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新媒介   

量化自我

标签: 量化自我 新媒介 大数据

顶[0]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目录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量化自我,由英文“Quantified Self”直译而来,是“运用技术手段,对个人生活中有关生理吸收(Inputs)、当前状态(Status)和身心表现(Performance)等方面的数据进行获取”,也可称作“Self-tracking”(自我跟踪), "Auto-analytics"(自我分析)等。

    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这个名词,最早是在2007年,由《Wired》杂志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和技术专栏作家沃尔夫(Gary Wolf)提出,并由此发起一场探索自我身体(Hack the self)的社会运动,他们把对自我跟踪感兴趣的使用者和工具制造者(Self-tracker)组织起来,召开量化自我大会,在全球各国建立量化自我的兴趣组织。

    试图对人自身进行量化监测的想法由来已久。早期的概念是人本主义计算(Humanistic Computing),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就已经有通过穿戴式传感器(Wearable sensors)以人的行为、生理信息为对象的研究。早期的研究使用诸如穿戴式摄像机等比较简陋的技术手段,记录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来了解人类智能、行为等。今天的量化自我,无论是可量化的内容范围、还是技术手段都已有了惊人的进步。

 

狭义的量化自我编辑本段回目录

与人体日常生理活动、状态直接相关的量化和监测过程,即通过使用计算机、便携式传感和智能手机应用等技术手段,来追踪和记录运动、睡眠、饮食、心情等个体行为的情况,通过各种数据指标来研究、分析自身,例如“体重”、“计步”、“睡眠时间”、“消耗食物卡路里”、“空气质量”、“压力指数”、“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等。狭义的量化自我主要围绕着运动健身、日常生理和疾病治疗这三类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目的在于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也可称作“健康量化”(Health tracking)。

日常记录(Everyday Tracking)


    
通过APP、网站的提醒服务,从用户的日常实际生活行为(Activities)到互联网行为(Internet behaviors),收集、归类形成个人档案,并通过图表等视觉化方式加以呈现。


运动追踪(Activity Tracking)
主要是通过穿戴式智能传感器,围绕人的物理活动,追踪运动、饮食和睡眠相关数据,并通过配套的APP实现数据记录、分析、可视化、设置目标、提醒等功能,通常软件还加入了协作、社交分享的功能。

睡眠管理(Sleep Management)
通过穿戴着设备,监测、分析睡眠,提供个性化的睡眠改善方案。


情绪监测(Mood Tracking)
通过网站、APP等服务,用户自主记录情绪,监测情绪长期变化。

机能监测(Body Tracking)
对身体各项关键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和记录,主要包括心脏系统、血液系统、体重三类数据。

广义的量化自我编辑本段回目录

    广义而言,量化自我绝不仅限与身体和健康领域,还包括个体的日常生活习惯、行为、认知等。如果说狭义的量化自我是“健康量化”,探索自我身体(Hack the self),那么,广义量化自我,就是探索个体生活(Hack my life)。

    “记录夫妻关系、学习、孩子的教育情况、身体以及房子”,我们每天通过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信用卡等不断产生文字、照片、声音、视频、地理位置和消费记录,都是在构成这个大数据世界,个体把对自我的了解变成个人数据库,无数个体的个人数据库共同编织成为“自我大数据”(DIY Big Data)(Alissa Quart,2013)。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卫报》众包新闻项目“调查你的议员的开支” 下一篇TED 现实和虚拟世界中的游戏机制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王莉0193
王莉0193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