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历史   

万维网的历史

标签: 万维网 历史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摘要:编辑本段回目录

 

       万维网即World Wide Web,被公认为促使因特网迅速发展的重要发明。因特网的诞生早于万维网15年,但起初因使用技术复杂难以普及。万维网借助超文本链接,把不同电脑上的文本、图像、声音等文档链接在一起,使人们不必受电脑操作系统类别和地域等限制,即可自由浏览和分享信息,因特网的操作因而大大简化。

 

万维网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万维网(亦作“网络”、“WWW”、“3W”,英文“Web”或“World Wide Web”),是一个资料空

罗伯特•卡里奥设计的万维网图标
间。在这个空间中:一样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域“统一资源标识符”(URL)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传送给使用者,而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从另一个观点来看,万维网是一个透过网络存取的互连超文件(interlinked hypertext document)系统。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又称W3C理事会。1994年10月在拥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称号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建立者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
  万维网常被当成因特网的同义词,不过其实万维网是靠着因特网运行的一项服务。

 

 

万维网的组成:编辑本段回目录

 

客户机
  WWW客户机又可称为浏览器。 通常的环球信息网上的客户机主要包括: IE, Firefox, safia, opera等。
  在Web中,客户机的任务是:
  1.帮助你制作一个请求(通常在单击某个链接点时启动)。
  2.将你的请求发送给某个服务器。
  3.通过对直接图象适当解码,呈交HTML文档和传递各种文件给相应的"观察器"(Viewer),把请求所得的结果报告给你。
  通常WWW客户机不仅限于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还可以向其他服务器(例如Gopher、FTP、news、mail)发出请求。
  
服务器
  1.接受请求
  2.请求的合法性检查,包括安全性屏蔽。
  3.针对请求获取并制作数据,包括Java脚本和程序、CGI脚本和程序、为文件设置适当的MIME类型来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和后期处理。
  4审核信息的有效性。
  5把信息发送给提出请求的客户机。

 
工作原理
   WWW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具体如下:
  1、用户使用浏览器或其他程序建立客户机与服务器连接,并发送浏览请求。
  2、Web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返回信息到客户机。
  3、通信完成,关闭连接。 
 

万维网发展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web的诞生之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于1990年创建了World Wide Web(WWW)。Web最初的构想和研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在世界各个大学、不同研究所工作的科学家信息共享的需求。
       CERN不是一个独立的实验室,而是集合了众多研究团体的机构,现在包括60多个国家约8000名科学家。虽然这些科学家都会在CERN度过一段时间,但通常他们都工作在自己国家的大学或实验室,因此他们之间必须有良好的联系方式。
       WWW的基本概念是把所有个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超文本整合成一个功效强大并且易于使用的全球信息系统。


web是如何开始的

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


       蒂姆•伯纳斯-李于1989年在CERN首先提出了建立World Wide Web(WWW)的建议,并于1990年与罗伯特•卡里奥(Robert Cailliau)一起进一步完善了该建议。
       同年年底,基本系统模型软件通过了可行性论证。为了鼓励使用这个系统,CERN提供了一个可链接到计算中心文件、“帮助服务”和已熟悉的网络新闻组的接口。

罗伯特•卡里奥:web计划的

合作者和首个web冲浪者


       首批web服务器都位于欧洲的物理实验室,只有少数用户可以访问NeXT——第一个浏览器就是运行在这台计算机上。不久,CERN又提供了一个更简单的浏览器,可以在任何系统上运行。
       1991年,早期的WWW系统经过CERN的程序库发布到高能物理界。它包括简单的浏览器、web服务器软件和一个软件库,履行一个基本功能:让研发人员建立他们自己的软件。这样更多的大学和实验室开始使用WWW系统。随后,WWW系统与因特网结合,使得那些利用超文本系统工作的人在因特网上就可方便地使用。


走向世界


      1991年12月,美国的第一个服务器实现联机;这又是出现在一个纯粹的研究所——加利福尼亚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
       这个阶段只有两类浏览器:一种非常复杂而且只适用于NeXT计算机;另一类是“行模式”浏览器,这种浏览

万维网技术的演变
器易于安置,并且可以运行在任何平台,但在权限和用户友好方面有限。很明显,CERN的一个小组难于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去做所有的工作,因此伯纳斯-李通过因特网发出了一个请求,恳请其他开发者加入其中。
随后,一些人分别编制了不同的浏览器,大部分是用于X-window系统。其间最著名的是在SLAC工作的托尼•约翰逊(Tony Johnson)开发完成的MIDAS,O’Reilly公司的裴魏(Pei Wei)开发的Viola和赫尔辛基技术大学的费恩斯(Finns)开发的Erwise。
       1993年初,伊利诺伊大学的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发布了第一版本的Mosaic浏览器,这个软件运行在X-window系统环境,流行于研究机构,它提供了window-based的友好交互界面。不久,NCSA又发布了新版本,同样是用于PC和Macintosh环境。存在于这些计算机上的可靠的、用户友好的浏览器与WWW的传播产生直接影响。同年年末,欧洲委员会批准了首个web计划WISE(Web Information System Engineering),CERN是合作者之一。到了1993年年底,已知的web浏览器已超过500个。WWW占因特网流量的1%,在当时这似乎已很多了(其余的是远程访问、E-mail和文件传输)。1994年是真正的“web年”。5月第一个国际World Wide Web会议在CERN召开,有400名用户和研发人员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被喻为“网络的伍德斯托克”(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是1969年在美国伍德斯托克举办的摇滚音乐会。以40万人参加,将大雨倾盆中的骚乱喧闹变成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会而成为一个文化的象征——译者注)。1994年又取得新的进展,有关web的报道出现在各种媒体中。同年10月,由NCSA和已经成立的国际WWW会议委员会(IW3C2)共同组织,在美国举办了第二届国际WWW会议,出席人数达到1300人。
       到1994年年底,web已有10000个服务器,其中2000个用于商业,有1000万用户。这时的web流量相当于每一秒钟运送了全部莎士比亚文集的所有文字。为了满足新的需求,这项技术在不断扩展。对电子商务来说,安全和工具是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很快就添加了这方面的内容。


开放标准  


      web应该保持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不能把它锁定为私有财产,这是一个基本的观点。本着这一精神,CERN向欧盟提交了一份提案,这个计划的目的是建立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的国际联盟。
       伯纳斯-李于1994年年底正式离开CERN,到位于MIT的国际联盟工作。但随着LHC工程马上就被批准,进一步开发web成为超过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一个新的场所来开展web工作。
       欧盟委员会决定让法国国家计算机科学与控制研究所(INRIA)接手CERN的任务。1995年1月,国家WWW联盟(W3C)成立使World Wide Web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开发公共协议,促进发展并确保互操作性。
       到2007年,已有美国MIT/LCS,法国INRIA,日本的Keio大学加入了W3C,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员组织已达430多个。

 

web服务网站的发展:编辑本段回目录

 

       1990年年底,一场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革命发生了。
       1989年3月,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这里。蒂姆•伯纳斯-李——一个物理学家——写了一份有关信息管理的建议,说明使用超文本可以怎样更容易地在因特网上传送信息,就像现在的用点击操作来浏览信息。第二年,罗伯特•卡里奥,一个系统工程师,加入了此项工作并很快成为这件事的头号鼓吹者。
      伯纳斯-李的建议的基本概念是用超文本把因特网和众多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有一个单独的信息网,使得CERN的物理学家可以共享储存在整个CERN的实验室里,各台计算机内的所有信息。超文本可以让用户使用链接,轻松地浏览网页上的原文。伯纳斯-李最初的World Wide Web浏览器WorldWideWeb就是在NeXT计算机上研发的。

蒂姆·伯纳斯-李于1990年使用过的,具有历史意义的
NeXT计算机,目前在CERN的微观世界展览中展示。它是第
一台web服务器、超媒体浏览器和web编辑器


       伯纳斯-李创建了第一个浏览器编辑器,其目的是开发一种工具,使web有一个共享的创造性空间,可以编辑信息和建立共同的超文本。应该如何去称呼这个新的浏览器呢?是信息宝库(The Mine ofInformation)还是信息网(The Information Mesh)?1990年5月,最终确定为WorldWideWeb。
       Info.cern.ch是世界上首个网站和服务器地址,运行在CERN的NeXT计算机上。第一个网页地址是
http://info.cern.ch/hypertext/WWW/TheProject.html,集中了与WWW项目有关的信息。访问者为了创建他们自己的网页,可以从这里学到很多有关超文本和技术的详细知识,甚至还有如何在web上搜索信息的详细说明。这个原始网页的截图现在已经没有了,但不管怎样,有关WWW项目发展的网页信息每天都在变化。你可以在WWW联盟的网站上找到稍后的一个复制图(1992年)。
        然而,网站就像电话;如果只有一个,那就没有什么用处。伯纳斯-李的小组需要送出服务器和浏览器的软件。但在当时,NeXT计算机上系统的先进性远远超出了一般人所掌握的知识,为了更好地传播就需要一种更简化的软件。
       1991年春天,一种通用行模式浏览器开始试行,它可以在任何计算机或终端上运行。这种浏览器用键入命令的方式工作,没有鼠标、没有图形,只是纯文字。但它允许任何人在因特网上访问web的信息。
       1991年服务器出现在欧洲其他机构。1991年12月,在欧洲之外第一个安装服务器的是美国斯坦福加速器中心(SLAC)。1992年11月,世界上有26个服务器,1993年10月,已知的web服务器已增加到200多个。1993年2月,位于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发布了Mosaic的第一版本,从而人们可以用PC和苹果Macintosh来使用web。
       ……接下来Web续写着它的历史。
       虽然创建web的想法是让web作为一种工具,帮助物理学家回答有关宇宙的棘手的问题;但在今天它的使用已遍及全球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如今已有八千万个网站,更多的计算机连接到因特网,有上亿的用户。如果当今的家庭要安装计算机,那不是为了计算,而是要上网。

万维网发展趋势: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3月13日,在瑞士日内瓦万维网诞生2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蒂姆•伯纳斯-李认为,目前网络发展只是“冰山一角”,未来万维网的发展任重道远。他说:“万维网没有完结,我确信新的变化将更加震惊世界,无数新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只是受到我们自身想象力的限制。”在他看来,万维网的发展潜力远没有完全展现,其中重要的创新变革将是“连接数据”,用户可以将可读取的数据与相似数据连接,并处理这些数据。

       蒂姆•伯纳斯-李认为,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就是语义网,语义网可以将互联网上存储的任何信息都实现统一标准,人机对话将变得像两个普通人之间交流一样简单轻松。这位万维网之父说:“语义网一旦建立,将成立下一个信息产业革命。”

万维网改革: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10月29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全球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即将采用其它语言字母来作网址,未来不再独尊罗马字母(A-Z)。此举将成为网络40年历史以来最重大变革。
       换言之,未来网域名称的拼写方式,将不再由英文专美,未来其它语言,如日语、阿拉伯语或韩语等,都可成为网址名称。预定纳入的16种字母,包含繁简中文、俄文斯拉夫语、阿拉伯语、韩语、日语、希腊语与印度语等。
       目前(指2009年)全球使用网络人口为16亿人,半数以上网络人口使用的语言均非罗马字母语系。因此,这项改变不但对目前半数的网络人口有必要,对未来网络的拓展,亦大有裨益。

 

万维网的影响:编辑本段回目录

  

       今天,万维网使得全世界的人们以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相互交流。相距遥远的人们,甚至是不同年代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展亲密的关系或者使彼此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甚至改变他们对待小事的态度以及精神。情感经历、政治观点、文化习惯、表达方式、商业建议、艺术、摄影、文学都可以以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低投入实现数据共享。尽管使用万维网仍然要依靠于存在自身缺陷的物化的工具,但至少它的信息保存方式不是使用人们熟悉的方式如图书馆、出版物那样实在的东西。因此信息传播是经由万维网和英特网来实现,而无须被搬运具体的书卷,或者手工的或实物的复制而限制。而且数字储存方式的优点是,你可以比查阅图书馆或者实在的书籍更容易有效率地查询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而且你可以比通过事必躬亲地去找,或通过邮件、电话、电报或者其他通讯方式来找,更加快速地获得信息。
  万维网是人类历史上最深远、最广泛的传播媒介。它可以使它的用户可以和分散于这个行星上不同时空的其他人群相互联系,其人数远远超过通过具体接触或其他所有已经存在的通讯媒介的总和所能达到的数目。
  由于万维网是全世界性的,有些人认为它将培养人们全球范围的相互理解。万维网可能培育人们的相互同情和合作,但是也有可能煽动全球范围的敌意,甚至给那些善于煽动人们偏激情绪的政客和压制人民的政权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大力量。

相关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eb.java2000.net/ WEB开发
http://js.java2000.net/ Javascript开发
http://www.w3.org/MarkUp/draft-ietf-iiir-html-01.txt Internet Draft, HTML version 1
http://tools.ietf.org/html/rfc1866 RFC 1866, HTML version 2.0
http://www.w3.org/TR/REC-html32 HTML 3.2 Reference Specification
http://www.w3.org/TR/html4/ HTML 4.01 Specification
http://www.w3.org/TR/html/ Extensible HTML (XHTML) Specification
http://tools.ietf.org/html/rfc2068 RFC 2068, HTTP version 1.1
http://tools.ietf.org/html/rfc2616 RFC 2616, HTTP version 1.1 (updated)BZDURY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中国ICP许可证制度 下一篇劳伦斯·莱斯格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微凉风3168
微凉风3168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宋晶炜3169
宋晶炜3169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