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新媒介   

互动仪式链

标签: 互动仪式链

顶[0]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1.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互动仪式链》是一本书,在本书中,柯林斯结合相关的社会学理论传统,系统阐述了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渊源、构成要素、运转机制及其应用。通过互动仪式链模型,作者把微观分析扩展到了宏观层次,从而对社会分层、社会运动与思潮、社会冲突、思想发展及知识分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作者强调的以微观为基础、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观点代表了学术界的一种新的综合性的理论倾向,为许多社会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因此,本书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理论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2.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对对
兰德尔·柯林斯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1941—),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他曾先后在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等校任教。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学理论、社会冲突、社会分层、文化、宗教和情感等。其他论著有《冲突社会学:关于一门解释性的科学》、《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一种全球知识分子变迁理论》等。







3.图书目录内容编辑本段回目录

译者前言

中译版序言

序言

鸣谢

第一部分 激进的微观社会学

第一章 互动仪式理论纲领

情境而不是个体作为出发点

相冲突的术语

仪式分析的传统

潜认知仪式主义

功能主义的仪式主义

戈夫曼的互动仪式

准则探寻纲领

文化转向

IR理论在涂尔干宗教社会学中的经典起源

互动仪式对一般社会学理论的意义

第二章 相互关注/情感连带模型

仪式的组成要素、过程和结果

正式仪式与自然仪式

失败的仪式、空洞的仪式、强迫的仪式

亲身在场是必要的吗?

自然仪式中集体连带的微观过程

交谈的会话交替充当有节奏的连带

关于有节奏合作和情感连带的实验性与微观观察证据

共同关注成为发展共享符号的关键

团结在符号中的持续与储备

9·11事件中团结符号的创造

分解符号的规则

第三章 情感能量与短暂情感

分裂的情感与长期的情感,或激烈的情感与情感能量

互动仪式作为情感的变压器

分层的互动仪式

权力仪式

地位仪式

对长期情感的影响:情感能量

情感竞争和冲突情境

短期的或激烈的情感

从短期情感到长期情感能量的转换

情感能量的分层

附:测量情感能量及其前提

第四章 互动市场与物质市场

第五章 内化的符号和思维的社会过程

第二部分 应用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4.互动仪式链理论内容编辑本段回目录

概述:
 互动仪式链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2003年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互动(即仪式)是社会动力的来源,每一个个体在社会中所呈现的形象是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逐渐形成的2.同时,在柯林斯看来,情感能量又是人类交流互动的核心要素,人们参与传播的动机实质上应归结于“情感能量的理性选择”。于是,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互动的仪式链模型即互动仪式的参与者在关注点与情感的相互连带中,能够产生一种共享的情感体验与身份认同进而形成新的社会定位与社会形象。
 根据柯林斯的观点,互动仪式是一组具有因果关联与反馈循环的过程3,其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素: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2.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 3.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4.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这些要素彼此形成反馈作用,并且当它们有效综合,积累到高程度的相互关注与情感共享时,互动参与者就会产生以下体验: 1.群体团结; 2.个体的情感能量,3.代表群体的符号或“神圣物”: 4.维护群体、尊重群体符号的道德感。如此可见,互动仪式的核心是一个时间推移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发展出共同的关注焦点,并彼此相应感受到对方身体的微观节奏与情感4.随之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互动仪式链模型。
  以情境为起点,在总结涂尔干和戈夫曼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之后,柯林斯对“互动仪式"这一概念进行了强调, 指出“互动仪式"是-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形成共同的关注焦点,并彼此感受到对方身体的微观节奏与情感。(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高度的相互关注, 即高度的互为主体性,跟高度的情感连带一一通过身体的协调致、 相互激起/唤起参加者的神经系统一- 结合在一起,从而导致形成了与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成员身份感。兰德尔柯林斯建构了具有因果关系和反馈循环的互动仪式模型(简称工R模型),详细阐述了仪式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仪式发生的过程及其产生的结果。
理论概述联系:


互动仪式理论概述图互动仪式理论概述图



      如图1所示,互动仪式由四要素组成:两个或以上的人身体共同在场、对局外人设定界限、参与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对象或活动上并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催生了群体兴奋,输出了四种主要的仪式结果:成员身份的感觉、兴高采烈的感受、对群体符号的尊崇,以及对破坏群体团结行为的愤怒。
 群体聚集、相互关注焦点和共享的情感状态三者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当人们彼此有了直接的身体在场,便形成了际遇;人们开始针对共同关注的焦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聆听他人的意见。在沟通交流中,对某一问题的共同看法催生了共同的情感体验,讨论的热情进一 步进发,热烈的氛围感染着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每个人都更积极地表达自我、更积极地回应他人,在获得他人更迅速、更频繁的回应之后,个人表达的热情进一步升华。可见,相互关注焦点、共享的情感状态之间存在反馈加强的作用,这一过程的循环最终会带来集体兴奋,使群体成员间产生高度的情感共鸣。柯林斯指出,互动仪式的关键在于“参与者情感与关注点的相互连带,它们产生了共享的情感/认知体验"。
对于互动仪式来说,只有当各构成婴素有效结合,并产生相应结果时,仪式才能成功。成功的互动仪式使参与者得到了很强的关注,创造了一种共同的象征现实,他们在那一时刻共同相信这一现实。若仪式的构成一端即时回应医乏、集体兴奋较低、共同连带很少甚至缺失,或仪式的输出一端缺少或没有群体团结感、没有固定或变化的个人认同感、缺乏对群体符号的尊重、没有升腾的情感“能量”,互动仪式便是失败的。避免仪式失败,最为主要的就是强化相互关注与情感连带,使参与者从互动过程中获得情感能量,产生高度的群体认同。
柯林斯指出互动仪式链理论是关于情境的理论,互动的情境可大可小,小到两人会话,大到社会运动,看电影这种仪式显然属于这一理论的关照范围。柯林斯指出,互动仪式是一个由各要素组成的具有因果关联与反馈循环的过程,其发生有四个起始条件: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2.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3.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4.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在这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三项  共同关注的焦点,与第四项一共 享的情感状态。当组成互动仪式链的各要素有效综合,并积累到高度相互关注与情感共享时,互动参与者就会产生以下体验:1.产生群体团结的身份认同感。2.个体的情感能量(EE),即一种采取行动时自信、兴高采烈、有力量、满腔热忱与主动进取的感觉。3.产生代表群体的符号或“神生物”。4.产生维护群体,尊重群体符号的道德感。
互动仪式链理论模型是一个具有因果关联与反馈循环的过程模型,该模型具有4个起始条件: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因此不管他们是否会特别有意识地关注对方,都能通过其身体在场而相互影响。(2)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因此参与者知道谁在参加,而谁被排除在外。(3)人们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相互传达该关注点,而彼此知道了关注的焦点。(4) 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这些要素彼此形成反馈作用。当组成要素有效地综合,并积累到高程度的相互关注与情感共享时,参与者会有以下4种互动体验的结果: (1)群体团结,一种与认知相关的成员身份感。(2) 个体的情感能量(Emotion Energy, 简称EE),即一种采取行动时自信、兴高采烈、有力量、满腔热忱与主动进取的感觉。(3) 代表群体的符号,使成员感到自己与集体相关。这也是涂尔干说的“神圣物”。(4) 道德感:维护群体中的正义感,尊重群体符号,防止受到背弃者的侵害。与此相对的是违背群体团结及其符号标志所带来的罪恶或不得体的感觉。
如何通过互动仪式链让用户自发传播?
什么样的符号能够引发自动传播?

   企业品牌的建立其实也是希望通过品牌认知让用户建立认同感,从而以品牌符号建立一个用户组织,在互联网产品运营中,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产品符号建立用户组织,让用户以使用这个产品为荣,从而引发传播。社交仪式链是通过符号让用户形成组织,想要让组织成员能够自发传播,一方面需要考虑组织符号的群体特征,另一方面要考虑对个体成员的激励,总的来说要从下面4个维度考虑:

1、群体符号体现的用户属性

     用户对组织的传播其实是想表现“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比如用户说我是知乎专栏作者,代表了用户在知识方面有很多见解,比如用户说我是香奈儿的高级会员,其实是在说我很有钱,同时也很追求生活质量,还比如说用户晒自己办了一张健身卡,其实是想表达我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晒旅行,是想表达生活追求。群体符号代表了用户在某些方面的追求,可以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某些方面的特长,自己的兴趣爱好,群体符号所要提供的是让用户隐晦的“秀晒炫”。

2、个人在群体中的特殊性

    对很多产品来说,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品牌带给用户“特殊符号标签”,比如一个工具类的产品,更具体一点举例说一个摩拜单车的用户,并不能说骑摩拜体现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这样让用户获得荣誉感:统计用户的骑行里程:“累计骑行300公里,等于参加了N次环法自行车赛”,或者“累计骑行300公里,超过了全国99%的用户”。通过个体在群体中的特殊性,给予用户一个特别的属性标签,每年的支付宝账单其实也体现了这一点。在用户运营中,我们经常会通过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层,核心用户其实就满足了用户在群体中的特殊性,给予用户一些特权,让用户感觉到更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3、体现用户加入组织的仪式感

    如果买一个包需要花掉你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你会更加想晒到朋友圈,当你有了100个这样的包,你会因为买到限量版而晒到朋友圈,促使用户转发的符号还需要具备获得符号的仪式感。通过互动仪式链建立起来的组织首先具备了让用户加入的驱动力,但这个组织必须要有一些规则来保持群体符号的健康度,加入这个组织势必需要用户的付出,比如想要成为知乎专栏作者,需要发布一定数量的内容并获得一定数量的赞,达到这个标准的过程就是用户获得群体符号的仪式感,有付出才会更加珍惜。在PC的论坛社区运营中我们经常会推出一些徽章,可能是某些活动的奖励,比如3月达人徽章,需要用户付出一些行为,徽章是互动仪式链的一个组织符号,代表在这个社区中的地位,如果人人都拥有这个徽章,用户的认可程度就会下降。

4、保持组织符号成员的群体特征

    组织符号代表这个组织的共同属性,让用户以成为组织成员为荣,但在一个组织中,如果老成员觉得新成员不如自己,那么会对组织的认同感降低。例如某旅行产品根据用户出行的频次组建了一个组织,但我们不能叫这个组织为“年出行5次用户群”,我们可以称其为“旅行达人群”,以年度出行5次为标准。如果这个社群中出现很多因商务出差频次高而加入的人,那么旅行达人就会不认可这个组织,降低了组织的符号质量

如何通过互动仪式链组建用户组织?

     互动仪式链是基于某些特定的组织标签而建立的用户管理方式,在APP产品的用户管理中,并不适用于对所有用户的管理,而是基于特定的用户属性而建立组织。组织标签一定是可以体现某些特殊荣誉感的用户属性,例如旅行达人组织标签,购物达人组织标签,知识达人组织标签。但我们不能说基于产品使用时长建立组织,而是要基于用户使用产品的具体行为建立组织。建立组织后,还需要通过对组织属性的管理让用户产生自动传播的基因,也就是针对特定人群推出活动。现在很多产品都会在用户付出行为后生成海报,比如悦跑圈这个产品,每次跑步后会生成一张海报,这个海报就是对群体组织标签的具体体现。

    总结:在用户运营中建立用户组织标签,一方面可以建立产品的整体认知,这是品牌层面的运营,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群组认知,是基于用户行为属性分层后的精细化运营

5.相关参考视频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6.视频理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7.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1960斯阔谷冬奥会纪录片 下一篇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王浩赟0346
王浩赟0346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