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播学者   

黄星民

标签: 黄星民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黄星民 教授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黄星民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1952年出生于福建惠安涂寨。父亲业

黄星民
医,母亲持家。共和国同龄人该走的路,都淡淡走过了:文革、停课、红卫兵、串联、插队、代课、病退、补员、高考、夺青春、洋插队…… 文革掇学,随父亲学医多年。1979年弃医学文,先后就学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美国伊州大学芝加哥分校传播系进修。长期担任外国新闻传播史、传播理论研究、传播媒介发展史等课程。(摘自http://comm.xmu.edu.cn/szll_huangxingmin.htm)

学习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1965-1966 福建省惠安第四中学、第三中学,因文革掇学

1979-1983 厦门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 获学士学位

1983-1986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研究生毕业 获硕士学位

1984-198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进修(研究生在学期间)

1998-1999美国伊州大学芝加哥分校(UIC)传播系进修(摘自http://comm.xmu.edu.cn/szll_huangxingmin.htm)

工作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1971-1974:福建省惠安县立新公社知青

1974-1977:福建省惠安后西、五社附中代课教师

1977-1979:福建省惠安玉埕医院中医学徒

1986-1988: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助教

1988-1992: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讲师

1992-1995:赴美探亲(期间在《芝加哥时报》、《中国导报》等华文媒体工作)

1995-1999: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复职,任讲师

                                                                2000-2006: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副教授

                                   2006年8月至今: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

                                 (摘自http://comm.xmu.edu.cn/szll_huangxingmin.htm)

担任课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外国传播史

印刷机与网络

传播理论研究(研)

传播媒介发展史(研)(摘自http://comm.xmu.edu.cn/szll_huangxingmin.htm)

研究方向编辑本段回目录

传播理论、媒介发展史(摘自http://comm.xmu.edu.cn/szll_huangxingmin.htm

发表学术论文编辑本段回目录

1、 从传播哲学角度谈“传播”的定义——传播哲学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年第1期

2、 “染论”与“难论”——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墨翟与韩非的传播效果论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5年第1期

3、 让华夏文化跃然纸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5年第5期

4、 “存世”何以“救世”——来自《国粹学报》的启发《新闻春秋 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及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5、 华夏传播研究刍议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2年第4期

6、 谈电子商务在广告教研中的地位广告传播研究第一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7、 略论中西传播观念的异同——“Communication”与“传”词义比较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

8、 从礼乐传播看非语言大众传播形式的演化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0年第3期

9、 礼乐传播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0年第1期

10、 从“教室教学”到“网上教学”的过渡——Internet课程教学方法的再讨厦门大学教学研究论文汇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11、 从“教师讲授”到“教师组织”的转变——Internet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厦门大学学报(哲社)2000年增刊

12、 “大众传播”广狭义辨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9年第1期(摘自http://comm.xmu.edu.cn/szll_huangxingmin.htm

发表随笔编辑本段回目录

1、 走出厦门天地宽厦门商报/经济评论 2006年3月16日35版

2、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通讯讯息报 2005年10月26日

3、 堂堂溪水出前村——关于两岸三地合作“华夏传播研究项目”的回顾《海峡两岸文化与传播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4、 春雨断桥人不度,少舟撑出柳阴来——写在《华夏传播研究丛书》面世之际《中华传播学刊》2002年第2期

5、 《华夏传播研究丛书》首批成果介绍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1年第2期

6、 因特歌一曲,狂飚从网起——黄鸣奋《比特挑战缪斯》读后福建日报2001、6、15/C2版

7、 网络,搭建一座大学城厦门日报2000/12/26 第7版

人物最新动态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星民教授畅谈“我的新闻观”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不培养狗仔队。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就不配从事新闻业。”我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星民教授以这样的开场白为新闻传播学院学子带来一场精神的盛宴。他用十二字阐述了他的新闻观——认识世界,表达世界,影响世界。 3月13日晚七点,新闻与传播学院“新传天下”论坛系列讲座之十一在三楼报告厅举行。当黄老师走进报告厅时,全场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讲座中,黄教授围绕“我的新闻观”这一主题,就“新闻报道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闻学子该学些什么” 、“如何培养新闻鼻”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提出网络时代新闻从业者应该是两栖人,并就目前的新闻教育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如何培养合格新闻人”方面,黄教授提出了三条建议,即一天写一千个字,一天读十条新闻,一周找三家媒体对同源新闻的处理做比较分析。谈到一个好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时,他鼓励新闻学子不仅要做杂家,还要当专家。 黄教授渊博的学识,幽默风趣的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内容主要涵盖学院教学上的一些问题。黄老师以专业的精神耐心地给予回答。同学们也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摘自http://www.xmu.edu.cn/news/AnnDetail.asp?aID=6036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星民教授:如何看待网络

“你们是走在时代前端的一群青年!”11月23日下午,在主楼群3号楼小报告厅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星民教授对新闻传播系07级新生给予这样的鼓励。黄星民教授应邀为同学们做学科入门指导,主题为“如何看待网络”。这是个很新颖的话题,黄星民教授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向同学们阐述了在网络时代应该如何看待网络的问题。

(一)互联网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对电子媒介的大综合

黄星民教授由他和在美国的妻子互通E-mail的事例说起,说明了互联网区别于传统印刷媒介的特点。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用三维立体的形式,传播五彩缤纷的信息,现实感很强,不仅可以传递文字,还可以传达动作、声调和表情。黄星民教授不止一次地强调由印刷媒介向电子媒介的转变是人类媒介发展史的一大飞跃。

(二)数字化的精确传播

在解释这个观点时,黄星民教授把它分为五个小点,分别是精确传播、海量的存储、快捷的查询、双向传播和自动运作。每一个小点他都展开做了详细的解释,他说光盘可以容纳像《四库全书》这样多而丰富的信息,我们在网上查询信息时,其实是操纵成千上万的“比特”在互联网上不停地搜索。同时,网络在今天的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

(三)电子媒介的革命

“广播、电视、报纸等等都融合进了互联网里;个人、组织、大众、国际传播各种形式都被囊括进去。这就是我们之所以称网络具有‘革命性’的原因,”黄教授说,“互联网的功能强大无比,它渗透到了人类生活和工作中去,是很空前的一次变革。”   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人要如何来应对网络时代的这种局势呢?黄星民教授说,我们新闻人要做好“两栖人”,不仅要会写文章,用纸媒,还要顺应新的媒体潮流,使用互联网进行更快速的传播。对大一学生来说,当前还是要好好读书,黄星民教授向同学们推荐了几本书,比如《论语》、《理想国》等经典著作。  最后,黄星民教授也提出了他对新闻传播系同学的希望: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用网页、音频、视频来跨越印刷文化,创造一种全新的“IT文化”。(摘自http://www.jgxy.xmu.edu.cn/v3/news/200711/special2074.php)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公交移动数字电视 下一篇关于人肉搜索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08578243
08578243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08578244
08578244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