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百科网 >>所属分类 >> 传播学理论   

媒介的四功能论

标签: 传播学理论 传播理论 媒介的四功能论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基本功能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为:
    ①传播信息:向受众连续不断地传播大量的信息,是大众传播的首要功能,大众传媒通过持续公开地向大众提供各种事件发展变化的信息,对周围环境进行监视,并满足社会各团体组织及个人的信息需求。
    ②引导舆论:舆论:是社会公众共同的强烈持久的意见,态度与信念的总汇。它的发生发展以共同关注的问题存在前提,一定程度地讲舆论所代表的就是民意,可以自发形成,可以外力引导而起,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责任之一是将社会舆论引导现在利于社会和人民的轨道上来,传者应据受众反馈不断调整,加强传播效果
    ③教育大众:通过传播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内容,保存发展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化逐渐完善,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人获取知识主要载体。
    ④提供娱乐:很多人选择大众媒介作为娱乐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一方面放松,一方面提高艺术鉴赏力。

     

其他理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1、环境监视功能
  环境监视是大众传播最主要的功能。大众媒介不断地向人们提供关于社会上各种事件的讯息,对于那些即将来临的自然灾害或战争威胁,大众媒介能够及时地向人们发出警告,促使他们及早防御。除此之外,大众传媒还提供有关人们生活环境的信息,比如关于公共事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消息,这也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日常信息需要。更为重要的是,环境监视还可以把那些有违社会规范的行为在媒介上公开,激起社会的谴责,使社会规范得以巩固和加强。
  环境监视对某些人物加以报道后,能使人获得威望,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这就是所谓“授予地位”的功能。同时,从社会统治的角度而言,新闻自由流通有助于维持和巩固统治,具有监视或管制舆论的作用。
  以上是环境监视的正功能,但是,环境监视也有其消极的负功能。对社会而言,世界新闻的流通会构成一种对某社会体制潜伏的威胁。比如,有关另一类社会的信息可能导致人们将其与本社会进行比较,从而对所处环境产生反感,萌发变异的愿望;那些关于即将来临的某种威胁的警告,如不加以解释,也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社会恐慌。对个人而言,受到过多的新闻的冲击,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超载”。人们花很多时间去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以了解社会时局、形势。但是,当他们接受信息以后,已没有更多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这就是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提出的“麻醉”功能。对社会统治而言,环境监视也有负功能:有些反映真实情况的新闻信息如战事失利、领导人的劣迹等消息,以及敌对方的宣传,一旦得到传播的机会,就会影响统治者的威信,甚至危及他们的统治。
  对文化体系来说,因环境监视而产生的信息广泛流通,既能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社会的文化发展,也可能因此而出现文化渗透甚至文化侵略的后果。
  2、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协调是一种组合功能,即大众传播通过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解释与评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策略,从而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适应当前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或事件上。这样就可以避免环境监视的负功能。在对社会的各组成部分加以组合以应付当前事件的活动中,大众传播协调社会行动的正功能,即激励和动员群众投入当前的事件并提出对策抵御有碍社会稳定的各种威胁;通过解释与评论防止因报道某些事件和敏感问题造成的过度刺激;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些事件以使之广为传扬,成为公众的议论中心,这就是所谓“设置议题”。
  此外,大众传播对新闻的选择和评价,甚至加以解释或提出对策,都能更好地发挥这些新闻的作用,对社会或个人来说,都有助于他们对信息的摄取,以防止受传者因信息过量而无所适从。
  但是,大众传播协调社会行动也会产生负功能。因为大众传播具有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性,它的解释有触及现存社会秩序以至社会弊病的,都会引起广泛的反响。这样,它评论、解释就会受到限制。这种限制不一定都来自官方或政府机构,有时也会别的方面,如经济方面的。
  大众媒介对新闻所作选择和解释可能削弱社会或个人判断能力。由于新闻已经加工处理,观点和意见都已被现成地提供,个人无须再去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久而久之,作为信息接受者的个人,主动的判断精神就会减弱。
  3、文化传递功能
  文化传递功能就是社会遗产传递功能。是指通过大众传播把文化传递给后代,并继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是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可见,这是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的教育功能。这一点,对社会或个人都有相同的积极意义。对社会统治阶层来说,促成这一点也是对他们权力的扩充。至于文化体系,这种功能可促成该体系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传播的教育功能由来已久,并且在当代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从负功能来看,大众传播的各种教育活动也会进一步扩大“大众”社会。所谓“大众”社会,是说大众媒介的受众多数是没有受过专门教育的新对象,而由此构成的“大众”社会的平均教育水准也较低。标准化教育还会使人们失去学习的独创性和想象力。而且这种标准化也可能使从文化主流中派生出来的有关生活方式、习俗、服饰等的“亚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性受到损害。这种千篇一律或大同小异的文化传播内容暴露了文化体系一致性消极的一面。
  4、 娱乐功能
  娱乐功能是大众传播最明显的一种功能。
  传播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强调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其原因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不断增多,人们越来越需要娱乐。而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的飞速发展,使娱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娱乐消遣的正负功能都表现得极为明显,这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娱乐的负功能是,它可能会增加人们的被动性,降低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可能助长厌世情绪,从而转移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限制人们的社会性行动。
  这里提到的大众文化和大众鉴赏力问题,曾在传播学界引起过一些争论。所谓“大众文化”,特指“大众社会”中大众传播所传递的文化和各种娱乐节目等,其特点是快速、大量、通俗、浅显。它是和少数“有教养”的人所享有的精英文化相对的。这样,大众文化改变了长期以来文化为少数上层人士所拥有的局面,有它积极的一面。因此,对于大众传播是否导致大众审美鉴赏力下降的问题还不能作出定论。
  5、经济发展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所以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可以作为经济单位出现。而其所提供的信息对社会经济也有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点,施拉姆很早就已经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信息化,大众传播媒介的这一功能越来越突显出来,逐渐有取代环境监视成为大众传播媒介最主要的功能之势。

本书中的内容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从一个例子谈起

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的开篇讲了一个例子,有助于我们理解离开大众传播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1914年,有一些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住在一个海岛上。那个海岛不通电报,英国的邮船60天才来一次,9月里,邮船尚未到来,岛上的居民人在谈论不久前在报纸上报道的管关于即将审判凯劳克里斯夫妇的枪击加斯顿·卡尔默特德事。因此,9月中旬的一天,全岛的居民都聚集在码头上,比往常更急于想从船长那里知道判决的情况。可是,他们了解到的确实英国和法国订立了神圣同盟,向德国开展已六个多星期了。在这不可思意的六个星期中,岛上的英、法居民和德国居民实际上已经是敌人,但是他们相处的还是像朋友一样。

             李普曼就此想提醒我们: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给人们提供了其生存处境的映象,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生活在真实环境中,而是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塑造的“拟态环境”中。如果大众传播的反映出现了眼次或偏差,我们采取行动也会相应受到影响。大众传播在当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由此可见一斑。

 

(二)学者们的早期探讨

               1.拉斯韦尔的观点:(1)对环境进行监视

                                              (2)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相互关系

                                              (3)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拉斯韦尔从一个政治学家的角度出发观察大众传播,他的结论看上去也最实用于重负和政治学家。

               2.赖特的观点:美国希尔者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讨论》一书中从社会学的家督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修正了第二个功能,即“协调关系”,认为大众媒介在内部起到的作用更多是“解释和规定”,他也用社会学名词“社会化”来代替第三个功能“传承遗产”。在拉斯韦尔的观点之外,赖特还增加了第四个功能:娱乐。

                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观点:在20世纪40年代,二者对大众传播也做了研究。他们说:“为数众多的传播品只能使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停留在表面,而这种表面性常常掩盖了群众的冷漠态度”,“他们用于参加有组织的行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与现实政治生活只有间接的联系”,“他逐渐地误以为当代的种种问题作些了解也就是为这些问题采取某种行动。”

                4.施拉姆的总结:(1)大众传播是社会雷达,既有寻求、传递和接受信息的功能,用于监视社会环境;(2)大众传播具有操纵、决定和管理功能,对受众进行诱导、劝服、解释信息,并引导作出决定;(3)大众传播具有知道功能,也就是教育功能;(4)大众传播具有娱乐功能.

                      可以看出,施拉姆总结的基本上是大众传播在社会系统中的正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正功能1.传播信息

                                       2.引导舆论

                                       3.教育大众

                                       4.提供娱乐

(四)大众传播的负功能:①大众传播媒介易混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媒介环境),大众对媒介过分依赖,而媒介带来的事实只是部分再现生活情景,不能代表一种社会趋向,若被人利用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②麻醉精神,过度沉溺于表而信息和通俗娱乐中, 沉醉在虚幻满足中,失去社会行动力
    ③信息的大量涌入造成信息过量,使人们对信息产生冷漠态度。并促长了"社会服从主义"削弱公众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把人变成顺从现状的单面人。
    ④媒介以兼价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人们过多依赖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后人际间的社会交往互动逐渐减少,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陌生。"电视人""容器人"——指那些将闲暇时间完全用于大众媒介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等完全与媒介内容相连结的人,思想观念乃至行动方式都源于电视,极端自我内化,心理封闭,无法应付现实世界的种种变化,而完全成为一种收集媒介信息的"容器"。
    ⑤大众文化过于通俗使观众、读者,观众的平均审美水平和鉴赏力下降了。
    ⑥电影电视作品中,大量的暴力血腥、色情内容和场面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影响观众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⑦卫星直接电视的发展,扩大了节日覆盖范围,带来了跨文化传播中国家主权问题,对社会制度构成潜在威胁。对第三世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造成冲击。

1.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与“刻板印象”理论:(1).拟态环境:虚假环境、假环境,指的是大众媒介创造出来的,来源于真实环境却又不尽一致的一个媒介环境,是一种间接的感知,却常常被社会公众当作真实世界而接受下来。 (2).刻板印象:刻板印象 (Stereotype Threat)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李普曼的拟态环境和刻板环境印象概念解释了大众媒介运作的基本机制,也提醒我们,大众传播在现实其正面功能的同时,也埋下了遮蔽人们视线的可能性.

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说:他们认为,大众传播的产品吸引到对事物的关注和讨论上,而不是对这些事物采取相应的行动。     他们还认为,绝大多数广播节目、电影、杂志和相当一部分书籍和报纸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的鉴赏力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系统的运作中存在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隐患。对于研究者和实践者来说,当务之急便是认识这种负功能的消极方面,并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及其他方式来抑制它们,使得大众传播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方面的影响。

(五)大众传播的功能与效果之辨: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背景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制约了大众传播的效果。

最后,我们来区分一下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大众和传播的效果。

第一,传播的功能是从宏观角度来考察的;而效果则是从微观角度来研究具体信息对具体感受的心里、态度、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传播的功能是以传播媒介及其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即研究的客体是大众传播本身;而传播的效果所研究的是受众在认识、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变化。

二者有联系,但研究的角度、对象不同。对大众传播功能的研究和认识有助于我们了解传播所取得的具体效果。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媒介形象 下一篇结构现实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09581236
09581236
书童
最近编辑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