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播研究方法    观察法   

观察计划的内容

标签: 观察法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观察计划编辑本段回目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教育现象中的人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目的确定后,进一步制订出详细的观察计划和实施方案,使观察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地进行。

观察计划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观察目的编辑本段回目录

即通过观察法研究要达到的目的。

观察的对象编辑本段回目录

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观察对象。

观察的内容编辑本段回目录

列出需要通过观察获得材料的要目。

观察过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包括选择观察的途径,安排观察的时间、次数和位置,选择观察的方法和掌握观察的密度等。

记录表格编辑本段回目录

观察的记录表格、速记符号,规定有关的统一参照标准。

观察手段和工具编辑本段回目录

观察时使用的仪器。

观察人员的分工编辑本段回目录

详细确定人员分工,合理安排人员。

观察的注意事项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据观察的特点,列出为保持观察对象常态的有关规定。 及观察过程中的应变措施。

教育观察法基本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目的性。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主动进行的。目的在于获得直接的经验事实素材。因此,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确定了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 
二、客观性。观察是指观察对象不加干预控制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从而使研究者能够考究被观察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由于研究人员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从而能较客观真实地收集第一手材料。  
三、能动性。作为研究手段的教育观察使按事先制定的提纲和程序进行,同时规定了观察的实践和内容,是从大量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典型条件,力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以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因此同样具有能动性。观察者和对象共处一体,研究者能够直接地、准确地了解到正在发生的教育现象及应采取某措施而发生的现象,获得真实、生动而翔实的资料。  

功能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以进一步探寻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深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工作。

二、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我们系统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从而探讨与教师教学活动有关的规律。  

三、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研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了解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氛围,揭示各项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过程得到更好的调控,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了解其他教育影响的作用,比如内外环境、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况。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China Normal中国普通年轻人 下一篇内容分析法的特点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陈琅2238
陈琅2238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