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经典影像   

自由电影 Free Cinema: The definitive film collection

标签: 自由电影 林赛安德森、卡雷尔赖兹、托尼理查森

顶[0]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1956年,一批有志于“复兴英国电影艺术”的青年电影人,拍摄了几部记录片,影片在伦敦国家影剧院上映,他们将其冠名为“自由电影”,这些影片是在英国电影学院实验基金会的资助下拍摄的,其特点是注重描写社会现实,利用电影手段探索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琐事,“自由电影”不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作者本人的主观世界上,这是其与法国“新浪潮”的本质区别。
     

 到1959年,这个非正式团体共放映了六组这样的影片,其团体主要人物有:林赛安德森、卡雷尔赖兹、托尼理查森等,他们是这些影片的主要创作者;自由电影运动结束后,安德森等人陆续进入商业电影机构,成为故事片导演,他们在运动结束后以及六十年代拍摄的一些剧情片,由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由电影运动精神,通常也被视为这场运动的产物。

目录

[显示全部]

 影片片单编辑本段回目录

1956-1959年放映的6组影片片单:

 

第1组自由电影(1956年2月上映3部英国片)
1-1《梦幻世界》(林德赛·安德森)
1-2《妈妈不让》(托尼·理查森、卡雷尔·赖兹)
1-3《在一起》(劳伦萨·玛兹提、丹尼斯·霍尔纳)


第2组自由电影(1956年9月上映2部英国片和1部法国片)
2-1《邻居》(诺曼·麦克拉伦)
2-2《禽兽之血》(乔治·弗朗叙)
2-3《鲍尔瑞大街》(里奥奈尔·罗格森)


第3组自由电影(1957年5月上映4部英国片)
3-1《歌唱的街》(N·伊萨克、J·里特切、R·托恩赛德)
3-2《沃克菲尔德快报》(林德赛·安德森)
3-3《美好时代》(阿兰·泰纳、克洛德·乔尔达)
3-4《圣诞节以外的每一天》(林德赛·安德森)


第4组自由电影(1958年9月上映7部波兰片)
4-1《魔鬼何处道晚安》(K·卡拉巴兹、W·斯莱西奇)
4-2《零段落》(W·鲍罗威克)
4-3《希望岛》(B·波莱巴)
4-4《老妇之屋》(J·洛姆尼基)
4-5《很久以前》(简·勒尼卡、瓦莱里安·鲍洛威茨克)
4-6《多姆》(简·勒尼卡、瓦莱里安·鲍洛威茨克)
4-7《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罗曼·波兰斯基)


第5组自由电影(1958年9月上映2部法国片)
5-1《顽童》(弗朗索瓦·特吕弗)
5-2《漂亮的赛尔日》(克劳德·夏布洛尔)


第6组自由电影(1959年3月上映4部英国片)
6-1《给脸红的人的食物》(伊丽莎白·拉赛尔)
6-2《机械工》(迈克尔·格里格斯比)
6-3《英格兰收容所》(罗伯特·瓦斯)
6-4《我们是兰佩斯区的小伙子》(卡雷尔·赖兹)


 

自由电影”的代表人物和影片:编辑本段回目录

 

 

 

 

 

 

 

 

Lindsay Anderson(1923 -1994)
译名:林赛安德森                 英国导演

1923年4月17日出生印度,父亲是驻印的英军少校,后进入乔汀汉学院求学,毕业于著名的牛津大学;1947年林赛与Gavin Lambert以及卡雷尔赖兹一起创办了电影杂志《Sequence》,他是一位优秀的影评人,在他早期非常著名的论文集中有一篇《Stand Up, Stand Up》的文章,他在其中阐述了关于英国电影应该是什么的理论,五十年代初林赛开始拍摄记录短片,五十年代后期著名的自由电影运动,安德森是一位核心人物,他对自己,卡雷尔赖兹以及其他人制作的独立短片进行了筛选,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影理论,其信条就是:电影必须摆脱阶级限制的桎梏,劳动阶级应该出现在英国的银幕上,这也就是著名的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口号。

由于热衷于在皇家剧院做戏剧导演,林赛远离了电影,直到1963年才推出了他的第一部故事长片《如此运动生涯》,影片在戛纳获奖,1968年,当其他主要人物纷纷转拍传统电影时,他却不改初哀,拍摄了影片《If …如果》,影片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本片和之后的《O Lucky Man! 幸运儿》和《Britannia Hospital大不列颠医院》是林赛最著名的三部曲;1994年8月30日林赛安德森因心脏病在法国逝世。

 

 

 

 

 

 

 

 

 

 

《This Sporting Life》如此运动生涯/1963

 影片改编于英国著名作家戴维斯托里(David Storey)的同名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矿工弗兰克梅钦是个粗犷、彪悍的青年人,他借居在孀居哈蒙德夫人的家里,并对这位少妇情有独钟,为了博得她的好感,他决定到橄榄球场上一试身手,在球场上,他的球技、狂野和那咄咄逼人的作风得到了球队老板的赏识,在得到了一千英镑的报酬后,弗兰克买了汽车,带夫人及孩子们一起去郊游,但事与愿违,此事却勾起了哈蒙德夫人对亡夫的怀念,但她还是很欣赏弗兰克的男子气概,在一次比赛中弗兰克被打掉了门牙,他得到了哈蒙德夫人的关怀,但弗兰克就此越来越放肆,终于有一天他被赶出了家门。

在独自生活的日子里,弗兰克百般思念哈蒙的夫人,认为没有她就不能生存,当他决心重返哈蒙德夫人的家门时,才得知哈蒙夫人因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在医院他第一次学会了对哈蒙德夫人轻声细语,但为时已晚,夫人不幸身亡,弗兰克悲愤交集,只得重返球场,在球迷的狂叫中去感受……

影片是一部极具自由精神的愤青式影片,影片男主角理查德哈尔斯因此片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令世界影坛注目。

获奖情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第1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Tony Richardson(1928–1991)

 译名:托尼理查森              英国导演

1928年6月15日生于英国约克郡的希普利,理查森毕业于牛津大学,是该校戏剧协会的主持者,1956年他与人创建的English Stage Company公司收购了英国皇家大剧院,同年发起的英国“自由电影”运动,托尼理查森是其核心人物之一,1958年他成功地执导了舞台剧《Look Back in Anger愤怒回首》,两年后同剧作者约翰奥斯本一起组建了制片公司将其搬上了银幕。

1961年他再将描写布莱克普尔工人阶级生活的戏剧改编成的影片《A Taste of Honey甜言蜜语》 ,之后是更不同寻常的影片《The Loneliness of the Long Distance Runner长跑者的寂寞》, 1963年他再次与约翰奥斯本合作将十八世纪小说《汤姆琼斯》改编成电影,其前卫而个人化的导演风格,使其成为了一部混杂了多种不同手法,但却丝毫不矛盾和混乱的佳作,影片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四项大奖,巨大的成功将理查森的事业推向了顶点,在此之后,他来到了好莱坞,但跟别人合作的一些片子都不成气候,他也力不从心,1968年在拍摄《英烈传》期间他与长期的合伙人约翰奥斯本分手; 1991年,托尼理查森由于艾滋病在美国洛杉矶逝世。

 

 

 

 

 

 

 

 

 

 

《The Loneliness Of The Long Distance Runner》长跑者的孤独/1962

本片由亚伦西利托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是导演托尼理查森最具代表性的“愤青式”作品,影片讲述了少年克林,因犯偷窃罪而被囚,在少年感化院里,他的长跑天赋被挖掘了出来,他得到了强化式训练,但这更给他带来无尽的空虚与困惑,他回忆起以前的种种不幸遭遇,于是对社会的不满更深,并对社会持抵抗态度,在最后的长跑比赛中, 克林又会为学校带来荣誉吗?  

本片以意识流的手法探讨了年轻人的叛逆心理,主题深刻,但娱乐性不强,其主要演员均有出色的表现,是英国“自由电影”中极具代表性的佳作之一。

 

 

 

 

 

 

 

 

 

 

 

Karel Reisz(1926 -2002)

 译名:卡雷尔赖兹                       英国导演

1926年7月21日出生出生于捷克的埃斯特拉伐,因他是犹太人,其父母都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身亡,1938年,英国股票经济人Nicholas Winton从纳粹手中救出的669个捷克孩子,赖兹就是其中的一员,当时年仅十一岁,他以难民身份移居英国;赖兹战后在剑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并开始为一些电影期刊写稿,其中包括著名的《视与听》(Sight and Sound),1947年卡雷尔赖兹与林赛安德森、盖文兰伯特一起创办了电影杂志《Sequence》,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影评人,1953年他撰写并出版了一本关于电影剪辑的专著《电影剪辑技巧》。 

五十年代后期的英国“自由电影”运动,赖兹是其代表人物,他与托尼理查森共同制作的纪录片《妈妈不让》,成为放映的第一组影片之一,而三年后的《我们是兰佩斯区的小伙子》是“自由电影”最后一组影片里的重要作品;1960年赖兹导演了第一部故事长片《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晨》,影片是英国“自由电影”的里程碑作品,被称为“自由电影”的教科书;卡雷尔赖兹以后的影片都没有达到这样的知名度,在美国好莱坞的发展也不如人意,1981年赖兹与约翰福尔斯合作将他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改编成同名电影,影片成为英国电影中难得一见的经典之作,也为赖兹再次赢得了世界的赞誉;2002年11月25日这位英国战后最重要的电影人在伦敦逝世。
 

 

 

 

 

 

 

 

 

 

 

 

 

《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年少莫轻狂/1960

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描写青年人阿瑟,靠酗酒、追女人、来麻醉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在一场场寻欢作乐中得以发泄,他的信条就是:“我只是想享受一下,其他一切都是宣传之词”;在每个星期六晚上,阿瑟总是在酒吧消磨时光,然后就是和女人上床,他与有夫之妇布伦达经常偷情,但同时,他又爱上了少女多伦,但布伦达的意外怀孕,使阿瑟只能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求助于艾达婶婶被拒绝后,年少的阿瑟最终还是觉醒了,他决定与多伦结婚组建一个家庭,从此远离过去的生活;这是导演卡雷尔赖兹的第一部故事长片,导演运用主观镜头,把生活在英国下层社会中的浪子形象真实地表现在银幕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被誉为英国“自由电影”的代表作,其锐利而又不乏喜剧色彩的构思,使人为之惊叹;主演阿尔伯特芬尼更是被人称为“厨房水槽里的愤怒青年”。       

 在这一时期, 同时崛起的英国导演约翰施莱辛格的作品《A Kind of Loving  一点爱意》和《Billy Liar说谎者比利》,也被归为此次运动的作品之中;六十年代中期,自由运动的调子有所改变,而在六十年代末与七十年代初,林赛安德森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影片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受法国“新浪潮”一定的影响。从1956年开始,英国国家电影院曾连续地把来自欧洲的新锐导演特吕福、波兰斯基和夏布罗尔的电影推荐给英国电影界,鼓励了英国新电影的创作。但是“自由电影”运动的青年导演们却与“新浪潮”的电影作者们有本质区别。他们不仅强调电影创作应发挥导演的自由个性,更应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和揭露社会问题。从这点上来说,是秉承了英国三十年代纪录片运动的现实主义干预社会的传统。不过,与30年代的前辈相比,自由电影运动的青年导演们显得逊色不少。

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出现,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英国的社会现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的英国社会正在经受一段深刻的变革。1945年,由于英国劳工组织的不断进步,不列颠人却重新选出一个保守的政府。尽管战后严峻的经济形势开始出现缓和迹象,但是社会上却孕育着一股变革的潜流,僵硬的英国制度撕裂的声音已经清晰可闻。新生的一代与腐朽的传统的矛盾日益尖锐,在此背景下,一个名为“愤怒的青年”的文学流派开始崛起。这个流派的青年作家对现有的文化秩序进行毫不留情的挑战。他们在政治上左倾,关注和同情中低阶层人群的生活,以叛逆的劳动阶级为主人公,对中产阶级价值观进行严厉的批判。这个文学运动与美国的“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遥相呼应。这些作家包括小说家阿兰·斯里特、约翰·布莱恩和大卫·斯托里,以及电影界的简·奥斯本和阿纳德·维斯克。其中,前者的《愤怒的回顾》是“愤怒的一代”的标志性作品。
愤怒的一代与自由电影运动有着直接的联系,以托尼·理查森为例,他和乔治·大卫在伦敦皇家剧院重组英国戏剧公司,并且导演了第一部作奥斯本的作品《愤怒的回顾》。


对于自由电影对今天贡献的争论——比如它是否构成一次真正的电影运动,能否说后来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是对自由电影运动的延续,安德森是这样评价的:它们描述与争论的题材是如此广泛,由此导致的混乱或许偏移了这些题材试图真正去反映的。但这毫不奇怪,无论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运动还是作为一种思潮的反应,自由电影运动都已有定论。
 

影片视频编辑本段回目录

《邻居》(诺曼 麦克拉伦)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改编剧本 下一篇二十年代的实验前卫电影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史悦炜6124
史悦炜6124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范卿6125
范卿6125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