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新闻采编    2012年度最佳传播案例   

纽约时报实习生制度

标签: 纽约 媒体

顶[0]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目录

纽约时报实习生制度编辑本段回目录

 

目录:

 

正文:

一、实习难凸现制度建设缺失
媒体报道:“实习时间难保、实习单位难寻、实习效果难体现,已经成为摆在众多高校毕业生面前的三座大山。”①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同样面临实习难。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统计,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660多个,全国高校新闻专业在校生有12~13万人②。不少人认为,高校扩招带来“僧多粥少”的局面③,实习岗位自然也就成了稀缺资源。然而,高校扩招的同时,中国媒体的数量也在高速增长。目前我国有各类期刊9000多种、报纸2119种、广播电台273座、电视台302座、教育台50个④。如果加上接近70万个网站⑤,应该说,我们具备满足国内新闻专业学生实习需求的硬件基础。有评论尖锐地指出,“‘实习难’的背后显示的是各有关方面的冷漠。这种冷漠症,不仅表现在超过70%不愿接收实习生的企业身上,还表现在只管收钱,却不替学生‘消灾’(联系实习单位)的部分大学身上,更表现在缺乏基本的大学生实习保障制度的社会身上。”⑥
事实上,建设完善的媒体实习生制度是媒体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一个必要的环节,是媒体对未来预期进行的现实投资,是媒体创造和积累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这个环节,媒体可以建立起详实准确的人才储备数据库,为媒体自身建设的未来需要打下坚实基础,这是任何一个有长远战略发展目标的媒体不能忽视的环节。

目前,国内几乎没有主动接受实习生的媒体,而将实习生的接受作为一种制度进行建设的更是凤毛麟角。一般来说,大多数实习生都需要熟人或朋友介绍才能得到在某媒体实习的机会,而不少媒体接受实习生后不仅不付给实习生劳动报酬,比如稿费,甚至还向实习生收取“实习费”。相比之下,国外不少知名媒体在这方面却为我们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框架和经验可供参考。

二、纽约时报的实习生制度
以美国主流报纸《纽约时报》(以下简称《时报》)为例。纽约时报公司的新闻部门、广播电台、网络部门以及营销部门都有各自的实习项目,每年都向社会公开提供实习机会。相关的信息通过《时报》分布在全美的办事机构发布,申请者可就近查询。《时报》的很多实习项目和奖学金等还特别向少数族裔倾斜。《时报》的理念是:尊重实习申请者的激情和他们的新观念。⑦
除了常规性的实习机会,自1984年起,《时报》还推出了“暑期实习项目”,每年都向有志于新闻业的优秀大学生提供为期10周的实习机会。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一项目主要面向少数族裔大学生。《时报》认为,少数族裔在历史上一直被排除在美国报业之外,很难得到就业机会。随着少数族裔就业机会的增多和就业环境的改善,《时报》的这一暑期实习项目现在开始面向所有申请者,《时报》管理层一直把该项目作为《时报》向社会承诺雇佣高素质员工并保证员工多样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时报》认为,像纽约这样的城市,每年的移民家庭比例在不断增长,而像《时报》这样的一份报纸,不能仅仅传递华盛顿外交政策制定者们的声音,还应该听取并理解其他社区的声音和观点,要做到这点,员工组成的多元化非常重要。
《时报》的暑期实习项目以奖学金的形式提供给最终遴选出来的申请者。目前,这一项目提供三个领域的实习机会:第一个叫詹姆斯·雷斯东采访报道奖学金(JAMES RESTONREPO RTING FELLOW SHIPS),雷斯东是原《时报》执行编辑,1995年去世;第二个叫托马斯·摩根实习计划(THOMA SMORGAN INTERNSHIPSIN GRAPHICS,DESIGN AND PHOTOGRAPHY),主要涉及图表绘制、版面设计和摄影领域,摩根是《时报》中历任记者、编辑和经理职务的员工楷模;第三个叫道·琼斯报纸基金编辑实习计划(DOW JONE SNEWS PA-PER FUND EDITING INTERNSHIP),由道·琼斯报纸基金选拔实习生到《时报》从事编辑工作。
从具体操作来看,詹姆斯·雷斯东采访报道奖学金每年有4个名额,主要针对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申请者必须有在报纸实习过的经历,并且需要向《时报》提供自己的简历和8~10篇发表在日报上的作品。挑选出来的实习生能够得到《时报》一位资深编辑或记者的指导,还可以参加报社内部组织的各种研讨班。实习生的稿件发表出来后可以署名,实习临近尾声时,实习生有4天时间在《时报》安排下参观华府。实习结束后,优秀者可以获得6个月的延长实习期,并且有加入《时报》或获得在《时报》下辖的地区报工作的机会。
托马斯·摩根实习计划每年有3个名额,图表制作、版面设计和摄影等3个领域各占一个。申请者可以是低年级也可以是高年级大学生,但必须有在报纸实习过的经历。申请者需要提交自己的简历和相对应的申请领域的作品,每年的3个名额中,有一个名额会向摩根的母校———密苏里大学的学生倾斜,每个挑选出来的实习生都能得到专人指导。《时报》在这一过程中希望能为自己发现有潜质的版面设计者和图表绘制人,实习结束后,根据各自的表现,有一名实习生将得到一笔1500美元的奖金。
道·琼斯报纸基金编辑实习计划每年有一个名额,由该基金自行组织在全美遴选,面向大学低年级、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选拔依据申请者的经历而定———比如校园刊物的工作经历、其他媒体的实习经历以及自由撰稿经历等等,同时还考虑申请者的学术研究能力。所有的申请者必须提供一篇论文并参加一次编辑考试,通过者方能纳入考虑范围。获选者实习前要先参加道·琼斯报纸基金资助的一个为期两周的研讨会,学习诽谤法、新闻职业道德、版面设计、标题制作、报道编辑、语法、标点符号、风格等等编辑需要掌握的内容。顺利完成10周编辑工作的实习生最后还可以获得基金提供的1000美元的奖学金。(8)
很明显,《时报》的实习生制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同,从而使社会各阶层能接受报社的理念和价值观,为报社的未来赢得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诸如暑期实习项目这样的精英实习培训,选拔、发现和培养《时报》的明日之星,为报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
三、关于建设媒体实习生制度的建议
新中国媒体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实习生到媒体实习,不仅在技能上得到实践锻炼,更重要的,是把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从业理念、精神和价值观传承下来。
笔者认为,要在国内媒体中建立起系统的实习生制度,首先必须改变认为这一制度可有可无或与己无关的冷漠态度。实习生制度其实可以把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经过这一制度锻炼的学生,能够明了一项特定工作必须的实际技能(如采访写作、编辑或者版面设计等),更清楚该项工作相关的职业环境和团队需求。这些经过即便是短期实习培训的学生毕业后可以迅速从学习环境转入工作环境,缩短工作磨合期。如果全社会能够建立起一套相互协作的实习生制度网络,无疑,它将不仅使媒体受益,而且,它还会大大降低社会在劳动力再培训上花费的总成本,使全社会受益。国内部分有眼光的媒体,已经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准备。比如《财经》杂志开始设立暑假实习项目,在其网站上发出邀请,要求应聘者填写申请表、学习计划、导师推荐信等内容,参加统一遴选,在实习过程中,也有非常具体的安排。

在该制度建设过程中,笔者认为必须要认真考虑下面四个方面:
1.积极调整媒体内部组织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部门。我国媒体内部人事制度管理滞后的问题依然严峻,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借助媒体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建立起积极高效的现代人力资源部门,对媒体竞争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也可以和有发现未来媒体之星功效的实习生制度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2.保证制度建设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以及选拔的公正公平。这一制度面向的是所有有志于从事新闻业的高校学生,而媒体大众化的特性也要求它们有义务向全社会公开相关讯息,而不能有亲疏远近、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学生等差别对待。这本身也事关媒体社会公信力的问题。
3.实现实习生制度的网络化和层次化。这要求媒体之间,不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电子媒体,地方媒体还是区域性媒体或全国性媒体,要加强内部的协调和沟通,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自身特点和需要,也要考虑一个区域和全国的总体情况,要避免各自为战造成资源浪费。
4.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比如记者协会这样的行业组织可以考虑组建一个相应的机构,负责分析相关资料,处理投诉,向高校和媒体提供该制度建设的改进意见等等。

注释:
①《现在大学生实习咋就那么难》,《中国青年报》2006年5月31日

②潘志贤、朱世欣、袁瑞清:《新闻教育本科膨胀研究生“扎堆”》

③罗雪挥、孙冉、段京蕾:《就业重压下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http://biz.163.com/05/0728/15/1POOII7300020UPH.html

④崔保国、卢金珠等:《改制与转折:2004-200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总报告》

⑤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
⑥老方:《“实习难”背后的社会冷漠症》
⑦《纽约时报》官方网站https://www.nytsyn.com/

⑧陈立敏:《媒体建立实习生制度的意义与构想》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下一篇新闻地方站专题编辑手册和案例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韩旭妍46
韩旭妍46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