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媒书籍   

心灵自我与社会

标签: 心灵 自我 社会 传媒书籍 心理 哲学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心灵自我与社会
                                                                                                                                                                                                

 

 

 

 

目录

[显示全部]

作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米德(Mead,G.H.) 著,赵月瑟 译

出版社编辑本段回目录

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45074
页码:3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8-6-1
印刷时间:2008-6-1
字  数:273000

本书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代表之一乔治·H·米德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可以代表其最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尤其是其最著名的贡献即“符号互动论”。在书中,米德从进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人的心灵和自我从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尤其强调了有机体与环境、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思想。这些理论和思想不仅具有心理学的意义,也具有哲学和社会学乃至传播学的意义。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本书已成为名个学科的经典。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乔治·H·米德(George H.Mead,1863-1931)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奥伯林学院。1887-1888年进哈佛大学深造。l888-1891年留学欧洲,曾在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进修心理学、生理学和哲学。1891-1894年与杜威同时任教于密歇根大学,结成密友。1894年随杜威到芝加哥大学任教授,并一道形成美国实用主义最重要的派别——芝加哥学派。1904年杜威离开该校后接任哲学系主任,直至逝世。其教学声望卓著.但著述不多,其同事和学生在他死后将他的讲稿、速记稿和札记等加以编辑整理出版。主要著作有:《当代哲学》(1932)、《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19世纪思想运动》(1936)、《行动哲学》(1938)。

 

编辑推荐编辑本段回目录

《心灵、自我与社会》是米德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体现了其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可以代表其最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尤其是其最著名的贡献即“符号互动论”。该书通过有选择的译介,旨在增进文化积累,拓展学术视野,丰富研究课题,为了解和研讨现代西方哲学提供系统而完整的第一手资料,以利于我国理论界、学术界深化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批判。

 

图书目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编者序言
编者导言 身为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哲学家的米德
第一篇 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
 1.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
 2.态度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3.姿态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4.平行论在心理学中的兴起
 5.平行论与“意识”的歧义性
 6.行为主义的纲领
第二篇 心灵
 7.冯特与姿态这个概念
 8.模仿以及语言的起源
 9.有声的姿态与表意的符号
 10.思想、交流和表意的符号
 11.意义
 12.普遍性
 13.反思智能的本质
 14.行为主义、华生主义与反思
 15.行为主义与心理学平行论
 16.心灵与符号
 17.心灵与反应及环境的关系
第三篇 自我
 18.自我与有机体
 19.自我产生的背景
 20.玩耍、游戏、泛化的他人
 21.自我与主体
 22.“主我”与“客我”
 23.社会态度与物理世界
 24.作为社会过程之个体输入的心灵
 25.作为自我的两个方面的“主我”与“客我”
 26.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的实现
 27.“客我”与“主我”的贡献
 28.突现的自我的社会创造力
 29.个人主义自我理论与社会自我理论的对比
第四篇 社会
 30.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昆虫
 31.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脊椎动物
 32.有机体、共同体与环境
 33.思想与交流的社会基础及功能
 34.共同体与制度
 35.“主我”与“客我”在社会活动中的融合
 36.民主与社会中的普遍性
 37.对宗教态度和经济态度的进一步思考
 38.同情的本质
 39.冲突与整合
 40.人格与理性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
 41.理想社会发展中的障碍与前景
 42.概要与结论
补充论文
 1.意象在行动中的作用
 2.生物学个体
 3.自我与反思过程
 4.伦理学片断
乔治·赫伯特·米德著作表

 

内容摘要编辑本段回目录

第一篇 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
  1.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
  一般地说,社会心理学已从有关个体经验的心理学观点出发论述了社会经验的各个方面。我想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其要点在于从社会的观点、至少从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交流的观点出发来论述经验。根据这一观点,社会心理学包括从个体的观点出发研究经验,不过它还必须对这一经验的内容作出说明,因为个体本身属于一种社会结构,属于一种社会秩序。
  在社会心理学与个体心理学之间不可能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社会心理学特别关心的是社会群体对于决定个体成员的经验与行动所具有的影响。如果我们抛弃生来便具有个体自我的独立存在的心灵这个概念,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个体自我的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在其经验范围内的发展,乃是社会心理学家的主要兴趣所在。心理学的某些方面注意研究个体有机体与其所属社会群体的关系,这些方面构成了一般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即社会心理学。因而,在研究个体有机体或自我的经验与行为对其所属社会群体的依赖关系时,我们便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作出了一种限定。
  虽然心灵与自我本质上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经验的社会性的产物或现象,作为经验基础的生理机制对心灵与自我的发生及存在却决不是不相干的,事实上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个体的经验与行为无疑是社会的经验与行为的生理基础:后者的作用过程与机制(包括对心灵与自我的产生及存在必不可少的那一些)在生理上依赖于前者的作用过程与机制,并依赖于它们的社会功能。不过,个体心理学显然概括了某些情境因素,而社会心理学对于情境则从其具体的总体上作了更为仔细的研究。我们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探讨这后一领域。
  从约翰?B?华生那里我们看到行为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心理学理论。我们将要采用的行为主义比华生所采用的更加充分。这个更广义的行为主义便是根据个体的行动、特别是(但并非只是)能被他人观察到的行动来研究个体的经验的方法。从历史上看,行为主义经由动物心理学之门进入心理学。在那里,人们发现用所谓内省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人们不可能诉诸动物的内省,而必须根据外在的行动来研究动物。早期的动物心理学还对意识与行动的关系作出推论,甚至许诺要找出意识在行动中出现的位置。这个推论或许有不同程度的可能性,但它不能用实验检验。因此就科学研究而言,这个推论只能被丢在一边。它对于研究个体动物的行动并不必要。由于对低等动物采用了行为主义的观点,把它转用于人类也是可能的。
  虽然如此,内省的领域依然存在,个体的、属于个体本身的经验亦即一般称为主观经验的领域依然存在。对这些经验如何处置?约翰?B?华生的态度与《艾丽丝漫游奇境记》里那位女工的态度一样:“让它们见鬼去吧!”——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东西。不存在意象,也不存在意识。华生用语言符号来说明所谓内省的领域。这些符号不一定大声说出来让其他人听见,常常只是喉头肌肉动一下而没有听得见的言语。那便是思考。人思考,但人是用语言思考的。华生就这样角外在的行为解释了全部内在的经验。他不把这种行为称作主观的,而是把它看作惟有个体本身才能进入的行为领域。一个人能够观察他自己的运动和他自己的发音器官,这些是其他人通常观察不到的。某些领域只有个体自身能够进入,但是观察并没有性质上的不同;差别只在其他人达到某些观察的程度上。某人可以单独杲在一间屋子里观察其他人都不能观察的某些东西。某人在这间屋子里观察到的东西是他自己的经验。在个体的喉头或体内以这种方式发生某些其他人所观察不到的事。当然,有一些科学仪器能够接触喉部或身体从而揭示发生运动的趋向。有些运动很容易观察,另一些运动只有个体本身能够察觉,但这两种情况并无质的区别。众所周知,观察器械取得成功的程度各有不同。简单地说,这便是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其要旨在于观察行动发生时的情况,并利用该行动去说明个体的经验,而不用引进对内在经验即意识本身的观察。
  对意识还有另一种抨击,即威廉?詹姆斯1904年在其题为“‘意识’存在吗?”一文中提出的抨击。詹姆斯指出,如果某人在一间屋子里,他可以从两种观点来看房问内部的物体。例如,对于家具,他可以从购买者和使用者的观点考虑,可以从观察者心中对它的各种评价考虑,包括它的审美价值、它的经济价值、但它属于该动作,有机体内部的行动有一些特征,它们在我们的态度,尤其是与言语相关的态度中显露出来。如果行为主义观点把这些态度考虑进去,我们便会发现它完全适用于心理学领域。总之,这一方法特别重要,因为它可以探讨交流的领域,而华生和内省论者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不想从语言所要表达的内部意义来研究语言,而是想从借助符号与姿态在群体中进行合作的更大范围来研究语言。意义出现在那一过程中。我们的行为主义是一种社会行为主义。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Mide 米德,G.H. 
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美国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1863年2月27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利, 1931年 4月26日卒于芝加哥。早年就读于奥伯林学院,毕业后在该校任教。后又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获文学士学位。1891~1893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此后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直至去世。在哲学上,他是一位实用主义者。在他看来,实用主义是一种用生物学的、心理学的以及社会学的术语来重新界定心智及自我概念的新观点。在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他建立了自称为社会行为主义的社会心理学体系,着重论述生物机体如何在社会过程中发展成为具有心智、自我及其他独特品质的社会化个体。他用以进行社会心理分析的单元是社会性动作。认为社会性动作的最初阶段是无意义的体态,它在心智产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意义的体态在进化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突创”为有意义的符号或语言,从而使心智和自我得以突然出现。又认为,没有心智及自我,人类社会就不会存在,因为人类社会最独特的特征是以其个体成员拥有心智及自我为先决条件。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交往,正是在交往活动中产生了“概括化了的社会态度”,可以把它称之为“习俗”。在个体间完美交往的社会过程的运行机制中,展示出一幅人类社会的理想图景。米德去世后,他的学生把他的讲稿和文稿编成 4卷文集:《当代哲学》(1932)、《心智、自我及社会》(1934)、《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1936)和《行动哲学》(1938)。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国际广告》 下一篇奥美的观点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09581233
09581233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09581234
09581234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