影响深远的好新闻。 

记不清在哪一本外国人写的新闻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新闻作品应以一行实题牵动眼球,能做一行标题的,绝不做两行题。"我不知道这句话在中国新闻界的认可程度,但耐心琢磨之后,我认为有点道理。然而,在我们的报刊上,却很少见到一行题的消息。几乎像点样的消息都是两行题,只有那些无足轻重的简讯才会以一行题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在中国新闻界,做标题是极讲究的,也是版面编辑最大的学问,人们做标题,想着的全是升华主题,似乎只有使标题升华到一定高度,才是好标题。于是每个版面编辑"上岗"前,"老版面"都会提醒说,要多看看古典名诗佳句,多学些上级最新讲话精神,用古典名诗佳句可以使做出的标题显得有学问,用上级的最新讲话精神可以升华稿件主题。这些做法当然十分有用,应该说还是经验之谈,但这些做法还可以更高明些。在《百年好文章》中我们看到,这些百年新闻佳作几乎都做的是一行实题,如《日军向俄发动突然袭击》、《福特总统遇刺幸而无恙》、《美国人正在抛弃妻子》等等,即使有虚题,那么就是双行题,其中必有一个题是实题。这些文章的标题都达到了有品味、升华主题的目的,体现了爱憎,静悄悄地反映了编辑想要升华的主题。我以为,这是更高层次上的"讲政治"。 

好新闻都应给人以启发

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要别人喜欢看,那么,文章一定要对别人有用,要么给人以启发,要么给人以知识,要么给人以有用的信息,最起码也要能博得人们一笑。而要成为好文章,首先应该能给人以启发。观4大通讯社百年新闻佳作,几乎篇篇都能震撼人心,要么是大事件,要么是能反映时代趋向的小事件,要么能引领潮流,就是一些娱乐性新闻,其关注的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注目的明星事件。而且,每篇文章读后,都能引起读者的一番议论,所以,我认为,好文章应该能给人以启发,触动心灵,用句实用的话说,就是让人看了有用。而那些看后无用的垃圾信息,或者不知所云的文章,或言之无物的文章,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章,哪怕它文笔优美,哪怕它事件真实,我想,永远也不会被评为好文章。 

比如:美联社1927年1月27日的一则小稿,文字不长,现全文照录:"根据最新发表的数字表明,目前美国登记注册的汽车有900万辆。数量占世界总数量的39%。从1924年以来,全世界汽车总计增加了800万辆,在美国,平均每6人有一辆汽车,在英国每57人有一辆,而在德国每289人有一辆。"不算标题,整个稿子翻译成中文仅84字,是4大通讯社百年新闻佳作中比较没有什么启发性的稿子,但细细品味,仍能看出其字里行间隐蔽的含义:美国是世界上汽车数量第一的国家;美国人均汽车拥有量世界第一;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每个美国人都应该为美国自豪;每个美国公民都应该为自己生活在美国而感到庆幸…… 

好新闻都有个性化写作手法 

从《百年好文章》丛书中看,只有用独具特色的写作手法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评为好文章。纵观这套书的近千篇好文章,几乎篇篇充满个性,不同的写家、不同的事件,写出的文章就各不相同。从中选出两篇较短的文章,以飨读者。如《不速之客》一稿写道:"上周五的凌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醒来后,突然发现有一男子坐在她的床头,手里紧握着一块碎玻璃,血从他的手上滴落下来,凭着皇族特有的镇定,女王同他交谈了十分钟。当他向女王要香烟时,女王才得机叫来男仆将其扭送警署,他是顺一根排水管爬上来的,后来又推开一扇窗上的铁丝网,轻而易举地跳了进来。其他类似的王宫安全防范上的漏洞也绝非没有。就在威尔士王子婚礼前,一群西德旅游者在皇家花园内露营,还误以为他们是在公园里。"(路透社伦敦1982年7月12日电)又如美联社的《看电影》:"自从1889年托马斯·爱迪生和乔治·伊斯特曼发明了赛璐珞透明胶片以来,电影就出现了。在最近的10年中,数百万人已经看到了电影,这当然只是单个人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才能看到。他们必须转动一个封闭着的观看装置上的曲柄,才能在小屋屏幕上看到简短的电影。在戏院里放映大型的影片之日已经为期不远了。"(美联社费城1900年12月31日电)你看,这些稿件写得多么出神入化,多么与众不同啊! 

好新闻都是站在读者角度写的 

细细品味《百年好文章》丛书,发现这些好文章全是站在读者角度写的,都是让读者关心的事,写的上世纪百年岁月中的社会百态和普通群众生命历程中的苦难与喜悦,既有世界性的大事,也有百姓寻常小事,只要读者关注,记者就用大气朴实的笔调去写,力求准确,让读者从事件本身发展的变化中去感觉、评判。比如《美国妇女赢得投票的权利》、《苏联一个3岁小孩体重112磅》、《巴黎一度时兴的短裙现在又长了》、《北京地铁:没有利润也没有人破坏》、《15岁的女总裁》……从这些随手抄录的标题即可看出,百年新闻佳作关注的全是读者关注的问题,记者之所以写这些文章,完全是满足读者的需要。 

由此可以反观我国当前提出的"三贴近"原则,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三贴近"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所写,写人们关注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要我们按"三贴近"原则去对待每一篇新闻作品,我们的报纸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空洞无物的废话,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没有特色的稿件。 

好新闻能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 

从以上所列的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出,百年新闻佳作大多不长,我将4本书中的文章专门进行了统计,翻译后的获奖文章中百字左右的占20%左右,千字以内的占90%以上,2000字以上的稿件非常少见。就是像《人类登上月球》这样重大的新闻,路透社的消息也不过1000多字,尽管后来又不断地进行追踪报道,但每则追踪新闻都不长,都在千字以内。相反,我们有一些人,动不动就写数千字的长文,似乎文章不长就显不出自己的水平。严格说,真正难以做到的应该是:用最短的文字提供最多的信息,也就是让读者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为了真正做到让读者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些百年新闻佳作首先做一个实标题,然后以倒金字塔形式写出普通读者想知道的结果,若读者还想了解详情,就请接着往下看,用最简练的文字层层推递,并将背景材料巧妙地糅在其中,文章的句子都很短,方便读者"一目了然"。 

文章短,可语言却并不生硬;句子短,可每句都锤炼得流畅而充满美感。追求与众不同,处处出新出彩,这是百年新闻佳作入选的标准,也是真正新闻人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当然,所有的百年新闻佳作都并没有为了追求美而胡乱使用一些华辞丽句,相反,他们都是以朴实的面貌出现的,他们追求的目标是:让人们从字里行间回味出美。这也应当成为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的追求。 

好新闻都是客观报道

西方4大通讯社的百年新闻佳作集,几乎都可以称为记者亲历记,大多数文章是记者在一线采写的,一些无法到一线采访的作品,记者也几乎采访了亲历一线的人物。这与我们提倡的用铁脚板去写新闻的追求是一样的。 

4大通讯社新闻佳作的作者都追求"让事实说话",让读者从记者介绍的事实中自己去得出结论,这是一种比较高明的写作技巧,也是我国新闻工作者正在追求的。目前,我们报纸版面上说教式的新闻太多,常常令人不忍卒读,如果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也能使自己所有的作品都这样用字里行间隐含的信息去引导读者得出我们需要的结论,那就是真正的贴近读者了。 

从近年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可看出,我国亲历式新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受读者青睐,仅以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消息为例,一看标题就能看出作者的追求。如:《我省交通图五年七变》、《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检察机关挺身而出当原告》、《三亿专款雪中送炭 千所小学改换新颜 广东着力解决农村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5万公斤鲜牛奶倒进农田》、《80分钟!猴脑血流阻断存活》、《布什与江泽民会谈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对台湾"独立"》、《某直升机团团长孙凤阳主创我军34项武装直升机训练新纪录》等。这些获奖稿件都是以客观的角度看新闻事实的,但哪一篇都洋溢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作用,哪一篇都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四、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篇文章深刻而生动。通过它我们既读到了新闻,也读到了历史,既学习了业务,又掌握了技能。这其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话语深入浅出,受益非浅。点例结合的方式让阅读者可以更加具体的理解文章内容。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王茉264
王茉264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