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播研究方法    经典案例   

吕楠:在路上—中国天主教

标签: 传播研究方法 吕楠 在路上——中国天主教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一、《在路上——中国天主教》作品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路上—中国天主教》是摄影师吕楠出版的一部摄影集,他以写实的手法用镜头记录下了生活在偏远地区的那些神父和教友们的信仰生活,给我们呈现了古朴、纯净的信仰。在破落而又人烟罕至的中国山区,一批中国天主教徒一直在默默地实践着大公的普世信仰,看着这些照片,突然,信仰的天空被划上一道异彩,留光逝影,就是天主留下人间的见证。 
《在路上——中国天主教》《在路上—中国天主教》

       从1989年开始,吕楠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他恢宏如史诗般的“三部曲”—《被人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和《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等三个系列作品。“这三部作品仿佛象征了人类今天的精神状况,象征了吕楠期望的人类伟大精神的复归。(栗宪庭语) 
      1992年吕楠开始拍摄他“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这是一段更为艰辛和困难的旅程,四年时间,吕楠经历了各种磨难,由于题目的敏感性,他的相机和胶卷多次被没收,在经济和身心方面,他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吕楠的足迹遍布十多个省市,从云南大山深处的教堂到河网密集的江南水乡,记录下了教徒们的目光。 
      1996年,吕楠这组跨越10多个省市拍摄的《在路上》终于完成,《在路上》,对于信众的人生意义,就是一生都是走在上天堂的路上,只有虔诚和有爱的人,才有资格上天堂,这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也是一个爱的过程。《在路上》对于吕楠来说,也是一个人生和艺术精神都得到升华的过程。
       吕楠说:“我是没有宗教的,我只是有信念,艺术家要有信念,最好不要有宗教。”“我之所以选择天主教,是因为我希望视觉里有一种神圣、庄严、圣洁的东西在宗教中。而这我在其它的宗教中拍不到,其他的宗教转化不出来,并不是因为他们内心不干净,而是通过视觉我很难表达。天主教至少有一种仪式,仪式性的东西适合于用视觉表达。”

二、拍摄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

       1992年,吕楠的《被遗忘的人》已经进入收尾工作,此时,他正好停留在陕西扶风县,而拍摄地隔壁就是一个天主教友的家。吕楠开始了解这些有着质朴信仰的教友们的生活状态,拍摄《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的想法就确定下来了,这是一段更为艰辛和困难的旅程。因为教友们觉得吕楠并不是天主教的信徒,没有资格和他们一起参加弥撒。为了能够靠近教徒,吕楠开始攻读《圣经》,两个礼拜后,就有教友说,“你讲的比教父讲得好。”

三、代表性照片编辑本段回目录

      
走在传教路上的方济各会修士 陕西 中国1995走在传教路上的方济各会修士 陕西 中国1995

       一个神情肃然的神父默默地走在黄土高原的田间小梗上,两边是苍茫的野草奋力地生长,山脚下是一片寂静的小山村,远处是延绵不绝的沟壑峻岭。这张图片也成为吕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评论界认为,“拍摄首先是被教众信仰的力量和爱心所打动,一直用教众般的虔诚和爱心拍摄着这些走在天堂路上的教众们。”吕楠自己则坦言“我是没有信仰的,我只有信念。艺术家要有信念,最好不要有信仰。”很多人把这个神父的形象当成了吕楠,在中国当代影像界,吕楠就像一个布道者。

四、生命在上天堂的路上――栗宪庭看吕楠《在路上》 编辑本段回目录

       吕楠《在路上》的拍摄范围跨越了十个省市,而且在中国,天主教信仰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所以他有过数次被没收相机和胶片的经历,至今,他在上海和辽宁拍摄的胶片他也没有拿到,可以想象吕楠在拍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艰难,以及心理和经济上所遭受的压力,这可能也是《在路上》没有城市教众信仰状态和场面的原因吧。
       吕楠为自己的这组片子起名《在路上》,我看了这六十张照片之后,我理解了他的感受。我们从大多数拍宗教的摄影资料上看,很多摄影师不是拍宗教庆典就是拍教堂。吕楠也去过一百多个教堂,大的令他吃惊,如在山西的一个小村子。只有两千多个教友,他们自己集资建了个中西结合的琉璃瓦教堂,高65米,长65米,宽24米,中间没有一根柱子。据吕楠介绍,它的建造象一个奇迹,那些教众有的供瓦,有的供砖,干活全部义务,非常纯粹。是什么力量让这些教众以如此爱心奉献给宗教事业?是信仰,“在路上”,对于信众的人生意义,就是一生都是走在上天堂的路上,只有虔诚和有爱的人,才有资格上天堂,这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也是一个上天堂的必经之路。所以吕楠没有选择可能更有表面效果的宗教庆典和教堂来拍摄,而是选择了信仰中的人,用镜头去体会教众信仰的虔诚表情和动态,以及教众最日常和朴素的场面,这是他作品感人至深的原因。没有拍摄者对被拍摄者的爱心和感动,就不会抓住感人至深的场面和表情,拍摄过程也是一个爱心和爱心的碰撞过程,如吕楠体会到的“中国1950年代的时候就跟世界隔绝了。

       一个村子里宗教是这样形成的,先盖一个教堂,大家自动往教堂集中,形成教友聚集村。而且中国的政治又不允许利用宗教干任何事,所以他们只能作一件事情就是信仰,就是充满爱心,做着友爱的工作。他们所以那么真诚和久远地保存着三百年前的传统,靠的是他们那么强的信仰力量。他们的温和和爱心真的让我大吃一惊,那些农村的老妈子从来不闲谈,就是念经,在家里作自己的事,关心需要关心的人,晚上再进教堂念经。当一家有人要死的时候,别人会说太好了,他们不恐惧死亡。爱是什么,我们现在的情感一直被对立的情感所左右。所谓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当然我如果大度一点的话就不会这么计较,但是肯定会心里不舒服。但爱不是这样的,耶稣对他的门徒是有所区别的,但施与的爱是同等的。”所以,拍摄的前提是吕楠首先被教众信仰的力量和爱心所打动。
       信仰的虔诚和爱心,因不同的信徒而有区别,拍出每一个人活生生的具体性,拍出每一个场面的独特性,才显示一个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境界。如多幅作品注重信徒虔诚的神情刻画,但又突出了每个人的不同,如第2幅《露天弥撒中的朝圣者》,由于作者采用低视角,使信徒虔诚的跪姿和表情都很突出,且每个人的表情又各不相同。第23幅《饭前祈祷的老妇人》,老妇人虔诚的动态和表情,在简陋厨房和中国式灶台的衬托下,更加感人。第24幅《在家里念经的三个女人》,两个老妇人为病榻上的老妇人祈祷,在微弱的烛光下,三个老妇人虔诚同一,神情各异。第31幅《拿十字架的老妇人和羔羊》,盘腿而坐的老妇人拿着十字架,以及羔羊似在亲吻十字架的瞬间,使画面有种象征感觉。第40幅《老夫妇的晚祷》中的老夫妇,一俯默祷,一仰凝视,人物统一中有变化。第53幅《练习圣歌的少年》,烛光映照着两个唱圣歌少年的脸庞,让画面形成伦勃朗式的暗调子,突出了少年认真而圣洁的表情。第56幅《祈祷的老妇人》,画面近景处理,黑背景和白头巾把老妇人虔诚的表情围合在画面中心,尤其突出了微闭的眼睛和泪痕,我曾驻足在这幅作品面前,情不自禁掉下了眼泪。
       第16,25,55,56,57幅,都是拍为亡者祈祷的画面,祈祷者的沉静,亡者的安详,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各有不同的处理。如第16幅《一个孩子的葬礼》,一个孩子的死亡,竟有那么多的教众围着墓穴祈祷,就很感人。而且画面处理层次分明,层层集中到十字架,先是背景的大山,接着是围合似城墙的教众,中心是墓穴,墓穴中间是浅色的小棺材,最后指向画面最前方的十字架,加上透视和黑白关系,十字架非常鲜明。第25幅《墓前的两个苗族女人和孩子》,是所有祈祷亡者场面中唯一有悲伤情绪的画面,但两个靠在墓堆上悲伤的妇女,作者选择的是她们掩面的瞬间,使悲伤变得有所节制,尤其镜头采用低视角,让墓堆上突兀的十字架直插天空,而浅颜色天空,把十字架变成沉重的黑色后,就使画面的情调变得肃穆多于悲伤了。尤其第55幅《亡者》,处理得极其精彩,三分之一的黑门洞,和大面积的白墙,在画面右边形成一道贯穿多半画面的竖直线,仿佛成为阴阳两界的分界线,然后是占画面主要位置的亡者遗体了,由于把遗体横贯画面的中央,在黑白分明而坚硬竖直线的衬托下,亡者的衣物、枕头的曲线,就显得非常柔和、温暖,尤其亡者的脸庞和表情,在黑色头巾和衣服的簇拥中,竟有着不可思议的安详甚至美丽!
      《在路上》有多幅拍摄了教众在行进路上的场景,如第1,3,13,15,21,44,47,48,51,60。其中第1幅《朝圣的人们》,突出的是朝圣队伍在行进中的庄严。第3幅《前往圣地的人们》,镜头选择朝圣教众的全部背影,而涌动着朝向画面上方十字架的处理,使画面中形成了一种大“势”的气氛。第15,21,48,51幅,都是单独行进的人,或背着圣像,或拿着圣像,或行进在布道的路上。而环境的恶劣,路途的艰辛,都突出了行进者肩负重任的形象特征。 
       其中弥散或集体祈祷的场面以及细节,处理得尤其感人至深,如第44幅《纪念耶稣诞生的神父和教友》,其中一个跪在地上的教友还正在输液。第32幅《家庭弥撒》,环境是一个破旧的窑洞,一家人围合在狭窄的空间里,灯泡直接进入画面,造成很暗的背景,突出了黑白强烈对比的信众,尤其突出了处在围合中心点的牧师,但牧师高举圣饼,使牧师的脸陷进阴影中,而让圣饼成为了画面中心中的中心。而其他的弥散、祈祷场面大多选择的是贫困、简陋的环境,恰恰让这种生存环境成为信众的衬托背景,或者正是他们信仰的虔诚,才使这些信众获得生存的精神力量,突出了他们在艰苦、贫困生存环境中依然祥和、平静和充满爱心。这正是吕楠的用心之处。
     《在路上》的几乎每一幅作品,都显示了吕楠独特的视角。如多种民族的信众,多种独特的祈祷场面,如在渔船上,在中国式灶台前,在土炕上等等,以及砌着十字架的中国式门楼,有毛主席象和耶稣象作背景的家庭合影等等。还有第59幅,画面家徒四壁,信徒手捧一本圣经,端坐在为自己准备的棺材前,棺材上写着“我信肉身之复活”,信徒表情严肃而略有忧虑,这种画面的独特性,可能永远不再会有第二幅了。
      吕楠给我说:“我是没有宗教的,我只是有信念,艺术家要有信念最好不要有宗教。”在我看来,艺术就是艺术家的宗教,吕楠被教众信仰的虔诚和爱心所感染,才使他能以同样的虔诚和爱心拍摄这些教众,这就是吕楠的宗教。我们观看这些照片,我们被教众的虔诚所感动的,正是镜头背后作者的心灵――他怎样选择了那些感人的场面。
栗宪庭 2007-11-14

五、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1962年生于北京。在《民族画报》工作5年后,辞去公职,成为自由摄影师。1989—1990年 拍摄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1992—1996年拍摄中国乡村的天主教,《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1996—2004年拍摄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2007年1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2006年开始拍摄缅甸金三角。吕楠也是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在中国大陆唯一的摄影师。
 

 风的旅人—吕楠

  一个神情肃然的神父默默地走在苍茫的黄土高原上,他身后的远处是一片寂静的小山村……这是2005年平遥国际摄影节“吕楠幻灯专场”海报中的照片。后来,很多人把这个神父的形象当成了吕楠的象征。在他最重要的15年的摄影生涯中,他就像一个影像的布道者,一个神奇的传说,但却来无影去无踪……
  吕楠—被称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摄影家”。相对于摄影界,他在艺术圈中的名气似乎更大。他早期的摄影作品《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经典的照片之一。吕楠也是最早被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相中的中国摄影师;他也是美国《光圈》杂志作为专题刊登过的唯一一位中国当代摄影家;无数的影展(艺术展)邀请他参加,但他几乎无一例外地拒绝!吕楠也拒绝别人为他拍照,所以,人们几乎见不到关于他个人的影像资料。15年,他如苦行僧一般生活、工作和学习,他坚信“好东西是在沉默中完成的”。
  从1989年开始,吕楠用15年的时间完成了他恢宏如史诗般的“三部曲”—《被人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在路上—中国天主教》和《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等三个系列作品。这三部作品“仿佛象征了人类今天的精神状况,象征了吕楠期望的人类伟大精神的复归”(栗宪庭语)。
  1996年至2004年,吕楠独自在西藏拍摄了他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七年时间,他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半的时间生活在西藏,最多的一次,他曾经连续在西藏工作达9个月之久。完整的秋收,他就拍了4次,春播他拍了2次;在他拍摄的40多个村子中,每个村子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几乎每天他都要冒着沙尘暴往返于拍摄地点和驻地。而“休息”的时间,他也都用来学习柏拉图、歌德的著作,听巴赫的音乐,而正是这些几乎被“当代”遗忘的“伟大作品”成为了吕楠在西藏的精神动力,他说,是歌德是巴赫支撑着他在西藏的生活和工作,并给他以巨大的营养,使他一直保持着一种宗教般的虔诚。
  吕楠在他拍摄的村庄里,还有一个“神医”的雅号,西藏的一些农村看病很难,每次回到村子,吕楠都会给乡亲们带来各种药物,他还自学很多医学知识,拍摄之余给乡亲们看病,一治一准,时间长了便成了“神医”。
  从3500多个胶卷、126000多张底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109幅纯净的黑白照片,组成了《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作品以季节为顺序,从春播到到秋收,从温暖的夏天到寒冷的冬季,几乎包含了西藏农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结构完整,画面质璞,洋溢着劳动与亲情的诗意和美感,像一副副伟大的“影像版”的古典主义绘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种久违了的真正的人文主义精神。
  《华夏地理》签约摄影师
  1962年生于北京。
  1989年开始拍摄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1990年完成。
  1992年开始拍摄中国的天主教,1996年完成。
  1996年开始拍摄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2004年完成。
  2006年开始拍摄缅甸金三角,2006年完成。 
      大型画册《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2007年1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2月29日,吕楠的摄影展《永恒的尺度》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中国“最纯粹的摄影家”

       因为他的特立独行,吕楠被称为中国“最纯粹的摄影家”。相对于摄影界,他在艺术圈中的名气似乎更大。作为一个“对为了引起轰动的记录与华丽的表现方法不感兴趣”的人。他那种用信仰给艰苦生活一丝慰藉的图像一下就能抓住人的神经,这也许就是摄影的力量。在美术馆展厅内,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吕楠的《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摄影作品,会看到镜头下藏人从春播到秋收,从温暖的夏天到寒冷的冬季中,发生在山野和雪水之间的日常的琐碎、散漫与温暖怎样被一个来自异乡摄影者缓慢记录下来。

       20余年来,他仅拍摄了三个摄影题材,即用3年的时间拍摄完成了中国的精神病人的生存状态;又用3年拍摄中国偏远乡村天主教徒的生活;用7年完成的摄影集—《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六、《在路上——中国天主教》摄影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朝圣的人们 陕西 中国1992朝圣的人们 陕西 中国1992
前往圣地的人们 陕西 中国1992前往圣地的人们 陕西 中国1992


 

坐在家里的姐妹 山东 中国1993坐在家里的姐妹 山东 中国1993
告解 陕西 中国1992告解 陕西 中国1992
    
弥撒 陕西 中国1992弥撒 陕西 中国1992
    
为老妇人祈祷的神父和教友 陕西 中国1992为老妇人祈祷的神父和教友 陕西 中国1992
     
拿十字架的老妇人和羔羊 陕西 中国1992拿十字架的老妇人和羔羊 陕西 中国1992
     
抱圣像的男人 云南 中国1993抱圣像的男人 云南 中国1993
    
在家里念经的三个女人 山东 中国1993在家里念经的三个女人 山东 中国1993
     
站地屋里的一家人 云南 中国1993站地屋里的一家人 云南 中国1993
为病人送圣体的神父和教友 陕西 中国1992为病人送圣体的神父和教友 陕西 中国1992
主日中的教友 陕西 中国1992主日中的教友 陕西 中国1992
蒙古族修女和她收养的被遗弃的女婴 内蒙古 中国1992蒙古族修女和她收养的被遗弃的女婴 内蒙古 中国1992

                                                             

  

露天弥撒中的朝圣者 陕西 中国1992露天弥撒中的朝圣者 陕西 中国1992
主日中的藏族教友 云南 中国1993主日中的藏族教友 云南 中国1993
       
主日中的苗族教友 云南 中国1993主日中的苗族教友 云南 中国1993
渔民的主日 江苏 中国1993渔民的主日 江苏 中国1993
     
在船上念经的老渔民 江苏 中国1993在船上念经的老渔民 江苏 中国1993
信天主教的母亲和信佛教的儿子儿媳 西藏 中国1993信天主教的母亲和信佛教的儿子儿媳 西藏 中国1993
       
老夫妇的晚祷 山东 中国1993老夫妇的晚祷 山东 中国1993
降福 云南 中国1993降福 云南 中国1993
    
吃午饭的奶奶、母亲和两个孩子 云南 中国1993吃午饭的奶奶、母亲和两个孩子 云南 中国1993
在墓前的两个苗族女人和孩子们 云南 中国1993在墓前的两个苗族女人和孩子们 云南 中国1993
     
为82岁老妇人领洗的神父和修女 云南 中国1993为82岁老妇人领洗的神父和修女 云南 中国1993
饭前祈祷的老妇人 江苏 中国1993饭前祈祷的老妇人 江苏 中国1993
   
为病人降福的主教 陕西1994为病人降福的主教 陕西1994
临终的老妇人和教友们 陕西 中国1994临终的老妇人和教友们 陕西 中国1994
   
练习圣歌的少年 陕西 中国1995练习圣歌的少年 陕西 中国1995
纪念耶稣诞生的神父和教友 陕西 中国1995纪念耶稣诞生的神父和教友 陕西 中国1995
   
纪念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教友们 陕西 中国1995纪念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教友们 陕西 中国1995
为亡者祈祷的教友们 陕西 中国1995为亡者祈祷的教友们 陕西 中国1995
   
走在传教路上的方济各会修士 陕西 中国1995走在传教路上的方济各会修士 陕西 中国1995
雕刻耶稣像的老教友 陕西 中国1995雕刻耶稣像的老教友 陕西 中国1995
  
做面饼的修女 陕西 中国1995做面饼的修女 陕西 中国1995
手捧圣经的老人和他的棺材 81岁的李湖,五年前为自己造了一口棺材。“棺材是装我臭肉身的小屋,”李湖说,“灵魂交给天主。” 陕西 中国1995手捧圣经的老人和他的棺材 81岁的李湖,五年前为自己造了一口棺材。“棺材是装我臭肉身的小屋,”李湖说,“灵魂交给天主。” 陕西 中国1995
      
三个女人和孩子 陕西 中国1995三个女人和孩子 陕西 中国1995
教堂 这座教堂建于1889年,在教难期间,由于该教堂被学校用作礼堂,而没被拆毁。80年代宗教解禁后,政府把它还给教会。由于没钱修缮,教堂至今无法使用。山东教堂 这座教堂建于1889年,在教难期间,由于该教堂被学校用作礼堂,而没被拆毁。80年代宗教解禁后,政府把它还给教会。由于没钱修缮,教堂至今无法使用。山东
      
拿十字架的老人拿十字架的老人
背圣像的少年 陕西 中国1992背圣像的少年 陕西 中国1992
  
教孩子们唱圣歌的修女 陕西 中国1992教孩子们唱圣歌的修女 陕西 中国1992

                                                                                                                       

修女的房间 内蒙古 中国1992修女的房间 内蒙古 中国1992
父亲和儿子 陕西 中国1992父亲和儿子 陕西 中国1992
    
坐在家里的老妇人 山东 中国1993坐在家里的老妇人 山东 中国1993
   
一个孩子的葬礼 死者是个4岁的藏族女孩,是得急病死的。她的村子在山里,离最近的医院有两天半路程,所以得不到急诊 云南 中国1993一个孩子的葬礼 死者是个4岁的藏族女孩,是得急病死的。她的村子在山里,离最近的医院有两天半路程,所以得不到急诊 云南 中国1993
亡者 陕西 中国1995亡者 陕西 中国1995
          
去教堂的老妇人 断玉新, 82岁 山西 中国1996去教堂的老妇人 断玉新, 82岁 山西 中国1996
手捧圣体的神父和教友 云南 中国1996手捧圣体的神父和教友 云南 中国1996
   
神父给婴儿付洗神父给婴儿付洗
祈祷中的老太祈祷中的老太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下一篇整群抽样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华天元 2147
华天元 2147
秀才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左娟2148
左娟2148
秀才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