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播学理论   

无国界电视指导原则

标签: 无国界电视指导原则 欧洲 文化保护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一、无国界指导原则现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欧洲委员会消息,欧洲委员会近日批准了关于该委员会制定的,旨在播出欧洲自产电视节目与独立制片公司制作的电视节目的“无国界电视”指导原则有关条款实施情况的第四份报告。这份关于 1997年与 1998年情况的报告显示,由于多数成员国采取了比该指导原则更加严格的法律措施,使指导原则确定的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据统计,欧洲各主要电视频道播出欧洲自产电视节目的平均比重,除葡萄牙是 43%以外,都在 53.3%至81.7%。主要的德国、法国与意大利电视频道,已经达到近 70%。与前一时期相比,1997/1998年欧洲节目的播出数量有了显著增长。 此外,绝大多数电视频道都能按照指导原则的规定播出独立制作的电视节目。至1998年底,播出独立制作节目的主要频道已由1996年的220个上升到360个。 根据欧洲委员会1997年修订的指导原则第四条和第五条,只要有可能,电视机构必须用多数时间播出欧洲节目,并将不少于 10%的时间,咸不低于 10%的节目预算,用于电视机构之外独立制片人制作的欧洲节目。 欧洲委员会还对导致一些频道未能达到指导原则要求的原困进行了分析。


二、欧洲文化保护意识及策略编辑本段回目录

1989年,欧洲议会通过“无国界电视”指令,确保播放欧洲影视作品的时间额度。1992年,欧盟认同法国的“文化例外”概念,并确定了界定“文化例外”的六条标准。1993年,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提出“文化例外”主张,认为文化产品有特殊性,不能与其他商品一样流通。究竟是兄弟还是对手,就在这样的回合中,在文化产业的竞争中成为某种不言而喻的东西。

(一)电影业

1.国际电影市场概况

在人类诸多的文化艺术形式中,电视和电影的影响力最大。电视作为最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是诸多艺术表达形式的载体,而电影是美术、戏剧、音乐、摄影等多种文化艺术的汇流。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优势互补的。二者的合作以及政策上的扶持,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其他文化形式的熔炉和舞台。并且,以此二者的合作为契机,可以形成多种文化形式的大市场,这是很多国家从政府到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换句话说,电视和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入口,由此也说明了电视和电影的文化敏感性。

这种敏感性首先体现在国际贸易法规的制定中。事实上,自从1947年关贸总协定谈判以来,电影业的问题就成为诸多纷争里的一个焦点。美国希望电影业被囊括进谈判条约里以便于电影能和其他商品一样参与流通。欧洲国家则坚持认为电影业应该被排除在条约之外,因为没有配额制度和关税规定的保护,他们的电影业将抵挡不住主要来自美国的冲击。当时谈判协商的结果是做出规定,允许个别国家保留配额制度。

在1993年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谈判中,美国又一次提出关贸总协定中应该包括电影和电视节目。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则以“文化例外”为旗号,经过激烈争论,终于在关贸总协定里成功地将这两个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排除在适用于一般商品的规定之外。

对于欧洲来说,在关贸总协定里就电影和电视节目所做出的抵制,超出了一般经济上的意义。因为在欧洲和其他一些地方电影被视为民族文化资产的一部分。商业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电影和电视节目、唱片和书籍等,在加拿大被称为“文化产业”,在英国被称为“艺术行业”,而在美国它们则成了“娱乐业”。现在,许多国家对文化业实行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上的保护和管理,对什么是文化和什么是娱乐还没有做出区分,而将二者一律视为文化范围提供保护。

然而,在1993年乌拉圭谈判僵局中,美国的贸易代表、1988—1993年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的主管Peter Morici则将电影业基本等同于一般商业。“当我们谈论电影的时候,我认为它主要是一个商业问题,而非一个文化问题。”“从全球范围来说生产什么主要由好莱坞自己决定。我们拥有一个竞争力很强的行业,这个判断当然是根据我们销往世界各地的电影的数量做出的。”

正是因为电视和电影在文化产业中的独特地位,在国际贸易法规的许可范围内,围绕着二者所进行的国际文化贸易战已经在全球展开。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博弈,就客观实力而言,其他国家根本无法与美国电影相提并论。一方面,美国电影牢牢控制着美国本土的市场主导权(其国产片票房占全年票房总收入的96%),另一方面它还跨国界控制着其他国家半数以上的电影市场份额。法国著名影评人克洛德·卡利说 :“一些国家,再也不能讲述自己的故事了,他们的市场九成被并不反映他们生活的美国形象所占领。”在这样的贸易战中,欧洲国家始终没有放弃。

2.欧洲电影业的保护

在美国制作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大举进攻前,欧洲许多国家勉力维持着各自的文化特性。对于具有相似政治文化背景和共同历史文化传统的欧洲而言,政策壁垒是它们最有效的手段。制定文化保护法是保持民族创造力不竭的方法之一。如此一来,美国的许多贸易合作伙伴在从鞋子到计算机的各种商品都大开通商之门,但在外国视听产品的交易中坚持实行严格的配额制度和关税。文化保护法允许许多国家鼓励本国的电影创作,否则在好莱坞攫取全球市场的努力面前那些国家的这一行业将难以为继。然而即便有了这样的法律保障,大部分国家自己的电影业利润只相当于美国娱乐业的一小部分。而且,美国发行商将这样的法律称为贸易壁垒加以抵制。

2003年8月31日,欧盟各主要国家的文化部长们出席了在威尼斯电影节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这个发布会的主题是如何促进欧盟各国间电影的相互交流,推动欧盟各国电影业的共同发展。这份最终报告的题目是:欧洲电影作品在欧盟内部的运作机制和新技术。报告一开始就欧洲电影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给予了说明,尽管欧洲拥有非常优秀的电影传统,而且各国每年电影的产量也很高,但是电影的收益却不容乐观。很多国家的电影只能在本国流通,并且面临来自美国商业大片的强大冲击。报告认为,欧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欧洲的电影只有全面进入欧洲市场,才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的,欧盟各国之间就必须加强合作。就像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意大利文化部长的发言所指出的,欧盟各国部长们实际上探讨了振兴欧盟电影业的第三条道路,就是在既不实行电影保护政策,又不改变欧洲电影固有的艺术风格的同时,通过加强欧盟内部各国之间的发行体制,实现欧洲电影的复兴和繁荣。③

为了减弱美国文化的影响力,欧洲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一些欧盟成员国通过设立某种标准,规定电影院放映非欧洲本土影片的最高比例,在法国这个标准被定在40%。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引进较小比例的美国影片以缓和国内电影业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方式上,法国政府的立场比较强硬。每一张由法国影院售出的电影票,票价的一小部分都会用于资助法国的电影制作。因此如果美国电影票价销售占到法国总票房的60%,将会有一大笔钱被法国电影行业利用。第三种方式是欧洲国家进一步互相开放市场,而且还接纳了一定数量的非欧美国家电影。以法国电影为例,其本国电影所占份额已经达到38%,如果再加上其他欧洲国家电影所占据的6%,其他非欧美国家所占据的2%,这个松散的“非美电影集合体”基本占据了接近半数的法国电影市场。换句话说,在法国电影市场上,非美国家电影所占份额几乎可以和强大的美国电影平分秋色了。正如有的理论家所说的,“人们试图以好莱坞的全球战略来抗衡好莱坞”。强调艺术的欧洲电影产业与崇尚商业的美国电影产业在相互博奕之间逐步达成一种动态平衡。④

此外,为了支持欧洲视听文化的发展,欧盟建立了“媒介计划”(the Media Program)。欧洲委员会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构筑一个欧洲的纪录片、动画片和多媒体制作的工业机制,从而与非欧洲的视听产品相抗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欧盟在2001-2005年里为之设立了40万欧元的预算拨款。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欧盟还试图尽量充分利用欧洲的电视频道资源以获得视听业最大程度的发展。开发和巩固市场花费甚巨,但欧盟认为这将提高该行业的经济收益。如果欧洲的诸多电视频道能够把它们的一部分资源用于欧洲电影的宣传上,将会大大提高后者的普及度;而且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尽管跟美国的奥斯卡相比差距还很大,但它对欧洲电影业的发展也是个极大的促进。

(二)电视节目

在卫星电视兴起之后,如何有效抵御长期以来几乎是无孔不入的美国文化,保持欧洲文化的独立性和同一性,成为欧盟各国的共同课题。然而,由于单个成员国市场过分狭小,无法提供新技术与频道激增所需求的竞争性的设备与节目,因而,有必要促进这个(或共同)市场的增长,在欧洲内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同时,还要保证这种增长不会破坏它的文化特征。为此,欧洲共同体身处困境:要么推动欧洲内部的贸易,使欧洲的制造商们有能力参与这场技术革新并从中获利;要么放弃这种联合行动,把机遇拱手让给美国与日本等强大的竞争者。而后者,已经具备了满足国家与国际市场需求的雄厚实力。美国的电视连续剧与日本的动画片价格如此低廉,是因为它们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运行。欧洲视听节目的生产商们发现,在狭小的国家市场内,生产销售的分散与诸多限制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和美国、日本这样的对手在费用上进行公平的竞争。⑤此外,媒介巨头鲁珀特·默多克开始在欧洲进行商业扩张,使欧洲传统的公共广播不再高枕无忧。因此,出于对媒介商业化的高度警觉,以及担心代表美国好莱坞文化风格的所谓低级、粗俗节目会在欧洲占统治地位,作为欧洲的重要机构,欧盟的宗旨就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 ;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欧盟的个性。欧盟制定了统一标准的广播电视法规,希望借此抵御外来节目,发展壮大欧洲的广播电视业。欧洲议会通过决议,呼吁欧洲共同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以及颇具侵略性的美国节目,使欧洲的天空真正成为欧洲人的天空。旨在培育“共同体水准”的广播电视法规的制定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989年,欧盟通过了《无国界电视指导原则》,规定了电视节目必须遵守的最低标准以及节目播出配额等问题,在立法方面为欧盟各国广播电视法规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WTO成员国普遍实行民族视听文化保护政策与规章。至今,欧盟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对视听服务贸易的开放仍然没有做出承诺。在WTO体系内,视听服务贸易自由化事实上成为有待继续谈判的事项。WTO成员国所采取的文化及视听政策与规章多种多样,首先是政府补贴与资助、贴息贷款、减免税收、基金、人才培训、推进传媒所有制多样化、鼓励私人投资等,欧盟就是综合运用这些政策的典型 ;其二,欧洲普遍实行收视费征收法,例如,1994年挪威国家电视台(NKK)收到20亿克郎收视费,占其总收入的80%;其三是影视节目传送配额制度,即本国影视产品与播映市场的一定比例,欧盟约50%以上,法国规定免费、付费电视台必须将营业额的20%-18%投资法语影视节目制作,电视台所播放的节目40%必须是国产节目,力图保持独立的民族意识形态。与此相同,本国影视产品在罗马尼亚约占30%,加拿大60%(无线)和20%(有线),马来西亚约80%,韩国86%(公共电视) ;其四是外国投资限额规定,在加拿大外国投资在广播公司中的比例最多为33.3%,每一外国投资人所占股权不可超过20%,巴西不允许外国参与本国的无线广播电视,而在有线电视领域外国持股不得超过49%,韩国仅允许外资在卫星广播电视中参股30%。

现在在欧盟内部,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如何达到两个平衡——一个是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另一个是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不管是欧盟内部还是诸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的国际机构都应该致力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比如建立一种国际性机制作为解决办法,确保政府面对未来的适应性。

的确,全球化竞争给欧洲许多国家所有的广播公司带来了很大压力,它们的运转要靠很多资金才能维持。但是科技的发展将会帮助它们以较低的耗费制作出较好的节目,使少数民族的节目覆盖全世界所需的花费将不那么高昂。通过这种方式,媒介全球化或许才能不仅仅是米奇老鼠的全球化,而是许多种文化的全球化,从而为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受众所接受。

民族主义—多元主义:永远的困扰

视听媒介超越语言的界限并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现在日本出现的一大问题就是电视取代了报纸、书籍和杂志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会削弱人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欧洲,大部分人根本不去考虑电视会如何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仅仅有少数人为这种情况担忧不已。欧盟曾经在一份文件里声称,电视已经取代了星期日聚会、家庭生活、学校等等一切,深刻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坚守欧洲文化的独特个性愈发重要和紧迫起来。

媒介多元主义(media plura-lism)意味着强调节目的差异性和意见市场的平衡,它的一贯宗旨就是在政治和文化论坛上能够听到尽可能多的声音。为了实现这个宗旨,欧盟于1989年通过了两项旨在增加欧洲电视节目产量的协议。一个是“电视无国界指令”(the Television Without Frontiers Directive);另一个就是“媒介指令”(the Media Directive)。这两个协议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有一半的时间来播放欧洲生产的节目。欧盟官方声称类似“电视无国界”指示之类的配额和贸易限制规定的实施,目的不是把美国文化产品排斥在欧洲大门之外,而是出于贸易自由化的考虑,并非限制贸易;是要促进所有在欧洲销售的广播公司均衡发展,这种对国家和地区特性的合理保护不能与文化保护主义混为一谈。但是这些措施能否行之有效以及在执行中会不会变形,仍然是积极的文化保护的倡导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民族主义通常追求一种“象征性”的目标,法国的目标就是坚守法国的文化政策。经过法国官方授意和欧洲措词的改换门楣,“文化多样性”的说法取代了以前的“文化例外”。但是这两个词其实都等同于文化保护主义。那种认为一种文化通过给自己设置路障以抵制外国影响从而能够保护其创意的看法已经过时了,因为结果受到保护的反而是与这种看法对立的事物。交流的隔绝最终导致思想贫乏,正是文化产品和人才的免税流通才使得每一个社会不断前进。不久前,法国新闻宣布所有的广播电台要在他们至少40%的节目播出时间里播送法国歌曲,但是现在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多是英文歌曲,甚至一些法国流行音乐为销售计都乐于取一个英文名字来制造一种异域感觉。当这个决定宣布时,在法国的电台业和法国歌迷中激起一阵混乱。法国正在进行不遗余力的努力以保他们的文化不受美国文化侵害。法国书店里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书上有诸如“恐美”、“美国梦魇”或“美国文化污染”之类的字眼出现。现在法国最畅销的是一本已经出版有一段时间的名为《美国意见的终结》的书,它的作者阿兰·布鲁姆(Allan Bloom)曾经是芝加哥大学的一名教授。

但是在欧洲内部关于文化特性问题也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同样紧迫的危机感。比如英国,相对来说这个问题关注得就不是很多,显示出一副镇静的姿态。这是因为它说的也是英语,与其他的欧洲国家相比对美国有着不同的看法。最重要的是,它始终强调从全球视野出发来看待这个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曾经是世界的统治者。因此,它在欧洲文化个性的维护这个问题上态度并不是那么焦急。另一个例子是德国,德国的情况与日本有些相像。德国由于对过去对其他国家造成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而被认为是最具欧洲思想的国家。德国民族主义曾经给世界带来相当大的危害,现在民族主义的势力在德国客观上不再那么强悍了。尽管一些新纳粹力量和激进分子在大众媒介里还时有报道,但是大部分德国人不主张提倡民族主义。

另外现在美国所处的这个时代已经改变了,现在已经不是“冷战”刚结束那个时期了。如今的美国从总体上来说依然是一枝独秀,美国人确实正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加速前进,任何发生在美国的事情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散播到全世界。然而,它所面临的问题也比以前多得多了。比如媒介市场已经不完全由美国统治,日本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正在占领着越来越多的动画片领域。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数字说明这个问题 :1988年,欧洲的广电节目总播出时间为125000小时,其中欧洲本土制作的节目时间不超过5000小时;1990年欧洲播出了11000小时的动画片,其中只有3.2%由欧洲公司制作,剩下的几乎都是日本或好莱坞的作品。前欧盟主席戴乐斯(Delors)有一次谈到这种现象,他说欧洲在媒介世界里正遭遇着危机,如果不抓紧时间采取一些措施,将会落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后面,从而不仅仅会失去欧洲市场,更重要的是将失去整个世界市场。

总之,在欧洲文化特性的维护这个问题上,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态度坚决、立场强硬,采取种种措施力图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同时这个问题也在面临着内部分化和越来越严重的外部侵袭(与美国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文化贸易逆差)的挑战。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世界女族物语 下一篇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姚慧
姚慧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