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播学理论   

创新与扩散理论

标签: 传播学理论

顶[0]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提出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E. Rogers教授

理论内容编辑本段回目录

1962年,研究了多个有关创新扩散的案例,出版了《创新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一书(第一版),他考察了创新扩散的进程和各种影响因素,总结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著名的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
  创新的扩散,总是一开始比较慢,然后当采用者达到一定数量(即“临界数量”)后,扩散过程突然加快(即起飞阶段take-off),这个过程一直延续,直到系统中有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部分都已采纳创新,到达饱和点,扩散速度又逐渐放慢,采纳创新者的数量随时间而呈现出S形的变化轨迹。罗杰斯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革新者、早期采纳者、早期追随者、晚期追随者和滞后者等几个发展阶段。
  创新事物具有5个基本特征: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
  创新推广过程包括5个阶段:获知、说服、决策、实施、确认。

理论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要能继续扩散下去,首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采纳这种创新物。通常,这个数量是人口的10%-20%。创新扩散比例一旦达到临界数量,扩散过程就起飞,进入快速扩散阶段。饱和点(saturated point)的概念是指创新在社会系统中一般不总能100%扩散。事实上,很多创新在社会系统中最终只能扩散到某个百分比。当系统中的创新采纳者再也没有增加时,系统中的创新采纳者数量(绝对数量表示)或创新采纳者比例(相对数量表示),就是该创新扩散的饱和点。


 

实际应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创新扩散总是借助一定的社会网络进行的,在创新向社会推广和扩散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但在说服人们接受和使用创新方面,人际交流则显得更为直接、有效。因此,创新推广的最佳途径是将信息技术和人际传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影响编辑本段回目录

推广创新的最佳途径是 “ 双管齐下 “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这一观点已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受众即商品 下一篇影响力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09581201
09581201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09581106
09581106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