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网络传播   

打酱油

标签: 打酱油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最初出处编辑本段回目录

打酱油(dǎ jiànɡ yóu),这一词最初出处是之前广州电视台采访的某市民对于“艳照门”的看法。他说: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而近日,“打酱油”这一词语又在天涯上再度风靡起来,网友们又给“打酱油”一词加入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对于频繁使用“打酱油”一词的“酱油党”们,批判甚多,但其中也不乏独具慧眼发掘娱乐精神的人士

传统解释与现实意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是一种使“不折腾”从态度到操作的运动。
  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这就叫打酱油。
  网络用语
  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回帖而已,相当于“路过”。
  一种在天涯十分流行的对现实无奈的术语,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受压抑的轻微呼喊,朝野都能接受的行为,属于“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的行为。

词语来源编辑本段回目录

来源一
  来自来自于贾平凹文章《笑口常开》,原文如下:
  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单间里。出差马上就要走了,一走又是一月,夫妻想亲热一下,孩子偏死不离家。妻说小宝,“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打些酱油,给你爸爸做一顿好吃的吧!”孩子提了酱油瓶出门,我说:“拿这个去”,给了一个大口浅底盘子,“别洒了阿!”孩子走了,关门立即行动。毕,赶忙去车站,于巷口远远看见孩子双手捧盘,一步一小心地回来,不禁乐而开笑。
  可见,来这里打酱油的就是父母学了贾平凹的做法,把小孩子打发出来的,因为端的是“大口浅底”的盘子,所以一时半会回不了家,小孩子嘛,可能手里还有几个买酱油剩下的余钱,于是又跑去了网吧,上q了吧,又不知老爸老妈让打酱油的真实动机,童言无忌,老老实实向各位坦白,
  “我是来打酱油的,管我什么事!”
  来源二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
  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艳照门很黄很暴力XX门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 ,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路成为笑谈,甚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
  来源三
  打酱油最开始流行是抵制家乐福事件。
  你想不想打酱油?不想打就可以不打。(详情不得而知)
  来源四
  由于以前酱油都是散称零卖的,而家里一般都唤小孩去跑腿,也算作是对小孩的一种锻炼。
  一般是指小孩都很大了,都能自己一个人去买酱油了,通常都比喻一种预期的结果或时光飞逝,或指说自己已经老了或是不年轻了如:我上大学时,我的初中同学结婚了,他就对我说:"你结婚时,我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网络恶搞编辑本段回目录

 

 

 

 

酱油党宣言编辑本段回目录

 打酱油是一个态度,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
  打酱油是一个生活,既不是简单的路过,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

 

打酱油也是一种态度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个买酱油的能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还有网友为其建立专门的贴吧,有意思吗?这是个话题空乏的时代,冷不丁一句没啥实质内容的话就流行了,可见人们的无聊程度。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恶搞,可谓对于"娱乐至死"的反讽。消费至上,游戏人生,反对深度甚至反智……你大可用这一坨又一坨的高深新潮的话来形容这种网络心态。
  而这个流行语的前半句——“关我X事”——显然是不容忽视的,不仅因为这样很粗俗的词语表达起来比较直截了当,更是展示"不合作"的淡漠不屑态度的最好样板。本来嘛,“艳照门”是陈冠希和一群女明星的事,本来就与我们的切身生活感受无关。只是因为我们偶尔也有无聊的时候,无聊怎么办?就得找点营生,于是,聚在一起时,就偶尔会聊起艳照门:"嘘,听说又要有新艳照出来了,帮哥们留意点。"而没有好奇心的,则会像那位大哥一样一脸不屑。
  此回答绝对适合近来大部分被炒作过度的话题,特别是面对娱乐圈的种种传闻:“请问您对刘德华结婚的消息有何看法?”“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言下之意很明显,“别净整没用的,我只关心我的柴米油盐……”

 

说酱油男编辑本段回目录

“砖家”看法
  “酱油男”的“关我X事”与新道德
  当广州电视台在街头随机采访市民时,问及“请问你对艳照门有什么看法?对CGX等明星又有什么看法?”某男性受访者从容应答:“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近日在网上迅速流传,男子的照片也被网友PS成各种样式。“酱油男”、 "酱油族"等网络用语也因此派生。
  “酱油男”为什么会在网上迅速流传,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心理学与文化学的问题,还是留待有关专家们去研究吧。笔者在此要分析的却是“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相当朴实的话里所蕴藏的道德内涵。
  在一定的意义上,面对“艳照门”之类的事件,我们的社会缺少的正是“关我X事”的从容态度。据笔者的观察所得,国人的对待道德的态度是头脚倒置的——凡属于私人空间的事儿,如谁和谁拍拖,谁和谁做爱等等,本来只和当事人有关,外人是不该去瞎操心的,国人却偏喜欢在这方面起劲;而属于公共空间的事儿,如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依法纳税并行使纳税人的权利等等,照理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密切相关的,却很少有人在意。真可谓 "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却什么都管"——这正是中国社会的堕落所在。
  就拿“艳照门”来说吧,人家陈冠希和哪个女星上床,只要是两厢情愿,那只是他们的私事,与众人有什么相干?就算你在道德上觉得不可接受,但各人有各人的道德观,你凭什么认为自己的道德观一定比人家的道德观优越,并因此将这种道德强加在别人身上呢?在我们这个道德多元、价值多元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不管是作为道德朋友(即属于具有相同道德观的同一道德共同体)或道德异乡人(属于具有不同道德观的不同道德共同体)相遇,都必须遵循一个共同的人际交往规则——"允许原则",即所谓“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除非获得当事人的允许或授权,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干涉或侵入别人私人空间发生的事情。当任何人违背了“允许原则”,当别人将他“不欲”的事情强加给他时,也就失去了为自己辩护的资格。而对于公共空间发生的事情,却恰恰相反,作为公民,任何人不但有权利,而且有责任去参与、去管理、去使之臻于完善。因此,面对“艳照门”,我们一方面要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即“关我X事”的态度,用不着去操心陈冠希和众女星的风流事儿;另一方面,却应该谴责和抵制那些将“艳照”公之于众,使之演变成"艳照门"这一公共事件的人——这一做法是对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双重冒犯,如果我们不起而抵制,其实也就等于默认了类似的事件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合理性。
  因此,为了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理性、更包容、更人性化,我们需要将以前对待道德的态度整个地颠倒过来。在此意义上,“酱油男”的“关我X事”只是我们将要建立的新道德之与私人空间有关的一端,而另一端却是与公共空间有关的"当然关我事"——只有将此两端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新道德。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罗杰斯与《创新的扩散》 下一篇cbs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08572226
08572226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