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2020新冠COVID19传播博物馆    新冠COVID19传播博物馆   

禽流感

标签: 传染性疾病 病毒 生活 禽类 养殖

顶[1] 发表评论(2)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一、 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禽流感,指“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结构等特点,一般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致使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发生。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其中,高致病性H5N1亚型和2013年3月在人体上首次发现的新禽流感H7N9亚型尤为引人关注,不仅造成了人类的伤亡,同时重创了家禽养殖业。

 

别称:人禽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英文名称:influenza in birds

英文别名:avian-human influenza

就诊科室:感染科

多发群体:老年男性

二、 禽流感病毒编辑本段回目录

禽流感病毒(AIV)属甲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的正黏病毒科,分甲、乙、丙3个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多发于禽类,一些甲型也可感染猪、马、海豹和鲸等各种哺乳动物及人类;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则分别见于海豹和猪的感染。

 

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流感容易在鸟类间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为“鸡瘟”,国际兽疫局将其定为甲类传染病。禽流感1994年、1997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别在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香港、荷兰等地暴发,2005年则主要在东南亚和欧洲暴发。

 

中医学名:禽流感病毒

英文名称:AIV

发病部位:呼吸道

多发群体:儿童,老人

传染性: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呼吸

三、 发现历史和流行病学禽流感编辑本段回目录


1878年从瘟鸡中分离得到的,1901年称这种“鸡瘟病原”为“过滤性因子”或鸡瘟病毒(Fowl plague virus,FPV)。后来,又发现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在禽中也可引起鸡瘟样疾病,即我国俗称的“鸡瘟”。为区分两者,前者称为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病毒,后者称为伪鸡瘟或亚洲鸡瘟病毒。1955年,根据病毒颗粒核蛋白抗原特性,认定FPV为甲型流感病毒的一员。绝大多数在禽中并不引起鸡瘟,甚至呈静默感染或健康携带状态,如2013年在我国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基本不导致禽间致病。

H5N1亚型于1997年在香港首次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类。截止到2013年3月,全球共报告了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622例,其中死亡了371例。病例分布于15个国家,其中,我国发现了45例,死亡30例。大多数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为年轻人和儿童。2013年3月,我国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到2013年5月1日,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北京、河南、山东、江西、湖南、福建等10省(市)共报告确诊病例127例,其中死亡26例 。病例以老年人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目前研究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禽类。而传播途径仍需明确。研究认为,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密切接触病死禽,高危行为包括宰杀、拔毛和加工被感染禽类。少数案例中,当儿童在散养家禽频繁出现的区域玩耍时,暴露于家禽的粪便也被认为是一种传染来源。目前研究的多数证据表明存在禽-人传播,可能存在环境(禽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人传播,以及少数非持续的H5N1人间传播。目前认为,H7N9禽流感病人是通过直接接触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而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虽然出现了个别家庭聚集病例,但目前,未发现该病毒具有持续的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

四、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鸡、鸭、鹅等)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已感染的禽类及其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环境(如活禽市场)及水源、或直接接触病毒株而被感染。随病毒不断变异,部分病毒发现有限的人-人之间传播,但尚未发现在人-人之间持续传播的能力。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曾与病禽密切接触的人员更易感染。人禽流感病毒H5N1、H5N6、H7N9亚型病毒在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中感染后病情更危重。

流行特征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多发。

疾病类型

根据禽流感病毒亚型分为:H5N1、H5N6、H7N9、H7N7、H9N2、H10N8、H7N4等。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轻症和重症。人禽流感病毒H9N2、H7N7亚型感染者以轻症居多,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人禽流感病毒H5N1、H5N6、H7N9等亚型轻症感染者较少,大多数为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就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C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病死率较高。

病因

  禽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大量增殖,引起呼吸道症状及其他并发症

感染

  人感染禽流感患者通常存在潜伏期,感染的亚型不同,潜伏期长短不同。

通常起病较急,症状较轻者仅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H5N1、H5N6和H7N9亚型易引起重症,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可因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症状

典型症状

·流感样症状

高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热程1~7天不等)、咳嗽、咳痰、咽痛、鼻塞、流涕、呼吸困难、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等。

·肺炎(约半数患者出现,可伴有胸腔积液)。

伴随症状

·消化道症状:恶心、腹痛、腹泻、排稀水样便等。

·婴幼儿症状常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喉气管支气管炎的症状,严重者出现败血症、气道梗阻等并发症,病死率高。

禽流感禽流感


五、病理与特征编辑本段回目录

·病理

单纯型流感

仅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变化,黏膜可见充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纤维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肺炎型流感

肺脏是暗红样水肿。气管、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黏膜充血,其纤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下层灶性出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肺泡中有纤维蛋白渗出液,含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肺中叶肺泡有出血,肺泡内可有透明膜,肺组织易分离出流感病毒。

严重并发症

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实变。由于肺间质水肿、间质负压减小,增加小气道陷闭倾向,导致肺不张;肺泡膜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亦陷隐闭;加之肺充血,使肺容量减小和肺顺应性下,导致急性呼吸急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特征

致病能力

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存在受体特异性差异,禽流感病毒是不容易感染给人的。个别造成人感染发病的禽流感病毒可能是发生了变异的病毒。变异的可能性一是两种以上的病毒进入同一细胞进行重组,如猪既可感染人流感病毒,又可能感染禽流感病毒,每种病毒都具有8个基因片段,从理论上讲,可以形成256个新的重组病毒;二是病毒基因位点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1983年4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曾暴发H5N2型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低致病性禽流感,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到同年10月份,同样的H5N2型毒株突然由低致病性变成高致病性,造成禽类大量死亡。

适应能力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C加热30min或煮沸(100°C)2min以上可灭活。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病毒对低抗温抵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h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六、就医编辑本段回目录

当患者出现发烧、咳嗽、咽痛和肌肉酸痛等一系列类似流感的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如果近期曾食用过未煮熟的禽肉、去过禽流感疫区或接触过病禽等,应第一时间告知接诊医生,以便及时诊断。

就诊科室

感染科、呼吸内科

相关检查

·一般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骨髓细胞学检查等。白细胞计数一般不高,淋巴细胞比例常降低,血小板正常;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血细胞降低。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有异常。骨髓细胞增生活跃。

·病毒学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抗原检测通常需要取患者的呼吸道样本(鼻咽拭子、鼻咽分泌物、鼻咽含漱液等)来进行检测。

病毒分离培养鉴定

病毒分离培养可以鉴定患者感染的病毒种类,以指导治疗。

·血清学检测

患病初期和恢复期分别检测患者体内的抗体含量,有回顾性诊断的意义。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

重症患者可有肺炎表现。

鉴别诊断

按照2008年5月发布的《人感染禽流感诊疗方案(2008版)》和2013年4月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中的标准,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人感染H5N1或H7N9禽流感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阳转或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禽流感的诊断。

应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与其他的不明原因肺炎进行鉴别,如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细菌性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

本病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其他型别、亚型流感;

·普通感冒、其他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

·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

病原学检查是最重要的鉴别方法。

治疗

在适当隔离的条件下,给予对症维持、抗感染、保证组织供氧、维持脏器功能等方面的治疗。

对症维持主要包括卧床休息、动态监测生命体征、物理或药物降温。抗感染治疗包括抗病毒(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治疗,但强调临床的治疗时机要“早、快、准”。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在使用之前应留取呼吸道标本,并应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对于临床认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病例,发病超过48小时也可使用。

保证组织氧合是维持重症和危重症病人重要器官正常功能的核心,可通过选择鼻管、口/鼻面罩、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等序贯方式进行。

具体治疗方法应当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滥用药物和不当操作,造成耐药和贻误病情。

禽流感禽流感


七、预防编辑本段回目录

结合禽流感病毒的特点和现有研究发现,目前认为,携带病毒的禽类是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减少和控制禽类,尤其是家禽间的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急需加快推动传统家禽养殖和流通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从散养方式向集中规模化养殖、宰杀处理和科学运输的转变,提高家禽和家畜的养殖、流通生物安全水平,从而减少人群的活禽或病死禽暴露机会。同时,要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和培养个人呼吸道卫生和预防习惯,做到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合理加工烹饪食物等。需特别加强人感染禽流感高危人群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卫生防护。

同时,要做好动物和人的流感的监测。及时发现动物感染或发病疫情,以及环境中病毒循环的状态,尽早的采取动物免疫、扑杀、休市等消灭传染源、阻断病毒禽间传播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禽流感病人,及时、有效、合理地实施病例隔离和诊治。做好疾病的流行病调查和病毒学监测,不断增进对禽流感的科学认识,及时发现聚集性病例和病毒变异,进而采取相应的干预和应对措施。

在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还要认真开展流感大流行的应对准备。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2012因斯布鲁克青奥运会口号 下一篇1925巴黎世博会海报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收藏到:  

词条信息

李宇涵0321
李宇涵0321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林新哲0322
林新哲0322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