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新媒介    制度   

美国爱国者法案与网络监控

标签: 新媒介制度 爱国者法案 网络监控

顶[0]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目录

1. 概述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 )是2001年10月26日由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签署颁布的国会法案(Act of Congress)。正式的名称为“Uniting and Strengthening America by Providing Appropriate Tools Required to Intercept and Obstruct Terrorism Act of 2001”,中文意义为“使用适当之手段来阻止或避免恐怖主义以团结并强化美国的法律”,取英文原名的首字缩写成为“USA PATRIOT Act”,而“patriot”也是英语中“爱国者”之意。

这个法案以防止恐怖主义的目的扩张了美国警察机关的权限。根据法案的内容,警察机关有权搜索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医疗、财务和其他种类的记录;减少对于美国本土外国情报单位的限制;扩张美国财政部长的权限以控制、管理金融方面的流通活动,特别是针对与外国人士或政治体有关的金融活动;并加强警察和移民管理单位对于居留、驱逐被怀疑与恐怖主义有关的外籍人士的权力。这个法案也延伸了恐怖主义的定义,包括国内恐怖主义,扩大了警察机关可管理的活动范围。

网络监控,是针对局域网内的计算机进行监视和控制,针对内部的电脑上互联网活动(上网监控)以及非上网相关的内部行为与资产等过程管理(内网监控)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网络和互联网不仅成为企业内部的沟通桥梁,也是企业和外部进行各类业务往来的重要管道。网络监控产品主要分为监控软件与监控硬件两种。


布什签署爱国者法案布什签署爱国者法案



2. 历史发展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1年,“9·11”恐怖袭击让整个美国为之战栗。对美国政府来说,最大的震动在于:策划袭击的恐怖份子是以合法的身份来到美国、学开飞机、用普通电话和普通网络电子邮件联络,最终成功地组织和实施了这次恐怖袭击的。

美国痛定思痛,决心要加强本土安全、防患于未然。于是,紧随“9·11”之后,美国国会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来支持反恐行动。例如2001年的《美国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这个法案以防止恐怖主义的目的,扩张了美国警察机关的权限。根据法案的内容,警察机关有权搜索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医疗、财务和其他种类的记录等)。 法案极具争议性,它极大地增强联邦政府搜集和分析美国民众私人信息的权力。

2001年的《爱国者法案》2001年的《爱国者法案》



3. 影响与评价 编辑本段回目录

3.1 争议

对《美国爱国者法案》,支持者们认为,为了揭露与遏制恐怖主义的阴谋,监视的权力还需要放得更宽。但与此同时,批评者们则认为,过于宽泛的权力会侵犯民众的个人隐私。

支持

在民权主义者看来,《美国爱国者法案》是对民主自由的直接伤害。媒体广泛披露了一些案件,在这些案件中,斗志昂扬的警察对一些个人和组织造成了伤害。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冲突相当程度上使人们担心恐怖分子还会再度袭击美国本土。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担心助长了政府对国土安全问题的本能反应。
专家称,白宫很有可能以《美国爱国者法案》第215节为藉口,来秘密监视公民的私人信息。该法条规定,美国政府可以查看任意实体文件,只要为抵御国际恐怖主义和间谍活动所用。

反对

《美国爱国者法案》的铁杆支持者则认为,应当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护美国公民不受他们所说的穆斯林激进分子的威胁。如果这意味着放弃民自由 ,允许普遍的秘密调查,也应当接受下来。多数美国人处于争论双方的中间地带,他们认为在动荡的世界加强国土安全确有必要,但所采取的措施必须适当,要以美国的立国之本为基础。

stop spyingstop spying

3.3 打开滥用权力的大门

感情投票的产物

投票前,我们没有来得及拿到这部法案,我们压根就没有看过──立法者所抱怨的《爱国者法案》,恐怕是冷战后美国立法史上通过得最为神奇、引来最大关注、引发最大争议的法案。

一切都是因为"9·11"。

恐怖分子劫持满载乘客的飞机,彻底粉碎了美国人的安全感。旨在为打击恐怖主义提供法律依据的《爱国者法案》迅速出台。美国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大声说:更多的恐怖主义袭击还会到来,谁反对《爱国者法案》,谁就是为敌人提供帮助和安慰。

《爱国者法案》长达342页,赋予执法和情报机构广泛权力,以防止、调查和打击恐怖主义。没有经过听证会,没有任何会议讨论和斟酌,就交予表决。法案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众议院357票赞成66票反对,参议院仅1票反对。

"9·11"发生45天之后,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美国爱国者法案》,有效期到2005年12月31日止。

当时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投了唯一一张反对票的参议员警告说:"保持我们的自由是我们现在参与新的反恐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牺牲美国人民的自由,我们即使没有动一刀一枪,也输掉了这场战争。"但这种反对的声音湮没在对恐怖主义同仇敌忾的声讨中。

滥用权力的推手

"《爱国者法案》开启了严重滥用权力的大门,"美国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在其专著《美国的霸权泡沫》中断言。

法案赋予政府执行部门前所未有的权力,不再受许多司法程序的约束。它在限制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同时,提高了政府掌握民众私人敏感信息的程度。法律触角无所不在,甚至可以伸向包括外国领导人腐败在内的许多与反恐无关的事情。《纽约时报》2003年曾指出:"这样使用法律,证明了布什政府在反恐的伪装下,追求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法律强制计划。"

根据美国司法部的统计,至少有超过7000名美国公民向他们投诉,声称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该法案的侵害。

2005年8月初,美国一家图书馆和公民自由联盟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包括美国司法部长和联邦调查局长在内的政府官员,认为联邦调查局要求提供图书馆的个人借阅信息违宪。目前,美国已有近百个司法管辖区颁布决议和法令,谴责该法案对民权构成侵害。

激烈争辩的焦点

《爱国者法案》中的一些关键性条款在强化反恐的同时,严重侵害了美国民众的言论自由权和隐私权,引发了普遍的不满和担忧,朝野两党、民权组织和公众争论不休。

争议最大的是对当事人搜查居所、查封资产、获取相关记录及进行窃听的条款:执法部门可以在未获法庭授权令的情况下搜查当事人的办公室和居所,查封可能成为证据的资产;在当事人并无嫌疑的情况下,可以获取其在图书馆、书店阅读和购买书籍的详细信息。类似调查还可以扩展到公民的教育、医疗、投资、信用、通讯等。

目前,不断反思反恐的美国公众渐趋理性,并没有强烈要求废止该法案,而是呼吁对可能侵害言论自由和隐私的条款进行修正,限制执法和情报机构的权力。

"窃听门"加剧了争论。布什坚持认为窃听是反恐的重要工具,反对者却说:"那些以牺牲重要自由权利为代价追求短暂安全的人,既不值得拥有自由,也不值得享受安全。"

布什一直呼吁法案中的条款应永久化。虽然他在去年年底取得了部分的成功,但是"窃听门"丑闻使《爱国者法案》命运更加多舛。

1月中下旬,美国国会参议院、众议院分别复会后,就关键条款有效期问题展开新一轮的斗争。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工具的《爱国者法案》势必影响到美国两党2006年的中期选举。

可以预料,《爱国者法案》可能在修正后予以延期或永久生效。难以预料的是:美国政府在反恐名义下的一系列行为,会在多大程度上加剧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冲突、加深不同族裔之间的裂痕、加速社会和政治的分裂,是否在将来引发社会震荡。

3.2 微软谷歌受约束

2011年8月15日消息,Google表示,公司已经通过安全港架构(Safe Harbor framework),把位于欧洲资料中心的资料提交给了美国情报部门。Google也是继微软之后,第二家坦诚受《美国爱国者法案》影响公司。2011年6月,微软在伦敦举行的Office 365发布会时表示,根据爱国者法案要求,在欧洲与其他地区储存、处理或拥有的任何资料,包括电子邮件、web应用程序与档案储存等,都必须接受美国政府的检查。

根据《美国爱国者法案》规定,如果本地的子公司与美国总部有关联,并且子公司的信息被认为与国家安全有关,这些信息将不得向公众透露,必须接受相关机构检查。

3.3 改革

2013年8月9日奥巴马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审核美国的情报收集和监控的技术手段的三项措施,包括对《爱国者法案》中授予政府收集各种信息权力的第215条进行适当改革,提升公众对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信心,增加监控项目的透明度等。  

《爱国者法案》等种种规条《爱国者法案》等种种规条


4.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下一篇Snapchat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朱诗慧1130230227
朱诗慧1130230227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