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媒书籍   

中国新闻社会史

标签: 中国新闻社会是 新闻 历史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图书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者: 李彬 著                                      

ISBN: 9787313047809 ,7313047800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6-1                                                      

定价: ¥32.00元

 

 

第二版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国新闻社会史(插图本)第二版   

作 者:李彬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ISBN: 9787302205555   

开本: 16开   

定价: 59.80元

内容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书是一部中国新闻传播史的课堂讲录。主要讲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演进,特别是勾勒鸦片战争以来新闻业的历史轨迹,同时透视其间纷繁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动因。通过这些讲述和勾勒,不仅揭示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同时也探讨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此书是作者二十余年新闻史课程的教学心得,新颖之处在于新闻史研究的三个“融合”:一是新闻与社会的融合,以大历史地思路将新闻传播与社会生活打通,从新闻解读社会,从社会反观新闻;二是理论与历史的融合,将新闻理论与新闻历史打通,历史渗透理论,理论立足历史;三是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融合,兼容新闻与传播的视角,透视中国新闻发展的纷繁图景,描绘其面貌,解析其意义,探索其规律。
  本书旨在激活新闻史的生命力,力求形成一幅新的、活泼泼的、洋溢着生气、焕发着魅力的“新闻社会史”图景。既使学人受益,也使业者受益;既有助于新闻传播研究,也有益于新闻传播实践。

       本书可作为新闻专业、传播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或参考书,同时也可供一般读者参阅。

图书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书同样是这种“个人记述”或一家之言,是著者从几百部他人的著作里提炼出来的“家酿”。虽然自己一向服膺“一切真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但历史肯定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管是历史事实,还是历史叙事,客观与真实、庄严与神圣既不能颠覆,更不容亵渎。因为,归根结底,历史乃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共同体安身立命的根基。人们往往喜欢将历史比作滔滔不息的活水,如所谓历史长河,而一代代的人就生活在这条滚滚活水的两岸,仰仗历史长河的滋润与沾溉。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历史与理论》一书里写道:“我们畅游于古代,恰似鱼儿畅游于水中,我们谁也无法逃避历史(We swim in the past like fish in water,and we cannot escape fromit)。”换句话说,历史从来不是僵死的化石,而是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生命之源,是同人们的现实世界息息相关、丝丝相扣的源头活水。所以,一代代的人都必须重新诉说历史,必须自己诉说自己的历史,恰似一代代的人都必须引水蕃衍。由此说来,为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了给后代子孙留下繁衍生息的文化源流,当代史家自然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历史长河。本书也正是本着这样的心意所做的微薄努力,弱水三千,但取一瓢。

       内容上讲,这本书的资料很翔实,有相当多关于百年新闻史上的趣闻轶事,看起来很过瘾;大致在前250页,书基本没谈什么新闻理论,主要是梳理新闻历史的发展脉络,内容丰富有趣但比较浅,后面的200页,最起码100页在谈与新闻或者文化有关的学术理论。 
       从书的思路主线上讲,作者以革命化、现代化、民族国家三个范式来解读中国新闻史,回避了许多问题也辩解了许多问题,总的倾向是比较红的。摘录一段文中的话,大家可以一窥作者的态度:
       P399.“像某周刊文章那样大谈老板改变中国者毕竟少见,在一个具有深厚社会主义传统的国度,学界精英毕竟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置十几亿人民大众于不顾,还不能不有所忌惮。在新自由主义有点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情况下,他们又开始返回社会主义,不得不树起社会主义旗号。毕竟,社会主义在中国拥有非常强大的社会基础,如工农大众的诉求,拥有非常深厚的传统,如gongchandang的执政地位及其理念等,学界精英发现这些都是无法撼动的。于是,就有诸如‘民主社会主义’的东西。对此,学部委员刘国光在文章里都有高屋建瓴而深入浅出的阐述。” 
       作者很推崇一些学者: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萨义德(东方学)、魏丕信赵月枝汪晖甘阳等。对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学者有部分的抵触。
       这本书令人受益匪浅。这本书的后记作者也谈到,这不是一本学术专著,也不是教科书,只是讲稿集,确实如此。里面的一些思想没有调和,忽视了很多问题,也不全是作者之过,实为时局所限。  看过此书,如游入浩瀚历史长河,不知不觉间便能默记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李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1959年生,新疆乌鲁木齐人   

——1978年春,入郑州大学中文系(新闻方向),为所谓“77级”大学生   

——1984年后,一直在高校新闻院系执教   

——1998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任系主任   

——2001年,调入清华大学传播系   

——2002年,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   

——2003年,获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奖”   

——2004年,获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2006年,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学术兼职:   

——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著述:   

——《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合著),新华出版社,1998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新华出版社,“新闻传播学博士文库”,1999   

——《大众传播学》(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   

——《媒介二十五讲》(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媒介话语:新闻与传播论稿》,新华出版社,2005   

——《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百年中国新闻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新闻写作》(译著),新华出版社,1999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译著),新华出版社,2004   

近年所开课程:   

中国新闻传播史(本科生)   

外国新闻传播史(本科生)   

名记者研究(本科生)   

媒介文化与批评(本科生)   

新闻史研究(研究生)   

媒介与社会研究(研究生)   

新闻中的文化(新生研讨课)   

新闻与传播学前沿讲座(研究生)   

学术基本要素讲座(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科生与研究生)   

传播学历史、理论与方法(博士生)


 

目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代序“新新闻史”: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点设想
开场白
第一讲 远古回声 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司
 邸报话题
 古代报纸的两条发展线索
第二讲 西风东渐 新闻传播发新枝(1815—1895)
 外报:近代报刊的先导
 “自强”与国人白办报刊
 王韬及其《循环闩报》(1874年)
第三讲 天崩地坼 清末民初涌高潮(1895—1919)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卒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
 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
第四讲 风雨苍黄 三家天地归一统(1919—1949)
 革命报业
 国民党报业
 民间报业
第五讲 红日初升 民族国家谱新章(1949—2005)
 百年历史百年情
 扫描:新闻中的社会,社会中的新闻
 新时期掠影(1978-2008)
第六讲 文化政治:放眼全球谈新闻
 学术与政治——理论视线
 中国与世界——历史视野
 新闻与社会——专业视点
 未完结的历史与未完结的话题
附录
 20世纪中国百篇新闻作品一瞥
后记

图书部分内容摘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第一讲 远古回声:青灯残卷话新闻
    漫谈历史与新闻
  历史与新闻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人们不是爱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吗?历史也好,新闻也罢,归根结底都在同事实打交道,它们的本体都是事实或真事,而不是虚构的“假语村言”,不同于小说、演义、童话、戏剧等虚构作品。换言之,历史和新闻都必须是事实,是实际发生的事情,这是从本体方面来说的情形。另外,从主体方面讲,历史和新闻都涉及叙事,也就是说历史和新闻都得通过主体的叙述才能呈现出来,才能为人所知。不管是历史学家还是新闻记者都不得不叙说,不得不讲一套有头有尾、起承转合的故事。英国史学家屈维廉(George MacaulayTrevelyan)说过:“就历史的不变的本质来说,它乃是‘一个故事’……历史的艺术始终是叙述的艺术,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而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新闻记者。当然,新闻的叙事不同于历史的叙事,比如史家往往通过各种历史文献或档案资料等讲述自己的故事,而记者常常得到事情发生的现场,通过实地的采访才能讲述自己的故事。
  古今中外,有许多出色的新闻记者同时也是优秀的历史学家。比如,被誉为西方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写过一部西方的“史记”——《希罗多德历史》,里面的各种故事同司马迁的《史记》一样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希罗多德是历史学家,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他是一位走在路上的记者,他像司马迁一样,云游四方,行走天下,收集大量史料和资料,然后完成这部经典的历史故事或新闻报道——《希罗多德历史》。再如,美国名记者威廉·夏伊勒同时也是一位史学家,他写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是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名著,一部既有权威又有意思的经典。此书译者董乐山是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化人,他重译的斯诺《西行漫记》以及《光荣与梦想》、《巴黎烧了吗?》等,既是妙趣横生的史学佳作,又是同出记者手笔的新闻名篇,几乎成为新闻人的必读书。
  ……

购买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扬子晚报》世博会专题版面 下一篇上海世博会门票图案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阿狸09572256
阿狸09572256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