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媒介史   

罗斯福与炉边谈话

标签: 罗斯福与炉边谈话 媒介史

顶[1]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目录

罗斯福与炉边谈话 编辑本段回目录

内容简介
罗斯福与炉边谈话

历史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罗斯福领袖魅力的真实写照——“你要我做什么事我都会做。你就是我们的领袖。”艾奥瓦州的一位众议员写信给罗斯福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 一位平日颇为冷静的机关负责人对他的朋友惊叹道。   “我同富兰克林·罗斯福很接近,就像他的跟班一样。他在我心目中至今仍是英雄。”罗斯福政府的一位要员临终前说。 “总统是个好伙伴——他非常聪明、机智,进能攻,退能守。他有广泛的兴趣,而且非常富有人情味。”罗斯福政府另一位性格执拗粗暴的成员哈罗德·伊克斯说。   罗斯福的领袖魅力源自何处?领袖魅力源自罗斯福的乐观、自信。对此,我们无需赘述,只举一例佐证:1933年初就任总统后不久,罗斯福去拜访92岁高龄的最高法院退休法官奥利弗·文戴尔·霍姆斯。霍姆斯的法官职位是罗斯福的“特德叔叔”(西奥多·罗斯福)任命的,他对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印象一直是:是个好人,但有点文弱。然而,此次罗斯福拜访离开后,这位伟大的法学家在书房里陷入了沉思。在座的朋友不解其意,老人望了望罗斯福刚刚走出去的那扇门,脱口说道:“智力二流,但性格却是一流!”编辑本段编辑推荐两场危机,一代领袖,三十次倾心谈话,共渡大危机的精神桥梁,走出大萧条的智慧引领。“你要我做什么事我都会去做。你就是我们的领袖。” ——爱荷华州一位众议员给罗斯福的信 “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 ——罗斯福政府一位负责人对朋友如是说 “罗斯福既是狐狸又是狮子,他用狐狸的手段达到狮子的目的。” ——J.M.伯恩斯,《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作者 “从来没有哪一个总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叫人觉得满怀希望。……炉边谈话获得了巨大成功。” ——《纽约时报》1933年年中的相关评论 “罗斯福的声音充满力量,富有感染力。他酷爱广播讲话,因此在美国历史上他的声音和广播几乎是同义词。”

作者简介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履任于危难之际,以其大智大勇带领全体美国人民走出了20世纪两次最大的危机——大萧条和二次大战,被誉为与华盛顿、林肯齐名的最杰出的美国总统。“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首倡的领袖与民众沟通的途径,它以“家常式”的广播谈话方式,向各界民众分析局势、解释政策、提出吁请,沟通了人心,提振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战胜了危机。罗斯福“炉边谈话”已经成为领袖沟通民众的经典方式,在如今的这场金融经济危机中,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效法这种方式,利用更新的媒体——电视、网络进行着他们的炉边谈话……

 
第一次“炉边谈话”


罗斯福在进行著名的炉边谈话罗斯福在进行著名的炉边谈话

拯救金融:第一次“炉边谈话”(罗斯福新政的开始)罗斯福的前任总统胡佛,4年任期内正碰上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在短短几个月内几乎崩溃,至1932年冬天,全国至少有1300万人失业,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人们依靠私人施舍、市和州政府少得可怜的公共救济,以及自己微不足道的积蓄度日。
经济的萧条、信用的危机,终于导致1933年情人节晚上整个美国银行开始崩溃,各州的信托公司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银行成批地倒闭,全国银行库存黄金不到60亿元,却要应付410亿元的存款,银行门前人山人海,挤兑风潮遍及全国,就在罗斯福宣布就职的那一天,全国金融的心脏停止跳动,证券交易所正式关闭。
罗斯福临危受命,宣誓就职,发表了经过长时间思考的、充满自信与激情的、简洁缜密的就职演说。就职演说取得了巨大成功,仅周末就有50万封信飞向白宫。
人们热烈期待着新总统的“新政”。
罗斯福上任的第二天,发布了两条总统通令———要求国会于3月9日举行特别会议和宣布所有银行休假4天。国会特别会议赋予政府控制金融的权力和根据银行资产发行货币的权力,同时赋予政府对囤积和输出黄金的行为实施严惩的权力。银行休假则有助于打破充斥于金融界的恐慌和紧张状态,使政府扼制了挤兑风潮和有时间赶印货币。
为了争取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罗斯福于当年3月8日举行了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就金融业中的诸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此举有助于在政府和新闻界之间架构一座沟通的桥梁,也达到了政府通过传媒稳定民心的功效。
白宫记者招待会从此成为惯例,每周两次,每次约120名记者参加。在罗斯福执政的12年里,共举行过998次记者招待会。
为了进一步得到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3月12日,即银行即将重新开业的前夜,罗斯福对全国6000万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以亲切诚挚的声调、质朴实用的语句,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简短的谈话,化解了长期郁结在人们心中的疑团和不满。第二天,部分银行开业了,人们携带着装有黄金和货币的大箱小包,在银行门前排起长龙,把就在不久前也是这样排着长队挤兑的通货存入银行。只过了3天,美国有574家银行开业,几天里,银行回收了3亿元的黄金和黄金兑换券,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银行(占全国总数的3/4)复了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锣声。

第二次“炉边谈话”

复兴工业:第二次“炉边谈话”。在经济危机中,企业的恶性竞争、极度贫困的劳工及劳资关系异常紧张,使美国犹如处在一个火山口上,随时都有被摧毁的可能。新政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工业的复兴是没有希望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制定相关的法规外,还必须取得企业和劳工的理解和支持。罗斯福为推行复兴计划,于5月7日发布了第二次“炉边谈话”,要求“企业界和政府合作,共同拟订计划”,并强硬地指出,政府在各个工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协助下,“有权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强制执行所订立的协议”。罗斯福的目的是要消除你死我活的企业竞争和对女工、童工的残酷待遇。随之,《全国工业复兴法》 出炉,它是对大萧条中美国工业中明显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与此法规相配套的,有许多详细的行业法规,比如总统的再就业法规,该法规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最低工资为每小时40美分,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愿意接受这项规定的,雇主将得到一个“蓝鹰” 标志。许多小企业都自愿或被迫地接受了该法规,但是,绝大多数大企业在开始阶段都拒不加入“蓝鹰”行动。

第三次“炉边谈话”

为了彻底解决童工和劳动时间问题,罗斯福发布了第三次“炉边谈话”。他说:“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他的意思很清楚,要么合作,要么挨揍。广大的中小企业和劳动群众对此热烈响应,全国范围内支持复兴运动的游行接连不断。
工业复兴取得了一些成就,到1935年初“它使大约200万失业者有了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它建成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的全国性样板;它部分地肯定了工人运动的斗争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厂”。人们热情洋溢,连前总统胡佛都表示赞成。  
实行新政的前半年里,罗斯福把美国的萧条局面扭转了。头4个月,工业生产指数由59上升到100。影响最大的《纽约时报》声称“罗斯福已经挽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绝大危局”,“从来没有哪一个总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叫人觉得这样满怀希望”。

第四次“炉边谈话” 

1933年10月22日晚,罗斯福向全国做了第四次“炉边谈话”,他回顾了3月份以来“足以自豪的事实和行动”,并高度概括了“第一次新政”所致力于实现的目标。

历史影响 

罗斯福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会利用新闻媒介的政治家之一,进行初次炉边谈话的背景,正值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期,罗斯福也利用刚刚兴起的广播媒介,用“谈话”而非“讲话”的形式将自己自信宏亮的声音传遍全国,带进千家万户,一下子就将总统与民众的感情拉近了,从而在心理上造成了一种休戚与共的神圣感。每当听到炉边谈话,人们就仿佛看见脸上挂满笑容的罗斯福,所以有人说,“华盛顿与他们的距离,不比起居室里的收音机远”。甚至有民众将他的照片剪下来,贴在收音机上。炉边谈话取得的巨大影响,成为了广播史上的一个传奇。此后罗斯福将这种形式延续下来,一直到他去世。   
罗斯福对于广播的偏好使得很多报刊记者感到不平,正如后来肯尼迪对电视的热衷,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也因此成为政府公关的范例之一。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到达率 下一篇好莱坞电影特效制作教程第一季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吕妍27
吕妍27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